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沈建群 《大观周刊》2012,(47):277-277
说到习惯大家并不陌生,可以说很熟悉。习惯,就是由于长期重复或练习而固定下来的行为方式。其实就是一个人经过反复练习而养成的行为,习惯对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影响是巨大的。首我们可以围绕孩子与电视的话题做一项调查: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孩子喜欢看电视吗?喜欢边吃饭边看电视吗?是不是一到家就打开电视?双休天是不是大部分时间都在看电视呢?刚才我所提的到的几个问题就是关于习惯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你想知道清(亲)嘴的味道吗?”……“我说的是清嘴含片。”……“现在你知道清(亲)嘴的味道了吧。” 第一次看到这个广告时,我感到十分愕然,如此敏感的话题竟然做成了广告,仔细捉摸,方才“领悟”,原来这个广告不过是虚晃一枪,利用了同音字的不同写法,来了个“文字游戏”,把观众戏弄了一番。可这仅是个“游戏”而已吗? 吃多少含片是不足以大惊小怪的,可如此“通俗易懂”的“清(亲)嘴含片”,叫孩子们吃了后,会怎样呢?是不是像广告词说的那样“知道清(亲)嘴的味道”了呢?也许我只是在杞人忧天,可时下这句广告词已成为…  相似文献   

3.
老子真的和我们同在吗?老子真的和我们现代生活有关吗?老子在哪儿呢?这个问题我曾经做过一个小测试。一次我到苏州玄妙观去,看到三个天真活泼的孩子,非常可爱.都是小学生。我就问他们:“你们知道老子吗?”一个男孩说:“知道,老子就是我爸!”另一个男孩说:“老子不就是玄妙观当中那个道士的雕像吗?”  相似文献   

4.
收拾孩子     
最近我们做了一系列与孩子教育相关的节目,每天都会有观众打进热线电话,说:“我家的情况跟你节目中的一样,我就是收拾不了我那个孩子!”  相似文献   

5.
每个孩子的降生都会给父母带来无比的喜悦,如何向世人宣布这一激动人心的消息呢?美国纽约一家公司想出了一个别出心裁的好主意,那就是——为你的孩子制作一张宣布“光荣诞生”的电影海报。  相似文献   

6.
想爱先要爽     
很多女人问我,如何才能得到一个你一直想得到的男人?比如,“我很喜欢他,可他就是不喜欢我;但我就是不想放弃,有什么办法?”之前我一般告诉女人们,最好放弃;不过,我现在将要告诉你一个方法——让他爽起来。  相似文献   

7.
王慧  吕欣  黄媛 《青年记者》2008,(12):110
闲来无事,转到小S主持的《康熙来了》。这期她和蔡康永“踩”的话题是罗大佑。话题不太吸引我,吸引我的是小S的精彩表演。即便是有人说我庸俗,我还是要说,我喜欢小S的风趣和幽默。我不会把小S说得无限好,但是,我认为小S的确有才。她能够在大俗之中慨叹人生,俯仰天地,这就是才气。转念—想,如果小S在央视的话,她又能如何呢?她会成为喊“耶”的周涛?还是成为举起右手,歪着头,说“你确定?”的王小丫?说白了,央视的女主播缺少的就是一份风趣和幽默。  相似文献   

8.
刘翔不跑了,你失望吗?我的女友MAY一定很失望。很久之前,她就兴高采烈,在MSN上问我Athletics Final是啥意思?确认是“田径决赛”之后又问我:是不是刘翔那一场?我两眼一摸黑地说:应该是吧……国家体育场就是鸟巢吗?这个我很有把握,答:是的。她把方方面面都问清楚之后,  相似文献   

9.
我经常想,为什么那么多孩子,偏偏是你做了我的儿子? 想来想去,想不出个所以然来。  相似文献   

10.
有位诗人访问海南时,被那婆娑多姿的椰子树所倾倒,想写一首赞美的诗歌。他苦苦寻思,怎么样比喻呢?它像棕相吗?像芭蕉吗?都不像!它就是它自己。火花一闪,诗人的情感被震憾了,挥笔写下:“椰子树像什么?不像芭蕉,也不像棕桐,椰子树就是椰子树,太像别人就没有自己。”这首小诗富有哲理。实际上一种风格的形成,是一个发现“我”,认识“我”,塑造“我”的过程,那么“风格”二字也便是一个站着的“我”了!通讯员写作如果太像别人也就失去了自我,这道理跟前面说的那首小诗的写作一样,我对这些也有粗浅的理解。通过实践我也明白…  相似文献   

11.
题记 题目既平且直,这个编辑就是我。为什么不用“我”,而要标明“编辑”?因为一则,编辑是我的职业,我已经干了四十年,打算还干下去。  相似文献   

12.
教育版面承载的内容很广。意义很重,看起来纷繁,实际最终归结到一点,核心便是“为了孩子”。作为一名教育版面的编辑。思索更多的是做什么样的内容更贴近孩子?走进孩子内心世界的途径又是什么?经过多年的编辑工作,我觉得“家长”是我们了解孩子,展现孩子世界。  相似文献   

13.
“思竺,你太让我失望了!我含辛茹苦地把你拉扯大,难道这就是你对我的回报?!”  相似文献   

14.
向菲 《新闻三昧》2005,(9):14-17
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先后有两名身负命案的逃犯在我的陪同下自首,此事被各家媒体报道得沸沸扬扬,一时间,我似乎成了一名“传奇”女子。几个月来,被提问频率最高的就是两个问题,“你是如何让这两个逃犯相信你的?”,“难道你不害怕吗?”。我想,人们之所以会在这两个问题上疑惑重重,原因在于,许多人眼中辜海军和袁炳涛的第一身份是“杀人逃犯”,带着这样的“标签”,在人们眼里他们就是凶恶的、危险的、良心泯灭的、不可靠近的。而在我眼中,他们的第一身份是喜爱我节目的忠实听众,其次,他们才是“在逃犯”。因此——  相似文献   

15.
一次在清华食堂吃饭,一位女生说:“你要什么?我去买。” 另一位女生说:“就是那种扇形锐角饼,你帮我再买两块儿。”  相似文献   

16.
周婷 《新闻天地》2010,(6):59-60
“你是谁?”“我是QQ的爸爸。”“那我就是QQ的妈妈。”这样的对话,当时一定让坐在电脑另一端的马化腾未来的老婆感觉匪夷所思。  相似文献   

17.
“我需要什么样的数码相机?”是时下许多购买数码相机的用户最容易忽视的问题,在考虑相机的功能是否强大,像素数是多少,镜头如何之前,是否应该考虑一下购买数码相机的目的是什么呢?发现在许多数码论坛中谈论最多的话题就是“我该买哪款数码相机?”,需要什么和如何购买这两个问题应该是相辅相成的,也就是说在购机之前首先要明确自己的需求,弄清楚“我要拿数码相机来做什么?需要什么档次的机型?哪些功能对我最重要?”只有这些问题明确了,才能勾划出购买机型的选择范围,否则购买了功能很强大但不是自己所需要的机型,无疑会造成…  相似文献   

18.
前不久,一南京旧友来并,我说你离上海近,去“世博”了吗?他说那不是“世博”,简直就是“肉博”。饭桌上另一位太原友人说,凡是从“世博”回来的,没有不后悔的!你后悔吗?我摇摇头,又点点头,没有正面回答。  相似文献   

19.
一个曝光明星绯闻的职业,虽然娱乐了众人,却引来一片骂名,“内地第一狗仔”卓伟怎样解释自己的工作?卓伟在接受《南方人物周刊》专访时说:“一个狗仔说社会责任,肯定有人笑死了。可我不是丧家犬。当记者,第一我认命,我就是一个记者,我就把这个工作做长久;第二,我从来没有想过要跟哪个导演、明星成为朋友。我觉得新闻就是求真,就是揭露。  相似文献   

20.
某报头版头条大字标题赫然入目:《国庆节不要太开心噢!》当时看过顿吃一惊:国庆节是喜庆日子,为什么报纸劝读者不要太开心呢?在上海读过大学的女儿为我释疑:“不要太”这三个字是上海俚语,意思是叫“非常”、“十分”,“不要太得意”就是十分得意,“不要太开心’就是十分开心,上海人是看得懂的,不会产生误解。听了她这番解释,我心中原有的“可能是编辑、校对出差错”的担心算是打消了,但是我又产生了以下担心:该报是发行量很大的报纸,据说拥有外地读者五六十万,这五六十万外地读者能否知道“不要太开心”就是十分开心?会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