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建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积极实践了他的法制思想,开创了资产阶级民主法制建设的先河,对此后中国的法制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从宪法建国、改革司法、文明执法三个方面看,孙中山在民国肇建之初的法制建设标志着中国法制近代化的开端.  相似文献   

2.
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在其59年的人生旅途中,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学界对孙中山的思想研究和活动考察,堪称是全方位的.但因为孙中山是革命家的缘故,关于他的金融思想研究探讨不多,本文拟在对民国初年金融业近代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1],就孙中山的金融思想与民国初年金融业近代化取向再做些论述.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政治近代化思想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伴之而来的西方近代化思潮的冲击,促使先进的中国人产生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危机意识,在清末民初的几十年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和探索。一部中国近代史,可以说就是一部中国近代化的历史。中国近代化的进程,随着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和层次性,即从物质技术层面的近代化到政治制度层面的近代化和精神层面的近代化的不断递进过程。孙中山所处的历史时代,几乎跨及中国近代化的每一个阶段,但历史赋予孙中山和他同时代人的最主要任务,是依托近代中国经济和物质技术已有的一定程度的近代化基础,在政治上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把中国的政治真正推上近代化的轨道。孙中山的政治近代化的思想和理论在他的近代化思想和理论中占有突出的重要地位,是他的近代化思想和理论中最完整、最系统、最有价值的方面。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中国社会近代化演进过程的肇始、酝酿、曲折发展及被动推进等不同阶段中的中国新闻法制的嬗变过程和中国社会近代化演变进程和中国新闻法制近代化嬗变完成的时间起点及主要标志.  相似文献   

5.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对政党体制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业兴 《历史档案》2004,7(3):103-110
对于孙中山的政党思想研究,近些年出版的相关著作中虽有涉及,但缺乏系统和深入。近些年我对孙中山与中国近代化问题的研究虽然从未间断,发表过一系列研究论文,但关于孙中山的政党思想及其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仍感到有深入探讨的必要。本文就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对政党体制的选择及其原因作些论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论孙中山先生的新闻民主和法制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孙中山的新闻民主和法制思想主要包括以言论自由为基础的新闻自由是中华民国国民基本私权的思想;“民主国”和“专制国”不以“是否订立报律”区分的思想;政府订立新闻法制应以“补偏救弊”为主旨的思想;新闻法制应该形成完整体系和立法应分轻重缓急的思想;新闻法制必须按照法定程序产生才具有法律效力的思想;国家应该支持新闻媒体维持正常运行的思想;新闻立法活动应遵循“善从恶改”原则的思想和依据“行为”而不是依据“意思”判定有罪的思想等八个方面,内容非常丰富,而且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孙中山的新闻民主和法制思想不但在当时闪耀着民主主义的灿烂光辉,而且对我们建设具有中国特色我的新闻民主和法制体系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先生的农业近代化构想闪耀着时代的光辉。分析研究他的近代农业发展思想,对当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重要启示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与中国近代化道路研究》一书,是中山大学孙中山研究所林家有教授新近出版的一部专著。这部厚达696页、计55.5万字的著作,是他承担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重点项目的最终成果。读过该书后,我觉得它是一部填补了孙中山与中国近代化研究领域专著空白的力作。 该书具有以下几个特色: 首先,《孙中山与中国近代化道路研究》选题既有理论学术的研究价值,更有现实指导意义。因为“具体地剖析中国近代化各种模式及其失败的社会条件,重点探索孙中山近代化思想的渊源、理论框构,以及他谋求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  相似文献   

9.
作为孙中山思想载体的孙中山著作,百年来经历了从清末和北洋时期的官方禁书,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走向神坛,再到新中国走进学术殿堂三个阶段.著作的形态也由最初的单行本和散见于报刊的报道,发展到各种专题文集,再到选集、全集.研究孙中山著作出版发行历史有利于深入了解孙中山及其思想近代以来历史地位的变迁.  相似文献   

10.
试论孙中山的新闻思想及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在其革命生涯中十分重视并积极参与新闻宣传活动,形成了其具有代表性的资产阶级新闻思想.孙中山的新闻思想主要来源于其革命的实践活动,同时也受到西方资产阶级新闻思想和中国封建士大夫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吕海寰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外交家,然而对他的研究十分薄弱。本文通过在商约谈判过程中作为商约谈判代表的吕海寰的版权保护思想和意识的研究,认识中国版权保护意识的发展及版权保护法制的建立历程。  相似文献   

12.
<正>在孙中山向西方国家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途程中,美国曾是他关注的要点之一,他的生命历程中有很多地方是与美国联系在一起的,美国给了他很多启发,他的思想的启蒙、发展与转变都是与美国分不开的,也就是他的革命活动与美国分不开的,甚至可以说这一段的中国现代化历程是与美国分不开的。孙中山对美国的政治、社会究竟有着怎样的认识?这些认识对他的价值观起着怎样的指示、借鉴和修正作用?又该怎样评价这样的  相似文献   

13.
与报刊和广播比较起来,电视以视听兼备、图文并茂等诸多优势迅速崛起,成为影响最大的媒体。电视媒体的传播活动能带动、甚至引导和引发种种社会思潮,从而影响整个社会。中国电视法制节目产生和发展的历程就是中国的广大公民法制意识日强、社会文明程度日高的历程。电视法制节目应运而生 电视法制节目是随着新旧经济秩序相互交错、人们传统的道德思想受到极大冲击的社会形势应运而生的。一方面,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这种深刻变化给经济、文化、政治以及社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电视法制节目的发展历程1985年,上海东方电视台创办了中国电视史上第一个正式的法制栏目《法律与道德》,揭开了中国电视法制节目的发展序幕。1999年,以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的创办为标志,中国电视法制类节目在经历了开创期和发展期以后,进入到一个空前的繁荣期。此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中国电视法制栏目的形式不断创新,内容不断丰富,其社  相似文献   

15.
马苹 《北京档案》2016,(11):46-49
2016年11月12日是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诞辰150周年纪念日.孙中山先生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在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都颇有建树,其建军思想和革命实践,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所继承和发展,对于当前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仍具有借鉴意义.孙中山的建军思想主要体现在正确地认识和处理了以下五种关系.  相似文献   

16.
民生主义自始至终都是孙中山三民主义中最重要的部分,它经历了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冲击和国内外各种先进思想的影响,有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从“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方面论述了民生主义的主要内容。在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新形势下,学习研究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具有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7.
作为近代新闻法制史上的重要一页,清末新闻法奠定了中国新闻法制近代化的基础。本文通过对清末颁布的新闻法律法规出台背景及具体内容的分析,试图找出其对今天新闻立法所带来的种种启示。  相似文献   

18.
<正>孙中山的思想博大精深,目前研究较多的是其政治思想、实业思想及其实践,而研究其金融思想和实践的文章还比较少。孙中山的金融思想是在他长期从事和深刻思考中国民主革命和国家前途命运的过程中,在筹划和扶持银行建设建立发展的具体实践活动中,针对当时中国的经济现状和金融现状而逐渐形成的。总的来说,孙中山的金融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代以来,国家的现代化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性任务.在国民政府构建现代民族国家的过程中,孙中山及其思想是重要的政治资源.其生前,孙中山为革命奋斗一生,提出了国家建设和发展的宏伟规划《建国方略》和《建国大纲》;其身后,孙中山创建的国民党政权则充分利用了孙中山的历史影响,对其纪念和崇拜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山陵建成后,将病逝于北京、灵柩暂厝于西山碧云寺的孙中山安葬于南京,成为国民政府整合社会、巩固其统治的一个极好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20.
张红军 《兰台世界》2012,(16):11-12
孙中山不但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而且是杰出的报刊活动家,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他形成了深邃广袤的新闻思想,开展了身体力行的办报实践,对我国新闻事业的良性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深远影响。一、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形成基础孙中山知识渊博、学问深厚,浑身烙刻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诸多因素,他对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曾经作过高度的评价,认为优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