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五四前后社会剧烈变革的时期,妇女解放是一个热点问题。中国社会主义者先是在新文化运动初期倡导社会改良,提出妇女解放的一般主张,继而在五四运动后,适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需要,提出妇女解放必须与社会革命相结合,劳动妇女是妇女解放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力量的思想。中共成立初期,几次作出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推动了妇女解放运动,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关于妇女解放的理论及伟大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无产阶级的革命领袖,毛泽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立下了不朽的丰功伟绩。这其中,也包括他对妇女解放运动及其理论所做出的卓越贡献。毛泽东把马列主义关于妇女解放的理论与中国妇女解放事业相结合,在集中全党智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整套适合中国妇女解放的理论,不仅丰富了马列主义的理论宝库,也推动了中国革命和妇女解放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向警予同志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杰出领袖。向警予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结合中国的革命实际情况,深刻地认识到了妇女受到压迫的原因,并提出了妇女解放与社会教育等一系列思想,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妇女运动理论体系。文章对向警予妇女解放与社会教育思想的思想渊源、主要内容和实践进行研讨,以期确立向警予妇女社会教育和成人教育思想体系和实践体系。  相似文献   

4.
“五四”运动前后是中国社会剧烈变革的时期,妇女解放是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中国社会主义者先是在新文化运动初期提出妇女解放的一般主张.对于婚姻家庭改革、妇女经济地位平等等方面发表了意见.继而在“五四”运动后,提出妇女解放必须与社会革命相结合、劳动妇女是妇女运动主力军的思想。社会主义者关于妇女解放的思想对于推动妇女解放运动的深入.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李炼  张晗 《宜春学院学报》2024,(1):12-16+75
早期陈独秀倡导妇女解放的伦理思想,力主排除封建礼教的精神束缚,重塑妇女的自我意志与社会的道德风气。在接受马克思主义后,陈独秀以唯物史观的视角关照妇女运动,提出妇女解放要从教育、职业和经济独立三方面的具体实践出发,拓展妇女解放的实践路径。妇女运动要进阶为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从社会制度的根源上彻底解决妇女受压迫的困境。只有社会主义制度下,以马克思主义指导妇女事业,使妇女权益得到保障,重构女性伦理观,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妇女的独立与解放。  相似文献   

6.
陈独秀妇女解放思想论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独秀关于妇女解放的思想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批判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残害:提出必须恢复妇女独立自主的人格精神;认为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才能最终实现妇女解放。上述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五四时期后,陈独秀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把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运用于考察分析中国的妇女问题,并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中的一些重要观点,对如何解决中国妇女问题进行了早期探索。  相似文献   

8.
妇女解放是近代中国社会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把妇女解放运动纳入到阶级和社会解放的大目标之下,一方面使中国妇女解放运动有了强大的推动力,实现了妇女性别解放与社会解放的良性互动,使妇女的社会角色发生了重大变化,并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另一方面,由于革命的需要,推动妇女解放运动深入开展的决定力量并不完全出于女性的自觉,还出于革命的客观要求.而革命队伍中以男性为主导的现实状况,导致了婚姻关系、革命和家庭角色分工方面出现了冲突,凸显出妇女性别解放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所倡导的阶级解放和社会解放的内在张力.  相似文献   

9.
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女权运动没能使中国妇女得到真正的解放,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此,中国妇女解放运动,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的组成部分,争取妇女解放的事业有了正确的政治方向,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及其妇女解放的理论与中国革命和中国妇女运动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了关于妇女解放的一系列观点,在全党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深刻揭示了中国妇女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妇女解放的根本出路和发展方向,为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还一个真实的陈独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独秀对中国社会、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都产生过巨大影响。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其评价莫衷一是。恢复陈独秀的历史地位,不仅涉及到对其个人的“公正”问题,而且涉及到我们如何对待文化精英、思想先驱与革命功臣的问题,意义重大。本文试对陈独秀的功过是非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11.
宋代诗人重视学习杜诗,使杜诗风格在宋代诗歌中得以重现。陈师道、陈与义、陆游等诗人学习了杜甫五言诗沉郁顿挫的风格,苏轼、苏辙的诗歌学习了杜甫七言律诗老健疏放的风格。杜甫浑涵汪茫、雄浑悲壮的七言律诗代表了杜诗七律的最高成就,陈与义学习杜诗的此类风格最为成功。此外,苏舜钦、王安石等诗人学习了杜诗萧淡婉丽的风格。宋代出现了在风格上接近杜甫的诗人,这是这个时期学杜的最大创获。  相似文献   

12.
杜亚泉的文化思想--兼评杜、陈文化论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亚泉是“五四”时期“东方化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思想主张在当时产生过较大影响。在东西化对比上,他提出化“动静说”;在新化建设方面,他主张新旧调和,用中国固有明统整西方物质明,有合理的一面,也有保守的一面。杜陈化论争,拉开了东西化问题论争的序幕,这次论争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3.
鲁迅始终认为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主持,是革命的前驱者,并敬仰他的人格,鲁迅的陈独秀观并没有因为陈被开除出共产党,成为托派而有所改变,出自冯雪峰手笔的《答托洛茨基派的信》,并不代表鲁迅的态度,陈独秀也十分敬重鲁迅,对他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贡献和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地位始终给予充分肯定,他喜欢真实的有血有肉的鲁迅,始终认为鲁迅不是神,是有文学天才的人(编者摘编)。  相似文献   

14.
论述陈文龙在复元将唆都的劝降书中,以严正的立场,坚定的信念,义正词严,有力驳斥了唆都在劝降书中所提出的论点。指出《复元将唆都书》是篇具有教育意义,值得传颂的好文章。  相似文献   

15.
李肇《唐国史补》中语及“杜司徒年七十,无意请老。裴晋公为舍人,以此讥之”,陈寅恪先生《元白诗笺证稿》也在证说白居易《司天台》、《不致仕》是批评杜佑的诗篇。因此,后人对杜牧为李飞撰写的墓志铭就有了先人为主的偏见,以为是在放肆地攻击白居易。本文就此问题提出纠正,先证明白居易并没有攻击过杜佑。  相似文献   

16.
梁肃是唐古文运动一位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师从独孤及、李华,擢拔韩愈、李观、李翱诸古文运动干将。梁肃《绣观世音菩萨像赞》明确交代了其与李华的师生关系,因此李华女所绣观世音菩萨像并非为其亡夫崔绰祈福,而是为其父李华祈福。  相似文献   

17.
陈独秀和吴虞是五四时期反孔排儒的健将。他们的反孔排儒思想异中有同、同中有异,其产生的根源与民国初年的社会情状、化氛围以及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个人经历有关。从当时的历史条件来看,陈独秀和吴虞的反孔排儒思想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价值,同时也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孤独情感是中国古典诗词的永恒主题。唐代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杜甫的《登岳阳楼》和柳宗元的《江雪》代表着三种典型的孤独情感体验类型。三种情感体验在外在形态上各不相同,陈子昂展现一种英雄式孤独,杜甫流露出流浪者思家忧国之孤独,而柳宗元显示出隐者清高避世之孤独。不同孤独的外在形态下深藏着三类文人在困境中不屈的救世济民之理想,他们的孤独感由此而升华让后人感动、景仰。  相似文献   

19.
“梨花”“海棠”式的畸恋现象在唐宋诗词作品中屡见不鲜。其中以白居易、杜牧、张先、欧阳修四人的诗词作品尤为引人注目。这些作品从不同侧面折射出唐宋文人的暮年情怀,构成文学史上的一道奇观。在唐宋文人暮年畸恋现象的背后有着深刻原因,而最重要的则是唐宋文人忧惧衰老、对生命价值认定的焦虑和男权对女性容颜与身体的裁夺与控制。  相似文献   

20.
唐代论诗诗承前代发展而趋成熟。杜甫组诗《戏为六绝句》,开创了论诗绝句组诗体的先河,这种新的文学批评样式由此确定而盛行于世。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继承与发扬初唐陈子昂诗歌革新、反映现实的精神,直接以诗来发表对当时诗歌创作实际的观点、立场和主张。其思想倾向与艺术手法,或褒或贬,或破或立,或扬或弃,及时有效地引领唐代诗歌创作步入光耀风骚传统而健康发展的正确轨道,从而使唐代论诗诗呈现出一种承传风骚、反映时政的现实主义诗学精神,这对后世反对脱离现实的形式主义诗风起到了典范作用。杜甫论诗绝句的组诗样式,开启了后世论诗绝句组诗体的不二法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