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本文运用生态批评的相关理论,从自然生态(人与自然)、社会生态(人与人)、精神生态(人与自我)等角度,对奥尼尔的早期名剧《榆树下的欲望》进行分析和解读。阐述了剧中人物与自然、与他人、与自我关系的异化扭曲是导致这一家庭悲剧的主要原因。人类只有克服自我中心主义,才能摆脱人性异化精神危机。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生态批评的相关理论,从自然生态(人与自然)、社会生态(人与人)、精神生态(人与自我)等角度,对奥尼尔的早期名剧《榆树下的欲望》进行分析和解读。阐述了剧中人物与自然、与他人、与自我关系的异化扭曲是导致这一家庭悲剧的主要原因。人类只有克服自我中心主义,才能摆脱人性异化精神危机。  相似文献   

3.
张瑞 《天中学刊》2012,27(5):75-76
《榆树下的欲望》中的女主人公爱碧是一个沉沦于自己欲望的坏女人,一个不择手段改变命运的坚强女人,一个最终在爱中升华并救赎自己灵魂的奇女人。然而,纵使是这样的一个女子,也无法逃脱男权社会中女性的悲剧命运。而其多元化的性格却为这部戏剧的成功奠定了人物基础。  相似文献   

4.
王尔德小说《道连·格雷的画像》描写了人类自我身份主体建构中的多重困境:自我身份建构中的认同缺失、主体认同分裂、身份分裂以及失败的自我异化给主体带来的伤害和毁灭。从拉康的镜像理论来看,小说以画像等镜像形象为载体,描写了主体自我建构过程中他者与自我的争斗和角力以及自我异化的过程。通过这部小说,王尔德表达了自己在自我身份建构中的困境和焦虑,展现了他复杂的心理斗争过程。  相似文献   

5.
福克纳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著名的作家,他善于捕捉人的心理变化向人们展示美国南方社会的发展状况。《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是福克纳最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这部小说中的人物体现了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中本我,自我和超我的矛盾。本文试从本我,自我和超我这三个方面剖析小说人物的作用,揭示文章的主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亨德尔清唱剧《参孙》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这部清唱剧从诗人弥尔顿的诗剧改编为清唱剧台本时的转变和清唱剧的戏剧结构、戏剧人物及其音乐所反映出的18世纪视阈下的古典主义戏剧美学理念与晚期巴洛克音乐情感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7.
罗旋 《文教资料》2012,(11):18-20
《诺斯托罗莫》被评论家们誉为康拉德最杰出的小说。这部小说以其宏大的场面,众多的人物,独特的叙事结构,以及对人性的深刻揭示著称,同时也因此而显得错综复杂、深奥难懂,引发后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作者认为《诺斯托罗莫》之所以是一部伟大的小说,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小说对于人类生存状态的探讨。本文紧扣《诺斯托罗莫》中的存在主义思想,运用萨特的荒诞、自欺等存在主义理论分析小说中世界的荒诞性,以及小说人物在荒诞世界中的存在状态和所经历的自我异化,为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小说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玻璃动物园》是美国剧作田纳西·威廉斯的代表作之一,这部戏剧以回忆为主题。从该剧的叙述结构、叙述者以及叙述角色模式的分析从中不难发现田纳西·威廉斯独特的戏剧叙事策略。整个戏剧的叙述策略与本剧“记忆”主题紧密相连,突出了剧中人物现实与虚幻记忆无法调和的无奈。  相似文献   

9.
美国黑人小说《无形人》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美国社会中的种族歧视和黑人抗争,并对黑人运动中涌出的各种机会主义人物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作者运用现实主义、存在主义和异化理论,从社会的各个层面,塑造了现代美国黑人的群像。本文从小说中的人物分析着手,探索作为现代人的美国黑人的异化和反异化,个性和自我本质的失落,以及黑人自我觉悟自我发现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黄孟文的微型小说塑造了一些典型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在新加坡商业社会的现实中迷失了自我,他们是被异化和市场化了的。对黄孟文代表性的小说进行人物心理分析,发现现代人在商业社会中失去自我、被异化以及市场化而不自知的生存状态。黄孟文的小说不仅深刻揭露了新加坡社会某种类型人物的无根的生活,并且内含着对人类生存问题的批判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山姆·谢泼德是当代美国戏剧的先锋派剧作家。他的普利策奖获作品《被埋葬的孩子》是一部以"被隐藏的丑闻"为主题的悲剧作品。剧中通过描写人物与居住环境的绝缘、人物心理的异化以及人物对话的荒诞与陌生化,揭示出这个家庭矛盾被激化的根源,同时也体现了各人物之间的畸形关系与不可调和的家庭矛盾。  相似文献   

12.
舞剧主要以演员的肢体语言和音乐来展现戏剧冲突,由于舞剧的特性与职能所决定,它不擅长去表现错综复杂的戏剧情节,隐晦的人物关系与以及人物心理矛盾。舞剧《一把酸枣》群舞过多,冲淡了双人舞的叙事抒情表现。过于复杂而隐秘的人物关系,很难靠演员的肢体语言来表现。推动舞剧发展的关键动机设置也不够合理。这些,都是这部舞剧的硬伤。  相似文献   

13.
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学说深深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创作者,其中包括法国戏剧家让?热内。弗氏认为,艺术家都是爱做梦的人,而热内不仅爱做梦,而且甘心沉迷于梦幻,尤其是创作给他带来的如梦如幻的感觉最让他心醉。弗氏把人的心理结构分成"本我","自我"和"超我",认为人的潜意识中存在着各种永不停息的本能欲望,这些欲望冲动对人的行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这些施暴、谋杀、死亡等等由本能冲动所引起的暴力元素恰恰大量充斥在热内的戏剧中。本文将以弗氏理论为依据,分析热内的创作构思,情节安排,戏剧人物和死亡、谋杀等暴力元素,旨在证明戏剧创作的终极意义是戏剧家聊以慰藉,释怀心结,释放"本我"的工具。  相似文献   

14.
“美国戏剧之父”尤金?奥尼尔一生深受弗洛伊德哲学思想的影响,其晚期创作以心理戏剧为主要特征,他注重探索人物内心世界,以人物内心的矛盾冲突取胜.在对人物心理的刻画中,奥尼尔创造性地吸收了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结构理论,通过人物本我、自我与超我间的矛盾斗争突出人物内心的挣扎与苦痛,将戏剧从情节冲突提升到关注人的内在冲突与灵魂冲...  相似文献   

15.
权枫 《英语辅导》2008,(2):154-156
在《克拉普的最后一盘磁带》中,荒诞派戏剧代表人物塞缪尔·贝克特突破了传统戏剧创作手法,通过抹去明确的时间,打破完整连贯的情节,运用支离破碎的戏剧语言和凋敝的舞台场景,以及塑造奇特的异化的人物形象等独特的艺术手法表现出在令人失望的、畸形的和荒谬的现实中的人类的惶恐与焦虑,以及他们毫无意义的努力。  相似文献   

16.
布莱希特是20世纪西方最重要、最富有独创性的戏剧家之一,他对人物形象的辩证法塑造,使其笔下的戏剧人物充满了丰富性和立体性,同时也体现了鲜明的人性异化的主题。其戏剧《伽利略传》中的主人公伽利略被称为“英雄的懦夫”,他的沉沦与堕落既有其自身的复杂原因又有外部的社会因素。正是内因和外因、自我和社会之间的交互作用导致了伽利略的人格裂变,因而罪责在于社会而非人。布莱希特又把这一异化现象与时代背景和社会政治内容相融合,从而体现出异化的时代感与社会性,达到教育观众、改造社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榆树下的欲望》是尤金·奥尼尔在创作中取得的重要现实主义成就。这部戏剧建立了奥尼尔天才剧作家的地位,是他创作初期的顶峰。在这部悲剧中象征手法得到了极佳的运用。  相似文献   

18.
情境——是人物借助于客观环境渲染和依托主观情感,从而发生种种冲突的有情之境。 戏剧情境是戏剧情节的基础,它由一个剧作家创造一个假定的、能够引人入胜的规定性环境,使观众能够逼真的感受到这一规定情境中所发生的具体的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以及人物与自我内心冲突的真实性,并且在这一假定的戏剧情境之中充分发挥自由联想作用,调动观众审美的心理机制,使戏剧艺术在这特定的情境中充分展现它的直观性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19.
《蝴蝶夫人》这部歌剧既是普契尼的代表作,也是真实主义发展的巅峰作品。本文以剧中人物形象的分析为研究对象,剖析各主要角色的人物性格特征,分析各主要人物戏剧形象,把握情节和人物间的脉络,展现巧巧桑悲剧形象的全过程,从而为歌剧演员饰演巧巧桑及其他人物提供一定的心理路径和演唱基调。  相似文献   

20.
移民作家总以双重文化视角关注自己族裔在多种文化中的生存状态及由此产生了对身份的迷惘和思考。英国移民作家奈保尔的《米格尔街》正是这一探索的体现。本文打破小说《米格尔》的叙述顺序对人物进行分类研究,从自我认知模糊、他者的效仿和人格扭曲、异化三个方面具体分析、展示米格尔街人自我身份缺失、迷失的过程和特征,感受这些人物的迷失自我的心酸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