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无独有偶,20世纪的中国画坛,也有一位与凡·高一样的伟大画家,其生前寂寞,身后荣耀,此即江西绘画奇人、有誉“当代陶渊明”的黄秋园。  相似文献   

2.
江户时代是日本庶民艺术在城市获得发展与成熟的阶段。当时日本绘画以江户城与京都为中心,至江户中期,从中国传入的写实风格在长崎逐步发展并形成“南苹派”,将一股写生新气息吹向日本画坛,影响了“圆山四条派”及伊藤若冲等人。  相似文献   

3.
魅力赵无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法国,83岁的法籍华裔油画家赵老可谓尽人皆知;在当代世界画坛上,赵无极先生更属抽象绘画艺术的“领衔”之帅。  相似文献   

4.
宋岚 《华夏文化》2013,(3):44-45
在中国美术史上,若论及20世纪西部题材绘画,自然会提及被刘海粟誉为“画坛怪杰”的海派画家沈逸千。沈逸千(1908-1944),上海嘉定人,祖籍为松江,父辈迁居嘉定镇。那么,一个土生土长于江南书香门第、谙熟小桥流水的南方画家怎么会选择画粗旷奔放的西部题材呢?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中国画坛高手林立。名家辈出,画派纷呈。30~40年代,由张善子和张大干兄弟始创的“大风堂”画派(其名源自张大干画室名)即其中之一。无论成员组成,还是历史角色及艺术建树,该画派均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6.
绘画大师张大千被徐悲鸿誉为“五百年来一大千”。他的绘画作品名扬海内外,但他的“三健”长寿法却鲜为人知。第一健——“健吃”。张大千儿时,因家庭经济困难,致使他营养不良,身体虚弱,犹如弱不禁风的林黛玉,既无药医治,又无营养品滋补,只好听天由命。他步入画坛后,经济收入增多,生活不断改善。他开始注意调养,从饮食入手,改善脏腑阴阳之偏。在绘画闲暇时,他四处搜寻各种美味佳肴的制作法,并且亲自下厨房,坚持数十年,以“健吃”促健身。当他步入老年时,身患眼病、心脏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但是,他同样利用“健吃”法,…  相似文献   

7.
艺术界有关张大千的书籍最多,销路最好也最受欢迎。盖因张大千是20世纪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传奇艺术家,大千有写不完的故事,取不尽的素材。张大千画艺过人,技法开派。在继承中国传统绘画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方面,尚无第二人者。早在上世纪20年代,张大千在中国画坛已崭露头角,30年代初闯荡北平便与溥心畲有“南张北溥”之称。  相似文献   

8.
刺绣与绘画密不可分,刺绣藏品更是如此,是以绘画为蓝本的艺术再创作。上世纪30年代,随西方文化及绘画的渐入,国人的审美习惯逐步变化,以致影响到刺绣艺术,并对其发展起到了某种推动的作用。刺绣艺人一改“密接其线,排比其针”的传统技法,借鉴西方美学理念和绘画方法,运用新的针法表现西方绘画,这种针法即——乱针绣。  相似文献   

9.
名称:唐寅《虚阁晚凉图》轴时代:明材料:绢本、设色类别:中国画规格:纵171厘米,横138厘米收藏处:四川省博物馆唐寅,字子畏,一字伯虎,号六如居士。他画艺超群,有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之誉,早年师事周臣,后取元季四家之法,独具一格。同文征明、沈周、仇英并称明四家。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中国绘画百花园中,岭南画派是一朵风姿绰约的奇葩。上世纪初,在时代的感召下,以高剑父、高奇峰和陈树人为代表的一批广东画家,致力中国传统绘画的革新,倡导“折衷中外,融汇古今”,立足传统,积极向日本欧美绘画艺术学习,创作表现时代的新中国绘画。岭南画派绘画突破传统文人画的“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个人怡情;台性的局限,主张写实,注重写生,描绘现实生活,在发扬中国画笔精墨妙传统的同时,吸收外来技法,加强了作品的色彩表现力。经历百年的实践,岭南画派绘画生机蓬勃,代有传人,为发展现代中国绘画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1.
在国际画坛上享有盛名的美籍华人艺术家、“现代重彩画派”的代表人物丁绍光先生,1939年出生在中国陕西省城固县。1955年至1957年学艺于北京中央美术学院附属高中画室,主攻素描和水彩画。1957年考入北京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主修装饰绘画。1962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丁绍光在校期间颇受张仃、张光宇、庞薰琴等教授喜爱,深受名师们有关线条和色彩的绘画理论影响及艺术熏陶,为其后的艺术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我在日本工作期间,因参与策划一些美术展览,常听人谈起活跃于日本画坛的中国画家吕中元。渐渐地,我对吕中元及其绘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3.
花鸟画是中国传统艺术,是华夏独创“花可融愁、鸟可寄情”的特色绘画,在世界美术史上具特殊地位。它以意造型,笔墨简练,画法粗放,具浓厚装饰韵味和独特审美意境。20世纪以来其发展加速,形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多元化开放格局。刘元法先生的绘画可谓自成一家。  相似文献   

14.
陆家齐  苏音 《世界文化》2007,(12):33-33
安德烈·德尔·萨托是佛罗伦萨的画家,他的绰号“德尔·萨托”是“裁缝”的意思,他的父亲是裁缝。从1518年到1519年,萨托在法国为弗兰西斯一世工作,除此之外,他基本上都在佛罗伦萨度过。在那里,他作为16世纪初叶的画家,和巴尔托洛梅奥一起,成为引领当时画坛的人物,作的作品主要题材是宗教画,包括一系列壁画;他最著名的祭坛画《圣母和弹竖琴者》,其庄严优美可与拉斐尔媲美。可惜他的绘画缺乏活力和深度,否则,他可以跻身于绘画大师之列,艺术史家兼画家瓦萨里认为这一点与他的妻子有关。  相似文献   

15.
“涉三江探源,跋五岳寻师”,是中国历史博物馆画廊的画家周永先早年为自己立下的治艺格言。他遍游祖国名山大川,为其艺术创作追根求源。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长期的师法造化使周永先的绘画艺术日臻神秀。他多以小写意作画,偶有泼墨之兴,尤长于雪景山水、墨梅和游动如跃的《鱼》画。其艺术风格严谨奇秀、清润典雅。  相似文献   

16.
拉斐尔是公认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坛“三杰”之一(另外“两杰”是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虽然他去世时年仅37岁,从事绘画也只不过短短15年左右的时间,但他却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精美绝伦的画作,特别是他的圣母像,可以说是无人能出其右。他所塑造的圣母形象,圣洁、温柔,让人感到她既是天上的神,也是人间的慈母。然而他创作的圣母像,特别是西斯廷圣母的灵感,却来自他的情侣唐纳·韦拉塔。  相似文献   

17.
李怡 《华夏文化》2005,(1):41-43
在我国的文物收藏领域,一般习惯上把书法和绘画归为一个大的门类,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的书法文字是象形文字,它的起源基本上是从对自然的描画开始的,早期的岩画和一些陶器图案中的符号与象形文字非常相似,可以说书法是绘画的源头;另一方面是因为唐宋以后,文人画占据了中国画坛的重要位置,这种风格的画作注重笔墨功夫,  相似文献   

18.
在上海图书馆的《因心造境》画展上,8名画家宣布成立“上海当代中国画意象派”,引起了画坛的争议;在北京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的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大力扶持的“漓江画派”作品展,场面壮观。此前,还有黄土画派、新金陵画派、冰雪画派、中国写实画派等,均于刚刚过去的2007年举办了相关大型活动,呈现其画派的整体面貌。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油画学会、广州美术学院、雅昌艺术集团联合主办,雅昌艺术网承办的《郭润文油画作品展》日前在中国美术馆亮相。靳尚宜、詹建俊、闻立鹏、张新建、朱乃正、范迪安、水天中、张祖英、赵健及雅昌艺术网董事长万捷等出席开幕式。该展展出郭润文各时期代表作60余幅。致力于油画探索的郭润文,以独特的绘画形式、鲜明的图式语言、卓越的个人技术、高雅的艺术格调,引起中国油画界关注与广泛赞誉,火爆中国画坛。其作品既传统又现代,代表作有《落叶的春天》、《艺术家的故事》、《艺术家的记忆》等。其写实主义风格为中国油画界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20.
创新是美术创作的永恒命题,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陌生化理论”,在创作观念上深深地暗合和影响着中国画坛,本就古代中国美术及新中国美术陌生化实践的回顾和分析,提出中国传统美术对“陌生化理论”既从形式上顺应又从化根基中拒斥,而新暑期中国美术对“陌生化理论”的实践,则是在世界现状、[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