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著名美国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代表作《女勇士》的创作恰恰处于欧美后现代主义兴起的时期,因此她的小说不可避免地烙上了后现代主义的印记.《女勇士》中“无名女子“和“花木兰“的描写,采用了“复调叙述“、“拼贴“和“互文“三种创作手法,这些叙事技巧带有浓烈的后现代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2.
汤亭亭的《女勇士》已被奉为美国华裔文学的经典,但由于论者观点角度的不同,该书属于自传还是小说一直没有明确的论断。该书以自传出版,却与传统自传的写作方式相违背,有论者认为是对传记艺术的创新,也有论者将其跟华裔的身份政治联系起来,认为汤亭亭同意将小说作为自传出版是对美国主流文化的屈服。通过对上述两种观点加以分析探讨,指出无论属于自传或小说,该书的意义在于它有效地传递了华裔的声音,并为少数族裔如何在白人话语占主导权的社会里构建自己的话语树立了新的写作模式。  相似文献   

3.
在美国华裔文学发展进程中 ,1976年汤亭亭的自传体小说《女勇士》是划时代意义的一件大事 ,但其巨大的成功也竖起了一座为后来的华裔作家难以超越的尖峰。任璧莲没有模仿汤亭亭采用后现代主义的创作手法 ,而是独辟蹊径。她精心选择创作主题 ,辅以她那独特风味的轻松幽默的笔调向读者娓娓道来。笔者通过细读《典型的美国人》和《梦娜在希望之乡》两部小说的方式 ,侧重剖析了任璧莲的写作策略以及效果。  相似文献   

4.
食物因为具有强烈文化色彩、性别与民族属性成为女性研究和少数族裔研究的课题之一。美籍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代表作《女勇士》,通过琐碎而丰富的食物意象刻画华裔家庭母女的矛盾冲突,揭示了华裔女性长期受压制的欲望与身份寻求的历程,显示出汤亭亭小说特有的女性声音与张力。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分析美国华裔作家汤亭亭在《女勇士》和《中国佬》中对文化符号的运用,阐释了其作品中的文化符号并不代表中西方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而是被赋予了指涉华裔群体在美国社会中的族裔身份和揭示与华裔密切相关的美国历史和社会背景的真实面貌的双重内涵。  相似文献   

6.
《女勇士》是美国华裔作家Maxine Hong Kingston(汤亭亭)的成名作。汤亭亭通过改写中国神话,颠覆了美国主流文化中的华裔女性刻板形象,重构了华裔女性女勇士的新形象。从后殖民女性主义的角度重新解读《女勇士》,以期更好地挖掘作品的主题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处于东西方文化交集的少数族裔家庭的母亲在家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她需要保留和传承自己族裔的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子女如何做人行事。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女勇士》和非裔女作家的《最蓝的眼睛》这两篇小说中塑造了具有代表性的两位母亲——勇兰和波莉的形象。本文拟通过这两位美国社会少数族裔家庭的母亲形象的对比,分析和阐明母亲对于子女在文化冲突中获得平衡和自身身份认同所起到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了争取族裔及性别的平等地位,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文学作品《女勇士》喊出了世间最强音。以短篇小说《女勇士》中"无名女人"为例来勘察希腊神话在汤亭亭作品中的嫁接,采用神话原型理论探索作家汤亭亭《女勇士》中的"无名女人"的三个神话原型——菲罗墨拉、美狄亚及盖娅和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力求多角度地理解作者塑造的无名女人的性格特点及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9.
汤亭亭是美国华裔作家中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主要代表作有:《女勇士》、《中国佬》、《孙行者》和《第五和平书》。通过分析汤亭亭四部作品中的中国文化,发现中国文化内容的多少、作者对各层次中国文化的选择、以及对一些中国文化的态度不尽相同,这种不同表明了作者逐渐从族裔作家向普适作家转变。  相似文献   

10.
从巴赫金的对话理论角度理解,美国华裔作家汤亭亭的《女勇士》是一部充满对话的复调小说,它以文化之间的对话为主题,以母女之间的对话为枢纽,建构起了一张对话的网络,为各种思想意识提供了一个平等对话的平台。反映了少数族裔建构自己文化身份的复杂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颠覆与重塑——汤亭亭小说人物文化身份的探寻与建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美国主流文化中存在的华人刻板形象严重阻碍了华人自身的发展。因此,崛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当代美国华裔文学把抗衡主流话语中对"华人形象"的规约性描述作为其写作的重要宗旨。美国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成名作《女勇士》以"华裔"为背景,以"女性"为主题,重塑了融合男女性格优势的女勇士形象。  相似文献   

12.
汤亭亭和黄哲伦是当代美国华裔文学的重要作家。他们在《女勇士》和《新移民》中运用并置的现代主义写作手法,在突破陈规的同时展现了独特的艺术特性。两位作家突出了美国华人在主流社会的艰辛,希望颠覆美国主流社会强加到华人身上的负面形象,从而重写美国华人历史。  相似文献   

13.
黄盛 《文教资料》2014,(16):36-37
美籍华裔女作家汤亭亭在《女勇士》中刻画了三个不同的母亲形象,分别代表了受压迫的女性、反抗的女勇士及双性同体的理想女性,表达了对受压迫女性的同情、对理想的两性关系模式的向往和对父权制度的控诉。本试从母亲形象分析汤亭亭的女性主义写作。  相似文献   

14.
汤亭亭,美国华裔女作家,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是美国华裔文学繁荣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女性作家之一,其作品植根于中国文化,又深受美国文学的影响。《女勇士》是汤亭亭的代表作,曾获美国国家图书评论界非小说奖。这部具有自传性质的作品,分为五个部分,讲述了"我"成长的经历以及发生在"我"周围的人身上的故事。《女勇士》是一本书写华裔女性生活的作品,她们的双重意识主要体现在性别与种族两个方面,作品中对性别与种族的解构几乎随处可见。本文将从解构的角度分析《女勇士》中华裔女性的双重意识,从而使读者更好的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相似文献   

15.
美籍华裔作家汤亭亭在1976年发表了在美国华裔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女勇士>.<女勇士>以旧时中国为背景,通过极富想象力的虚构与简洁的白描手法,展示了一个生活在美国唐人街华人圈中的小女孩的童年生活及她周围女性的现实生活,体现了华裔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该书以独特的叙述视角和手法、丰富的文化形象和奇特的故事传说震撼了当代美国文坛,丰富了美国文学的内涵.20世纪80年代末,她提出"世界小说"(GLOBAL NOVEL)这一写作方向,冲击了约定俗成的"伟大的美国小说"概念.十多年后,这种创作方向成为许多国家与地区创作者的共识.  相似文献   

16.
《女勇士》中的女性主义写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盛 《文教资料》2013,(2):15-16
美籍华裔女作家汤亭亭在其代表作《女勇士》中表现出了鲜明的女性主义色彩,表达了对受压迫女性的同情、对理想的两性关系模式的向往和对父权制度的控诉。本文从内容和形式上分析汤亭亭的女性主义写作技法。  相似文献   

17.
《女勇士》是著名的美国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小说,本文重点分析了《女勇士》在美国出生、成长的第二代华裔女性在“母亲辈”话语系统的影响下,她们的话语愿景,话语权渐进获得的心路历程,文化习得对话语权的影响和在“母亲辈”影响下的话语重构,力图揭示出华裔女性视角下中华文化的嬗变和华裔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大连大学学报》2016,(4):64-70
汤亭亭的作品《女勇士》在国内外受到广泛地赞誉与关注,被称为美国华裔文学的开山之作,在美国华裔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笔者认为,此作品之所以在学术界被广泛研究,与其中国文化元素的巧妙运用是分不开的。汤亭亭对中国文化元素的继承与创新使其作品极具特色。汤亭亭通过对中国文化元素,如花木兰替父从军、岳母刺字等的运用与改写,对表达作品主题与实现政治诉求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女勇士》中的中国文化元素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话题。  相似文献   

19.
经过一百多年的奋斗,中国移民在美国被视为“模范少数族裔”。华人的吃苦耐劳和任劳任怨使他们成为受欢迎的廉价劳动力,也使他们在激烈的竞争中受到比其他少数族裔更多的歧视和排挤,甚至连政府也制定排华法案,限制华人移民美国。华裔女作家汤亭亭在《中国佬》中追溯了历代华裔美国人的经历,反映了华人从未被当作真正的美国公民,他们所受的待遇总是与“中国”发生关联,他们的社会地位深受中美关系的牵制的史实。  相似文献   

20.
《女勇士》是汤亭亭的处女作,也是其作为第二代华裔妇女在适应美国文化过程中矛盾、复杂内心世界的具体表露.以Hofstede的价值观维度为理论框架,从跨文化冲突的角度分析汤亭亭在《女勇士》中通过第一代华裔妇女与其子女之间的矛盾所展现的华裔妇女面对中美文化差异的彷徨、痛苦和选择,能够探究作者企盼东西方文化相互沟通、理解与融合的跨文化交际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