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6 毫秒
1.
传播能力是国际汉语教师能力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文在解读国际汉语教师的特点、培养目标基础上,提出跨文化传播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进一步讨论国际汉语教师传播能力的构成,认为“传播学及跨文化传播学基础”“语言及文化国际传播的历史与现状”以及“汉语及中国文化传播的模式与策略”等是国际汉语教师传播能力构成的三大部分,从而对现行《国际汉语教师标准》及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的培养提出相应的建议,最后以实践为基础,提出国际汉语教师传播能力培养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汉语国际传播新形势下,跨文化交际能力既是国际汉语教学的终极目标,也是汉语国际传播者必须具备的核心素质.汉语国际传播的成功有赖于教师自身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并培养出具备此能力的学生,包括留学生和对外汉语专业学生.为此,我们应该将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汉语国际传播中的重要性落实到国际汉语师资培养及师资培训之中.  相似文献   

3.
余函颖 《大观周刊》2012,(41):34-34,137
随着中国国力日渐强盛,汉语也成为众多国家人民渴望学习的语言,掀起了汉语学习的热潮。对外汉语教师也成为了一个新兴职业,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成为汉语教师志愿者加入到这一行列中来,而对这一职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着眼于汉语教师志愿者所需要的志愿者精神,探讨了在汉语国际推广中志愿者精神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应学凤 《中国出版》2012,(19):37-40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世界上学习汉语的人数与日俱增,汉语正在加速走向世界。在汉语国际推广的进程中,教材和教师两大问题成为了制约汉语国际推广和传播的瓶颈。为了加快汉语的国际推广,编辑出版适合海外汉语教学的精品教材和培  相似文献   

5.
福建出版能为海外汉语教育做些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7月,世界汉语大会和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相继在北京召开。李长春同志在世界汉语大会上指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世界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我们将继续加大对推广海外汉语教学的投入,调动全力量,支持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加强教材建设和汉语教师及志愿者队伍建设,加快建设海外孔子学院,为世界各国人民学习汉语提供更好的服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各国人民的相互理解、友谊和合作作出更大贡献。(转引自《光明日报》2005年7月20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社长李朋义在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上公布了外研社对外汉语与中国文化“走出去”…  相似文献   

6.
汉语国际传播背景下,海外中小学汉语教师的需求很大。艺术类院校汉语国际教育课程设置应抓住这一机遇,以海外中小学汉语教师为主要培养目标,依托艺术院校氛围,借助艺术学科优势开展艺术类隐性课程教学,开设法语、西班牙语等使用族群较广的小语种课程,夯实基础,增设汉语语言类课程,增加实习学分,实施有组织的实习,使所培养的人才能活跃在海外的中小学汉语课堂。  相似文献   

7.
"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为文化语言交流提供了新机遇,海外国际汉语教师兼有"教师"和"旅居者"两种身份,可以在跨文化交流中起到双向"桥梁"作用.海外国际汉语教师应对自己在不同情境下的跨文化行为进行区分,确定沟通、交流的重点,提高教学能力、中华文化阐释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为讲好"中国故事"助力.  相似文献   

8.
夏康健 《传媒》2023,(9):57-59
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内容,体系化是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特征。有别于以往的“体系”概念,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体系不仅强调新闻媒体在国际传播上的组织与协作,更强调各种国际传播理念、国际传播手段的融合。体系化将中国故事、话语体系、媒体集群、国际话语权等内容紧密联系起来,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汉语教材作为汉语国际传播的重要媒介,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重点总结分析了近年来对外汉语教材的演变,探讨了对外汉语教材在跨文化传播视角下进一步改进提高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汉语国际推广背景下的文化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汉语国际推广战略应运而生,已成为我们国家和民族的一项伟大事业。在这样的新形势下,中华文化传播的内容和形式都有了新的特点。本文重点分析了新时期文化传播的成果和不足,探讨了文化传播在汉语国际推广背景下进一步改进提高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1.
彭梓君 《新闻记者》2020,(4):F0003-F0003
汉语是我国民族语言文化传统的载体,通过汉语的对外教学发展,我国有力地推进了民族文化的全球传播,在更大范围内增强了中国的文化认同。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陈青文著《语言、媒介与文化认同:汉语全球传播研究》一书以多元语言文化全球传播为语境,深入阐述了汉语在国际传播中的语言发展、媒介应用和文化认同,并在此基础上,科学整合了汉语语言文化的全球传播策略,对我国对外汉语传播与推广有着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马静 《出版广角》2016,(4):75-77
伴随世界范围内兴起的“汉语热”,对外汉语教材越来越多地走向国际市场。对外汉语教学已演变为汉语国际推广和汉语国际传播,表现出越来越多的跨文化国际传播活动特征。如果教材选材不当或未能充分考虑当地文化传统,就会造成文化冲突,影响教材在当地的适用性。对外汉语教材出版应注重借鉴国际传播的理念,跨越文化差异,使对外汉语教材更好地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的崛起,国家"汉语桥工程"的实施和美国AP中文项目的开考,汉语进入了国际传播时代,对外汉语专业的人才培养亟须进行对应性调整,必须培养外汉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以适应海外对汉语教师的需求。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以文化意识的培养为中心,可通过大力开掘隐性课程,选派外汉专业学生赴海外孔子学院、孔子课堂实习等方式予以实施。  相似文献   

14.
汉语国际推广是目前中国进行对外语言及文化推广的国家战略,武术是外国人兴趣浓厚的文化项目,河南武术资源丰富.在汉语国际推广中融入河南武术文化,可以促进河南武术的国际化传播。这需要特别注重人才培养和相关资源开发等工作,可采取的具体传播方式有展演、教学和体验等。  相似文献   

15.
汉语国际推广是目前中国进行对外语言及文化推广的国家战略,武术是外国人兴趣浓厚的文化项目,河南武术资源丰富,在汉语国际推广中融入河南武术文化,可以促进河南武术的国际化传播。这需要特别注重人才培养和相关资源开发等工作,可采取的具体传播方式有展演、教学和体验等。  相似文献   

16.
蓄降红 《大观周刊》2012,(5):153-153
2009年10月-11月.笔者在西南大学实验幼儿园进行本科阶段的教育实习。在实习之前,已经系统的学习了三年的教育学知识.其中一年是与学前期儿童教育有关的学术训练:在课程学习的同时参加了数次教育观摩.深入幼儿教学现场学习实践经验:实习之前的各种经验交流会中共同分享了优秀教师的经验,在知识储备和心理上已经完成新手教师的准备。然而.实习工作却出现了一个困惑:不是维持纪律的网难.而是集中教学活动的教学节奏调控。文从教师专业发展的教育学立场出发.对实习教师人职前教育和在职教师专业发展进行探讨.对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教学节奏调控能力提出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丁晓娟 《大观周刊》2012,(30):207-207
“纯净水”“达人” “灌水” “槑” “菜鸟” “”等网络词语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中学生的口语和作文中,这些求新猎异、天马行空的词语让许多家长和老师感到费解。有人认为,网络语言的出现是社会的一种进步,是汉语有生命力的表现。还有人认为网络语言是对传统汉语语法、语义的一种颠覆。此外,网络语言大多也不符合语法规范,还对正规汉语语法的传播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那么,中学语文教师当如何应对网络语言对语文教学的冲击呢?是一棍子打死,还是全盘接收?笔者以为,中学语文教师不仅要了解、熟悉网络语言,更应该掌握中学生心理,从而对网络语言采取正确的态度和积极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文化事业不断发展以及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汉语逐渐走出国门,走向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我国的文化传播迎来了新的机遇,在汉语国际推广的背景下,我国有关部门必须对文化传播的方向及目标加以明确,重视汉语的国际推广,面对西方文化的侵蚀以及阻碍,有关部门必须制定有效的措施应对,对我国整体文化内容进行调整、优化,提高我国文化的整体价值和抗侵蚀能力,从而更好对文化进行传承,并向世界进行有效传播,提高我国文化的影响力,促进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本文通过对汉语国际推广背景下的文化传播进行合理分析,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黄鸿业 《传媒》2018,(2):85-87
在国家对外传播战略的大背景下,对外汉语教师要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基础上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前各类社交媒体已经成为跨文化传播和交际的重要平台.对此,汉语国际教育人才要通过培养基于价值观主体间性的媒介话语表达能力,培养创造跨文化公共价值空间的能力,培养感知、判断媒介价值观和伦理的能力等途径,提升跨文化传播的媒介素养,为我国对外传播的软实力筑牢根基.  相似文献   

20.
阮静 《传媒》2012,(6):71-72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汉语国际传播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大,为汉语国际传播的未来发展拓宽了空间。该文从"高度的文化自觉与自信、准确的文化定位以及充分的文化交流"三个角度,集中论述了做好汉语国际传播多方面的文化准备,是推动中华文化健康有序走向世界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