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西方哲学史上,形而上学的历史源远流长且长期占统治地位.20世纪西方科学主义思潮的兴起动摇了它的地位,特别是以逻辑实证主义为代表的科学哲学以证实原则为标尺,以逻辑分析为工具,在意义理论的基础上对传统形而上学进行了无情的批判,结果不但没有彻底批倒反而给自己带来了更大的麻烦.  相似文献   

2.
逻辑实证主义认为,一个命题、一个理论如果能在经验中找到根据,那么它就是有意义的,而有意义的命题或理论,才是科学的命题或理论。这种意义理论需要一种直接或间接的证实原则,而这种证实原则以逻辑实证主义的经验概念为基础。由于逻辑实证主义内部的理论困惑直接导致了它的经验概念经历了心理主义时期、物理主义时期和整体主义时期三个阶段,最后在以奎因为代表的整体主义的经验论中走向了自己的反面。  相似文献   

3.
逻辑实证主义认为,一个命题、一个理论如果能在经验中找到根据,那么它就是有意义的,而有意义的命题或理论,才是科学的命题或理论。这种意义理论需要一种直接或间接的证实原则.而这种证实原则以逻辑实证主义的经验概念为基础。由于逻辑实证主义内部的理论困惑直接导致了它的经验概念经历了心理主义时期、物理主义时期和整体主义时期三个阶段,最后在以奎因为代表的整体主义的经验论中走向了自己的反面。  相似文献   

4.
科学本体论的兴起和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探讨现代本体论哲学,即科学本体论的兴起,传统的思辨的形而上学本体论受到孔德科学实证主义和后来逻辑实证主义的拒斥,但波普的批判理性主义不排斥它,到了奎因整体主义的“本体论承诺”恢复了传统形而上学本体论,并且走向相对主义和实用主义。到了历史主义那里传统形而上学成为科学研究的组成部分,直到科学实在论那里初步构建科学本体论,最后在邦格的科学唯物主义中形成了科学本体论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近现代科学发展与本体论形而上学观点、体系的互相影响予以探讨。认为十九世纪末的物理学危机实质是形而上学危机,逻辑实证主义是摆脱这一危机的尝试,全盘拒斥形而上学是一种幻想。科学与形而上学的发展变化是并行有悖的。尽管形而上学作为体系日趋衰落,但作为信念却不会消失,只要有科学创造和哲学探讨,这种作为信念的形而上学就有存在的必要。  相似文献   

6.
"证实原则"是逻辑实证主义的基本理论支柱.按照"证实原则",一个命题在理论上是否有意义,要看它能否在经验中得到证实.逻辑实证主义的这一原则遭到了后来各流派、尤其是被称为"批判理性主义者"的波普的批判.波普在对"证实原则"批判的同时,针锋相对地提出了自己的"证伪原则"."证伪原则"是对"证实原则"的扬弃,但我们不能片面地肯定一个而否定另一个.  相似文献   

7.
一、作为方法论的证伪与作为教育实验结果的证伪 1.作为方法论的证伪关于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标准,一直是科学哲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逻辑实证主义者的分界标准是证实原则,波普尔的分界标准是证伪原则,而库恩的分界标准是“范式”原则,那卡托斯则认为分界标准应是预见性原则。波普尔认为,理论虽然不能为经验所证实却能被经验所证伪,“作为划界的标准不是可证实性,而是可证伪性”,“应当把理论系统的可反驳性或可证伪性作为分界的标准。”他所理解的是实验对理论的证伪。那卡托斯认为,实验本身并不具有证伪的资格,而只是通过新理论的证伪才反驳、证伪旧理论。并指出“任何理论都能够导致新事  相似文献   

8.
科学哲学中的社会学转向肇始于库恩,表现为从社会学的维度来建立科学划界标准、理论选择标准、真理观和科学发展图景等方面.库恩以此来反对传统科学哲学以逻辑和经验为基础的实证主义,并开启了科学哲学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9.
逻辑实证主义开创了哲学发展的新方向,在哲学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波普针对逻辑实证主义在科学划界的标准方面提出了他的意见。本文从理解的向度方面,首先论述了命题或者答案的意义在于它的问题,继而对科学进行探讨,为后文做铺垫,然后考察了逻辑实证主义和波普在科学划界方面各自的答案,最后阐明他们之所以得出不同结论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像费耶阿本德等后逻辑实证主义者一样,纽拉特在对波普证伪主义的批评中反对科学有单一的方法。纽拉特对实在论问题的讨论亦构成了对波普基于证伪主义的形而上学实在论的批评。尽管如此,文章论证了纽拉特的基于科学实践的正面的、语境主义的哲学中仍然存在规范性的资源回答科学合理性问题,从而避免相对主义。纽拉特用以取代形而上学实在论的,则是他的"在科学中讨论实在"的自然化的实在论。  相似文献   

11.
卡尔纳普在《通过语言的逻辑分析清除形而上学》一文中宣称可以用逻辑的方法终结形而上学。然而其论述并非无懈可击,并不能使人信服。文章从其应用逻辑标准自身的合理性,逻辑分析方法与其“科学性”的主张存在自相矛盾的因素,实证逻辑的标准在经验领域内运用等方面,对卡尔纳普的观点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12.
在科学主义和数理逻辑形式主义影响下,物理学方法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得到进一步扩张。逻辑实证主义通过对近代认识论进行批判地吸收和改造,在方法论上实现了实证主义的经验主义传统同现代逻辑分析方法一定程度的结合。科学理论构成思想的提出推动了经济学的形式化发展。实证原则方法论的确立对经济学可检验性提出了内在要求。在经济学数学化问题上应当采取科学的分析态度。  相似文献   

13.
逻辑实证主义提出了他们认为有意义的两类命题,即分析命题和综合命题,并在这二元思维框架内认为行而上学是无意义的,所以一定要“拒斥”行而上学。奎因突破逻辑实证主义者的二元思维范式,向逻辑实证主义发难,将逻辑实证主义与实用主义有机结合,提出了逻辑实用主义学说。奎因的逻辑实用主义学说主要有知识整体论、本体论承诺等内容。  相似文献   

14.
Secondary school chemical education has a problem: namely, the seeming irrelevance to the pupils of chemistry. Chemical education prepares pupils for participation in society. Therefore, it must imply a model of society, of chemistry, and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m. In this article it is hypothesized that logical positivism currently offers this model. Logical positivism is a philosophy of science that creates a divide between science and society. It is therefore further hypothesized that the adoption of logical positivism causes chemistry's lack of relevance in chemical education. Both hypotheses could be confirmed by an analysis of a grade nine course.  相似文献   

15.
逻辑实证主义根源于西方哲学的两大传统:分析的传统和内在论传统.分析的传统有两个基本的特征,一是重视概念,二是注重逻辑.这种传统贯穿于西方哲学的始终,这种传统特别表现在西方的逻辑学的发展中.逻辑实证主义继承了这种分析的传统,具体表现在它对语言分析的强调,对数理逻辑的运用,维特根斯坦的命题——哲学就是对命题的逻辑分析——成为了逻辑实证主义的哲学观的核心.不仅如此,逻辑实证主义还是对西方哲学中的内在论传统的继承.  相似文献   

16.
奥地利经济学派与新自由主义经济学重要代表人物米塞斯以其行动学方法论而著称。在米塞斯的行动学体系中,行动与行为的辩证关系构成了经济行动理论的首要问题,他对这种关系采取了理性主义的研究进路。在米塞斯的活动年代,逻辑实证主义思潮占据了哲学、乃至整个社会科学领域的主流地位。米塞斯对逻辑实证主义作了一系列深刻的理论批评。通过对米塞斯与逻辑经验主义的比较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二十世纪经济学的哲学理念及其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从科学的证实主义、证伪主义以及舍弃证实与证伪方法的非理性主义、新历史主义各流派都面临着二难困境,主要是由于科学哲学家选择科学合理性解释模式的单一化造成的,若用辩证观点来理解证实和证 伪、历史和逻辑、价值和理性之间的互补互斥的多元关系具有巨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心理学以实证主义为逻辑起点迈上了科学化的道路,而后现代主义心理学是90年代在西方兴起的一种新的思潮,它反映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的信息社会,从产业商品过渡到消费商品时期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社会心态。从后现代思潮的角度重新审视心理学的发展,是能够从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中找到渊源的。未来心理学的发展只能是在正确理论思想指导下,沿着正确的道路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19.
语义分析,是指人们对语言的所指、能指、含义、意义进行的分析。作为哲学方法的语义分析与语言学研究的区别在于其普适性、理想性和指导性。语义分析是从实证主义开始的。他们认为传统形而上学没有意义,应对其进行批判,批判的武器就是对语言进行经验分析和逻辑分析。这种批判的积极意义在于肯定了语言在哲学中的地位并完善了语义分析方法,不足之处是其绝对化的思维方式和纯形式的逻辑分析之间具有不可克服的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