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李煜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最后一位皇帝,后人称南唐后主或李后主。他在位时期,南唐国热益发奄奄不振,正处在北方北宋的强大压力之下,他每年都向宋交纳一定的贡物,以换取国家苟延残喘的生存。975年宋举兵进攻金陵(南唐国都),李后主被囚禁,从而他过着“以泪洗面”的囚徒生活,后因作者常写怀念故国的词,被宋太宗赵光义派人毒死,年四十二岁。  相似文献   

2.
南唐后主李煌是五代词的代表作家。他即位时,南唐国势已奄奄一息,这个风流天子一方面以金银供物取悦于北方的宋朝,求得幸存;另一方面仍是征歌逐舞、花天酒地,做了15年的偏安皇帝。最后,宋太祖于开宝七年举兵南侵,南唐国很快灭亡。破城之时,李煌还在静居寺里听经,仓忙肉袒出降。从此被北宋幽囚起来,受到百般凌辱,过着"日夕以泪洗面"...  相似文献   

3.
《韩熙载夜宴图》是一幅描写我国五代时期的现实生活,根据真实事件而作的艺术性极高的绘画作品。作者顾宏中,是五代享有盛誉的人物画家。江南人,南唐中主、后主时入画院为“待诏”。他的作品多以贵族生活为主要表现对象,善于把握生动的富有表现力的情节,捕捉在特定的环境下和情节中的人物心理情感,揭示社会的本质,作品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丰富内容。《韩熙载夜宴图》正是顾宏中体现这一创作思想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画中主人公“韩熙载”投顺南唐后,深受南唐中主李的宠信。后主李煜继位后,因对北方籍官员的猜忌,屡借故毒杀不少北方籍大臣,…  相似文献   

4.
南唐后主李煌是五代词的代表作家。他即位时,南唐国势已奄奄一息,这个风流天子一方面以金银供物取悦于北方的宋朝,求得幸存;另一方面仍是征歌逐舞、花天酒地,做了15年的偏安皇帝。最后,宋太祖于开宝七年举兵南侵,南唐国很快灭亡。破城之时,李煌还在静居寺里听经,仓忙肉袒出降。从此被北宋幽囚起来,受到百般凌辱,过着"日夕以泪洗面"的生活,直至被药死。  相似文献   

5.
《浪淘沙令》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的作品。李煜(937-978)字重光,自幼精通文章、诗、词,善书、画。25岁时他继承父业做了南唐国主,当时中国北方已建立了强大的宋王朝,李煜秉性懦弱,年年向宋太祖纳贡,苟且偷安。他在位15年,整天和嫔妃们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975年宋灭南唐,李煜肉袒投降,被俘到宋都汴京,封违命侯,成了“日夕只以泪洗面”的阶下囚。在他二年多的俘虏生活中,写了很多怀  相似文献   

6.
作为鲁西北平原的主要城市,德州民居具有典型的北方平原民居特点,京杭大运河开通之后,德州又成为重要的码头城市,从而使整个地区的民居形式受到了运河文化带来的影响,形成了具有明显运河文化痕迹的北方民居形式。其聚落形式、院落布局、建筑形式等方面具有德州地区传统民居的特点,应该加以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7.
唐与南唐时期江西社会秩序相对稳定,北方士人纷纷南下,地方官学逐步建立,私学书院开始发达,自学山林风气浓厚,促进了江西化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妈祖信仰是中国社会中一个极富特色的民间信仰。沿海漕运北上催生了妈祖信仰向北传播,而沿海和运河贸易的发展促使北方妈祖信仰进一步扩展。与南方相比,妈祖信仰的北方传播无论是传播路径、信众来源,还是价值功能都体现出了北方特性。通过简单归纳北方妈祖文化的特点,政府或民间可在今后的倡导和推进工作中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方针与措施。  相似文献   

9.
文心 《学与玩》2023,(5):38-39
<正>看到这个标题,小读者们是不是很好奇:带着“间谍”任务参加宴会,看到的场景会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就看看五代时期南唐顾闳(hóng)中笔下的《韩熙载夜宴图》。“间谍”创作的画历史上,如果一个官员不被皇帝信任,他会用什么方法来保护自己呢?才华横溢的韩熙载因为来自北方,到了老年,南唐后主李煜才想到他,把他扶到宰相之位,委以重任。  相似文献   

10.
大运河的开凿,改变了沿线地区的经济和人文面貌。对于嘉兴这样的江南城市而言,运河更成为其文化上的重要分水岭。人文荟萃的嘉兴由于运河而逐渐成为江南文化的中心地区。这充分表明:大运河不仅沟通了南北经济,而且使得不同文化得以交汇融合,促进了江南城市的蜕变;不仅使北方文化传播到江南,而且使江南文化的影响扩散开来。对于运河边的嘉兴而言,则是改变了其原先以渔稻文明为主体的城市文化结构,使其成为一座真正意义上的“运河之城”。  相似文献   

11.
在渐趋衰微的五代十国诗坛上,南唐的诗歌创作最为繁荣。受宋王禹偁“因仍历五代,秉笔多艳冶”的影响,南唐诗歌的思想倾向被认为是轻艳。或由词推诗,认为南唐诗歌的主要思想倾向是感伤。通过对南唐文学史料的考察和对南唐诗歌文本的阅读,我们会发现,南唐诗歌的主要思想倾向并不是轻艳与感伤,而是偏安一隅的闲逸与淡泊。  相似文献   

12.
江淮运河乃沟通南北运河之枢纽,元明清三代政府都极为重视对其整治与管理。元政府一方面防止其北段与黄河合流,另一方面加强整治淮扬运河,但随着元代海运的兴起,河运的整治与管理逐渐流于形式。明政府整治湖漕的重点在于疏浚清口与修建闸坝。清代康熙治河工程主要集中在清口、高家堰和海口三处。明清时期还加强了对河运的垂直管理。三代政府对江淮运河的精心治理,使得南方巨额的漕粮源源不断地运往北方,并促成了运河沿线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工商业城镇的崛起。  相似文献   

13.
南唐虽是偏安江南的小王朝,却是五代时期的经济文化中心。南唐重儒学,君臣尚文雅。南唐词学活动主要集中于宫廷贵族之家,作家主要是南唐君臣。其词学思想极少有理论上的表述,主要蕴涵于词学创作之中。南唐词学思想的特点:一是词体功能意识由花问的“资羽盖之欢”转向“销魂独我情何限”的“缘情说”;二是极富个性化色彩的审美理想。在词学思想史上,南唐词学思想是由花间过渡到北宋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何剑明 《历史教学》2003,(10):31-35
五代十国时期,"礼崩乐坏,文献俱亡",而南唐社会却"儒书衣服","文物有元和之风".北方士人南下,统治者提倡儒学,使江南社会政治出现了文人化倾向,社会生活中萌生出了某些近代化的因素,并创造出绚丽多彩的文化.  相似文献   

15.
运河是沟通南北的经济动脉,明朝在运河沿线设置了一些钞关,对过往船只征收船料钞.但明代钞关税收的数额长期处于一种相当低下的水平,与明中后期商业的繁荣景象很不相称.究其原因,从通航条件上看,明代运河交通并非畅通无阻,存在一些危险或易拥堵的航段,有些航段适合通航的时间很有限.在明代运河的一些易拥堵的航段,在制度上和实际上都形成了贡舟先行,次则漕舟,官舟再次之,民舟又次之的通航次序.这种根源于封建等级制度的通航次序将民间船只边缘化,使南北方的商品运输依附于带有官方色彩的各类船只.这种寄生性的商品流动,虽然可以满足北方的物资需求,但严重影响了运河钞关的税收增加.  相似文献   

16.
戚毅 《德州学院学报》2003,19(3):68-71,76
南唐的毕生宏愿,从中主李璟的一统中原到后主李煜的偏安江南、割地称臣忍辱偷生亦不可得,以至国破家亡身死异乡。造成他们政治悲剧的原因固然与南唐经济、军事实力逊于北方有关,但李氏父子自身政治素质与政治才能的匮乏,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作为乱世之君,他们缺乏雄才大略,其身上文人的气质,儒雅的性格,在冷酷的政坛上最终被击的粉碎。然而,作为词人,他们却以杰出的艺术成就享誉文坛,开创了一代词风,在文学史上留下大名,其人生价值,以他们始料未及的方式得以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7.
五代十国时期,“礼崩乐坏,献俱亡”,而南唐社会却“儒书衣服”,“物有元和之风”。北方士人南下,统治提倡儒学,使江南社会政治出现了人化倾向,社会生活中萌生出了某些近代化的因素,并创造出绚丽多彩的化。  相似文献   

18.
元朝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自唐末五代以来长期的分裂局面,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同时,唐以后开始出现的政治中心在北方、经济中心在南方的形势在元朝大一统的背景下进一步强化。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定都于大都(今北京市),为保证北方的粮食供应,元廷通过海路、运河等方式,源源不断地从南方运输大批的粮食。正如《元史·海运志》所讲:“元都于燕,去江南极远,而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给于江南。”而在运输方式上,除利用运河漕运外,元代大兴海运。究其原因,主要是海运具有运费低廉的优点犤1犦(卷三四《漕挽之宜》)。但海运也有运输不够安全…  相似文献   

19.
南唐君王普遍崇信佛教,致使整个朝廷政法荒弛、经济衰颓、军事不振。南唐宗教倾向对于南唐文学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在以李煜为代表的南唐词,以及隐逸派诗人的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相似文献   

20.
五代诗坛诗人群体不断涌现,诗家不少,他们创作了数量众多的诗歌,其中南唐诗人贡献最大。无论数量上还是艺术成就上,南唐诗歌都堪为五代诗歌之代表。本文从南唐诗人多样的思想、诗歌写实的特征、淡雅的风貌以及学贾姚宗白的艺术取向等方面探讨南唐诗歌,试图全面展现南唐诗歌之风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