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废名善于在小说和诗歌中使用意象,并在意象的理解和使用上有着很鲜明的特色。文章从中西意象的历史渊源出发,通过比较揭示了废名文学作品中意象的独特性。对废名常用的意象桥、镜、灯、花作了较为具体的分析,能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废名的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2.
西方象征主义运动开创了"诗化小说"的传统。作为中国现代诗化小说作家的典型代表,废名在小说创作中运用了象征主义的艺术手法。如世外桃源一般的小说世界是废名在不堪的现实社会中渴望恬静生活的梦想的象征,也是他心目中理想世界的象征。在小说情节中运用象征暗示性的艺术手法,创造意蕴丰富的意象对废名小说世界的建构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废名将中国传统诗歌中意象与意境的表达手法与西方象征主义的艺术手法融会贯通,开辟了一条新的小说创作道路。  相似文献   

3.
作为“废名圈”诗人里的一员,朱英诞笔耕一生,作品颇丰。《废墟》充分展现了诗人深刻的思想艺术和独特的创作技法。解析《废墟》,可以将这首小诗从历史的湮没中凸现出来,再度被审美,让读者了解《废墟》中的古典诗歌意象的现代性化用技法、现代人文意象塑造的采纳、完整情趣的表达方式、自由和谐的形式技巧等诗歌艺术。  相似文献   

4.
诗歌的意象常以指称事物的名词和名词性短语为载体来展现“物象”,表达诗意,是用概念化的语言表达非概念化意义的一种认知方式。在“意”寻“象”的心智活动中,意象图式通过映射机制把抽象的意象结构投射到外界的“物象”形成原型意象或新创意象,以达到借“象”以尽“意”的感知效果。  相似文献   

5.
贾岛不同于韩孟,他的诗歌在很大程度上是个人生活的遭遇及其心理感受的浓缩。他善于捕捉佛禅体验中的“废馆”、“孤灯”、“寒蝉”、“秋萤”等意象,留意的不是绿茵而是枯草,不是郁郁新枝而是寒木,通过“苦吟”,表达了作者的审美取向和创作特色。对后来的诗歌创作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6.
艾青诗歌深受象征主义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诗歌通过象征意象体系来表达对社会宇宙的暗示,表达其光明创世的心理历程;二是在形式上,艾青学习象征主义“审丑”的反传统意象取材,采用“陌生化”的象征主义的语言表现方式,创造出“多义性”的诗歌形象。  相似文献   

7.
李商隐“无题”诗和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分别在中国与英国抒情诗的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拟从诗歌的意象着手,来探讨二者诗歌中意象共同的主要表现形式——潜沉的意象和扩张的意象在诗歌中相同和不同的表达,并简单梳理造成这些差异背后作者所处的不同时代和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8.
“诗言志”。那么诗人的心志又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诗人主要是通过意象来表达.“以意逆志”.意象浸染着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意象.鉴赏诗歌的意象.从而挖掘其所蕴含的本意.这便是引导学生鉴赏诗歌成功的第一要素。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古典诗歌体系中,意象是诗歌的核心要素,是构成诗歌的关键部分。诗人在表达情感、寄托理想时都无法脱离意象。以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为例,从以“意”带“象”、以“象”领“意”两个角度,解读意象在古诗文中的深刻含义,并通过设定目标、巧妙导入和解析意象等课堂教学环节,推动《记承天寺夜游》课堂教学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0.
说梧桐     
文丽群 《教师》2008,(4):97-97
诗歌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立象以尽意”,借助客观外物来表达主观隋感。这沟通艺术家主观世界和外部世界的桥梁便是意象,它成了作者表达情志的具象载体,具体表现在诗文中多是一种暗示、象征或修辞的运用。“境生于象外”,意象体现着诗歌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效果。所以只要抓住了意象,就抓住了诗歌的内蕴。  相似文献   

11.
“梧桐”做为古代庭院常见植物入词,是宋词中词人们所喜引乐用的意象之一。“梧桐”意象所表达寄托的意蕴多种多样、不一而足。有的传承古义,体现其文化内涵,有的又抓住其形、其色、其性等方面的自然特征,抒发创作人的情思。根据其观察点的不同,宋词中“梧桐”意象在名、形、性、影、声五个方面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具有深厚人文精神和重要审美意义的抒情性意象。  相似文献   

12.
王菲 《英语广场》2023,(12):55-58
诗词中的抒情,通常不是作者的情绪和思想的直接表达,诗人大多喜欢借景抒情和借物抒情;“意象”是“意”和“象”相结合的最好方式。诗的精神在于意象。弗罗斯特诗歌中45首使用了“雪”的意象,在其全部诗歌中占据了13%的位置。弗罗斯特诗歌标题包含“雪”的有《雪》《雪尘》《雪问》《雪夜在林边停留》和《一堆残雪》。弗罗斯特的诗里,各种雪景中的雪都有着各自的象征含义,探究弗罗斯特诗歌中的“雪”意象有助于深化对弗罗斯特诗歌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夜莺和杜鹃意象是英汉诗歌中被高频使用的修辞原型,两者在英汉诗歌中的象征义同中有异。一方面,两个修辞原型均与古老的神话有关,神话中菲洛墨拉的不幸和望帝杜宇的悲剧使夜莺和杜鹃意象具有一种深厚的悲情意蕴,成为诗人表达悲情哀怨的显性符号,夜莺意象多表达“哀”和“怨”的象征义,杜鹃意象多表达“冤”和“归”的象征义。另一方面,两种鸟儿生理属性不同,夜莺的歌喉优美动听,在诗歌中也常象征美好欢乐;杜鹃因鸣叫的声音和时节,在诗歌中与“报春”、“催耕”的意思相关联,含有积极欢乐的意味,但此类诗歌数量不多,没有成为杜鹃意象应用的主流。  相似文献   

14.
1912年.以美国诗人庞德为首的英美诗人掀起了一场“意象派”诗歌运动。他们强调诗歌的基本要索是“意象”,他们认为,“意象就是在一瞬刻间.一个智力的,感觉的激情所显示的东西。”即“意”与“象”的瞬间合一,以“象”暗示或象征“意”。强调用视觉意象引起联想,表达自己一瞬间的直觉和思想。  相似文献   

15.
“意象”一直以来是大多数诗歌的细胞,对中国古典诗歌而言,弄清意象的概念、作用及其表现形式,是创作诗歌、欣赏诗歌所必须具备的条件。诗歌意象具有“凝固”、“符号化”、“永恒”和“张力”作用,意象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可从意象的类型、意象的组合方式与意象的表现手法等方面来解读。  相似文献   

16.
石经松 《学语文》2010,(6):32-33
诗歌鉴赏的切入点最佳的选择是要找到意象这把钥匙,读懂了常见意象的含义就能明白作者要表达的内容或抒发的情感。诗歌意象虽从外表看呈现直观形象性,但它本质上是为负载诗人思想情感而存在的。因此,“象”为其标,“意”乃其本。  相似文献   

17.
一、教学设想《送友人》是统编语文教材八(下)第六单元中的一首古诗。这首送别诗的场景充满诗情画意,感情真挚动人。诗人李白对友人难舍难分的情谊主要通过“青山”“白水”“孤蓬”“浮云”“落日”“班马”六大意象进行表达。本微课以课前自读、问题设置等方式解读这六个意象分别是怎么表达惜别之情的,侧重对“落日”和“班马”两大难点进行精讲。希望通过对意象群的解读,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诗歌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  相似文献   

18.
古典诗词的形象,是借助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感形象,我们称之为“意象”。意象是寄托诗人情感,构成诗歌意境的客观物象,是诗歌的基本单位。在鉴赏诗歌时,如果能熟知并懂得诗歌传统意象的象征性,从而以文化解读来理解诗歌作品,那么鉴赏诗歌也就成功了一半。这里试举几例有关愁苦寓意的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  相似文献   

19.
废名的小说被称为“田园牧歌式”的小说,在他极力营造的似梦似幻的人间仙境中,却总有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哀愁如影随形,“坟墓”、“杀场”、“灯”等意象在小说中的出现,是忧愁气氛形成的重要元素之一。废名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以这些代表着死亡的意象为思考的起点,对生命价值进行叩问,寻找有意义的生命之路。  相似文献   

20.
意象是诗歌意境构成与艺术风格表现的核心与关键因素。本文通过对李贺诗歌中诸如由“昌谷意象”、“落魄者意象”、“劳动者意象”构成的描述性意象,由“剑意象”、“竹意象”、“马意象”构成的比喻性意象,由“神鬼”、“游仙”构成的象征性意象三类不同意象及其与我国传统诗歌理论中“赋、比、兴”的内在联系的深入而具体的分析,指出李贺诗歌意象精采纷呈的鲜明特点,以及此正是形成李贺诗歌独特诗风的根本原因,也是我们解开李贺诗歌之谜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