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7 毫秒
1.
佛教名山的文化鉴赏郑国铨中国的许多名山多与佛教结下不解之缘。山因佛而著名;佛以山而益显。一、佛与山林缘分深"天下名山僧占多",此说由来已久。但是,也有人认力此乃不实之词,确切地说,应是:"天下名山增建多。"从深层意义上看,中国佛教名山,是佛教在中国广...  相似文献   

2.
吴平 《华夏文化》2005,(4):32-34
鸠摩罗什译经在中国佛教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他在长安先后译出98部大小乘经律论藏。这些佛教典籍的传译为中国佛教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料。南北朝时,各派佛经的汉译本已经大致齐备,介绍印度佛教思想的使命至此已基本完成。在此基础之上,中国的僧人得以精研细选,各承一说,形成了学派林立、众说纷呈的局面。这时的佛教学派或称师,或称家,或称宗(与后来的宗派不同),各立门户,互相争鸣。  相似文献   

3.
马学仁 《寻根》2013,(6):98-100
在汉晋佛教发展的基础上,佛教在南朝时期进一步得到长足的发展,进入了中国佛教发展的兴盛时期。在这一时期,佛教得到了南朝宋、齐、梁、陈四个王朝的大力支持和提倡,尤其是梁武帝带头崇尚佛教的一系列活动,使得佛教几乎成了“国教”,达到了空前繁荣的境地。  相似文献   

4.
吴平 《华夏文化》2005,(2):29-30
隋唐时代,中国封建社会步入鼎盛时期,佛教的发展也随之进入黄金时期。从中国佛教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隋唐佛教具有承前启后的特点。南北朝佛教,是为隋唐佛教作准备;宋以后的佛教,可以看作是隋唐佛教的余绪。  相似文献   

5.
《中外文化交流》2000,(5):37-37
在佛祖诞生地建寺,以弘扬中华佛教化,作为尼泊尔友好近邻的中国佛教界,自然不会错过这难得的机会。1986年,第十五届世界佛教徒联谊会在尼泊尔召开,现已圆寂的原中国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大师率团出席,并在此次大会上郑重宣布,中国佛教协会将在兰毗尼建寺。  相似文献   

6.
王峰 《寻根》2013,(5):18-23
汉画中的佛教造像是佛教反映在汉代绘画、雕刻领域的产物,是后世石窟造像普及的先声。在江苏、山东、四川、河南等地发现了一批与佛教有关的汉画图像,本文把这些汉画佛教图像分为汉画中的佛像图、汉画中的佛教故事图、汉画中的驯象和乘象图、南阳汉画中具有佛教因素的图像等,并对其源由分别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7.
文化漫说中国佛教方立天佛教是以信仰观念为核心的多层次多形式的宗教文化,也是全面包容各种文化形态的综合文化。佛教在流传过程中,以自身的文化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强大渗透力,从而对汉代以来整个中国文化发生了极其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首先说佛教与艺术的关系。佛教与...  相似文献   

8.
隋唐时期形成的佛教宗派子君隋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佛教得以迅速发展的时期。隋唐两朝皇帝大力扶植佛教(除唐武宗外),大量佛经被译出,中国佛教常用的重要经典基本齐备,作为中国佛教正式成熟的标志,天台宗等九大佛教宗派于此时形成,它们各有独立的理论...  相似文献   

9.
中国佛教寺院的讲经仪式时空寺院僧众的一项重要使命即学习佛教教理。在佛陀告诫信徒的八正道中,其中正见指对佛教四谛等有正确见解,正思维指对此有正确的思维,正语指不说非佛理之语,正念是明记佛教真理。大半涉及对佛教教理的理解和遵行。释迦逝世后,弟子们举行过4...  相似文献   

10.
谈谈佛教与中国民俗方立天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以后,不仅对我国的伦理道德、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给予了影响和渗透,而且与各类民俗也有着广泛的联系,甚至有的民俗简直就是中土与印度佛教的混血儿。正是随着佛教的流传,我国的民风民俗在不断充实、变化,佛教气息、佛...  相似文献   

11.
中国佛教转换之审视李向平毋庸置疑,每一种宗教、文化及其传统,都具有它本身的生、住、异、灭等过程,应该是一个不断死灭却又生生不已的创造。佛教亦不例外。佛教在中国,自汉至南北朝时代,可谓生相之启蒙期;隋唐之际,可谓住相之全盛期。在这期间,中国文化与佛教文...  相似文献   

12.
中国有很多很多佛教的名山和寺庙,像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九华山就是文殊、观音、普贤、地藏四个菩萨的道场,山东灵宕寺、天台国清寺、荆州玉泉寺、金陵栖霞寺则是古代著名的丛林。就说现在的北京吧,房山云居寺、西四广济寺、城南法源寺、城东雍和宫,也都是庄严肃静、金碧辉煌的,到了佛教节日,少不得要大做法事,热闹一番。其实,佛教和中国结下的这个缘分也实在有年头了,东汉时期佛教从西域(也就是今天的中亚和新疆一带)传来之后,很多中国人就慢慢信仰上了。中国的文化也就从那个遥远的年代起逐渐浸透了佛教的思想养份。我们…  相似文献   

13.
佛教寺院,作为僧侣修行的场所,历来被视为佛门圣地灵境;寺院也是佛教传播与世俗社会文化交流的中心,因此,寺院建设在佛教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天下名山僧占多”,无论在自然生态抑或社会文化生态方面,佛教寺院都体现出一种和谐美,为世人展现出一幅生态和谐的画卷。  相似文献   

14.
谈谈佛教与环境的保护和美化李映辉佛教在保护和美化环境方面是作出了贡献的。如今,凡有寺塔之处,无不绿树成荫,景色宜人,环境堪称幽美。一、佛教保护环境的出发点佛教主张"众生平等",而且规定了许多戒律。佛经说,戒为平地,众善由生。三世佛道,籍戒方任。学佛首...  相似文献   

15.
佛教晋及读物中“佛教祖庭”的基本定义是:“知名高僧大德长期逗留、举行佛事活动或有重大理论创新之地。”“佛教祖庭”的内涵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1.“佛教祖庭”的概念体现了佛教在渊源、传承方面的合理性,而这一合理性则是通过“祖庭”在佛教传播过程中所起的类似“辐辏”作用来实现的;2.僧、俗学界对于佛教经典、佛教人物的研究逐步深入,可以更详细地厘清高僧们在师传、游历时所经历的佛事、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是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上都值得一书的一个世纪。在这100年里,中国历史经历了林林总总的变化,对社会和人心都有巨大冲击。回顾历史,我们有很多启示,同样也有很多感慨!佛教是已有25个世纪之久的宗教,它传入中国,也近20个世纪了。但是除了隋唐盛世鼎盛期的佛教之外,  相似文献   

17.
中国佛教史上,两晋南北朝佛教是非常典型且具有重大意义的,故历来受到治佛教史的学者注重,并以汤用彤先生的《两汉魏晋南北朝佛教史》研究为最高峰。但汤著虽然研究非常深入,并考据精到,然亦有一些地方有疏漏之处,本世纪60年代学者张德均曾在《现代佛学》撰文为汤著补遗,惜文刊出二篇后,就没再继刊,不知何故? 研究南北朝佛教,《弘明集》、《广弘明集》、《高僧传》是最基本的资料,前两本虽系教内人士编纂,但注重的是形而上和佛教与政治的关系,故为治佛教思想史学者所重。《高僧传》是记述僧人生平事迹的著作,其广度肯定要…  相似文献   

18.
华严宗与般若中观思想姚卫群华严宗是中国佛教中的重要宗派。它以《华严经》为其学说的主要依据,努力在中国传播弘扬这一系统的佛教思想。然而该宗属大乘佛教,如同一般的大乘佛教学说都或多或少地与般苦思想有关联一样,华严宗亦受般若思想的影响,而且受般若思想发展的...  相似文献   

19.
隋唐时期是佛教极为兴盛的时期。在当朝帝王们的支持和默许下.佛教寺院遍布全国各地,僧众人数众多,寺院经济也获得了高速发展。到唐武宗灭佛之前,有的佛教寺院的占地已达数万顷之多,所谓“十分天下之财,而佛有其七八”,可见佛教经济势力的强大。同时,隋唐时期也是我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20.
禅宗虽在佛经中可找到其思想根源,所谓“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但禅宗的真正形成,是中国文化与印度佛教因缘和合之果。而禅宗形成之后,发展迅猛,禅僧辈出,分支多端,禅风极盛,中国佛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禅宗。朱熹就生活在禅宗的语言气氛中,他参加科举考试时书包中仅有大慧语录。而禅宗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儒学的发展。作为南宋大儒的朱熹,禅宗的影响不能熟视无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