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姜丽红 《成才之路》2013,(26):45-45
信息技术是一门培养学生信息能力的课程,信息能力是基于思维、操作和方法层面的一种综合能力。获取信息的方法是从现实生活出发,培养学生科学的有条理的运用信息工具,在操作中获取所需信息。信息技术《标准》中明确指出,要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标。遵循"技术"学习的认识规律──"做中学",让学生经历实践──理论──再实践的教学过程。放弃"Follow me"式的指导,把学生从施教的客体培养成学习的主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而提升其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2.
校长要引领教师了解、相信、尊重、爱护每一个学生,使学生个性得以张扬,创新意识得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一、坚持不懈抓常规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3.
《辽宁教育》2012,(22):47-49
一所真正优质的高中,既要着眼于学生的现在,把学生送入理想的大学,又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培养出他们升入大学后的可持续发展潜力。沈阳二中用大气的教育,培养能成大器的人才。  相似文献   

4.
才能突出学生的培养,既事关一名学生的成长、一个家庭的幸福、一所学校的声誉,更事关创新人才的培养、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每一所学校都应更新观念,齐心协力,为才能突出学生的发展创造良好氛围。如制定早行动、宽口径的策略,倡导弹性管理和个性张扬,营造和谐的氛围和轻松的人际关系,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健康的身心等。  相似文献   

5.
从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作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使执教者感到棘手,而且为数不少的学生也对作文有一种畏惧心理。这便在教与学之间形成了一道无形的屏障,从而严重影响着作文教学计划的实施、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知倾向,它能使人产生一种强烈向往的心情,从而积极主动地去认识事物。针对作文教学中教与学的矛盾,带着"兴趣作文"这个课题,我在作文教学实践不断探究,略有所获。一、激发作文需要,让学生想说、敢说作文属于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但它必须以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为前提。  相似文献   

6.
罗强 《小学教学研究》2011,(7):59-59,61
语感是人对语言直接、整体的感受,是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以读为本,培养语感尤为重要。因为培养语感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培养学生语感的:  相似文献   

7.
我们北京服装学院材料工程系多年来高度重视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从培养、发展以及入党后继续教育等环节人手,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学生党建新思路,保质保量地向党组织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 一、主动出击。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查工作 1.从大一抓起。在迎新会上,系党总支就号召学生们尽早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树立共产主  相似文献   

8.
阅读能力是学习的基础,识字是学生阅读的基础。识字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小学低年级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阅读方法的最佳时期。识字量的缺乏,将导致学生阅读兴趣的下降,使学生错过这一最佳时期。在传统的识字教学中,教师花大量时间进行教学,学生花大量时间进行抄  相似文献   

9.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现代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基础学课,具有人文性的特点。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必然要为学生提供更为自由、广阔的想象与创造空间,让学生在愉快、自由和活泼的环境中培养一种自主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然而,根据笔者的观察,  相似文献   

10.
面对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教育和培养创新型人才就显得十分重要。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在现今的小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成为教学工作者面临的新的课题。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营造创新的氛围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无条件服从教师与文本,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要以班集体中的一员的角色出现,和学生建立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营造出愉快、和谐、平等、宽容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没有差距感。只有成功的喜悦以及创新的快乐,才能使持有不同观点的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应能够敏锐地发现所  相似文献   

11.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师的职责,也是促进学生成才的重要因素。关爱学生是教育的本质要求和现实诉求,要求教师信任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在此基础上,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坚持育人为本;培养积极的职业情感,增加对本职工作的热爱;注重教育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关爱学生的意识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如何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素养以及终身学习的意识及能力,我们设计了“以绿色为切入点,让科学课程围绕在孩子们的生活中”这一课题,通过校园内外的绿色熏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课堂教学是领头雁依据新课程要求,我们在科学课堂中注重学生亲身经历观察和研究过程,发现鼓励学生中那些有个性、有见解、有独到发现和经常有问题提出的同学。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享受成功时的喜悦,体会失败时的失落;一起在探究中锻炼耐性、磨练意志;一起体会人与生命、人与自然的情感。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涵盖于小学的每个学科,根据内容不同,…  相似文献   

13.
对课本例习题进行一题多变,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素材.因此,应引导学生对例、习题进行多方位探索,纵横沟通,既可扎实基础,又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相似文献   

14.
我校是上海浦东新区的一所新建学校。几年来,我们借上海改革开放的强劲势头,乘我市二期课程改革的东风,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立校之本,在为学生开辟探究空间,营造创新氛围,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作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5.
以学生为中心,培养主体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功的教学依赖于学生的主体构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所谓主体意识,即学生作为实践活动的主体对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地位、作用、责任和行为调节的能动意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教师是否重视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一堂好的数学课,要以学生为中心,围绕着学生主体设计教学活动,把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6.
作文 ,作为一种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重要形式 ,作为一种学生生活、学习的现实和体验的重要表现形式 ,作为一种审美创造性活动 ,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提高、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 ,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作文又是一个具有几千年历史的教学内容 ,其教学思想、内容、形式、方法等都留下了深深的历史传统烙印 ,严重阻碍了小学作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阻碍了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近年来 ,我在多年作文教学实践的基础上 ,大胆改革 ,尽量克服传统教育思想的不利影响 ,以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 ,以…  相似文献   

17.
信息技术课是学生普遍喜欢的一门课程,通过信息技术课,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当前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教师要善于以信息技术课为载体,通过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语文自学能力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在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中,要善于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和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19.
盛梅 《教育》2012,(10):56-57
小学英语作为一门最基础的语言实践课程,在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实际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习英语的目的在于借助它加强人与人之间的认知和交流,然而多数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注重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相似文献   

20.
赵沛  任焕茹 《教育》2012,(4):56-57
小学英语作为一门最基础的语言实践课程,在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实际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习英语的目的在于借助它加强人与人之间的认知和交流,然而多数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注重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