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7年10月5日,在延安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事件.抗日军政大学第六队队长(正旅级)黄克功,因逼婚不成,竟失去理智,在延河边枪杀了陕北公学女学生刘茜.事件发生后,延安城内舆论哗然,国民党也借此大做文章,大肆渲染"延安出了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的官员不抗日,而是整天忙于谈恋爱、娶"小"老婆,"蹂躏人权".这些叫嚣,一时混淆了视听,引起了部分不明真相人士的猜疑和不满,给刚刚成立不久的陕甘宁边区政府(1937年9月6日成立)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案发时,正值"七七事变"爆发不久,而党中央立足延安仅有两年.在从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战争转变过程中,党最需要的就是大量的优秀干部.毛泽东指出:"领导伟大的革命,需要伟大的党,需要最优秀的干部."[1]277而"现在的骨干还不足以支撑斗争的大厦"[2]526.  相似文献   

2.
"主题出版"这个词是近些年才热起来的,但紧扣时代主题、把握时代脉搏来开展出版活动则历来就有.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出版史上,主题出版可圈可点,经验值得总结和借鉴.我党延安时期的主题出版即是其中一例.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陕北.1936年党中央进驻延安,直到1947年3月撤离,取其概数习惯上称之为中国共产党的延安十年.这期间,延安成为了抗日根据地的出版中心,引领着其他敌后抗日根据地出版业的发展,与国统区我党领导的出版业相呼应.在延安时期,我党设立新闻出版主管机构,创建出版社、报刊社,重建印刷厂,筹办新华书店,完善编、印、发的出版布局,先后出版报刊20多种、书籍400多种,在服务抗战、教育人民、提升军民素质等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也扩大了共产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从主题出版角度看延安时期的经验有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3.
宝塔山下的“和尚” 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那时的延安是中共中央驻地,也是我八路军大本营.但在当时,被迫实行联共抗日的国民党政府仍在延安城里设立了一些机构,如“肤施(当时延安的旧称)县党部”、“肤施县政府”.在这种公开机构的掩护下,中统、军统在延安设立了秘密据点,密谋搞反共活动,刺探我党中央情报.  相似文献   

4.
张培  马艺 《军事记者》2008,(1):62-64
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建立了许多敌后抗日根据地,成立起抗日民主政权。其中,晋察冀边区作为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中重要的一支敌后抗日力量,于1938年1月成立了边区政府,成为"敌后建立的第一个抗日民主政权"。《晋察冀日报》的前身《抗敌报》就创办于边区政府成立之前的1937年12月,  相似文献   

5.
解放区出版事业的发展,有力地支持了国统区反查禁斗争的开展。抗战爆发,革命队伍扩大,革命根据地不断发展,作为传播马列主义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的党的出版发行工作,越来越受到党中央的重视。1939年6月,党中央建立中央发行部,明确规定了要把党的出版物,通过各种形式,传播到敌后抗日根据地和国统区的大后方去,扩大党的影响,教育广大群众,壮大革命队伍。党的对外出版发行的实体机构新华书店,在抗日根据地创办书店,同时和新华日报社以及一些进步书店,建立起业务关系,从而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全国性的发行网。凡是延安的出版物…  相似文献   

6.
"百年积弱叹华夏,八载干戈仗延安.试问几州谁做主,万众瞩口清凉山."这首诗非常贴切地反映了延安在抗日时期的作用.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实行"不抵抗主义",日本很快侵占中国的东三省,进而义妄图吞并华北,民族的危难使以青年学生为主体的抗日救亡运动在全国掀起一股高潮.  相似文献   

7.
连夜搬兵     
新四军在黄桥取得东进决定性胜利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建立了抗日根据地.泰兴县抗日民主政府就是在黄桥决战胜利后较早建立起来的抗日民主政府. 新四军东进后,在苏北广大地区,建立起抗日民主政权和抗日武装力量,这对日军和伪军是一个沉痛的打击.他们为了挽回失败,于1942年春掀起了“清乡”“扫荡”计划,妄图一举吞掉我抗日军民,以巩固他们的地盘.虽然是垂死挣扎,但一时还真有点鬼哭狼嚎的声势.我根据地军民在上级党政组织领导下,展开了强大有力的反“清乡”、反“扫荡”的斗争.  相似文献   

8.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是我国人民广播事业历史上最早的一座电台,它诞生在1945年9月。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和关怀无线电广播事业的发展。早在1939年底、1940年初,党中央为了宣传抗日救国的主张和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团结一切抗战力量,鼓舞各界人民的抗日斗志,推动民族解放事业的胜利发展,就着手筹办无线电广播事业。当时,在延安这个没有电力供应和现代工业基础的小山城里,建立无线电广播是极端困难的;而延安又处在敌人的层层封锁和国民党军队的包围之中,要得到无线电器材是很不容易的。但是,在党中央的充分关怀和人民群众的热情支持下,依靠人民军队的技术力量,克服了种种困难,到1941年初,延安的无线电工程技术人员终于装制成一部短波广播发射机,并用旧汽车头、锅炉改装成一部动力设备。但是,由于缺少维护器材和可  相似文献   

9.
在中共中央和东北抗日联军的关系中,周恩来占有特殊的位置,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早在九一八之际,他就是当时领导东北人民抗日斗争的党中央主要成员,一直关注东北抗日联军的英勇斗争,在中共中央和东北抗日联军失去联系后,周恩来的著作和事迹,仍然是东北抗日联军贯彻党中央政治路线、坚持东北抗日斗争的精神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三、解放战争时期新华社经过抗日烽火的考验和锻炼,逐步成长壮大为一个粗具规模的通讯社。解放战争开始后,随着战争的进程,新华社进入了大发展的历史时期,特别是1947年3月党中央撤出延安以后,新华社担负通讯社、中央机关报和广播电台三项重任,成为党中央指挥解放战争、向国内外发言的有力工  相似文献   

11.
中共山西党史最辉煌的一页,是写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革命根据地史;山西抗日根据地,是在毛主席和党中央直接部署下建立的.  相似文献   

12.
泗阳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泗阳县一批中共党员和爱国人士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救亡团体,建立民众抗日武装,于1938年1月在城厢成立"泗阳抗日同盟会".此外还有泗阳中学的"青年救国团"、国民党的"第五战区泗阳民众抗日工作团"等抗日组织.  相似文献   

13.
宛平县抗日民主政府是抗日烽火中诞生的京郊第一个抗日民主政府.它在中华民族风雨飘摇的岁月里诞生,在艰苦卓绝的民族解放战争中成长,最后融入新中国的曙光之中.它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留下十余年的足迹,谱写出一页辉煌的历史.在"七七事变"爆发80周年的日子里,翻开这部尘封的档案,我们会倍感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任重道远,振兴中华使命艰巨……  相似文献   

14.
本文所言延安时期是一个宽泛的时空概念,时间上指从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至1948年3月党中央东渡黄河离开延安,空间上指此时党中央的活动区域。延安地处中国西北边陲,但中国共产党曾在此十三年中探索着革命的步伐,指引着革命的方向,成功实现了长征以后的壮大和逆转,陈毅赋诗云:"试问九州谁做主?万众瞩目清凉山。"清凉山  相似文献   

15.
正延安时期(1935~1948),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队伍在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反抗国民党军事"围剿"、抵制消极抗日和内战斗争中,始终面临着来自自然界各种传染病的严重危害。确立预防胜于治疗的卫生理念,选择开展群众卫生运动的工作路径,采取中西医团结合作的治疗措施,筹划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这些有效的卫生防疫工作经验和做法,确保了延安革命队伍和陕甘宁边区民众的生命安全,为新中国卫生防疫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6.
于蓝谈电影 于蓝,原名于佩文,1921年生于辽宁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九·一八"事变后,随父亲逃亡关内.抗日战争爆发后投身革命.1938年偷越敌人封锁线,辗转到达平西抗日根据地.同年冬又转到延安,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相似文献   

17.
1942年5月4日至8月5日,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开明士绅组织了一次颇具规模与声势的赴延安参观活动.这次参观活动影响深远,有力地促进了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各项事业的建设与发展,是抗日根据地史上的一件大事.此事的来龙去脉,颇值一叙.  相似文献   

18.
挥师豫西 收编敌顽 1944年5月,驻山西的侵华日军第一军5万余人渡过黄河发动了豫西战役.国民党汤恩伯部40万大军一触即溃,望风而逃,新安、宜阳、洛宁、渑池、陕县、卢氏相继陷入敌手.日军在我豫西大地烧杀抢掠,数百万穷苦百姓饱受日寇蹂躏.为拯救灾难深重的河南人民,党中央决定八路军挺进豫西,开辟抗日根据地. 1944年9月,毛主席电召我晋南太岳军区二分区司令员韩钧、三分区政委刘聚奎、豫西特委书记刘子久赶赴延安面授机宜.  相似文献   

19.
《申报》两记者延安之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知道,抗日战争前,《大公报》名记者范长江曾经访问过延安;却不甚知道上海《申报》有两位记者也秘密地访问过这革命圣地.一九三六年西安事变,蒋介石被迫接受抗日条件以后,全国人民救亡图存、爱国抗日的情绪普遍高涨.可是,中国共产党的陕甘宁边区,一向被国民党当局封锁,怎样进入"禁区",了解共产党对抗战的态度,帮助读者提高对抗战的认识,鼓舞人民抗战的热情,这在上海《申报》馆内引起了浓厚的兴趣.该派记者到延安采访,派谁去呢?《申报》总经理马荫良认为,要无党无派的,思想进步,有正义感的,会摄影的,最好懂得一些外文的.再三考虑之下,由《申报》记者孙恩霖和《申报.  相似文献   

20.
马江 《中国档案》2020,(2):34-35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国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上下同心、众志成城,凝聚成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强大合力。在这种情况下,回顾总结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卫生防疫工作有益经验,以期鉴往知来,对当前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延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减租减息和大生产运动,艰苦奋斗、自力更生,陕甘宁边区成为中国抗战大本营,成为全国模范抗日根据地,海外华侨和国际友人都纷纷赞叹“中国的希望在延安”。坚实的物质基础、清明的政治环境、自由民主的氛围,使全国各地的爱国青年、知识分子、海外华侨等纷纷奔赴延安。此外,还有大量灾民、难民的流入和边区移民。当时陕甘宁边区人民群众卫生意识观念淡薄、迷信思想盛行,本就恶劣的自然环境极易滋生细菌。起初的陕甘宁边区各级政府未对卫生防疫工作有足够的重视,导致传染病多发,给边区人民群众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为了降低人畜死亡率,提高陕甘宁边区军民的健康水平,陕甘宁边区政府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来加强卫生防疫工作,改善落后的卫生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