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鸡尾酒会》是T·S·艾略特创作于1949年的著名戏剧,一经上映便广受好评,该剧通过平民式人物形象的塑造,向观众展示了现代人的精神危机及困境,艾略特为剧中人物提供了接受现实与宗教殉道的救赎道路。文章试图分析该剧中精神荒原的荒诞对白、道具象征等表现手法及深层原因,并探讨这两条救赎之路的非现实性,旨在揭示现代人的生存状态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2.
德里克·沃尔科特诗学中的传统观是对T. S.艾略特以欧美为中心的传统观的转换,艾略特的传统观建立在欧美文化传统优于其他文化传统的观点之上,所以未涉及文化碰撞中如何与处于劣势一方的文化交互问题。沃尔科特的传统观正是针对文化交互中被殖民者如何应对殖民文化的问题。本文通过探讨沃尔科特的传统观、其传统观中的时间和历史的概念、沃尔科特自身分裂的文化身份以及在创作中对西方传统的挪用与颠覆,表明沃尔科特是在对于历史和传统的不同质疑中探索一条可行之路,这对其他被殖民者具有借鉴性。  相似文献   

3.
颠覆与重建——论《奥美罗斯》对加勒比文化身份的确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圣卢西亚当代诗人德里克·沃尔科特的长诗《奥美罗斯》被誉为“加勒比的庄严史诗”。沃尔科特通过《奥美罗斯》颠覆了西方话语,重建了加勒比历史,书写了加勒比人的创伤,为长期处于无根状态的加勒比文化构建起自身的经典文本,从而确立了加勒比地区独立的、不可否认的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4.
黄哲伦的《蝴蝶君》自问世以来受到广泛关注,而霍米·巴巴的后殖民理论特别是混杂理论为解读《蝴蝶君》提供了新的视角。该剧不仅从情节、结构上对普契尼经典歌剧《蝴蝶夫人》进行了模拟、含混与杂糅,更重要的是通过东西方异质文化的混杂逐步达到了颠覆殖民话语权威、消解两极对立的目的,这对实现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对话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学教育(上)》2011,(11):160-160
曾几何时,文学巨擘一度对电视行业嗤之以鼻。而今,布克奖得主、作家萨尔曼·拉什迪爵士主动请缨编写美剧,并将担任电视剧的执行制片人。据悉,该剧名为《Next·People》,以虚构的故事剖析“美国当代生活中的激烈转变——从政治、种族到科学、技术和性”。拉什迪写出第一稿,并与英国制作公司Working·Title·TV合作担任执行制片人。届时,该剧将在美国有线电视网Showtime播放。  相似文献   

6.
圣卢西亚英语作家沃尔科特是199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我国学者对他的研究开始于1992年,主要成果可分为三类:翻译、概述推介和细论.对沃尔科特的研究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7.
圣卢西亚英语作家沃尔科特是199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我国学者对他的研究开始于1992年,主要成果可分为三类:翻译、概述推介和细论。对沃尔科特的研究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8.
混杂系统是离散事件系统(DES)与连续变量系统(CVS)相混合而形成的统一的动力系统.对于随机混杂系统[1],不仅系统具有混杂的特性,同时又有随机的特性[2][4],其连续状态或离散状态相互合成而又服从概率分布,这给该系统稳定性的研究都增加了难度.定义1随机混杂系统(SHS)[1]:我们定义一个随机  相似文献   

9.
赵岩 《海外英语》2022,(19):208-209+212
伊丽莎白·乔利是澳大利亚继怀特之后的优秀当代女作家,文章主要运用霍米·巴巴的“混杂”理论,对《王子的又一假期》和《五英亩处女地》这两部短篇小说中主人公的生存状态进行研究,这两部小说都描述了混杂文化下有关本土人和异乡人的生存状态,也表现了部分主人公在混杂文化下为和谐生存而做出的努力,表达了作者面对混杂文化想要倡导和谐共生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玻璃动物园》是美国剧作田纳西·威廉斯的代表作之一,这部戏剧以回忆为主题。从该剧的叙述结构、叙述者以及叙述角色模式的分析从中不难发现田纳西·威廉斯独特的戏剧叙事策略。整个戏剧的叙述策略与本剧“记忆”主题紧密相连,突出了剧中人物现实与虚幻记忆无法调和的无奈。  相似文献   

11.
魏振华 《英语辅导》2014,(3):211-213
本文拟从双关、重复和戏仿的应用以及沉默和静场的应用三个方面,结合典型的例子论述哈罗德·品特的《送菜升降机》的语言艺术,展示该剧的威胁喜剧的典型风格,揭示该剧洞悉出的人类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12.
唐诗 《教书育人》2012,(12):158-160
一阿摩司·奥兹的混杂身份传统的身份理论认为,身份是一种稳固的人格状态,是人们确定自身权利和行为能力的标准,在稳定的、意义明确的传统社会,人们一旦获得身份,往往终生不变。但是现代身份理论则对这一概念提出了质疑,认为身份不是保持固定不变的  相似文献   

13.
《毛猿》描述了主人公扬克为了寻找自我归属,在工业文明的社会环境下对自己生存状态的不停求索的全过程。通过分析作者奥尼尔在该剧中贯穿始末的对现代人生存状态所进行的探讨,以及试图唤醒现代人的麻木内心的主旨,从而加深对奥尼尔在该剧中所表达的"人的异化、追求及精神幻灭"主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美国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女权运动激起了女性的觉醒,她们意识到美国社会包括性别歧视在内的各种矛盾,开始追求自由、民主和平等。囊获金球奖、演员工会奖、艾美奖等的美国电视连续剧《广告狂人》正是对那个年代不断演变的社会及政治形态的真实描绘。该剧承载着鲜明的文化背景,笔者从女性意识的视角对该剧女主角佩琪·奥森进行深入解读,通过揭露佩琪与男权社会中的束缚进行抗争、获取了广阔生存空间的事实,展示了轰轰烈烈的女权运动,揭示了该剧厚重的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5.
《正义的实施》是当代美国剧作家艾米丽·曼创作的文献剧。该剧以法庭庭审的方式探讨了1978年丹·怀特刺杀旧金山市长乔治·莫斯科内和同性恋身份的议员哈维·米尔克的历史事件。本文在详细介绍剧本历史背景,剧本内容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该历史事件在促进美国司法进步与完善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休·劳瑞     
《海外英语》2012,(12):8-9
休·劳瑞是电视连续剧《豪斯医生》里的主角。该剧在全球拥有超过8千万的观众,最近刚刚播完。  相似文献   

17.
傅光明 《东吴学术》2023,(3):5-11+2+161
《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是莎士比亚第一部悲剧,既属莎剧中的“罗马剧”,更是效仿古罗马“流血悲剧”作家塞内加的习作,结构简单,内容血腥。莎士比亚编剧向来多方取材,本文对该剧多个“原型故事”做出考察,认为该剧主要取材于奥维德的《变形记》、塞内加的《提耶斯忒斯》,以及提图斯·李维《罗马史》中所述“弗吉尼娅的故事”和“摩尔人复仇”的老故事。除此,剧中人物的姓、名,亦其来有自。  相似文献   

18.
路静 《文教资料》2010,(4):89-90
爱德华·阿尔比的《动物园的故事》是美国荒诞派戏剧的代表性作品.该剧以黑色幽默、荒诞氛围表现了现代西方文明社会的人的真实生存状态,而其诙谐、幽默的文字与荒诞的戏剧效果背后隐藏的则是现代人的伤感、抗争与无奈。  相似文献   

19.
《欲望号街车》创作心理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欲望号街车》是美国当代最杰出的剧作家之一田纳西·威廉斯的代表作。该剧1947年在纽约上演后立刻引起了轰动,创造了连演855场的纪录,并为他赢得了纽约剧评奖和普利策奖这两项美国戏剧界的大奖。如今,世界各地的舞台上都有其女主人公布朗演的踪迹。在1987年举办的第一届中国戏剧节上,天津人民艺术剧院首次把该剧搬上了中国舞台,近期中央电视台又多次在黄金时间重播了根据该剧改编的电影,使得更多的中国人了解了威廉斯并对该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里我们不妨把《欲望号街车》的情节略作概述。该剧描写的是美国南方中产阶级妇女布朗…  相似文献   

20.
爱德华·阿尔比的<动物园的故事>是美国荒诞派戏剧的代表性作品,该剧以黑色幽默、荒诞氛围表现了现代西方文明社会的人的真实生存状态,而其诙谐、幽默的文字与荒诞的戏剧效果背后隐藏的则是现代人的伤感、抗争与无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