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彝族是云南二十二种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由于地域辽阔,居住分散,支系繁多,解放前彝族社会发展的极不平衡,这样使得彝族民间文学具有丰富多采、绚丽多姿的特点。就奕族史诗而言,目前已经搜集整理、发表出版的就有《梅葛》、《查姆》、《阿细的先基》、《勒俄特衣》、《阿鲁举热》等五种。本文就我搜集《梅葛》中了解的一些情况,侧重从彝族民俗的角度,对史诗《梅葛》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彝族树崇拜与生殖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彝族盛行树崇拜 ,且均与生殖崇拜关联。《勒俄特依》记述的母系时代的树崇拜 ,反映的是女阴崇拜 ,而其后的树崇拜则是男根崇拜及祖先崇拜。彝族树崇拜经历了树崇拜女阴崇拜男根崇拜祖灵崇拜等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3.
文本是由不同的符号功能组成的集合体,并在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话语语境的作用下赋予其文学属性。《勒俄特依》是彝族的神话史诗,其中的数字符号不但描述和推动叙事情节,而且重复出现的数字还传递着文本内涵和文化属性。  相似文献   

4.
《金不换银不换》这首歌对家乡如今的美景进行了诗意的描绘,这样的美景是过去彝族传统史诗《勒俄特依》描绘的宜居之地的景象.凉山人民心里都充满了深深的感恩,大家不会忘记这样的日子是怎么来的,不会忘记有多少人为了凉山的脱贫攻坚,越过千山万水付出的汗水与生命。  相似文献   

5.
《文山学院学报》2016,(4):62-66
《梅葛》《查姆》与《圣经·创世纪》虽是隶属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史诗,但都反映了远古人类在同恶劣自然环境斗争中形成的"集体无意识",是人类祖先社会早期生活的遗迹再现,也被称为"原始意象"或"原型"。借助原型批评理论,对比研究《圣经·创世纪》与彝族史诗《梅葛》《查姆》创世的异同,解读希伯来先民和彝族先民的"集体无意识"。同时,从文化差异的角度阐释二者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大地母亲是荣格原型理论中重要的原型意象。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代表作《到灯塔去》中的女主人拉姆齐夫人集聪慧、善良和包容于一身,善待家人,帮扶朋友,是典型的大地母亲原型意象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彝山是一片多情的土地,彝族人民一代代地承传、发扬着自己的独特传统文化。不必说名扬海外的长诗巨著《梅葛》、《查姆》;令人赞口叫绝的叙事诗《阿诗玛》、《细的先基》、《阿鲁举热》、《勒俄特依》,其多种价值于一身的“玛经”“祭祀歌”、让人心潮荡漾如泣如诉的“哭嫁歌”,单是灿若繁星浩如烟海的一束束民间情歌(打歌调)的歌词就足以使人对诗歌的艺术心悦诚服,那优美的语音、雅致的意境、深  相似文献   

8.
水和火是西方文学中的传统意象。诗人艾略特在《荒原》中通过火与水的意象,编织出一战后西方精神文明的荒原。本文将从原型批评的角度在《圣经》中找到水火意象的原型,从而看出《荒原》中水、火世界是如何统一在其主题下的。  相似文献   

9.
“等待”是人类心理活动的一种基本范式,作为原型反复出现在楚文学中,是集体无意识造就的活生生的经验。沈从文《边城》等小说和屈原的《湘君》、《湘夫人》中的“等待”意象是带有楚文化特色的原型意象,既有一脉相承性又各具时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圣经》是西方文学创作的一个不竭之源,许多伟大文学名著都与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康拉德的小说《吉姆爷》中充满了来自于《圣经》的原型和意象。本文拟从原型理论的角度,从小说中的人物、情节、意象人手,探讨《吉姆爷》中的主人公吉姆和《圣经》中“替罪羊”形象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等待"是人类心理活动的一种基本范式,作为原型反复出现在楚文学中,是集体无意识造就的活生生的经验.沈从文《边城》等小说和屈原的《湘君》、《湘夫人》中的"等待"意象是带有楚文化特色的原型意象,既有一脉相承性又各具时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12.
《老人与海》中包含了海神、命运女神等神话原型形象与意象。本文从神话原型入手,寻找作品中的神话原型意象,在作者对于传统的运用与反叛中分析作品的现代主义主题特征。  相似文献   

13.
阿尼玛作为荣格集体无意识理论提出的重要原型,主要指男人潜意识中的女性原型意象。乔伊斯名作《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里几位重要女性作为斯蒂芬潜意识里的阿尼玛意象,对他从懵懂到成熟的不同成长阶段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4.
《圣经》在世界文学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对西方文化的影响源远流长。当代美国南方文学的重要代表凯瑟琳·安·波特深受《圣经》神话的影响,其小说征引了丰富的《圣经》原型、典故、意象和象征。文章依据诺斯洛普·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从原型场景、原型人物、原型结构与主题、原型意象和象征等方面分析出现在波特多部中短篇小说中的《圣经》原型,指出她对《圣经》原型有直接引用和间接的创造性"置换变形"或"魔幻变调",说明她借助如此多的原型旨在清晰地透视她笔下人物的精神现状和心灵世界,描绘精神生活的多样图景,从而表现她作为小说家对人性、对社会、对个体生命的精神生态乃至整个人类命运的哲理思考。  相似文献   

15.
文章结合Rosch、Labov、Lakeoff 和Geeraerts等认知心理学家和认知语言学家提出的原型理论讨论在翻译中对意象的翻译进行研究。在研究中主要在原型理论的视角下对《儒林外史》中明喻的意象进行分析,尝试探讨翻译中的意义建构,尤其是意象的分析与转换。  相似文献   

16.
史诗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与文化,是历史上各族人民的百科全书。对应于传统社会中族群成员文化心理需求的多样性、立体性,少数民族创世史诗的文化内涵亦呈现出多样性和立体性的态势。即使同一民族,其创世史诗的叙事方式、意象符号、神话母题等亦同中有异。《查姆》、《梅葛》是彝族的两大创世史诗之一,且主要流传于楚雄州境内的彝族中,但二者也不属于上述情况的特例。以创世史诗中普遍言及的创世主题为例,从文化符号学的角度解码神话中的意象符号、神话母题等对深度解读彝族历史的远古性和文化的多样性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特·斯·艾略特是西方著名的诗人和评论家,他的著作《荒原》被称为"现代派诗歌的里程碑"。从原型批评角度出发,对《荒原》中情节、人物和意象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揭示了诗歌的死亡主题和拯救主题。  相似文献   

18.
就文学而言,原型就是文学作品中典型的或反复出现的意象,是文学中可交际的单位。托玛斯·哈代在其小说《苔丝》中使用了大量的原型意象,其中一些原型意象如"太阳"、"太阳光"和"黑暗"等贯穿小说始末,且具有增强小说神秘感和悲剧氛围、凸现小说主题、揭示作者悲剧性世界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文化意象翻译是文化翻译中十分重要的问题,近年来越来越引起翻译界的重视。文化意象反映着民族文化与民族特色,是各民族的智慧和历史文化的结晶。莫言的小说《酒国》独具中国民族文化特色,有许多字里行间起不同象征作用的文化意象,这是《酒国》的一大特色。以功能对等理论为理论依据,通过分析《酒国》俄译本中的一些文化意象,论述功能对等理论运用于文化意象的翻译策略,以此来看民族文化意象的翻译对文化传播的作用,从而促进中俄两国文化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20.
艾青诗歌中存在三大原型意象群:东方原型意象群、《圣经》原型意象群、希腊神话原型意象群。这标示着艾青在整合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方面的卓越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