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丁新吾 《视听界》2011,(1):91-91
当网络信息升级为热点事件,事实和舆论出现偏离,强大的网络舆论会对事态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在网民、传统媒体等多种力量的推波助澜下,舆情的发展极易出现失控局面。因此,我们在看到网络新闻价值取向变化对新闻传播产生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必须充分认识到它的消极影响,加以引导。近年来,泰州广电在应对网络热点事件、积极引导网络舆论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与儿童相关的舆情事件呈现新特点.本文采取定性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以《中国社会舆情年度报告》(2010-2017)数据库舆情事件月度排行榜中儿童主体相关事件为研究对象,分别从信源敏感度、报道活跃度、政府组织介入度、事件发生地以及事件类型五个维度,探索网络舆情中涉及儿童主体事件生成和传播机制.研究发现,政府组织介入和社会类型事件是儿童主体相关事件成为网络舆情热点的关键影响因子;其他因子需与关键因子的组合才能发挥作用.依据儿童舆论热点事件的生成和传播机制,政府组织应当强化自身的舆论引导能力,完善相关领域的舆情监测和预警机制,保障舆情的合理表达和理性讨论,最终推动儿童舆情热点事件的应对和化解.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突发公共事件频发,易引发社会舆论,甚至导致社会恐慌。新媒体的到来改变了传统的舆情环境,也给主流媒体对突发舆情的引导、处置带来了挑战。主流媒体在此类公共事件的舆情引导中应当坚守信息发布者、舆论引导者和利益维护者三重角色,切实保障受众的知情权,正确应对及引导网络舆情。2018年,我国"长生疫苗"事件所引发的大规模网络舆情能得到及时有效处理,体现了主流媒体在社会突发公众事件中舆情引导的作用。本文以此事件为分析对象,探讨主流媒体如何积极、正确应对网络舆情,并为主流媒体如何正确把握舆情导向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人民网《地方应对网络舆情能力排行榜》的出台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7月份首次发布了<2009年上半年地方应对网络舆情能力排行榜>,对上二半年10件地方热点舆情事件进行研判点评,就地方政府的网络舆情应对处置能力做出客观分析.这一排行榜是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基于长期的网络舆情研究实践所做的一次开创性尝试,在国内尚属首次,发布后在社会上引发强烈反响,也引发了很多思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网络热点事件中网络暴力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对其分析能够了解网络暴力传播规律,为舆情引导提供方法指导。当前网络舆情研究主要集中在主题挖掘、情感分析、行为分析以及意见领袖识别等领域,网络暴力传播规律研究相对较少。[方法/过程]本文以网络热点事件为研究对象,首先,获取事件下评论用户的组织关系、评论文本、年龄等数据;其次,对事件负面程度进行评分以及对评论文本的暴力属性进行标注;最后,通过计算意见领袖影响力指数、高质量评论指数等网络要素,分析这些要素与网络暴力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结论]对10个网络热点事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事件负面程度(r=0.99)、负面意见领袖影响力指数(r=0.79)、负面高质量评论指数(r=0.77)与网络暴力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网民年龄(r=-0.61)、正面意见领袖影响力指数(r=-0.86)、正面高质量评论指数(r=-0.81)与网络暴力呈负相关关系。事件负面程度、意见领袖、高质量评论、网民年龄是网络暴力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网络"窝里斗"究竟斗垮了谁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的《企业舆情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企业舆情危机总量达154件,同比增长83.3%,而2000年至2010年十年间的企业舆情危机数量平均增长率仅为31.5%.根据舆情危机事件背后主体企业的网络声誉的评价,结合舆情危机事件本身的热度,《企业舆情报告》对2010年品牌网络声誉损耗进行了排行.其中腾讯因"3Q大战",被列为2010年网络声誉损耗程度最高的品牌,而蒙牛也因"伊利诽谤门"位列前十名.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而社会公众事件中的人物特别是明星作为意见领袖,其言行会对社会和公众产生巨大的影响力,会导致网络舆情的出现,网络舆情有正面和反面,关键在于如何引导.文章从新媒体环境及社会公众事件中的人物对网络舆论的影响分析,探讨社会公众人物如何应对网络舆情,政府、主流媒体如何正确引导网络舆情以及网民个体该怎么做.  相似文献   

8.
在网络水军"操作舆论的背景下,目前的舆情监测机构很难甄别出哪些舆论热点话题是由"网络水军"制造出来的.诸如"贾君鹏"、罗玉凤等事件、人物均为有意炒作策划,是商业味道极浓的他生舆论,可无一例外地成为年度热点事件、人物,并荣登权威部门的舆情监测年度报告.然而这些都是与事实存在模糊关系甚至是与事实不相符的.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互联网的高度发展,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自媒体时代,人人随时都可以对社会热门事件各抒己见,发表看法,这就导致了舆论形成和传播的过程中不断对舆论走向产生影响。百度、微博等自媒体平台对于热门事件的舆情发展情况能够起到一定的体现作用,本文对“红眼睛蓝兔子”邮票引发的舆情进行分析,以网络舆论为依据对热点舆情的特点、传播特性等进行分析,探究主流媒体以及新媒体、自媒体是如何在舆论传播的过程中影响舆论发展的,从而摸清热点事件网络舆情的形成与传播机制。  相似文献   

10.
利用微博增强主流媒体影响力的路径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7月中国首部舆情蓝皮书——《中国社会舆情与危机管理报告(2011)》发布.报告指出,65%的舆情热点由新媒体曝光.微博已经超越网络论坛成为中国舆情的一大源头.微博不仅冲击了传统媒体的主流发布地位,更使其舆论监督功能不断弱化.同时,微舆情环境下,虚假信息和偏激言论的泛滥也滋生了不少社会负面舆论.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做了专门部署,提出“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工作,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正确引导微博舆论,疏通公众情绪,保障社会稳定成为媒体人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网络舆情频发的今天,政府在危机情景下的表现直接关乎网络舆情事件的走向和发展,甚至影响网络舆情事件的最终结果。本文以2011年和2012年上半年热点网络舆情事件为样本,通过内容分析法对危机情景下政府应对网络舆情事件的主要途径与传播效果进行分析,总结政府在网络舆情危机应对中的得失,以期为政府的网络舆情应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网络舆论是现实社会的镜像。从网络舆情的视角出发,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在对2014年网络生态变迁和国家治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依据社会舆情指数,从2014年1500起影响较大的网络舆情事件中选取500起影响较大的网络舆情案例,将其与2013、2012年各500起影响较大的网络舆情事件进行比较,以凸显2014年网络舆情的特点及规律,呈现2014年中国社会的发展脉动。  相似文献   

13.
张艳岩 《大观周刊》2011,(33):179-179,178
本文以基于数据挖掘的决策支持系统方法整合网络舆情信息,建立网络舆情信息仓库,对非结构化的模糊复杂的信息,运用数据挖掘中文本挖掘技术有效分析网络热点事件的舆情,及时发现重大突发事件,减少危机损失,提高政府管理和监控舆情危机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2011年3月24日,由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舆情研究所撰写的中国首份权威网络舆情指数报告——《2010中国网络舆情指数年度报告》,在重庆发布。报告显示,微博2010年一跃成为继新闻、论坛之后的中国互联网第三大舆情源。蒙牛“诽谤门”、金浩茶油致癌物超标等事件,均以微博作为舆情源头率先披露。今年“两会”期间,张春贤等省部级代表、委员的实名微博,更是使得这种新型传播方式发挥了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15.
自媒体的快速发展给网络舆情的形成和传播带来深刻变化,如何在自媒体时代营造网上正面舆论的强势?本文通过分析当前自媒体传播及网络舆情形成的特征,提出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第一地点掌握公开信息的主动权,善于通过自媒体与公众双向沟通,科学治理互联网,有选择性地采取激励措施等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6.
《视听界》2009,(4):16-17
事件回放: 近日,有网友总结2009年上半年的网络十大事件,“躲猫猫”、“邓玉娇”、“跨省追捕”以及最近的逯军事件等,这些热点事件经网络舆论监督后,都有一个不错的结果,可以说是网络舆论监督地位越来越重要的体现。高达八或的网民非常看好网络监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2011年3月11日的日本大地震迅速在中国国内网络上引发了一场"地震",中国网民针对日本地震发表了各自的观点。主流的言论表达了对日本地震的关注,希望能够对日本进行援助。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网络舆情已经成了主流民意的表现方式之一。它所呈现出的面貌将影响民众对一个事件的观点看法,继而对社会生态、国家间关系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8.
网络言论门槛低、限制少的特点,使得网络成为普通人发表意见、阐述观点的重要场所和渠道。特别是随着手机微博、手机微信的广泛普及,使网络民意表达又进入移动互联时代。2012年底,中科院发布{2012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显示,过去一年影响力较大的社会热点事件有1/3是由网络率先公开爆料而引发公众关注。  相似文献   

19.
网络舆情的形成是一个多元、复杂的动态系统,突发公共事件是网络舆情形成的重要触点.本文通过对2007-2011年5年内的1420起影响较大的网络事件进行研究,从舆情的五要素及舆情的过程的角度提出了影响舆情演变的关键因素.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要素分析与过程分析相结合,描述了影响网络舆情演变的内在机制,以期能够更准确地了解网络舆情的演变规律,更好地应对舆情.  相似文献   

20.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当前我国网络意识形态舆情趋势日渐严峻,主要呈现为过度自我表达的倾诉趋势、过分相信偶像的跟风趋势和过于追逐热点的抢先趋势。因此,主流媒体必须肩负起弘扬主流的喉舌责任、凝聚共识的政治责任和传播真相的职业责任,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破圈化的话语表达词句、接地气的话语表达主体和亲临式的话语表达视角来更好引领网络意识形态舆情,维护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