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上海文化年鉴》2011,(1):I0063-I0063
2010年,奉贤区文化广播影视工作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加强“贤文化”建设,促进区域文化发展的若干意见》,发挥“贤文化”引领作用,以“世博会”为发展契机,构建和完善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多方面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打造奉贤特色文化品牌;规范和健全文化市场监管体系,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谋划文化产业发展体系,逐步构建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坚持正确舆论引导体系,扎实有效开展广播电视工作;推进和创新文化工作体制机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推动文化单位改制,促进了全区文化广播影视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概况 2004年9月上海文化工作会议提出了上海市文化设施总体布局和文化建设规划。要求抓住2010年举办世博会历史机遇,在推进社会事业进程中,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从而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2004年,宣传系统埘上海市新一轮的文化投资和发展作了整体规划。  相似文献   

3.
《上海文化年鉴》2011,(1):73-86
哲学与社会科学综述 2010年对上海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举世瞩目的世博会在上海成功召开、精彩落幕,圆了国人的百年梦想。在服务好世博大局的前提下,上海市理论社科工作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引领、推动理论学术创新、服务党和政府决策、满足大众思想心理需求”的总要求,以推动理论学术大发展大繁荣为目标,坚持解放思想,贯彻“双百”方针,注重激发创造活力,着力创新体制机制,理论武装、理论研究、理论宣传和队伍建设等各项工作稳扎稳打,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4.
新闻报业     
《上海文化年鉴》2011,(1):124-140
新闻报业综述 2010年,上海新闻界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始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为上海筹备和成功举办世博会,加快实现“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提供强大舆论支持,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5.
《上海文化年鉴》2012,(1):13-16
2011年,上海文化建设在各个领域继续向前推进,在价值观建设、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发展、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品原创与国际文化交流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实现了“十二五”文化建设的良好开局。  相似文献   

6.
《上海文化年鉴》2011,(1):64-72
精神文明建设综述 2010年,上海精神文明建设以迎办世博为工作主线,进一步放大精神文明创建的同城整体效应,积极开展全民培训、全面宣传、全市动员,倡导全市人民围绕“文明的城市,美好的生活”的愿景,自觉践行“精彩世博、文明先行”,为举办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盛会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7.
由上海市新闻出版局组织实施的世博图书出版工程结合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突出文化、旅游、服务、展会4个板块,以“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城市新经济的繁荣”、“城市科技的创新”和“美好城市社区的重塑”为出版物的内容主线,突出以人为本、科技创新、文化多元等理念,发挥上海出版单位在这方面的特色和优势,演绎世博会主题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上海文化年鉴》2011,(1):I0055-I0055
由上海世博事务协调局和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上海市城市雕塑委员会办公室共同承担的世博会园区雕塑建设任务,是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筹办的一项重要工作,演绎了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  相似文献   

9.
《上海文化年鉴》2012,(1):57-58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以来,上海已把文化发展建设提升到“立市之本、兴市之基、强市之源”的战略高度。早在全会召开之前,上海已将“塑造时尚魅力的国际文化大都市”确定为“十二五”时期的主要任务之一。在新形势下,有必要确立上海文化发展建设的明确主题及操作路径。  相似文献   

10.
《上海文化年鉴》2012,(1):56-57
上海文化产业空间集聚发展的主要导向,应顺上海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的需要,推动文化生产力向创新型、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十二五”期间,上海文化产业空间集聚要更明确“大分散、小集聚、新组团、多层次”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2008年,上海宣传文化系统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15.2亿元,其中,政府投资约占68.9%,企事业单位自筹资金约占31.1%。其中东方网业务楼和上海影城二期等2个文化设施项目基本竣工,市重大工程大世界修缮实现开工建设。另外,截至2008年底,全市已完成136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330个社区信息苑和1423个居委和农村信息点的建设,其中2008年全市新增27家社区文化活动中心,30个社区信息苑,823家信息点。2008年度宣传文化系统投资紧密围绕文化大都市建设的目标,结合2010年举办世博会的契机,  相似文献   

12.
2008年是非常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中国人民克服了巨大的困难,也经历了难忘的欢乐。经过改革开放30年,特别是浦东开发开放18年的快速发展,上海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为此,上海人民更加自觉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国家战略,抓住发展机遇,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坚持不懈地走科学发展之路,努力实现在更高起点上又好又快发展。2008年,上海突出“促发展、调结构、抓统筹、重民生”工作基调;坚持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上海文化发展也在建设文化大都市宏伟目标的指引下,一步步扎实推进。  相似文献   

13.
杨波 《寻根》2011,(1):24-29
2010年5月1日,第41届世博会在上海隆重开幕,一时间“世博会”成为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其实世博会早在晚清巳与中国结缘,不过因时代的原因,中国人只是作为旁观者,并未有机会以主办者的姿态与世博会近距离接触。晚  相似文献   

14.
《上海文化年鉴》2005,(1):68-75
综述 2003年10月19日上海举行首届“长江三角洲文化合作与发展论坛”后,长三角地区文化合作与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2004年,江苏、浙江、上海两省一市在推进长三角地区文化合作与发展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产生了明显的效应。  相似文献   

15.
文化设施建设概况2012年是“十二五”时期重大义化设施项目推进的关键年,一批市重大文化设施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为完成“十二血”规划、建设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上海文化年鉴》2011,(1):I0051-I0051
2010年12月11日,由国家质检总局指导,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和中央党校党建部、《求是》杂志评论部、中组部党建读物出版社联合主办的“2010上海检验检疫文化主题行”在上海隆重举行。国家质检总局纪检组长、党组成员王炜亲临活动现场,并向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颁发了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相似文献   

17.
《上海文化年鉴》2012,(1):108-109
由上海市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2011年上海十大新闻”评选揭晓。这十大新闻是:1.上海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倡导公正、包容、责任、诚信的价值取向,提出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目标11月11、12日召开的中共上海九届市委十六次全会通过《中共上海市委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强调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弘扬和培育城市精神,倡导公正、包容、责任、诚信的价值取向,提出到2020年把上海建成国际文化大都市。  相似文献   

18.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也是重大文艺创作成果的展示之年。广大文艺工作者一定要珍惜时代和社会提供的难得机遇,坚守文化使命,弘扬世博精神,树立创新意识、精品意识和市场意识,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创作生产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上海的精品力作,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90周年,为上海推进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为建设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书法综述     
《上海文化年鉴》2012,(1):242-242
2011年上海书法事业在贯彻“大发展、大繁荣、大团结”的方针中全面展开。为了把书法艺术打造成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名片之一的战略目标,首先在上海成功举办了“全国第10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上海展区)”,这对上海书法的持续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使上海的书法艺术更加融入到全国的“大书法”中。  相似文献   

20.
11月的巴黎,秋意渐浓,遍地黄叶。然而,随着“中国文化年”的成功开幕,巴黎民众却感受到了一股源自于中国文化的“中国热”,并且,随着中国文化年各项活动的逐步展开,这股“中国热”仍在持续升温,带给巴黎和煦的春天般的气息。在“中国文化年”成功开幕一个月的时候,我们不妨回顾一下10月6日以来中国文化年开幕伴随着法国公众度过的精彩每一天,通过一组“蒙太奇”式的镜头组合,重温中国文化年“开门红”如火如荼的热烈气氛。俭朴、热烈的开幕式2003年10月6日,巴黎,金门宫。金门宫,即原非洲、大洋洲艺术博物馆,是巴黎一座具有悠久历史、曾举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