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如果我们对90年代中期以来中央和省级广播电视报作一粗略的浏览,就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曾经风靡一时的“炒作”这星那星的篇什,在报纸上明显减少,几至寥若晨星,而昔日为老总们困顿的言论,却异军突起,蔚为大观。这表现在:一、为适应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需要,各报相继扩版、增版,纷纷办起评论专栏。如《中国电视报》的“荧屏思考”、《湖南广播电视报》的“一周论语”、《辽宁广播电视报》的“视听茶座”、《福建广播电视报》的“一家之言”、《吉林视听导报》的“一吐为快”、《甘肃广播电视报》的“新世说”、《山东广播电视报》…  相似文献   

2.
《中国广播》20岁,青春阳光,前程似锦。在此,我要以读者、收藏者和广播实践者、研究者等多重身份,真诚地向为《中国广播》默默奉献的历任社长、主编和编辑部的同人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向支持、关心、爱护《中国广播》的中央电台历届台长表示深深的谢意!  相似文献   

3.
郑士炎 《新闻实践》2014,(4):116-117
宁波广电集团新闻综合广播把“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作为贯穿2013年全年的重大主题报道进行精心策划,联合宁波广播协作联盟成员台,先后推出《美丽宁波行》和《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城市行》两大广播新闻行动,以广播特有的豪迈和责任深化“走转改”、贯彻十八大,积极为“美丽宁波”建设传递主流声音,凝聚起强大的广播新闻力量.  相似文献   

4.
在2003年的媒体研究和实践中,有两个词成为最紧密、最频繁的组合,这就是“广播”与“发展”。正是由于十余年广播人的“不示弱”的精神,催生了广播发展史上一个令人兴奋时刻的来临:国家广电总局确定2003年为“广播发展年“。在年终岁末,回头检视一年来全国广播界的改革和发展成效,广播人欣喜地看到:“广播发展年”已成为中国广播事业和广播产业改革发展的助推器,广播正驶入发展的快车道。  相似文献   

5.
《视听界》2005,(5):23-23
2005年5月18日,人民大会堂。全国82家城市电台的代表在《中国城市广播联盟章程》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下简称为“中央台”)台长杨波正式宣布“中国城市广播联盟”(以下简称为“城广联”)成立。  相似文献   

6.
燕大新闻学系毕业生为获得学士学位,撰写毕业论文.其中,殷增芳《中国广播无线电事业》、赵泽隆《广播》、王存鎏《广播事业研究》、庚赓《广播电台的编辑工作》等四篇毕业论文是关于广播研究的学术论文.他们针对中国广播发展的“新问题”,运用研究“新材料”,对广播进行深入研究,撰写毕业论文.它们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体现出学术的敏锐性、规范性和创新性;它们既是燕大新闻学系广播研究的学术成果,也是燕大新闻教育的教育成绩,丰富了民国至建国前后广播学术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编者按]本刊于5月下旬在上海召开了“广播新闻改革研讨会(片会)暨《学刊》组稿会”,会上,代表们对广播新闻的现状、广播新闻改革的走向以及应注意的问题发表了许多很好的意见。下面刊发一篇会议综述和三篇文章,供读者研究、参考。由《中国广播电视学刊》召开的广播新闻改革研讨合(片会)暨《学刊》组槁会于5目下旬在上海举行。上海台、上海东方台、北京新闻台、江苏台、福建台、安徽台、山东台、南京台、青岛台、于波台等10家电台的台长或新闻部门负责人出席了会议。会议重点围绕“如何深化广播新闻改革”的议题展开讨论,各台还就…  相似文献   

8.
笔者曾在《广播热线电话节目的定位》 (载《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95年第1期)一文中指出,广播热线电话节目“是一种广播中的电话交谈”。那么它的未来发展趋势如何呢?本文拟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9.
八十年代初期,中央电视台首开先河创办了《中国电视报》。时值今日,广播电视报已是异军突起,遍地开花。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已有160多家广播电视报,形成了一个强大的视听报界家族。这个“家族”的出现,给中国新闻界增加了新的色彩;同时,也给新闻理论工作者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如何把握广播电视报的办报“准则”。  相似文献   

10.
1949年5月27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在第一时间发出了“上海解放了”的声音。在纪念上海解放60周年、上海广播事业建设60周年之际.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市民与社会》节目、东方讲坛办公室和上海市档案馆于5月30日在市档案馆外滩新馆联合举办“与广播人共话广播六十年”访谈活动。  相似文献   

11.
加强广播言论,是当前广播新闻宣传的需要,也是时代和形势发展的需要。建德人民广播电台在《建广新闻》节目中开设“建广评论”栏目已经10多年了,据初步统计:该台在“建广评论”栏目中共播出各类广播评论有一千多篇,其中《为民服务要实实在在》、《以人为本重在落实》、《情系再就业更应法系再就业》、《违章建筑何时休》、  相似文献   

12.
李康  姚加炎 《视听界》2010,(2):107-108
文化体制改革是涉及中国“软实力”的一场变革。江苏电台以独家题材创作的广播连续剧《永远的桃花扇》,获中国广播影视大奖优秀广播剧提名奖、江苏广播剧奖一等奖、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  相似文献   

13.
最近几年,我们陆续组织了《汉江行》《湖乡行》等几个大型系列广播,取得了比较好的宣传效果。组织系列广播,在一定的时间之内,选择较重要的主题,在广播中进行系统、全面、深刻、突出的报道,正是“扬广播之长,避广播之短”的好办法。为此,我们组织了有27人参加的《汉江行》采访队伍。由正副台长、编辑部主任和记者们一道,统一研究报  相似文献   

14.
《中国广播》杂志创办至今已经20年了。现在是庆祝的日子,也是回顾与展望的时机。近年来《中国广播》杂志有了很大的进步,受到广播人的欢迎和同行的肯定。广播媒体的现状与发展,为《中国广播》杂志带来了新的任务和要求,也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契机。  相似文献   

15.
朱虹 《视听纵横》2008,(6):F0002
由中国广播电视协会、浙江省广播电视局主办,嘉兴市广播电视台承办的“对农广播高层论坛”11月1日在嘉兴隆重举行。参加本次论坛的有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中国广播》杂志社及浙江省宣传部、浙江省广播电视局、浙江省广播电视学会、浙江省新闻工作协会、《新闻实践》杂志社的领导、专家、学者以及浙江电台、全省高级广播电视台、嘉兴县(市)台代表。  相似文献   

16.
2011年是中国广播业深化改革、稳步发展的一年,广播理论研究继续沿着务实与理性的方向发展。本文在2011年的中国广播理论研究的同时,集中对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的发展趋势、广播产业发展、广播多元化发展战略、广播媒介批评、广播战线“走转改”实践等五个方面的文章进行了梳理总结。  相似文献   

17.
《国际广播丛书》包括8部作品,共320万字,中国国际出版社出版。该丛书全面地记录了中国人民对外广播事业55年的历史轨迹。《中国国际广播大事记》全面、系统地反映了我国对外广播事业各个历史阶段的发展过程;《中国国际广播回忆录》是老一辈对外广播工作者以亲身的经历、生动的事例记叙了我国对外广播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所走过的足迹,《国际广播论文集》和《国际广播谈艺录》汇集了国际广播理论研究成果,涉及了国际广播决策研究、理论探索、业务交  相似文献   

18.
《中国广播》杂志创刊20周年了。这20年,正是中国广播不断解放思想、迎接挑战、改革发展、硕果累累的20年,也是《中国广播》立足广播、面向广播、展现广播、服务广播的20年。《中国广播》以敏锐的触角,坚持引领广播发展宏观战略,关注国内外广播发展的新实践,呈现最新的思想理论成果,以突出的思想性、实践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新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诞生于延安的人民广播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广播》(月刊)杂志是一本研究广播理论、广播业务和广播业态规律的公开发行出版物。从1993年7月创刊起,至今已经走过了20年的历程。20年寒来暑往,20载辛勤耕耘。这本杂志承载了广播人对新中国广播事业的希望与梦想,记录了广播人在逆境中探索、在期盼中前行的感悟与思考。为了记载这20年留存在记忆中的一件件难忘的事,2013年5月7日,《中国广播》杂志召集曾经领导或在杂志工作过的部分同志进行座谈,回忆过去,畅想未来。本期"特别策划"栏目,以实录的方式,将座谈会主讲人的发言进行了整理,记载过去的点点滴滴和所思所想。  相似文献   

20.
’92“中国广播奖”,“九江石化杯”广播新闻和“人民保险杯”广播社教节目选评会,5月15日至22日在长春举行。评选出优秀节目188个,并对理论、对农、对外、对台4个研委会推荐的69件作品进行了最终认定。其中中央台的《边城行》等20件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