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城市电视频道出镜记者面临着新的困境,在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技术环境日益变化的今天,培养出色的出镜记者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这对于城市频道的品牌化、专业化有着重要的意义。一、城市电视频道出镜记者面临的媒介融合背景 “媒介融合”(Media Convergence)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I.浦尔教授提出。就其表现形式而言,媒介融合主要有两种,其一是在传媒业界跨领域的整合与并购,并藉此组建大型的跨媒介传媒集团,打造核心竞争力,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其二是媒介技术的融合,  相似文献   

2.
周宇豪  郭歌 《东南传播》2021,(10):56-58
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冲击了传统电视媒体,作为连接事实和观众桥梁的电视新闻出镜记者在众声喧哗中逐渐丧失了绝对的平台优势.在新的媒介生态下,出镜记者要想推陈出新,完成主流电视媒体的舆论宣传使命,就必须乘风破浪、顺势而变.央视新闻出镜记者王冰冰在B站走红这一现象引发网友热议,主流电视媒体出镜记者王冰冰如何突破传统媒介形象桎梏打入年轻圈层的实践路径值得探讨,与此同时王冰冰走红现象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3.
邢彦辉  付佳 《东南传播》2011,(11):142-144
“出镜记者”作为新闻发生的观察者,报道过程层层递进的引导者,在电视新闻现场报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电视新闻出镜记者日渐成为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分析出镜记者功能的基础上,阐述了出镜记者角色失调的现象及原因,最后提出了解决出镜记者角色失调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徐鷃 《新闻窗》2008,(6):66-67
一、新闻直播出镜记者的素养界定 1、出镜记者界定 “出镜记者”一词是个舶来品,英文资料中“出镜记者”原文是:“On—camera correspondent and reporter”,直译为:上镜的通讯员和现场记者。其基本内涵和要求是:通讯员和记者在镜头前通过连线,向演播室内的主持人或者向观众报告现场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向新闻当事人提出观众想提出的问题,并找出答案,同时,对所报道新闻事实的准确性负责,出镜时的语音语调准确恰当,评论公正客观。  相似文献   

5.
电视出镜记者在新闻报道中如何“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少电视新闻机构在日常考核机制上,都强化了在日常新闻报道中记者出镜的次数,旨在通过这样的机制来促进新闻报道中记者的“到位”率,培养出一批出色的电视新闻出镜记者,同时也借此“做活”新闻.进一步提升栏目的影响力。但很多时候,记者为了“出镜”而“出镜”的现象仍较为普遍。那么.在新闻报道中,出镜记者如何真正做“到位”呢?  相似文献   

6.
核心阅读:新的传播环境下,新闻媒介在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储、发送等业务流程上发生重大变化。作为新闻事件的记录报道者和信息传播者,新型“全能型”记者的概念在学界与业界都受到热议。现阶段的全能型记者在技术层面可以实现融合,但各媒介间秉持的媒体立场与专业理念尚未实现融合。媒介融合是要求记者在理念与技术层面的双面融合,而非单单的视觉效果优化与传播技术叠加。  相似文献   

7.
“5·12”汶川大地震使中国电视新闻报道经历了一次彻头彻尾的洗礼。无论是政策上的引导、媒体的自觉行为,还是受众对真相的渴求,都给突发事件的报道方式留下了大范围的可供思考的空间。本文选取了出镜记者这个电视新闻报道中的灵魂人物加以探讨,结合电视的媒介特性,肯定了出镜记者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在媒介竞争白热化的今天,电视媒体需要有更多更出色的出镜记者拿起话筒走进新闻现场,他们所面临的挑战将更大。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直播技术日趋常态化的背景下,电视直播出镜记者的业务素养。  相似文献   

9.
进入新时期以来,社会全面步入到了网络信息化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出现了很大的变化。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媒介信息技术的进步,全媒体时代正式到来,媒介之间融合的脚步也在不断加快。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变得多样化,给传统的媒介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和冲击,但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带给了传统媒介发展的机遇。记者的采访形式也需要进行一定的变革。记者的采访对于新闻传播有着十分关键的影响,以往记者只需要做好采访报道的工作就行,但是新时期记者要不断对采访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创新,深入了解媒介融合下记者采访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采访形式的创新。下面对媒介融合下记者采访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提出了媒介融合背景下记者采访的新形势。  相似文献   

10.
穆静 《新闻世界》2010,(7):222-223
新技术推动了媒介融合的趋势,从而导致信息采集和传播方式的变化,产生了新的媒介环境。这种新的媒介环境为记者新闻采编及传播带来了有利的方面,也埋藏着不利的种子,比如信息驳杂、真假难辨,新闻容易流于表面化、相互效仿抄袭等。本文通过系统地对媒介融合环境给记者带来的利弊分析,探讨媒介融合对记者提出的新要求及记者如何去应对这些新要求。  相似文献   

11.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相互不断的竞争、依存和探索中,其传播方式和媒体格局不可避免地发生着变化,媒介融合在世界范围内应运而生.媒介融合时代对记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掌握媒介融合工作的必备知识和相关经验,逐步转型为合格的"媒介融合记者"?  相似文献   

12.
张晓华 《新闻传播》2022,(3):119-120
在预发性现场报道中出镜记者需要预先做好充足的准备,但是也难以保证现场报道过程中不出现突发状况.突发状况具有不可预见性,这给出镜记者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阐述了出镜记者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融媒体背景下现场报道突发状况发生的特性并提出了出镜记者应该如何应对预发性现场报道中的突发情况,希望能够充分发挥出预发性现场报...  相似文献   

13.
出镜记者是栏目、电视媒体的门面。重大历史时刻“我在现场”,已经成为媒体的共识。好的出镜记者往往在时效争夺中给媒体带来竞争优势。另外,出镜记者由于“脸熟”,在采访中更容易得到社会各界的帮助和支持,以整合各方资源。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使人们逐渐步入全媒体时代。全媒体时代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都在积极革新和转型,这也对新闻出镜记者提出更高要求。新闻出镜记者必须加强自我反思和自我提升。文章将对全媒体概念进行简单陈述,并分析全媒体视域下新闻出镜记者应具备的素养,并为新闻出镜记者综合素养提升提出一系列参考意见,期望可以有效促进新闻出镜记者发展,从而为中国新闻行业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相似文献   

15.
吕建江 《视听界》2013,(6):97-99
出镜记者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自我表现同新闻事实一同展示在观众面前,故出镜记者的新闻播报中有了“表现式”成分。本文从表现力、自信力、应变力、推断力、归纳力、控制力、抗压力七个方面探讨出镜记者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6.
随着媒体融合时代的到来,人们了解新闻的途径更加便捷,视频直播正越来越多的运用到新闻传播中,这也对视频新闻出镜记者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将从新闻视频直播中出镜记者的优势与挑战等方面探讨提高出镜记者职业素养的途径,为相关媒体从业者提供借鉴与思考.  相似文献   

17.
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融合新闻演变成文本、图片、视频、音频、三维动画及互动手段于一体的“跨媒介新闻”,其叙事模式、策略、方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当然,这也是对媒介传播与媒体格局变化的“自适应”。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业界探讨最多、各媒体投入精力最大的,非媒体融合莫属.对编辑记者来说,这一“融合”的直观体现,有两个方面:一是技术的融合,它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一场技术上的革命,简言之,就是媒介载体的变化;二是人的融合,一名编辑记者要从“小我”回炉再造,成为一个足够强悍的“大我”. 麦克卢汉曾说“媒介是人的延伸”.  相似文献   

19.
张超 《编辑之友》2016,(5):78-83
出镜报道作为一种“现场书写”的电视新闻文本,与其他新闻叙事文本最大的不同在于叙事者——出镜记者的外显.通过对叙事学相关研究的借鉴,出镜记者的叙事视角可分为全知视角、限知视角、复合视角.但是出镜记者的叙事视角并非完全由出镜记者个人主导,叙事视角表面上是“谁看”,深层次是“谁怎样看”,叙事视角的选择是社会语境、传者语境、新闻客体语境、受众接受语境综合考量的结果,叙事视角还影响出镜报道的表征真实、观众的解码立场和新闻感染力.  相似文献   

20.
从2008年南方特大雨雪冰冻灾害、汶川大地震,到2009年西南大地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再到2010年舟曲特大泥石流、各地洪灾,几年间,特大自然灾害频发。同时,国内自然灾害新闻报道也日趋成熟,电视新闻报道中记者现场出镜报道在大幅增加。那么,出镜记者如何做好自然灾害的现场报道?笔者认为,在自然灾害报道中,出镜记者把握好了“入”与“出”,就可以把报道做得既有“生气”又有“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