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哈萨克族著名学者、作家阿吾里汗·哈里是一位勤奋的散文作家。在哈萨克文学大花园中,散文这块园地一直不太繁茂,致力于散文创作的作家比较少,作品也不多。所以,阿吾里汗的散文创作就显得弥足珍贵。他的散文作品感情充沛,构思精巧,充溢着浓郁的泥土气息,弥漫着独特的民族生活氛围。抒发了对故乡和祖国的炽热感情。  相似文献   

2.
卫拉特蒙古杜尔伯特部左翼汗旗的札萨克特古斯库鲁克达赖汗是清代爵位最高的五位蒙古王公之一。由于札萨克特古斯库鲁克达赖汗、左翼中旗札萨克多罗郡王、右翼前旗札萨克和硕亲王、右翼前右旗札萨克多罗贝勒往往因病故无嗣而相互过继子孙以便承袭爵职.致使他们的世系始终纠缠在一起,特古斯库鲁克达赖汗的世系因而变得极为复杂。清代史籍和学术界现有论著对他们的世系一直存在诸多错误看法和模糊认识。混淆了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辈份,从而排列出了一份错误百出的世系图谱。《光绪朝朱批奏折》首次公开了关键性的可靠原始档案,为彻底理清特古斯库鲁克达赖汗的世系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3.
郝斯力汗是哈萨克族著名的作家之一,他开创了本民族文学创作的新起点,是当代哈萨克族文艺创作的新生力量。本文主要通过运用色彩刻画动物、人物肖像以及人物心理,并用色彩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揭露文本的主题。这不仅增强了文本的艺术表现力,而且拥有了更为独特的美学价值和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4.
15世纪中期建立的哈萨克汗国社会处于宗法封建制阶段,哈萨克汗国的统治者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用批判的眼光借鉴并吸收乌孙及突厥等各种古代民族习惯法、蒙古法制经验和伊斯兰法中的一些内容,在自古相传的哈萨克习惯法基础上进行整理研究.制定了哈萨克汗国的三个法典,即《哈斯木汗法》、《额什木汗习惯法》及头克汗制定的《七项法典》,创造性地融汇成哈萨克汗国法律制度。哈萨克法典中的习惯法与宗法封建法具有互通性,两者在互动中彼此渗透,通过分工与合作.形成了更大社会范围内的一种相对完整的秩序,在当代中国的哈萨克族地区仍然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蒙哥汗灭宋战略计划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斡腹之谋”为蒙古前四汗时期灭宋总体战略,蒙哥汗1256年已决定彻底实施“斡腹之谋”而形成全盘灭宋战略计划。但其战略计划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经历了几次较大变化,且一再受阻。因蒙哥汗驾崩四川、忽必烈自前线临阵退兵北归争夺汗位,蒙哥汗灭宋战略计划1259年以彻底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6.
万历六年(1578年),阿拉坦汗以迎佛为名,前往青海,在仰华寺与西藏僧人索南嘉措会面。在蒙汉史料中有关此次青海之行原因的记载截然不同,蒙文史料宣称阿拉坦汗迎佛是出于宗教热情,而汉文史籍则认为阿拉坦汗前往青海迎佛是为了掩盖他打击瓦剌的真实目的,并以军事上的失败而告终。结合多种史料分析,万历六年阿拉坦汗青海之行并非单纯的宗教行为,阿拉坦汗本人对战争不感兴趣,但其麾下鄂尔多斯部试图借此机会发动对瓦剌的战争。然而瓦剌远走,行踪难觅,加之明廷催促阿拉坦汗尽快东归,此行基本上没有爆发大规模的战斗,更无明廷所言的瓦剌大败阿拉坦汗。  相似文献   

7.
硕垒称汗考     
硕垒和林丹汗不仅都是达延汗后裔同宗同室,而且还是姻亲连襟,双方政治关系也很和睦。17世纪30年代初,硕垒在蒙古政局发生重大变化之际,在部分察哈尔和阿巴噶部民的拥戴下,被推举为“共戴马哈撤嘛谛车臣汗”,成为喀尔喀历史上的第三位汗和第一代车臣汗。  相似文献   

8.
阿维斯汗是为数不多的专门从事小说创作的哈萨克族女作家之一。她在自己的小说中着重展现了哈萨克族妇女在新旧社会的不同命运,以及她们善良、慈爱、坚忍不拔的本真,既令人同情,又让人敬佩。她还在小说中反映了新时代哈萨克族青年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同时也批评了当前哈萨克族婚姻生活中“新事旧办”的陋习。阿维斯汗注重在平凡的生活中挖掘小说题材,擅长通过常人琐事构架文本,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锡伯族汗都春脱胎于新疆曲子剧,但随后又走上了一条民族化的发展道路。多年来由于缺乏对汗都春这一特殊的民族戏曲形式的研究与认知,而导致了对其历史渊源、剧种归属等方面认识上的模糊。基于对汗都春的深入调查,通过对汗都春与曲子剧从剧种的相同渊源及后来的分野,以及二者戏俗和艺术特征方面的比较,探索同一种艺术形式在不同的民族及文化背景下的发展和变异,进而对汗都春的剧种归属、文化价值等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固始汗是我国明末清初功标青史的少数民族领袖,是清代藏族史不可不提的风云人物,此人老成谋国,明见万里,具有娴熟的政治手腕和卓越的军事才能。本文通过明末清初固始汗率军进藏的一系列历史事件探析其文韬武略。  相似文献   

11.
桐城派散文名家刘开享年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开为桐城派中后期散文家中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对于他的生卒情况,研究者多依据方宗诚或姚元之之说加以推算,将其享年定为四十一岁或者四十岁。根据刘开本人的行踪自述及其友人诗文中的相关记载,可知刘开乃生于乾隆五十四年,其享年实为三十六岁。  相似文献   

12.
关于岑参的生年问题,学界意见一直以来众说纷纭。文章从唐代进士及第守选三年的应有之义出发,辨定其生年:岑参天宝三载春进土及第后,守选三年,于天宝六载春授官,其年三十,由此逆推,定岑参生年为开元六年;岑参在诗文中多处地方提及其年岁,以其开元六年的生年来观照这些诗文,则丝毫没有扦格斗氐牾之处。  相似文献   

13.
密什克栋固鲁布是清末民初新土尔扈特部落右旗亲王衔札萨克多罗弼哩克图郡王,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作出了重要贡献,现有史书对其生平缺乏详细记载或存在记载错误。《光绪朝朱批奏折》表明:密什克栋固鲁布并非舍楞的五世孙,而是六世孙,他的母亲病故于光绪七年十二月十八日(1882年2月6日),父亲凌札栋固鲁布病故于光绪十年正月十八日(1884年2月14日)。凌札栋固鲁布的长子是头等台吉达密灵栋固鲁布,同治十年(1871)因天花病故。密什克栋固鲁布为凌札栋固鲁布的次子,生于同治七年(1868)。光绪十年五月二十九日(1884年6月22日)密什克栋固鲁布袭爵,光绪二十年八月十三日(1894年9月12日)补授盟长,1912年10月19日晋封为亲王,1920年8月病逝于绥远(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根据当时以虚岁计龄的习俗,享年五十三岁(1868—1920)。  相似文献   

14.
袁长江 《衡水学院学报》2013,15(2):52-54,124
《噫嘻》这首诗的写作年代应看作是康王时代,诗中的“成王”是先王。其中的“私”应是耜,不是指私田。诗是写周天子以宗子身份祭祀先王的情形。  相似文献   

15.
今所存见的明刊本"李贽批评本"《西游记》,为无锡文人叶昼托名作伪的产物。卷首所附《西游记题辞》的作者"幔亭过客",为吴县人袁于令,生于公元1592年(明万历二十年),卒于公元1672年(清康熙十一年),是明末清初著名的词曲家与小说家。叶昼托李贽之名所批评的《西游记》,成书于明万历三十九年前后,其所用底本,为唐光禄刻印于金陵世德堂的《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其批评主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对《西游记》宗旨的揭示,二即借批评以抒发对社会现实的看法,三为对《西游记》艺术的称道,四是对佛道思想的宣扬。其中,又以一、二为其批评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16.
枚乘约于文帝后元七年与或景帝前元元年去吴游梁,景帝后元元年返回淮阴,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卒,时年约七十三岁;枚皋生于景帝前元元年(前156),武帝建元二年上书梁共王后为郎,建元四年获罪后逃亡长安,元光元年(前134年)遇赦,并上书自荐,以赋才为郎。  相似文献   

17.
夏代君位继承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代的君位继承制度是传长子支系兄终弟及制。由于君主谱系采取口耳相传的记录方式及人们重直系、轻旁系等原因,它在形式上表现为简单的父死子继。夏代君位继承制度存在的社会原因一是生产力还不发达,农业生产基本上还处于粗耕农业阶段;一是社会基本单位处于家族公社阶段。  相似文献   

18.
张安世出生在西汉武帝时期(前134年前后),卒于宣帝朝(前62年),为官五十余年。他谨慎、内敛、自谦的一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也得到了史家的高度评价。梳理张安世的事迹,有助于对西安南郊凤栖原张安世及其家族墓地的考古研究,亦对研究西汉中、晚期社会历史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自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到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平静了210年的岭南地区发生了变化:"前后刺史率多无清行","先时宰守并多贪秽",县令们"贪暴无度"。产生岭南贪官现象的历史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利益驱动,人性贪腐使然;二是制度缺失,政治黑暗使然。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相似文献   

20.
清代诗人孔贞瑄之诗文,在后世有一定影响。然学界对其生卒年却语焉不详。特别是卒年,一直付之阙如。文章通过查考大量清代方志和其它文献资料,认为孔贞瑄生于明崇祯七年(1634年),卒于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享年八十三岁。对孔氏生平事迹亦有所考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