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编地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有一个显著的特色,无论是教材内容,还是图像的文字说明,言简意赅,点到为止。对于一个初中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些地方光看课本,很难马上理解和记忆,印象也不深,给地理教学带来一定困难。如能围绕教材内容适当地引用补充一些有关的地理资料,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民族》是初中地理《人口与民族》的第二节内容。内容包括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的民族政策。下面笔者从四个方面谈谈对这节课的设想。一、教材1.教材简析: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是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包括民族数目、主要少数民族、各民族的分布、民族政策四个知识点。本节内容是中国地理的总论部分,它为后面学习区域地理打下了基础,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观念,并从理论上阐述了我国的民族政策,以加深对我国民族政策的认识。2.教材的重点、难点:民族是构成一个国家的重要因素,不同类型的国家对民族…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以独特的体系,丰富的内容,新颖的理念,揭开了我国新一轮地理课程改革的序幕,为面向新世纪的中学地理素质教育指明了方向。因此只有认真学习领会《标准》的内容精神要求,正确把握实施《标准》,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才能在教学中摆正位置,发挥出地理教师应有的积极作用,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下面谈谈学习《标准》的几点认识。一、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是《标准》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现用中学地理课本中有大量的彩色插图,这些插图在讲解课本内容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讲课时必须将彩图内容详细地介绍给学生,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增强其地理能力。例如初中地理第四册第八章第一节《中国工业的发展》讲到:“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四十多年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中学语文课本在相连的几个书名号之间有时不用标点符号,有时则使用顿号。先看不用标点符号的例子:①以特定读者为对象而提供专业内容的,如《文艺报》《语文报》《体育报》《科技日报》等。(初语第三册《读报常识》)②近些年我国出版的年鉴如雨后春笋,如《中国百科年鉴》《中国  相似文献   

6.
《开放与交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历史》(北师大版,朱汉国主编)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六课内容。本课介绍的是唐朝的对外关系,通过“遣唐使与鉴真东渡”、“玄奘西行”、“国际性大都会长安”这三目内容勾勒出了唐朝对外开放与交流的全貌。悬念引入学生在前面几节课的学习中,看到了一个气度恢弘、昂扬进取的大唐帝国,学习气氛十分热烈。一上课,我请大家拿出地理课本,这引起学生们的好奇。我笑嘻嘻地接着说:“阅读地理课本P25,看这段话:‘中国与日本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远在中国的唐朝,日本曾多次派遣使者和留学生到中国来学习…  相似文献   

7.
地理课外活动是中学地理教育的一种形式,它在很多方面具有独特而又显著的教育功能,成为地理课堂的延续和补充。《大纲》中指出:“为了加强地理教学的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扩大学生地理知识领域,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开展课外活动。”从教过程中,我大胆尝试,积极引导,力争创造一切条件开展地理第二课堂,将课本原理与实际生活相关联,把死的知识变成活的现实,既强化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与运用,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又培养了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实践、分析创新的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地理…  相似文献   

8.
乡土教材,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结合运用的乡土实物材料、文献材料和口头材料等,或者是根据这些材料编写成的文字教学材料,即乡土历史教学材料,简称为乡土教材。 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祖国的历史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各民族都为祖国作出了贡献,每个地方、每个民族的历史都有着丰富的内容。可是,中学的历史课本是全国统编教材,它的内容只能着眼于概括研究全国历史发展的总进程和总规律,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历史都详尽囊括在内。因此,教育部颁发的《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同时又明确规定:“中国历史在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以外,各省、市、自治区可以自编地方乡土教材,补充教学。”即是说明,乡土教材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是一种重要补充,必须加以重视。近几年来,各地编写出版的乡土教材有:《广东历史(乡土教材)》、《河南历史知识》、《河北乡土历史》、《上海乡土历史》、《南京近代乡土历史》、《四川历史》、《广西乡土历史》等,在培养学生爱乡土、爱民族、爱国家的感情上起了一定的作用,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  相似文献   

9.
中学地理课本插图属于地理学的人工语言符号系统,它不仅仅是一种随书而至的直观“教具”,而且在开拓地理课本知识的深度与广度方面,在发展学生地理思维能力方面,都有着不可低估的意义。本文试着分析如何运用插图来达到增加学生的地理知识和发展智能的目的,并将一些具体做法分述如下。一、深挖每一由插图所包含的地理知识内容。课本中的插图,为了配合和说明有关部分教材的内容,往往只在课文中阐述其比较单一而简明的知识,舍去了许多可以在图上阅读和发现到的重要地理事物。如《中国地理》上册第2  相似文献   

10.
《全日制小学地理教学大纲》中指出“小学语文课中也有一些有关地理知识的课文”。并要求地理教师应该了解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和课本的内容,同时注意与这些课程有关知识的联系,以便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打开小学语文课本一至十二册,里面有关地理知识的课文还真不少。以第八册为例,与地理知识有关的课文就有六篇之多,如《颐和园》《趵突泉》《参观刘家峡水电站》等。因此把地理教学和语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可以巩周学生在语文课获得的有关地理知识,而且还可以进一步深化学生在地理课中所学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读本》作为高中语文课本的课外补充读本,旨在指导学生多角度地阅读和探究,扩展视野,提高语文阅读和鉴赏能力。可贵之处在于其丰富的内容使学生受益匪浅,并将阅读和指导紧密衔接,对学生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语文素养有着重要作用。此外,其人文审美思想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慎自由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12.
以江泽民总书记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处理中国的民族问题,在继承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就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内容,民族问题内含、特点,中国民族关系产生的原因,新时期民族工作的纲领,任务等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这些应当进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的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相似文献   

13.
一、案例背景舞剧《小刀会》是上海市高中《艺术》(试用本)教材高二第一学期的内容。鉴于当前不少学生对中国传统民族艺术的淡漠和忽视,我便想以此为契合点,结合并拓展教材中本舞剧内容,让学生感受中国民族舞剧的特点及其不可缺少的地位,提高学生对中国民族艺术形态的综合认识,感悟中国民族艺术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为了贯彻江泽民同志关于加强中国近现代史和国情教育的指示,在现行历史课本中,增添了《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一节内容。补充这一节内容,使学生从中国各方面一直居于世界前列的“优越感”中,又接受了近代史中受屈辱的史实,从而激起学生对侵略者的义愤,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树立振兴中华的紧迫感,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多民族国家的特点也使得我国的民族特征和民族精神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具有先天的优势,尤其是从最古老的《诗经》到21世纪的民族音乐,都丰富了我国音乐历史中的内容,表达了丰富的民族思想和感情,向外界传达出具有中国民族特点的精神风貌和审美。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和创作为中国民族钢琴曲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思路和素材,为中国民族钢琴曲的演奏从风格到方式方法上都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对中国民族钢琴曲的创作和演奏进行分析,对中国民族钢琴曲以及中国民族音乐的研究和推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石群 《地理教育》2002,(4):29-29
一、活动目的本节活动内容是中国地理第一章中“行政区划”和第二章中“民族”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活动内容以地图知识和民族特色的表演节目和图片展示为主。在地理教学中地图与地理知识的关系十分密切。培养学生看懂地图,熟悉地图和分析地图,不仅是教学内容,也是获得地理知识的重要手段,这是地理学科本身特有的性质所决定的。中国省级行政区的分布位置,是掌握中国各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基础,是学好中国  相似文献   

17.
今年4月中旬,本人与贺州市实验中学政治组的全体教师一起集体备课,课程是《思想品德》(湘教版)八年级第四单元《多民族的大家庭》。备课时教师们积极发言,整个备课过程科学严谨,气氛活跃。下面是集体备课下李玉珍教师的教学过程及本人的评课。【课例】一、知识掌握:1“.56个星座,56枝花,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一曲《爱我中华》把学生带入《思想品德》(湘教版)八年级第四单元《多民族的大家庭》,引出我国民族的基本概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查阅《新视窗》、八年级《地理》课本和《地理地图册》《、新华字典》等书刊资料,了解我国…  相似文献   

18.
蔚晓艳  张卫青 《地理教育》2015,(Z1):110-111
一、分析教材地位和作用本章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地理》下册(2013年10月第1版,2013年11月第1次印刷)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第1~6页)"的内容。本章主要讲述两部分内容:地理差异显著、四大地理区域。在八年级上册学生已学习中国地理的总论部分,下册讲述中国地理的分区。本章内容既是对中国地理总论部分的总结,又是对中国地理分区部分的引领,目的是使学生能顺利地过渡到中国地理分区学习。  相似文献   

19.
课本中的习题,内涵丰富;教学中若重视对课本习题的思考、研究,充分挖掘课本习题的潜能,尽可能地引导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则能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下面仅就人教版初中《几何》第三册 P_(117)B 组第2题予以说明.习题已知:如图1,  相似文献   

20.
小学地理课本(上册)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认识自己的家乡》,第二部分为《地球和地球仪》,第三部分为《我们的祖国》。(第一、二两个单元)。这些内容都是属于常识范围内的最基本的地理知识。但由于学生年龄小,缺乏空间概念,加之课时少,时间紧,要学生学好这些最普通的适用性很强的地理知识,还是有一定困难的。为此,教师必须钻研教材,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和选材原则,抓住教材重点,讲究教学方法。在小学地理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对课本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才能从整体上把握小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