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鲁迅自己坦言,他的文章只有过了三十岁的人才能懂。所以,教鲁迅的作品,对于我这样一个尚未到而立之年的青年而言,总觉得惴惴。年少的时候,被人教着一个个鲁迅的故事;年长了,变成教人一个个鲁迅的故事。但这么多年下来,总觉得缺失着什么。尤其是看到听课的人也都懒懒的样子,这种感觉便益发强烈。后来,慢慢觉出,对于学生而言,鲁迅成了一个符号化的人物,一座仰止的高山,却不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爱的人。既非人,又如何亲近?  相似文献   

2.
多次教鲁迅先生的《祝福》这篇小说,总觉得比照手法的巧妙运用是小说中一个不可忽视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3.
当前鲁迅作品教学教师觉得难教、学生觉得难学。为了积极寻找改变鲁迅经典作品教学现状的策略,针对这一现象从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对鲁迅作品教学难学进行思考、难教进行反省,得出鲁迅作品教学出现的问题其实是语文教学的问题的结论。以期达到重新审视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从而从根本上扭转中学语文教学的不良局面。  相似文献   

4.
小时候从不做梦,一觉就能睡到天亮。没有梦中的故事,就学会去看别人的故事。我的第一本附有注音的故事书是表姐送的,我甚是珍惜。那时的我认字不久,总是一个字一个字地看,看得很慢却很满足。至今我仍觉得那时的我对文学所怀有的感情才是最真挚的。我喜欢故事,我总觉得每个人都是一个故事。我们在自己的世界编造着故事,或有意或无意;我们也在别人的故事中客串,或路人或  相似文献   

5.
倪凯颜 《江苏教育》2012,(Z3):28-31
【设计理念】一直很喜欢听故事,因为记忆中的童年因故事而多了几许快乐与希冀。也觉得自己算是会讲故事的,常常能讲得孩子的表情跟着情节的变换而变化。但就是觉得自己教不好故事,原因主要有三:一是从教学内容来看,主观上总觉得故事大多浅近易懂,学生一读就明白,没什么好教的;二是从教学目标来看,大多有"复述课文"或"讲讲这个故事"的要求,课堂上即使花了一定的时  相似文献   

6.
我总觉得“流浪”是一个很酷的字眼。流浪的人一定很孤单吧!我在网上看了很多关于流浪者的故事和图片,总觉得他们是那么的勇敢。一个人独自去流浪应该要鼓起很大的勇气吧,因为只有孤独和寂寞伴着他们。  相似文献   

7.
沈雅源 《学语文》2002,(6):18-18
阿长是鲁迅笔下一个旧式女人的典型。作为回忆性的艺术形象,鲁迅有意避开了惯用的“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写法,差不多采用纯白描的技巧,用“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全部事实,把阿长与她的故事和盘托出,成为教者动心、习者受益的事。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重点研讨阿长身上的“人气”。  相似文献   

8.
[原题呈现]在这次综合性学习(感受读书的快乐)中,你一定有不少收获吧?根据开展活动的情况,选择一个角度进行口语交际和习作。(人教五上习作1)我非常爱看书,不管学习紧不紧,课外书每天是必读的。但妈妈总觉得应该多读课文,多做作业。她认为看课外书是消磨时间,读几个有趣的故事,对  相似文献   

9.
冯瑜 《中学生博览》2016,(1):J0017-J0019
我总觉得运用文字是一种神奇的技能,它能帮助一个人创造一个世界。 我想成为创造世界的人,于是我开始书写故事。  相似文献   

10.
现在我们中学语文教学面临一个问题:很多人提出,学生不愿意学习鲁迅作品.语文教师也说,鲁迅作品最难教,没法教.看起来这似乎是个现实问题,我则认为它是一个感受问题,是一个如何感受作品,如何感受作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学各年级语文课本都选有鲁迅作品。如何教好这些作品,是很值得研究的。今就管见所及,简略地淡一个问题。鲁迅作品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学好不容易,教好就更难了。我觉得教师要教得好一点,首先要学得好一点。特别是对学术界尚有  相似文献   

12.
以往教《祝福》,小说中的“我”总被轻轻带过,如今才幡然醒悟,这是多大的浪费!学生应当了解鲁迅在这个人物身上寄予的深意,千万别忽视了这个“我”, “同学们,这篇课文还有一个难点需要探讨,小说中的‘我’究竟是个怎样的人,他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你们思考过吗?”说话间,我注意到有两个同桌的学生已在小声议论,就先请他们发言。“我觉得这个问题很简单。《祝福》中的‘我’同  相似文献   

13.
取名铁事     
名字是父母送给孩子的一份礼物,凝聚着父母对孩子的希望,它将伴随孩子的一生。为了给孩子取一个响亮又与众不同的名字,父母们查阅字典,绞尽脑汁,想出了很多个名字,可是真要用到孩子的身上却总觉得有点欠缺。每一个孩子的名字背后都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听听别人的故事,是否感到似曾相识?  相似文献   

14.
世上关于鲁迅先生的文字可谓多矣,评价也言人人殊,极不相同,甚至有天壤之别。就拿忆念鲁迅先生的文章来说吧,那些亲历者所谈及的种种事实,单单从表面上看,就往往给人以矛盾之感。有人举例说鲁迅先生天真、宽厚、看重感情,有人举例说鲁迅先生多疑、刻毒、不讲友情,且所举之例又都是真实可考的。举个手边的例子吧,唐先生在《琐忆》中讲了一个鲁迅先生帮助一个并不太熟的青年人补靴子的故事,让你觉得鲁迅先生对青年人热情得简直到了发傻的地步。但王晓明先生在《鲁迅传》中也讲了一个鲁迅对待青年人的细节:“一位旧日的学生去拜访他…  相似文献   

15.
目标诱导法     
胡名清 《教育艺术》2005,(11):60-60
曾经读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想到他朋友家玩,又怕路途遥远。朋友对他说:“不远,只要经过三条横道线就到了。”这个人就数着横道线走,果然觉得不一会儿就到了。其实到这位朋友家的路程并不很近,把它分成三、四个小段就不远了,再加上每一段路程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横道线,一个目标一个目标地走去,这个人走到朋友家就觉得很轻松了。  相似文献   

16.
<正>林清玄是当代著名的台湾作家,他17岁开始写文章,至今已写了一百多部作品。一些想从事写作的朋友问他:"我们总觉得无话可说,你怎么有那么多值得写的事情呢?"林清玄思考片刻,给朋友们讲了一个故事:小时候,我曾和四个要好的同学到山上去玩,看到一个四合院,院子里长着一棵非常高大的芒果树,可是围墙很高。我们五个人商量好,猜拳决定谁输谁先进去。第一个同学跳  相似文献   

17.
小时候,我总喜欢坐在你身边,看着你微笑的样子,听着你讲的那一个个浪漫的童话。你总是那么和颜悦色,似乎永远舍不得对我发火。《白雪公主》《灰姑娘》《海的女儿》的故事是那么美好,我也想变成童话里的人物。我总觉得,  相似文献   

18.
2011年建湖县小学语文"两个有效"观摩研讨活动已拉上帷幕,我不仅是这次活动的一个观摩、学习者,还是一个直接参与者。这次教学活动教者以娴熟的教学技艺,智慧的教材解读,洒脱的教学取舍,用自己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诠释着精彩,演绎着成功。但这次活动也引发了一些新的思考,总觉得公  相似文献   

19.
<正>一、未成曲调先有情(师生互动:教师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学习《好的故事》这篇课文。略。)二、摸准学情搭好脉师:同学们预习过这篇课文,谈一谈你对课文有什么感受。生:我觉得这篇课文很美。生:我感觉这篇课文有点难,鲁迅好像从睡梦中醒来,讲了一连串的梦中故事。生:我觉得《好的故事》表达了鲁迅先生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相似文献   

20.
有的学生一提写作文便愁眉苦脸,总觉得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其实,写作文并不那么可怕,学生从幼儿园到三年级开始写作文,他们接触最多的是什么?是童话.学生的心中一定有一个五彩斑斓的童话世界,丑小鸭、白天鹅、长颈鹿……一个个说不完的故事,只要学生把这些故事写出来,也就找到了作文人门的钥匙了.那么,应该怎样去写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