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对联写作与教材学习结合为主线,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训练了自己,展现了自己,加深学生对对联知识的理解和对联写作的能力训练。  相似文献   

2.
我校对话式写作教学是以思维训练为方法,以交际功能为主线,把学生的写作放在实际生活需要这样一个背景下来考虑写作问题,是适应了学生的自我表达和交往的需要的科学有效的写作教学。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真正的写作教学。本人结合学生实际及自身的一些实践,谈一下体会:  相似文献   

3.
以能力本位教育为理论指导,以高职高专工学结合为框架,探讨了高职英语写作教学新模式:以提升学生职业行为能力为导向制定高职ESP写作教学目标;以职场交际内容为依托设计高职ESP写作教学内容;以“反映工作过程”为理念实施高职ESP写作模块化教学方法。借鉴BTEC模式,改革高职英语写作考核评价方法,考核以“课业+口试”为主要形式。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提升学生的职业行为能力。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21,(92):88-90
英语写作不仅是高中英语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发展,在英语写作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以读促写作为一种全新的英语写作教学模式,在实践应用中可以通过将阅读和写作进行有效融合的方式,拓宽学生英语写作培养途径,更有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转换。文章以高中英语写作教学问题为主要探究对象,首先论述了以读促写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其次分析了以读促写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基本流程;最后围绕课堂写作教学实际需求,对以读促写的教学应用策略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5.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了小学英语写作训练“三步教学法”,即:引领学生进入写作情境、常态化练笔、借助以学生为本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写作动力,为小学英语写作训练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统编教材七年级写作单元为例,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指导学生学习技巧,提升学生写作灵活性;组织学生巩固练习,强化学生写作能力三个方面提出了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从写作能力的可教性的角度出发,以搭建适宜的写作内容生成学习支架为策略,以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与写作成绩为目标,对课题基地学校七年级学生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写作内容生成学习支架应用的等组对比教学实验,结果表明,适宜写作内容生成学习支架的搭建在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写作内容生成的教学中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与写作成绩。  相似文献   

8.
过程写作的理论强调过程写作是通过一系列课堂教学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写作的主体,让写作真正成为一个不断修改和完善的过程。本文通过对小组活动在过程写作课堂教学中一次具体运用的研究,论述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如何通过小组活动达到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为根本,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主动性。  相似文献   

9.
过程写作法是当前比较热门的一种写作教学方法,它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种教学方法不但可以促使学生的知识形成体系,挖掘出学生的个性化见解,而且易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写作活动中,从而达到有效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文章以一节八年级写作课为例,从审题、讨论、写作、修改、同伴互评和教师评价等六个环节探讨了过程写作法在初中英语写作课上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学生的日记为研究材料来说明第二语言学生作者已有的元认知意识。从学生对写作因素的认识,讨论了学生在写作方面的元认知意识及相应的写作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1.
如何激发学生的个性写作意识,获得写作练习的理想效果,是写作教学永久性的探讨课题。可以付诸实践的一种有效做法是:积极创设实际生活话题情境,从写作文体、写作内容两个方面设计训练体系,引导学生首先把“我”当作写作核心,全面思考自我的生存意义,认知自我的情感特征,并从中体会充当写作主角的乐趣,在自赏中重塑自信。  相似文献   

12.
写作教学应注重写作主体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化写作使得“精英”写作的经典模式被打破,而所谓的大众化写作不可避免地导致平庸、低陋,使得写作创作产生越来越多的文化垃圾。因此,提高写作者的写作水平是目前摆在人们面前的迫切任务。高校写作课的教学也应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方面做出努力,其关键是要加强写作主体的写作素质。所谓写作素质是指写作主体本身所具有的进行写作活动的所需要的基本条件以及达到的水平,是作者在围绕文章的集材、运思、表达等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素养。素质的提高不仅仅是写作技巧的培养,在写作过程中思想素养、生活素养、知识素养同样也作用和影响着写作能力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以读促写"是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重要手段。文章从以读促写提出的背景、以读促写的应用原则、以读促写的实施步骤三方面,对以读促写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指出教师要善于借助以读促写来优化英语写作教学,让学生的英语写作学习更高效。  相似文献   

14.
写作课程大致有三种视角:(1)从结果上,把写作看作写文章;(2)从过程上,把写作看作认知过程和问题解决;(3)从功能上,把写作看作自我表达和社会交流。基于上述不同的写作观,写作教学经历了三种范式转型,即结果(文本)中心范式、过程(作者)中心范式、交流(读者)中心范式。从上述三种写作范式出发,构建基于范式整合的中小学写作课程体系,应该是解决我国作文教学问题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5.
Writing has a role of increasing importance in the teaching of chemistry. Analysis of the use of this writing can be aided by classifying writing by types such as expressive, poetic, transactional, empiricist and contingent. The status of chemistry teaching within the writing across the curriculum movement indicates that writing is important in teaching chemistry and that a range of writing including not only transactional but also expressive writing should be applied. Transactional writing such as laboratory reports and formal term papers has been used in chemistry teaching for a long time and its importance is unquestioned. Part of the value of expressive writing is that it can provide communication within the classroom and involve the students in the course. In-class writing is an example of this. In-class writing is described in some detail along with suggestions for its successful use.  相似文献   

16.
中国大学英语教学将写作单纯地视为一项技巧,忽略了其重要的表义功能,至使学生为了写作而写作。为了改善这种现象,笔者在介绍过程性写作以及过程性写作教学法的基础上,提出来新的见解,认为写作本身就是英语学习的一个过程。写作是学会的而非是教会的,学生才应该是写作课的主体。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以写促学,以学促写从而提高英语水平。  相似文献   

17.
在目前广大师生对于大学英语作文部分的要求和评分体系缺乏清楚认识的前提下,本文从语言测试学的角度展示CET作文的基本要求和大学英语写作能力的实质及构成要素,对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尤其是作文的整体质量的提高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的教学理论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为最终目标,实施应用文写作课堂教学五步曲:第一步定向;第二步学习写作知识,掌握写作规律;第三步运用写用知识,修改病文病例;第四步掌握写作规律,完成写作训练;第五步反馈矫正,形成写作能力。文章认为:以师生互动学习小组讨论自主选代表发言的形式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用能力和表达能力,不仅使学生掌握应用文的知识,而且掌握学习应用文的方法和手段,形成写作能力,真正实现布卢姆所说的"几乎所有人都能学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王学梅 《成才之路》2021,(14):116-117
概要写作是高考英语写作的新题型,是把读、思、写融为一体,让学生对语言材料理解吸收、内化整理后表达输出的一种创新型写作方式。文章分析概要写作的内涵、学生的英语写作现状,探究以读促写在高三英语概要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不断提高概要写作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两结合"创作方法的历史考察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8年,毛泽东提出"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两结合"旋即取代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成为指导我国文艺创作的基本方法。在我国,形成"两结合"创作方法的内在原因是试图摆脱苏式文艺理论的控制,建立自己的创作方法体系。但由于缺乏充分的理论准备和冷静的研究心态,人们对"两结合"的阐释和论证存在种种理论失误。"两结合"作为一种创作方法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值得怀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