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悬垂分词”(Dangling Participle),又叫做“无依着分词”(Unattached Participle),指-ing分词或-ed词结构在句中找不到它的逻辑主语,因而处于一种“悬垂”状态,即“无依着”状态。由于悬垂分词是个比较复杂的语言现象,如果没有对它作过深入全面的了解或掌握判断悬垂分词对与错的标准,在理解和使用时就可能出差错,本将对悬垂分词的误用以及其可接受性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英语里的悬垂结构(dangling/hang-ing/pendant construction,又称unatta-iched/unrelated construction,后者译作“无依着结构”)指的是修饰语所修饰的词语不在句中(只是隐含在旬里),或者按逻辑推理修饰语修饰错了句中的某个词语这  相似文献   

3.
4.
“With 名词(或代词) 分词(介词短语、形容词或副词)”这一复合结构,在英语口语表达中相当灵活、生动,在句中往往用作状语,表示伴随状态,有时也可用作定语。这种复合结构中,名词是with的宾语,名词后面的部分为宾语补足语,名词与宾语补足语具有逻辑上的主谓关系。现行中学教材中较多体现了“With 名词(或代词) 分词(介词短语、形容词或副词)的用法。一、With 名词 分词短语(一)With 名词 现在分词短语1.作状语:“With 名词 现在分词短语”这个结构中,现在分词短语作宾语补足语,是名词的动作,现在分词表示主动含义,整个结构常用来作状语,表示条件、结果、原因及伴随状态等。例如: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所收集到的悬垂分词应用实例的分析 ,归纳出广义的悬垂分词可分为三类 ,指出了悬垂分词的结构特点和语用特点。并认为正确了解其在语言使用中的语用价值和语用内涵 ,对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所收集到的悬垂分词应用实例的分析,归纳出广义的悬垂分词可分为三类,指出了悬垂分词的结构特点和语用特点,并认为正确了解其在语言使用中的语用价值和语用内涵,对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11位现代经典作家的14篇散文中“着”字的英译进行穷尽性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翻译过程中,“着”在英译文中很少承担了决定时态的作用,但当“着”字被翻译成分词或介词形式的时候,所表示的都是一种状态,这一点或多或少与汉语中“着”的功能还是有相似之处的。  相似文献   

8.
分词(the Participle)分词有两种:现在分词(the Present Participle)和过去分词(the Past Participle).现在分词由动词原形加“ing”构成;规则动词的过去分词一般由动词原形加“ed”构成,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分词无一定规则,应记住不规则动词表.除去助动词be和have以外,其他助动词(包括所有情态助动词)都没有分词的形式.  相似文献   

9.
垂悬分词(hangingparticiple)指的是在句子中做状语,但其逻辑主语不是句子的主语,又没有构成独立主格的动词现在分词或过去分词结构。目前,对这一语法现象说法不一,有无依附分词(unattachedparticiple)、非关系分词(unrelatedparticine)、悬吊分词(pendantpeciple)、垂悬分词(danglingparticiple)、误属分词(misrelatedparticiple)、孤立分词(isolstedpeciple)、游离分词(looseparticiple)、不合逻辑分词(illogicalparticiple)、误依着分词(wrongattachedparticiple)之说。我们知道,分词作状语一般情况下其逻辑主…  相似文献   

10.
分词短语作状语时,按分词的归属规则,分词短语的逻辑主浯应当与主句中的主语一致。如果分词短语的逻辑主语与主句主语不一致,分词短语的前面就必须有一个名词或代词作为自己的逻辑主语,这种“主格词 分词”的结构叫做“分词独立结构”,这个结构中分词前面的名词或代词叫做“独立主格”。分词短语作状语和由分词短语构成的独立主格结构作状语形式上很相似,初学者不好区分,运用过程中也往往出错。现将其归纳如下,供大家学习时参考。一、分词短语作状语时,分词短语表示的必须是主句主语的一个动作,即它的逻辑主语一般必须与主句主语一致。如:Walking through the park we saw a lovely show ofdaffodils.走过公园时,我们观看了美妙的水仙花展。(这里“we”是分词短语动作的发出者,所以分词的逻辑关系是正确的。)再如,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马氏文通》问世以来后人对“散动”学说的评论作一综述 ,力图理清作者语法思想中模仿与创新、形式与意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垂悬分词是指与该分词相关的名词没有出现在句中相应位置上的分词。其特点主要有"形无牵,意仍挂"和"语言演化‘待检品’"两种。根据语法化理论,本文认为垂悬分词不被接受的主要原因是,在从状语从句经分词作状语向边缘介词的演化过程中,垂悬分词正处于A,B共存雏形期,而还未能完全普及和虚化到可以接收的程度。  相似文献   

13.
关于媒体在云南"桥头堡"形象建构中的功能研究暂时是一个空白。"桥头堡"本是一项政府战略,本文主要探析云南传统媒体如何通过社会整合将其转化为社会共识和社会合力。笔者从议程设置、社会动员、交流互动三个阶段分析云南传统媒体在"桥头堡"形象建构中的社会整合路径,同时这也是媒体发挥社会整合功能的三种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4.
Could anyone reasonably oppose the idea that quality and excellence are essential to the university? However unlikely it seems, that is exactly what we would like to do in this article: we would like to reject the demand for quality and excellence in the university. We would like to arrive at a point at where the need for quality is no longer necessary. In this article, such a refusal will direct us to a proposal for using the spaces offered by the university and its teaching and research in a different way; in a way that transforms the university into a world university. This paper will argue that a world university is concentrated around attentive pools of worldly study. It is a university that has to invent new languages in order to answer the question “How can we live together?” In order to answer this question, and to be “present in the present,” we will clarify our argument that both acceptance and attention are needed in the world university. This position implies a kind of curiosity that is not driven by the “will to know” but by a caring attitude to what is happening now.  相似文献   

15.
关于韩愈的“不平则鸣”说,历来的解释框架有“不平则鸣”说远绍孔子“诗可以怨”的说法;又有“不平则鸣”说“与庄学中的‘自然’观有内在联系”的说法;而大多数的论者则认为它是屈原、司马迁“发愤”说的延续。其实,以上说法都尚未涉及一个重要的认知视野,即韩愈因何种因素而感到“不平”。本文在考察韩愈文本之后得出结论:韩愈“不平”之标准就是儒家之“道”,即为“道”之不行而鸣不平。这就决定了韩愈“不平则鸣”说属于文学工具论(“载道”说)的范畴,并非是屈原、司马迁“发愤”说的延续。  相似文献   

16.
“把”是数词,也是系数词,具有粘着性。在数词内部可激发位数词进行核心移位,推导出“位数词+把”格式;在数词内部如果没有位数词满足其融合要求,就会激发量词进行核心移位,推导出“量词+把”格式。“把”的粘着现象表明数词是扩展量词的句法核心。  相似文献   

17.
在法语中同位语是置于另一个名词或代词之前或之后,藉以说明其性质或情况的名词、代词、形容词、分词从句、关系从句,它们通常表示时间、原因、让步、结果、条件或假设等意义。名词、代词、形容词做同位语时,往往用逗号将它们与其修饰的成分隔开。在分词从句中,过去分词和复合过去分词从句均可做主句的同位语。有些关系从句在补充说明先行词的同时,具有状语的作用。语法上做主语的同位语。  相似文献   

18.
美的客观性问题,也是一种思维方式的问题。我们的研究如果仅仅局限在“客观论”、“主观论”、“主客观统一论”等对象性研究上,是不可能真正解决美的客观性问题的。只有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客观性原则”的指导下;在诸如“老庄哲学”、“佛掸哲学”以及西方现代主义哲学各流派所隐含的各种不同的思维方式、追问方式的辅助下,方能得到逐步“澄明”。所谓“美的规律”或者美的客观性,若从对象客体方面来讲,那就是指对象客体所“固有”的审美属性在恰当的审美关系、审美实践中“呈现”出来。若从主体方面来看,那就是指主体所“固有”的审美的“本质力量”在恰当的审美关系、审美实践中被“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19.
从遏制中国、实现其亚太及全球战略和维护其在台的经济利益等方面看,美国都将 台湾作为其“不沉的航空母舰”。而从政治、军事和经济等方面考虑,美国又不能与中国全面 对抗。这样,美国在台湾问题上就陷入了两难困境:如不干预,让中国统一台湾,则其“航 母”沉没;如干预,则可能与中国全面对抗。美国左右权衡,应付这种两难困境的办法就是 避重就轻,维持现状。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五四”文学的现代性与社会的现代化基本步调一致,主要目的是为中国寻出路,主要表现出“启蒙的”“审美的”和“革命的”三副现代性面孔。“五四”现代性主要起源于西方,但并没有照搬照抄,而是被本土化、当下化了。因此,无论提出何种文学主张,最终都会呈现出“救亡”姿态,只是探寻的路径和策略有所差异。文章以“五四”乡土小说中的农民形象作为观察点,以期看到启蒙的乡土小说中农民形象的反命题;审美的乡土小说对前现代乡村社会的乌托邦想象和中国农民原始生命力的推崇;革命的乡土小说以审美的形式去表现被启蒙后的农民是如何走上革命道路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