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的楼梯间     
最早决定徒步上25楼,单纯是为锻炼身体。因为像我这么没有恒心的人,办健身卡简直是暴殄天物,不如做一些“顺便”的事情。于是每天在5楼吃完饭后,我都会气壮山河地对同事说,你们慢吃,我走楼梯去了。换来一堆问号和感叹号:“你减肥?这么苗条还用减肥!”虚荣心让我很喜欢这样的善良和配合——以后,关于走楼梯就说是为了减肥吧。因为我真苗条的时候,都未必能听到这么多关于我苗条的证词。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结构分析4个6层框架结构模型——无楼梯框架模型、带楼梯(一般板式楼梯)框架模型、带滑动支座楼梯的框架模型和带滑动支座且休息平台与框架柱分开的框架模型,研究地震作用下这几种楼梯对框架结构整体抗震性能的影响,并对框架结构中的楼梯设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汶川地震中框架结构楼梯的典型震害调查,并以某5层框架结构办公楼为例,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空间分析模型,对比了传统模型与考虑楼梯构件参与整体计算模型的分析结果,讨论了楼梯构件对框架整体受力和变形的影响;分析了楼梯震害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楼梯构造处理和抗震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4.
小说是发展中的概念。在发展过程中,小说的结构出现了多种类型和形态。小说在刚刚萌生和逐渐成熟、成型阶段,其结构形式主要是叙事结构(即情节结构);如:“框架结构”(鲁迅的《故乡》、列夫·托尔斯泰的《哈吉穆拉特》、邓友梅的《在悬崖上》等)、“螺旋式结构”(司汤达的《伐尼娜·伐尼尼》等)、“楼梯式结构”(鲁迅的《祝福》等)、“翻板式结构”(莫泊桑的《项链》、契诃夫的《变色龙》等)等等,笔者已在另一篇文章(见本刊1985年第2  相似文献   

5.
在谈论这个沉重的话题之前,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最新发生的个案。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博士生魏培东,去年12月9日上午在楼梯上忽然昏倒,当晚11点,医生即宣布抢救无效死亡,死因是因过度操劳而“猝死”。该事件在复旦校园掀起轩然大波,令人们对目前的考研和人事制度产生了深切的困惑。 魏培东来自国家级贫困县河南睢县,世代务农,其妻两年  相似文献   

6.
关于板式悬挑楼梯的设计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板式悬挑楼梯由于其造型美观、新颖、轻巧,并具有独特的建筑艺术效果,近年来越来越被人们所青睐.有关板式悬挑楼梯的计算理论和方法目前已有不少,但有关板式悬挑楼梯本身的设计构造及其相关结构的关系介绍不多,下面结合我在设计张家口市工人文化宫活动楼中的体会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7.
继去年3月邀请全国劳模、庐山图书馆馆长徐效钢来沪作报告后,本刊又于10月17日举行了“奋斗者之路”报告会。来自本市科研和公共图书馆的王源,楼梯云、沈恩泽三位同志,以自己特有的经历,从不同的角度叙述了他们的奋斗之路。现将三个报告全文发表,以飨时刻关注着本刊的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8.
记者与新闻,恐怕是最闹不得别扭的。但记者只能根据客观事实采写新闻,如果记者错三隔五地制造“新闻”,那就会成为别人闲聊的笑柄,可惜这样的“谈资”还时有所闻。一则:某报记者在去年末发表的沈从文访问记中,描述“今年春天”巴金来北京参加全国政协会议时,去看望沈从文:“八十多岁的人了,让女儿扶着,爬上五楼,在楼梯上还摔了一跤。沈老过意不去,巴老却说:‘这是我心甘情愿的,摔了一跤也乐意。’”看到这篇通讯,许多关心巴金的朋友,纷纷致函慰问巴金。事实上,沈从文住的楼房是有电梯的,巴金不是“爬”五楼,而是“乘”电梯上去的,沈从文家属在电梯口迎接巴金,巴金并没有在这次拜访中摔跤,当然也没有说“摔了一跤也乐意”的话。巴金在此两年多前倒是摔过一跤,摔断了胯骨,不过经过休养,行动  相似文献   

9.
文章结合汶川特大地震的震害实例,对框架结构的震害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造成框架结构破坏的原因,阐述了框架结构震害的启示。对抗震设计框架结构提出相关建议:房屋建筑设计要更好实现“强柱弱梁”机制;薄弱层设计要加强;楼梯要做严格的抗震设计;条件许可,可采用隔震技术。  相似文献   

10.
地下通道里“出口”的标识不算明显,用油性彩笔写在斑驳的墙面上,虽然用了红色与蓝色搭配,但仍然与美感无缘。顺着它的指引走上地面,就是首都机场高速的辅道,机场高速又在经历“早高峰”的例行拥堵。 这是从三元桥地铁站去宝马公司的必经之路。地下通道、楼梯、机场高速、堵车……这些场景与《1Q84}中主人公穿越于另一时空的场景如此相似,以至于想找个人问问,  相似文献   

11.
书巢     
马瑞芳  阿拉 《出版参考》2007,(12):50-51
孙立群推着那辆朴素的车.领我走进南开大学一个同样朴素的院落。那里的房子.看得出是上个世纪80年代末的建筑.带点儿“简易房”色彩。没有欧式飘窗,没有宽敞阳台,房子间段比较小.楼梯狭窄且有点儿陡。这样的房子很像我们学校二十年前分给教授们的房子。现在我已两次换房。是孙立群博导资格相对浅呢?还是南开大学的房子问题比我们学校还难解决?  相似文献   

12.
《云南档案》2013,(4):56
<正>1.熟悉环境,暗记出口。当你处在陌生的环境时,为了自身安全,务必留心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及楼梯方位等,以便关键时候能尽快逃离现场。2.通道出口,畅通无阻。楼梯、通道、安全出口等是火灾发生时最重要的逃生之路,应保证畅通无  相似文献   

13.
上午做完课间操,我正准备回教室,刚走到楼梯中间,只见从楼上匆匆地跑下来一个人,我还没有来得及躲开,就被撞倒了,一直滚到楼下。我很生气,刚要开口骂他,他急忙把我扶起来,嘴里说着:“对不起。”不知为什么,我听了这话,就没有那么生气了,也不由自主地说:“没关系。”一场一触即发的吵骂,就这样无声无息了。我一边拍着灰尘,一边想“对不起”这三个字的作用还真不小哩。我们有的同学经常失礼不道歉,还无理搅三分,认为只有这样才算真正的好汉。其实,同学之间没有啥大不了的矛盾,互相谦让点,啥事都好办。为什么我们不能用“对不起”与“没关系”…  相似文献   

14.
档案虫     
档案虫朋友们,你们好哇!“风景线”栏目又与您见面了──不过,在新的一年里您可不要偷懒!本栏新建了一座了望台,选用优质长焦镜头来摄取千千万万档案人的生活,您今天忙着归档忘了接小孩,他明天上下调卷抱着二尺厚的案卷不小心在楼梯上跌了一跤……没准儿都被我们摄...  相似文献   

15.
一个休息天,我去访问曾荣获第二十届布达佩斯国际音乐比赛一等奖和歌剧比赛特别奖的青年歌唱演员胡晓平。刚走近她的住所大门,就听见从高楼上传来一阵阵优美的琴声和歌声。登上楼梯,站在晓平的家门前,晓平和她的爱人热情地接待了我。我正准备说一说自己来访的目的,忽然看到对面书桌底下堆了一大梱好多册的一套绿色封面的精装书,它引起了我的兴趣。忙问:“这是什么书?怎么不放在书架上?”只见刚才还在埋怨天气太热的胡晓平,突然舒展双眉,喜滋滋地告诉我:“这是一套《新格罗夫音乐辞典》,要一百三十元钱一套啦!在没有买到前,我俩看到别人有,真是  相似文献   

16.
神秘的来客 1966年的春末夏初,豫东平原正是麦收时节。恰好是6月1日,无线电里广播了那张引来无数灾难的“大字报”。住在兰考当时唯一的那座三层大楼里的人们,奔走相告,议论纷纷;继而犹似打麦场上的大群麻雀似的,被这一声霹雳惊得四散奔逃。早晨还显得熙来攘往的人群,到得傍晚,整个大楼已经空空洞洞,寂静异常了。就在那天傍晚时分,我们“三结合”长篇创作小组四个人住的三层楼上,县委宣传部的同志引来了一位新客。这三层楼有五、六间正房,楼梯头左右,各有两间极小的单间,这位新客就  相似文献   

17.
善坐高铁的人不解绿皮车的风情,开车的人不晓得公共交通内的百态,同样的,天天依赖电梯的人不怎么知道应急楼梯里的面貌。当红色的消防按钮被意外地触响时,办公室里的一些人才开始意识到应急楼梯的存在。  相似文献   

18.
1990年是江苏电视台(前身是南京电视实验台)创建30周年。为此,台总编室程勉同志编导一部历史资料专题片,要到当年建台旧址拍摄几个镜头,邀请当年参加草创工作的几个“老家伙”故地重游。我们一行人中,老同志除了我,还有陆更胜(现为总编室副主任)、张应持(现为台高级工程师)等。我们随摄制组来到南京鼓楼食品商店大楼。三十大庆,欣逢其会,故地重游,旧景又观,真令人感慨万端。大家踏上那曲里拐弯的水磨石楼梯。啊,仿佛时光倒流,把我们带回那  相似文献   

19.
看着我桌上依次摆放着自己亲手装订在一起的四大本《新闻与成才》,再看看自己几年来上百篇见稿的剪贴本,心中不禁涌现出一种感激之情。这装订在一起的四大本《新闻与成才》,就仿佛是一层层楼梯,扶我入门,使我进步,激我前行!1993年7月,我军校毕业后分配到中原某部的一个连队担任排长。习惯了军校生活的我突然来到战士中间,工作训练之余总觉得无聊,好像缺少些什么。于是我就试着拿起笔来写些自认为是“新闻”的稿子寄往报社,本想自己有大专文化作根基,在报纸上登几篇文章还不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然而,寄出去几十篇稿…  相似文献   

20.
冰菱花吐香时节,笔者在素有“英雄城”之称的吉林省四平市邂逅了沈阳军区联勤部四平干休所副所长、军旅作家刘毓,被其热情邀至“楼道书斋”——干休所办公楼一楼楼梯下仅6平方米的杂货仓库。但见里面堆放着扫帚、锹镐等工具;一张书桌上散放着书稿、茶杯、暖壶,几块木板随便搭于木箱上,便是床。如是陋室,竟在短短的几年内,飞出300余篇消息、通讯、报告文学见诸军内外报刊;两部反映军旅生活的长篇小说《太平岁月》和《绿满人生》相继付样出版。辽北法库籍的刘庚,幼时即从家乡秀水河子战役的诸多传说中,埋下了从军的种子。1969年2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