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安乐死立法的法理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乐死立法,是人类对待生命的正确的理性选择,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结果。安乐死在西方一些国家已经立法并实施。而在我国,由于几千年传统的儒家化思想习俗的影响,安乐死立法阻力颇大。但无论从安乐死的道德伦理的角度。安乐死的医学伦理的角度,还是从安乐死的法理学分析看,安乐死立法,对于健全我国的法制建设,完善对生命保护的法律体系,加大对生命的保护力度,不但具有理论上的必要性,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安乐死是生命伦理学的一个热门话题,它涉及立法、社会道德、伦理、宗教信仰、人权等各个方面。荷兰为安乐死立法,标志着人类在死亡方法上有了自主的选择权,反映了人类认识能力和水平的历史性进步。荷兰把安乐死合法化,对我国的安乐死立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安乐死是一个涉及法律,宗教,道德等领域的问题。随着荷兰比利时安乐死立法的蓬勃发展,安乐死这个词在中国已经不陌生,而社会上医生与患者达成默契悄悄适用安乐死的事实已成为行业里不可言说的秘密,中国安乐死立法还有多远?文章通过对反安乐死立法理论的批驳,阐述安乐死实施的合理性和合法性,通过借鉴荷兰比利时安乐死立法,试着从程序的角度,在申请,审查,实施和监督备案四个方面,对安乐死的立法做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安乐死是否违法我国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但安乐死在我国越来越多的地方在被悄悄地执行。立法的空白使得司法机关对这种事情采取了不告不理的态度。文章从法的规范功能谈了安乐死立法的必要性,并对立法的框架做了构想,分析了立法中的难点。立法虽有难度但行为必须得到规范,要使人们有法可依。  相似文献   

5.
对安乐死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乐死即无痛苦的死亡。在法律没有禁止安乐死的情况下,公民可以为之,况且安乐死体现了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不具有社会危害性、不符合故意杀人罪的犯罪构成,同时安乐死还符合紧急避险的构成条件,所以安乐死立法正当其时。我国应当从安乐死的适用对象、适用条件、适用方法和主体、实施程序、法律责任等方面来完善安乐死立法。  相似文献   

6.
安乐死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从其产生到现在人们对其利弊各有不同观点.本文探讨了安乐死的词源、定义、类型,西方各国对安乐死立法的进程以及中国对安乐死的立法现状,立法的困难以及对策.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人口老龄化、医学的发展,人们文明素质逐步提高……,因此,有关安乐死立法的问题,逐渐在医学界、法学界等出现了一些探讨和交流。本文就安乐死立法与我国现行法律的矛盾冲突、人道主义与宗教因素对安乐死立法的制约、我国传统伦理道德观与安乐死立法的直接对立、我国安乐死立法必将经历一段长期而艰难的历程等几个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关于安乐死立法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乐死历来是个有争议的话题,它涉及到哲学、伦理学、法学,医学等领域,关于安乐死,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是赞成安乐死;二是反对安乐死,本文是持赞成安乐死的观点,从安乐死与我国传统道德文化的冲类这一视角来分析安乐死立法的合理性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9.
初探安乐死     
现代医学条件下,“安乐死”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世人的关注。这一问题众疑云云,因为安乐死的诸环节无不关涉到种种道德问题,而且由于道德问题,在安乐死的立法问题上也疑云重重。  相似文献   

10.
安乐死问题涉及多个领域,至今仍是历久弥新的热点话题。关于安乐死是否应当合法化,各国的态度和立法均不相同,我国法律没有明确规定。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基于选择死亡的"自由",安乐死主张与规则缺失的矛盾会越来越突出。面对游走于自由与规则之间的窘境,我们首先应当对安乐死进行再认识,找出安乐死合法化的必要性缘由,方能立足本土资源对安乐死合法化做出改造和立法构想。  相似文献   

11.
安乐死是一个涉及诸学科多领域的复杂命题。无论是学界还是政界,关于实施安乐死是否构成犯罪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因为安乐死问题的多学科交叉性,所以在讨论其能否罪化时,运用法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来进行分析,或许可以更为全面地解决安乐死问题所涉及的法学难题。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安乐死”在中国的现状考察,分析了“安乐死”在法律范畴内的3个特征,提出了“安乐死”的制度构建。  相似文献   

13.
安乐死概念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安乐死的概念,学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这是安乐死问题形成争论的重要原因之一。对安乐死患痛苦的内涵。有肉体“单一说”和肉体与精神“双重说”。一般来说痛苦概念“双重说”客观合理。安乐死申请权应当局限于患本人。由此才能保证安乐死实施的严肃性和严谨性。不治之症的标准是个相对的医学技术问题。并且在现实社会确实存在。安乐死与尊严死。是两个近似但适用对象截然不同的法律问题。有必要以不同的法律机制分而治之。  相似文献   

14.
人类在对待生与死的问题上 ,求生是最本质的。但对于一个濒临死亡求助无望的人而言 ,人类应当尊重他对自己生命权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发展,安乐死逐渐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有关安乐死的争论在各个领域中展开, 对安乐死是否应当合法化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不同的观点,本文通过对安乐死非犯罪化及安乐死符合社会伦理道德和人道主义原则的分析,阐释关于安乐死的主张。  相似文献   

16.
安乐死的宪法学思考目的在于提供安乐死的国家立场。从宪法权利的观念看,安乐死的争论主要围绕着生命权的本质展开。生命权的本质是自由权,也就是个人自主安排自己生死的权利,这种权利可以授权医生协助其安乐死。对于非自愿的安乐死患者,可以基于人的尊严的理由对其进行安乐死,因为人的尊严是比生命权更高的价值。但是国家将这种选择交给了患者的家属。  相似文献   

17.
在国外,关于安乐死法律冲突、道德冲突的讨论中,呈现出安乐死合法化的趋向。在我国,安乐死是一个需要关注的复杂和慎重的问题,应加强研究论证、引导,加以规范和控制。  相似文献   

18.
安乐死是近年来社会各界讨论的热点问题,然而在法律上仍然没有丝毫的进展.在讨论其合法化之前,还有一个非犯罪化的问题.安乐死在我国刑法上涉及三个方面的问题,在排除犯罪性行为理论中,安乐死仍缺乏有力的根据;另一方面,我国刑法故意杀人罪的立法对安乐死的入罪,也值得检讨;而安乐死非犯罪化的根据,不得不考虑刑法的谦抑性问题.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进化论取代传统医德观念成为安乐死运动新的理论基础,这既是进化论最重大的社会影响之一,也是安乐死运动发展历史上的一个意蕴深远的转折。“适者生存”的理论将安乐死运动同优生学结合在一起,改变了安乐死的含义和目的,牢固确立了个体生命价值依赖于个体能力,以及社会整体发展的目标绝对地高于个体权益的观念,最终导致了纳粹安乐死和优生学。基于对历史的反思,二战后的安乐死运动切断了与进化思想的关联,重新确立了尊重人类内在价值的理念,并通过对“死亡的权利”的论述推动了现代人权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