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这是一篇充满真情的好章。章采用日记体的形式,叙写一名“差生”学习生活中的几个片断,道出了差生的尴尬与苦恼。作为一名常与“差生”打交道的老师,我感到这样的故事是真实存在的,在一些学校这样的故事可能每天都在发生,希望我们的老师不要再用异样的眼光看待所谓的“差生”。要知道他们也有追求,  相似文献   

2.
以诗服人     
晴空万里,阳光明媚,可我的心情一点也爽朗不起来。学校安排我接任八年级七班语文学科的教学工作,今天就要走马上任了。据前任老师介绍,该班学生非常顽劣,虽不似电视连续剧《名校》里的理科班学生那么公然的“折”老师,但也时常会弄出一些荒唐的事情来,甚至制造恶作剧来让老师难堪,使老师下不了台,甚至把老师“羞”出教室。就在昨天,数学老师就被“在7进制的运算规则下,2的5次方是奇数还是偶数”的问题“耍”了一回,气得数学老师一提起这件事就牙根痒痒。据该班学生内定的“规矩”,新上任的科任老师要接受“考验”那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3.
黄世言 《教书育人》2004,(10):34-35
一些新老师总觉得学生根本不把老师放在眼里,如:当面直呼其名。顶撞老师,背后叫老师绰号,有时甚至谩骂老师。对此,新老师往往只是生气、发火、失望,不知怎样处理。这样反过来使得学生不尊重老师的事件发生得更频繁、程度更严重。令班级工作难以开展。我也多次得到过学生的这些“礼遇”。并从实际工作中总结了一些处理“不敬”事件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由于工作上的需要,我时常去兄弟学校听课,在这期间,有一种现象不能不引起我的注意和思索。那就是每每与学生谈话时,总会听到他们说:“这是我们老师说的。”“我们老师说是这样。”很少有学生说“我觉得……”“我认为……”。  相似文献   

5.
解语老师:我是一名副科教师,虽然我工作很努力,对工作也充满了热情,可是无论我多么认真工作,总也无法得到学校领导应有的重视和认可,我感到非常苦恼。尤其是前不久所发生的一件事,让我久久不能释怀。我精心设计的一节优质课得到市里专家的好评,准备推荐到省里参评,需要学校解决器材、教具和学生用车等一些问题。可是,领导回答得干脆利索:“学校经费紧张,没钱。”然而,几天后,我校的一位教语文的老师也面临和我同样的难题,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问题迎刃而解。面对如此的不公正,我突然觉得很没有意思,工作热情也大不如以…  相似文献   

6.
开心一刻     
等秘书 语文课上,老师出了个题目“假如我是市长”,让学生写作文。   同学们写呀写呀,陷入了美好的幻想之中,惟独毛毛坐着不动。老师奇怪地问:“你干嘛不写,不想当市长吗 ?”   毛毛高兴地说:“我当然想当市长啦,但写写画画的事不是有秘书去办吗 ?” 言简意赅   老师给学生布置了一篇作文,题目是:“何为懒惰 ?”   课后,当老师批改冬冬的作文时,发现第一页、第二页一个字也没有写,在第三页末尾老师才发现有这样几个小字:“这样就是懒惰 !” 先见之明   放学前,老师把亮亮叫到办公室,拿出一片止痛片说:“你把它吃…  相似文献   

7.
韩香芬 《考试周刊》2013,(99):68-69
从新课程改革开始,江苏省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改革的春风便刮进了各县市的学校,各学校纷纷响应,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等字眼频频出现在一些报纸杂志中.“示范课”、“公开课”也成为一种时尚。我也和我校的一些老师听了本校的和其他学校的“公开课”,听得多了.便发现了一些问题,有了看法和反思,希望与各位分享。问题一:逢课必“情境引人”,导致创设情境流于形式。案例:某教师在讲抛物线方程时这样引入:“同学们.你们知道赵州桥吗?想不想看看?”同学们回答:“想。”老师立即打出赵州桥的图片,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提了起来,可后来却令人感到乏味:首先是赵州桥的图片+知识新授.其次是赵州桥的图片+例题,再次是赵州桥的图片+巩固练习.最后还是赵州桥的图片+总结。这种所谓的“情境”除了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外.  相似文献   

8.
我想徐向洋老师开办“行走学校”的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转变“差生”,可以看得出徐老师有着很高的教育责任感和创新意识,但无论如何我还是觉得徐老师开办这样的学校是有点“胆大妄为了”。  相似文献   

9.
暗香     
踢球,上网,上课睡觉是刚上高一的我的全部生活。我认为我是一个太向往自由,不喜欢被丝毫束缚的人,所以我不喜欢学校,不喜欢老师,痛恨在老师面前一套,在“群众”阶级又一套的所谓的班长。所以我自甘堕落。这样的生活持续了一年,如此的日子也使我感到无聊。在距高考还有720多天的日子里,我有幸没被学校扫地出门而“幸运”地将这种生活带到高二,而惟一不同的是老师给我安排一个新同桌,在我的印象里关于她我只记得在校“百花杯”球赛上她被我用足球砸到了而我只说了一句“对不起”,此外,一片空白。“又是政治课!”我耷拉着脑袋坐到座位上,翻开新…  相似文献   

10.
小学低年级时候的我,并不是老师和父母眼中的“好学生”,但即使是这样,我也曾有过为了实现一个美好的梦想,而付出巨大努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当有着先天缺陷的“我”,听到老师说“我希望你是我女儿”的时候,这八个字就像一束温暖的阳光,照到了“我”的心里。同学们,你们的周围一定也有这样的同伴,你是否愿意多给他们一些阳光呢?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间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相似文献   

12.
谢谢老师     
向凌云  丁鑫芳 《师道》2006,(1):51-51
“谢谢老师!”这话在我耳边已响过了一些时日,现在还萦绕在我脑际,叫人无法忘怀。去年6月的一天,我和妻子到广州市一所学校试教,原本教语文的我这次却出奇地被学校安排上一节五年级的《品德与社会》课,教授的内容是《刻苦学习》。来听课的都是学校的一些领导和骨干教师。一节课在不经意间悄然而过,当我宣布“下课”时,几十个学生如雨后春笋般一下子猛地站起来,用晶亮的眸子将我注视少顷,然后异口同声地说:“谢谢老师!”我一时显得极其局促。因为我从教6年来,每次“下课”时学生都说“老师再见”,而今天在异地他乡第一次听到“谢谢老师”这样…  相似文献   

13.
想起家乡,就想起母亲;想起学校,就想起老师。老师在学生眼里,始终是高大、美好、慈祥、亲切的代名词。“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党、同志、老师。”毛泽东的这句话,道出了莘莘学子的心声,明确了老师的无可替代的地位。韩愈也说:“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无论怎样的大人物、大作家、大学者,谁是生而知之?谁不感念自己的老师?  相似文献   

14.
朱正茂 《学语文》2008,(4):33-34
高考又结束了,仔细回想一年来的备考复习,我发现了这样一些问题:一是在语文总复习阶段,我们的老师注重研究课程标准。注重研究考试说明,注重研究历年高考试题,虽然也研究学生的学习,但大多是泛泛的,复习指导都是“面向全体学生”。一个老师带了两三个班的课,一个学校有一二十个平行班,但是,  相似文献   

15.
年终评优是学校工作中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一种重要举措,也是激励教师工作热情的一种重要手段,可评优工作本身对教师的晋级晋职与奖金有着直接的关系,于是有着其自身的功利性。这样,一些学校的评优工作就变了“味”。不同学校的优秀教师的评选各具特色,评选规则也是“五花八门”,这也折射出学校领导的办学思想,或轮流坐庄,平均分配,或作为聘职老师的“嫁农裳”,或者是校长的“亲情”钥匙,如此种种,大大挫伤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让我们一起来剖析各校评选优秀方式,促进评优工作最大效益化。[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姑姑老师     
米沙的学校里新来了一位老师。米沙看见新老师嘻(xi)嘻笑,不叫“老师”,却大声喊“姑姑”。新老师连忙纠正他:“在学校里要叫老师!”米沙不同意,大声喊:“你是我爸爸的妹妹,你就是我的姑姑!”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名老师,校长在我心中是无比值得敬重的,总感觉他们身手不凡,不仅是专业教学上的引领者,也是学校管理中的领导者,更是我们这些一线教师的指导者,可以说为了学校的发展、为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大多数校长都在默默辛勤耕耘着。可当我大学毕业真正踏上教师岗位时,与校长发生的一些事,曾使我对“校长”的美好产生了怀疑,进而也曾严重影响了自己的教学心情,花费了很长时间才慢慢调整好自己的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18.
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是一所江苏省省级实验小学、省级模范学校、国家教育部首批命名的“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我很荣幸自己能够在这样一所优秀教师众多的学校实习。我的实习指导老师是包红萍老师,她教书有20年了,是一位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我也很庆幸自己能够跟着这样一位优秀的老师学习。她现在是一(6)班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同时她还是学校德育处主任。  相似文献   

19.
古挺先 《广西教育》2013,(41):48-48
多年来,我经常在思考:作为一名小学教育工作者,我和我的同事们给学生带去了怎样的童年呢?据我校教师对学生学习状况的调查了解,发现学生当中有不少是“不爱读书,不爱学校,也不爱老师”,有不少学生有“厌学,甚至存在仇恨学校”的心理。面对学生的学习心态,我的内心很纠结——作为中心小学的管理者,该如何去改变这一现状,努力还给学生一个多彩的、有美好回忆的快乐童年呢?  相似文献   

20.
一、偶然相遇2015年刚工作的时候,我是我们学校唯一一个心理老师。还记得我到学校报到时,学校教导处主任这样跟我说:“小徐啊,按照规定,教导处是要统一给新老师安排听课任务的,但是我们学校没有心理课,该怎么给你安排呢?要不我先来打听打听,小徐你也回去想想。”回去之后,我确实想了很多,没有心理课听、没有师傅带、没有经验可以参照,甚至连上课的教材也没有,这心理课该怎么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