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前言:我是一棵树,根在中国 半个世纪之后,重读聂华苓的作品,是希望在学史的洪流底下,倾听那些被淹没的声音。五六十年代的台湾学,在两岸的学史论述中,对女性作家书写的表述几乎在反共及怀乡学之外,乏善可陈。其实,恰是聂华苓、孟瑶、林海音等常在副刊发表作品的女性作家构成了本时期学史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2.
张资平曾是20世纪30年代红极一时的作家,是创造社的发起人并是一名得力干将,但后期文学作品的媚俗以及擅长写三角或多角的恋爱关系,被鲁迅先生提炼为一个"△",这似乎成了张资平全部成就的概括,似乎长期以来丧失了他在文学史上的话语权,但是他被郭沫若称为"真正会写小说者",他创作了新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冲击期化石》。同时张资平早年留学日本,深受日本自然主义(私小说)的洗礼,在其五四时期创作的作品中,如《木马》堪称身边小说的典范,本文试图从这篇小说中解读日本私小说对张资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创作"恋爱小说"闻名的张资平,是20年代末、30年代初流行一时的作家.张资平的小说之所以广受青年读者欢迎,其实得力于他的一套创作方程式:曲折的故事 刺激的(两性关系)"组合" 时兴的思想.如此,他使读者一方面从富刺激性的爱情故事中获得感官娱乐,另一方面又获得边缘地参与最合潮流的社会批判的机会,在相当程度上满足了读者的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4.
作家高晓声     
上世纪五十年代我还是惜懵懂懂的中学生,那时好读却热衷于经典,还没读到高晓声,知道其人只是因了他是“探求者”事件中蒙难者之一。听说被发配回乡的日子过得极苦,冤案固属最冤,婚姻也属最惨,加之疾患缠身,肋骨也被折去了两根,形体上便出现了两个肩胛一高一低的倾斜。  相似文献   

5.
张资平是20世纪20年代有影响的作家,但对他的研究一直处于不景气的状态。造成这种状态的原因主要是观念上囿于历史定评,研究方法单一。文章探讨了张资平研究的现状,认为应该以多样化的方法,尽力还给人们一个真实的张资平。  相似文献   

6.
于俊青 《现代语文》2006,(11):41-43
阿英是近代国难学研究的开拓,郭延礼先生在《阿英与中国近代学研究》中说:“阿英是在近代学研究的拓荒期用力最勤、成果最多、贡献最大的一位名的中国近代学研究专家。”阿英对近代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近代国难学研究。1936年,他在《〈近百年中国国防学史〉自序》中说,我们的学史家“一向只会评章的优劣,争辩谁是正统谁是非正统,早都有‘国家事,管他娘’的成见在胸”,并不重视研究近代以来丰富多彩的国难学。鉴于此,阿英亲自撰写了《近百年中国国防学史》,论述从鸦片战争到1935年日本增兵华北近一百年来的中国国难学,遗憾的是这部书稿已佚。但他编辑的《近百年来国难学大系》、《近代国难史丛钞》等作留下来了,这是我们宝贵的学遗产。阿英先生有着高远眼光,其国难学研究填补了近代学史的空白,提供了重新审视学史的崭新视角。然而,阿英之后却鲜有人问津这一领域,我们今天循着先贤的足迹前进,无疑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学史上。两个以上的人常常被并在一起称呼,其基本形式主要有七种。  相似文献   

8.
一提到罩建谋或者他的笔名辛古,一般人都知道他是作家和民间文艺家,可不一定知道他现在还当老师,更加不知道他全家四口人都当老师。罩建谋是瑶族,1958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65年大学毕业时已经小有名气。因此,有人建议他要求分配到文艺单位工作,以便发挥自己的专长。但他认为自己的家乡上林县是个贫穷的少数民族山区,文化教育也很落后。为了发展家乡教育事业,提高民族文化水平,他在毕业分配志愿栏内只填一个志愿——到家乡当教师Q参加工作32年来,他一直安心在山区当一名普通教师,从来没有要求改行过。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  相似文献   

9.
现代作家老舍、吴组缃、王冶秋、何容等为冯玉祥先生的诗集作序,全面评介了他的诗作。冯玉祥的诗作及其评介的字,丰富了中国现代学史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张资平是创造社的重要发起人之一,在创造社作家中最倾心于日本自然主义文学,他的创作与他的时代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90年代重写学史的理念“纯学”与“现代性”,与以前学史的政治性相比有自己片面的真理性。然而它却跟以往的学史一样,同样也存在着失范的问题。所以,我们要反思,在不同的学史的竞争对话中,最终达到真正的学术规范。  相似文献   

12.
张资平的前期爱情小说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资平的前期爱情小说,明显有别于他中后期的性爱小说,它们标示青春时的张资平在世纪转折点上对现实人生的严肃思索,以及思索中包孕的浑杂的人生底蕴;既显示了他与同代新文学作家共驻起跑线的姿态,也呈露他终其一生的个体人格弱质之端倪。  相似文献   

13.
以男女作家对“日常生活”的书写为切入点,探讨男作家笔下的女性书写——“他塑”的“疏离日常”与女作家笔下的女性书写——“自塑”的“亲近日常”这一明显的差异,并探究其中的原因和体现的性别文化内蕴。  相似文献   

14.
正在3月5日全国"两会"现场,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的审议过程中,聊到了电视剧《平凡的世界》,更透露曾与原著小说作者路遥很熟,还同住一个窑洞。很多领导人都喜欢和作家交朋友,留下了许多有趣的故事。1.毛泽东与张恨水谈了两个多小时"如何书写爱情"张恨水以写小说驰名,作品数量多得惊人,拥有的读者群也相当广。鲁迅的母亲就是他的忠实读者。但很少有人知道,毛泽东也读他的小说。  相似文献   

15.
将物理学史引入物理教学中,充分发挥物理学史的教育功能,是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的一种重要手段.但是,传统的物理学史习题多以检测学生对物理学史知识的记忆为主,例如检测学生对物理学上的重大事件(科学发现、科学发明和理论建立等)的记忆;对发现物理学重大事件的科学家名字的记忆;对物理学上重大事件发生的时间和背景的记忆等.这些习题所考查的物理学史内容较为单调,难以反映学生掌握物理学史的真实情况.可见,在物理教学中有必要开发和编制  相似文献   

16.
张资平作为一个客家文人 ,客家文化在他身上印上了深深的烙印 ,影响着他的一生。客家文化中的儒家教育为他打下了文学根底 ,但其中的功利主义观念又促使他走上了汉奸和文痞的道路 ;客家人的开拓精神使张资平成为创造社元老 ,还使他在情爱小说创作方面“开风气之先”;他的宗教观基本上是建立在客家传统的宗教观念之上的 ,时时在作品中流露出来 ;客家的风俗习惯也往往成为他小说的重要背景和情节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认为赵树理是鲁迅启蒙主义和现实主义文学精神的真正传人。赵树理早期形成的以科学与民主为魂灵的现代意识和人格理想,使他终生自觉坚持人民本位的民间文化立场和现代中国文学的大众化方向。他以极具独异风格的、现代性精神品格与民族化艺术形式完美统一的创作,书写了20世纪中国文学史光辉而不朽的篇章。“赵树理现象”研究对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型农村与和谐社会,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8.
结合前人有关张资平的研究资料,笔者发现张资平的日本书写体现了人道主义思想,主要表现在肯定人的价值,同情社会弱势者,灵与肉的书写;进一步追溯其人道主义思想的渊源,即源于早年教育的熏染和日本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快乐阅读》2008,(8):112-112
有一位女作家被邀请参加一个笔会,坐在她身边的是一位匈牙利的年轻作家。这位女作家衣着简朴,沉默寡言,态度十分谦虚。他身边的男作家不知道她是谁,认为她只是一位不入流的作家而已。于是,他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心态,对女作家说:"请问小姐,你  相似文献   

20.
为救落水同伴,身为职高生的他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被作为先进青年典型隆重推出。他做的好事不断被发现:长时间照顾村里的五保户值得学校大张旗鼓表扬了吧;不留名地救助被车撞倒的老人发掘出这件好事,费不少周折吧;勇斗闯入学校的歹徒足以让他成为英雄吧……人们甚至还发现了他的一百多篇充满“奉献、上进”之类闪光的日记那全用黑色碳素墨水书写、涂改很少、一气呵成、不涉及任何具体人和事。于是乎,他被追授为“省三好学生标兵”、“新长征突击手”不知道外国有没有“追授”,反正中国挺时兴。这样的事情大家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