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卜元 《今传媒》2006,(10):36-37
如今的报刊,“指数”一词满天飞,连“腐败”也有“指数”。有家小报,办有推介名胜点的专栏曰:“驴友自荐”。那专栏里有篇短文《洽川湿地随鸟飞翔》,开头三行为:“推荐等级☆☆,腐败指数☆,难度系数☆☆☆☆”。“腐败”者,本意为腐烂。指数者,现代统计中反映多个时期某一社会现象变动情况的指标之谓也,即某一社会现象的报告期数值,对基期数值之比。依据上述常识解析“腐败指数”:2006年前后各名胜点“腐败”基期数值为“五星”,陕西合阳县洽川黄河滩头湿地在此报告期的“腐败”数值为“四星”。此处所说洽川湿地“腐败”,…  相似文献   

2.
一些腐败官员由于被网络媒体曝光而真相戳穿,数十个局以上干部因为新闻传媒揭露被摘乌纱帽,许多“雷叔”、“表哥”、“房姐”被“人肉”而应声落马,受到纪检和司法部门查处.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新闻舆论监督,以“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等热词振奋人心,以一些身居高位而罪恶昭彰的腐败大官落马震惊海外.这一舆论监督新态势,成为新一届中央委员会百日新政留给世界的新印象之一.  相似文献   

3.
读者来信     
应让再审成为独立诉讼程序;取消“限小”无法规冲突;腐败“路线圈”是另类举报;“非法定福利”缺失是企业软肋。  相似文献   

4.
厦门远华案将当代中国的腐败发展提到了一个“新的里程碑”:一个新的腐败名词:“制度性腐败”出现在世人面前.它使人震惊.使人可怕,使人窒息。 所谓“制度性腐败”.指的是某个地区的一些权贵通过权力性结伙的方式.利用已有的组织建成一个跨系统、跨行业,跨省市.实施境内外勾结.对社会财富实施疯狂掠夺的一种体系内的腐败。 “制度性腐败”的最主要特征就在于,腐败分子巧妙地利用共产党现行制  相似文献   

5.
从“有偿新闻”到“有偿不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朝军 《新闻三昧》2008,(12):48-48
新闻总是与敏感伴生在一起,因为新闻本身具有的披露真实、反映现实、传递信息的功能,再加上其在信息传递中的特殊地位,以及近年来新闻单位经营行为和资产压力等,使有些“新闻”沦落为金钱和物质利益驱使下的奴仆,主要表现就是新闻发布方以某种手段补偿新闻媒体及其从业人员,按照发布方而不是新闻规律和事实真相发布相关新闻,就是所谓的“有偿新闻”。这已成为新闻行业不正之风的一个显著表现,更成为目前一种表现突出的新闻腐败。但事实上,现实中也还存在另外一种新闻腐败,那就是“有偿不闻”。  相似文献   

6.
腐败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在人们的习惯思维里,往往把查办重大案件、查处高官腐败作为是否重视反腐、反腐成效如何的标志,而对于“村官腐败”问题,一度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一方面由于“村官”职务不起眼,加上农村民主意识不强,腐败问题难以暴露出来;另一方面由于办案单位认识不到位,片面认为“村官”手头权力有限,腐败问题涉及金额不大,查办“村官腐败”案件是“大炮打苍蝇”,发挥不了应有的震慑作用。  相似文献   

7.
法国哲学家孟德斯鸠有一句名言:“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规律。”为什么“都容易”?因为滥用权力的负效应与人性的恶性负效应具有天然的亲和力。一旦它们碰上良机杂交后.作为有权者的私欲.很快就会像掺人“酵母”似地恶性膨胀开来,进而必然形成腐败的逻辑:权力负效应 执政者私欲 私欲“发酵”=贪官。于是便出现腐败的逻辑循环:“抗拒监督的权力必然腐败.腐败的权力必然抗拒监督。”  相似文献   

8.
李晓红 《青年记者》2007,(24):81-82
如今,“有偿新闻”作为一种媒介腐败现象,对媒介的公信力造成了严重危害。与此同时,“有偿不闻”现象也在悄然升温,成为媒介腐败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有偿不闻”是指媒体从业人员在进行舆论监督的时候,主动或者被动,直接或者变相收受报道对象的“封口费”,对监督的对象不再予以报道。,  相似文献   

9.
广西现象     
广西以每两个月一位的速度为中国的反腐败事业贡献县处级以上贪官。有关广西查出大蠹的传闻从去年流传到现在,有的已被证实,比如,成克杰。 广西的腐败已经成为一种现象:腐败分子之多、层次之高、领域之广、数量之大,都可以写进中国的史册; 广西现象预示着一种趋势:地方腐败正朝着“家族化”、“集团化”、“网络化”发展; 广西现象给人以警醒:大量的国家投入在权力的面前变成个人的囊中之物。而目前的中国,国家投资正成为经济发展的拉动力之一。仅西部大开发,投资就高达万亿人民币;这汹涌而来的钱,究竟怎样花才真正利国利民?  相似文献   

10.
“语言腐败”是官话的一种延伸现象,其危害性与经济腐败一样不容忽视。这不仅产生了恶劣的舆论影响,而且不利于我国的健康发展。本文通过新闻叙事的话语研究角度试图去发现语言腐败形成的要素,只有通过规范权利的使用,诠释新闻的真实性,正确增加大众的话语权,才能不断防止“语言腐败”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这是在1997年刑法修正以来的第七次修订,“剑指腐败”成为此次修法中最引人注目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一个时期以来,人们对“腐败是改革的润滑剂”这一观点给予了严厉的批评,通过腐败来推进社会改革的论点遭到了人们痛斥。这无疑使“腐败论”者们感到极大的失望。本人也是腐败的痛斥者和憎恨者,但经过近几年里一系列事情的发生,突然感到了腐败的另一种价值,这就是对社会进步的激励作用。我甚至说过这样的话:腐败越甚,社会变革的动力越大,腐败对社会进步的推动意义就越大。当福建厦门走私大案逐渐浮出水面,它的社会意义已显现得越来越清楚。 在此案未发生以前,善良的人们往  相似文献   

13.
卜元 《今传媒》2006,(10X):36-37
如今的报刊,“指数”一词满天飞.连“腐败”也有“指数”。有家小报,办有推介名胜点的专栏曰:“驴友自荐”。那专栏里有篇短《洽川湿地随鸟飞翔》,开头三行为:“推荐等级★★★☆☆,腐败指数★★★★☆,难度系数★☆☆☆☆”。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上正流传一篇名为《中国四大“腐败帮凶”律师》的文章,将北京京都律师事务所主任田文昌列为四大“腐败帮凶”之首。在代理刘涌案之后,没有哪个律师像田文昌这样引起中国公众这样大的争议  相似文献   

15.
易浩勇 《大观周刊》2012,(40):46-46
“亚腐败”是一些党政官员及企业管理干部作风的不良表现,是诱发严重腐败行为的温床,也是当前反腐败斗争的一个新课题。本文分析了目前"亚腐败”的现状,“亚腐败”的主要特征,并综合归纳了其具体表现,本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防治方法。做好打击及治理“亚腐败”行为工作,我们的反腐败工作才能取得综合性的成果,党和人民的事业才能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突如其来的非典,让人后怕。存在于我们身边的“机关病”,虽没有非典那样令人望而生畏,但却也是一种政治上的非典。“机关病”的本质,是一种“亚腐败”,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病”的危害并不亚于那些已经被揭露出来的大贪官。其实,于一个正在走向成熟的社会来讲,“机关病”也要比大腐败可怕得多。一是“机关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和腐蚀性,“机关病”虽然不像非典病菌那样致命,但也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一旦蔓延开来,也是一场政治瘟疫。“机关病”患者虽不如大腐败那样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但却也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机关病”的那点奥妙,都在“…  相似文献   

17.
2006年,中国频祭反腐利剑,一批腐败官员纷纷中剑落马,身陷囹圄,有的甚至丢了卿卿性命。腐败官员的丑相被媒体曝光,从一品大员到九品小吏,“规格齐全”,可谓硕果累累,成就裴然!现根据官职高低、贪吃数量、胆量大小、“污染”程度等指数,对2006年通过媒体曝光的腐败官员进行分析,排出新版2006十大“黑榜”官员,让腐败官员被阳光暴晒,警示着人们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  相似文献   

18.
朱鸿军 《传媒》2015,(4):27-28
近些年新闻腐败案件频频曝光,《新快报》记者陈永洲敲诈勒索案、辽宁省广播电视台原台长史联文涉嫌严重违纪案的余波未平,2014年又相继出现中央电视台的财经频道总监郭振玺、制片人田立武、主持人芮成钢、纪录频道总监刘文等接连被检察机关带走,21世纪网特大新闻敲诈丑闻和21世纪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沈颢、副总裁陈东阳、副总裁兼财务总监乐冰等被批捕.新闻媒体被誉为社会的良心,本应成为廉洁的楷模,如今却成了腐败的重灾区.如何铲除新闻腐败这一毒瘤,形成风清气正的新闻行风,业已成为社会各界关切的一大热点问题.结合当前中央纪委的反腐经验和新闻行业的特殊情况,笔者建议从以下三方面来对“新闻腐败”进行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9.
肖峰 《新闻知识》2005,(10):20-22
这两年,媒体业屡有丑闻爆出。中央电视台的赵安落马,“湘中名记”伍新勇的案发,繁峙矿难11名记涉嫌收受贿赂。前段时间,偏居湖北黄冈的《鄂东晚报》义成为焦点,为了创收,该报社内部卜下“通力配合”,用“曝光当事方丑闻”的方式强拉广告,形成一条从报社领导到记再到受要挟单位的“媒体腐败食物链”,让人触目惊心。  相似文献   

20.
邢海增 《新闻世界》2008,(12):152-152
腐败既有“流”,更有“源”,从源头上防治腐败,是防中有治、治中有防。因此,源头治理腐败既要像治理河流污染淤塞一样,重视清理疏浚河道,更要追根溯源,查找污染源。加强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工作,落实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战略方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