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清王朝陷入社会、民族危机之时,具有爱国思想的王先谦著书立说,以增强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相似文献   

2.
从1898年9月下旬戊戌政变发生到1911年10月武昌起义这一段时期,中国处于政治暴风雨的大动荡大变革时期,政治思想剧烈变化,各种思潮丛生,反映在期刊出版事业上,出现了宣传各种政治主张和宗旨的期刊。维新运动失败,八国联军侵占北京以及订立《辛丑条约》,把中国推上亡国迫在眉睫的关头,使许多人对腐朽的清政府幻想破灭,选择了革命的道路,于是,孙中山倡导的推翻清王朝、建立共和国的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并日益深入人心,革命期刊纷纷出现。与此同时,也有些人主张改良  相似文献   

3.
张君劢与抗战时期的民主宪政运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君劢是中国现代史上有代表性的著名的资产阶级政治活动家,作为中国国家社会党的领袖,他有一套比较完整的以民主宪政理论为核心的资产阶级政治学说,这一理论成形较早,但成熟却在三、四十年代,即抗日战争时期。抗战时期正是中国现代史上民主宪政运动发展最快的阶段,张君劢的民主宪政思想为他这一时期民主宪政的实践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使他在抗战时期中国民主宪政运动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本文拟对张君劢民主宪政思想在抗战时期的发展及其对民主宪政运动的作用做一探析。  相似文献   

4.
于右任是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报人、政论家、诗人,当代标准草书的一代宗师.作为近代民主革命先驱,于右任青年时期便追随孙中山,先后创办多份报纸,积极宣传民主革命思想,揭露清王朝腐朽统治,抨击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掠夺,为辛亥革命做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5.
王霞 《兰台世界》2008,(1):58-59
在清王朝陷入社会、民族危机之时,具有爱国思想的王先谦著书立说,以增强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相似文献   

6.
张克威 《兰台世界》2013,(Z2):138-139
<正>康有为是晚清著名的维新派思想家、政治家。他第一个将宪政思想与变法实践相结合,从而组织和领导了著名的百日维新,成为当之无愧的时代弄潮儿。那么康有为宪政思想的渊源何在?本文试图从两个方面给予分析阐述。一、康有为宪政思想形成的历史根源鸦片战争后,西方异质文化开始传入中国,打破了中国传统文化自足、封闭的体系。一些思想敏锐的士大夫,很快认识到西方异质文化的优越性,他们主张学习西方国家的"坚船利炮",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  相似文献   

7.
以近代中国经济思潮的流变和经济实践为基础,依据不同时期主导经济思想的变化,对1840年到1949年中国经济思潮变迁历程进行五个阶段的划分。通过对每个阶段重要代表人物思想与实践活动的大致概括,梳理近代中国经济思潮演变的基本脉络。  相似文献   

8.
近代中国的宪政思想与中国传统柏涉不多,主要来自西方,晚清重臣张之洞正是在中体西用的思想范式下,接触了西方的宪政制度,而他对宪政的理解,并没有摆脱儒学的烙印,他对议院、民权、立宪的理解,也印证了他忠诚卫道的儒臣本色.  相似文献   

9.
康有为是晚清著名的维新派思想家、政治家.他第一个将宪政思想与变法实践相结合,从而组织和领导了著名的百日维新.其宪政思想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前期(1898-1911),主张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政体;后期(1911-1927),主张在中国建立虚君共和制政体.  相似文献   

10.
曾林 《青年记者》2013,(5):24-25
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传播的重要意义1.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传播,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主导地位的时代使命在社会思潮呈多元格局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的指导意识形态,遇到各种腐朽思想的挑战。在现实生活中,形形色色的错误思潮在与马克思主义争夺思想阵地。少数党员干部不信马列信鬼神,以及少数青年学生一味  相似文献   

11.
任冬 《今传媒》2014,(12):155-156
西方宪政思想在近代中国的传播过程经历了早期宣传和实践的过程。这一过程是通过宣传著作、报刊、留学生、新式学校教育、西方译著和几次大的政治运动几个媒介来实现的。整个"宪政"传播和实践过程也历经几个阶段和数次高潮时期,最终对我国民主政治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一、戊戌变法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中国近代妇女解放运动肇始于戊戌变法.鸦片战争的惨败,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热潮.在资产阶级思潮东渐的过程中,妇女解放运动思潮也悄然传入.戊戌维新时期,妇女问题被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志士们提上了议事日程.他们以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思想为武器,勇敢地揭露和抨击封建礼教对妇女的压迫和摧残.在他们的号召下,许多地方成立了不缠足会、天足会等维护妇女权益的组织.维新派放眼世界,把女子解放运动同国家强盛兴旺的命题紧密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3.
近代中国的宪政思想与中国传统相涉不多,主要来自西方,晚清重臣张之洞正是在中体西用的思想范式下,接触了西方的宪政制度,而他对宪政的理解,并没有摆脱儒学的烙印,他对议院、民权、立宪的理解,也印证了他忠诚卫道的儒臣本色。  相似文献   

14.
<正>五四时期是中国近代史上类似于欧洲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思想空前解放的时期,妇女解放思潮的兴起是五四时期的一个显著特点,胡适、陈独秀等报人作为当时引领社会思潮的群体,他们的妇女解放思想影响着社会的妇女解放思潮的走向。通过对现有资料进行分析,发现以往学者关注的问题大部分还都停留在问题的表象,只是对史料的简单分析和总结,延伸到对当时社会文化背景的分析来论述当时报人的妇  相似文献   

15.
书香     
《陕西档案》2014,(6):59-59
《当代中国八种社会思潮》 《当代中国八种社会思潮》内容包括:在南方谈话的延长线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毛泽东晚年思想的捍卫者——老左派思潮、新左派新在哪里——新左派思潮等。作者将当代中国的社会思潮归纳为八种,即除了居于主导地位的邓小平思想外,还有老左派思潮、新左派思潮、自由主义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民族主义思潮、新儒家思潮和民粹主义思潮。通过对八种思潮的介绍和阐释,有助于理解中国的过去,认识现在,探知未来。  相似文献   

16.
刘菊素 《历史档案》2002,(1):110-114
戊戌政变后,梁启超流亡日本,开始大量地涉猎西学书籍,亲身接触到资本主义现实世 界 ,使他的宪政思想变得丰富而复杂,他既倡“破坏”、共和,又主立宪、改良。史学界虽注 意到了他的这种态度,却缺乏深入的分析。本文拟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 “民主共和”思想的闪现 1899年到1903年上半年,是梁启超一生中思想最为激进的时期,他曾一度大力鼓吹“破坏主 义”,向往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所谓“破坏主义”,即是摧毁封建政治体制,以建立民主政治。戊戌维新的失败,使梁启超 深深感到修修补补的改良对清王朝的…  相似文献   

17.
清末时期思想领域爆发的军国民思潮,是我国近代重要的历史文化现象。这场以寓兵于民、全民皆兵为宗旨的思想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卞昭 《兰台世界》2012,(25):91-92
人类是经过对黑暗封建专制制度长期抗争,逐渐找到长治久安的民主宪政道路的。在中国近现代历史长河中,孙中山顺应时代潮流和历史发展,为中国民主宪政建设作出了重大历史功绩。一、孙中山是中国民主宪政理论的倡导者和奠基人19世纪中叶以后,我国少数改良主义思想家就开始宣传宪政思想,提出了宪政主张,后来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又发动了大规模的宪政运动,但都是主张君主立宪,是改良主义  相似文献   

19.
王鑫宏 《编辑之友》2015,(10):93-98
“轴心时代”是人类主要文明都经历过的关键变革时期.春秋到汉初是中国的“轴心时代”,变革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其中包括主流思想和传播媒介.思想的变革与书写媒介共同发展.作为思想传播的新载体,书写媒介加速旧时代礼乐思想的瓦解与转向,推动百家思想的融合,促进新思想的相对普及.书写媒介迎合变革时期的思想传播要求,给予了书写媒介对思想变革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20.
现代中国自由主义新闻思潮的流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考察现代中国的自由主义新闻思潮大致有以下几个阶段:五四时期,自由主义报刊主要在文化启蒙的立场上形成文化自由主义新闻思潮;20年代,主张报纸按商业化原则运做,在报业经济独立的基础上坚持报纸独立地位的经济自由主义新闻思潮和新闻职业化诉求占了上风;“九一八”至抗日战争时期,自由主义新闻思潮在“救亡”的时代主题中处于低潮;40年代中后期,鼓吹“第三条道路”的政治自由主义新闻思潮达至高潮,但很快走向失败。现代性和现代民族国家的错位与冲突导致自由主义与民族主义、个人权利与国家独立的诉求之间发生碰撞,且后者更具有紧迫性和道义优先性,这是自由主义新闻思潮在现代中国失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