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7 毫秒
1.
和谐,是孔子美学思想的基本点,是孔子为文学艺术确立的审美标准.孔子的和谐美学思想深深地嵌入中国人的审美心理结构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的艺术美学.中国艺术以"意境"、"传神"等为审美的最高境界,实质上就是追求审美的和谐境界,与孔子的和谐美学思想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2.
从科学与艺术相通而非迥异的关系、科学美在于和谐的数学关系以审美对于探求真理的作用与意义等方面,系统地阐述了海森堡的科学美学思想,并指出他的科学美学思想及其新颖而独特的研究风格和科学方法,将继续对21世纪物理学发展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美学思想,它的产生与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和意识形态有着紧密联系,是"天人合一"、"君子比德"的哲学观念在生活环境创造上的体现.这个美学思想应和了古代文人的审美心理,为其流传千年影响深远奠定了文化上的基础.中国古典园林的这一基本美学思想与其他门类艺术的美学思想有共同之处,又因园林集空间与时间艺术为一体而有其特点.  相似文献   

4.
"天人合一"在我国哲学领域一直是探讨之根本性命题,由这一思想发源而来的"天人合一"哲学思维模式不仅在哲学上占有重要作用,且与中国传统音乐美学艺术精神具有若干通性。儒、道两家乐论美学思想里不乏"天人合一"思想,这一思想不仅成为主客体音乐审美品评之间的一种主导境界,更传达出本体存在的人生境界和一种行而上之审美韵味。  相似文献   

5.
中国美学史受西方美学写法的影响,主要是艺术美学,"自然"的位置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乃至放弃了。中国美学的发生有其特定的哲学背景,其研究应在"天人合一"哲学观的指导下,以审美活动作为基点,使人类一般的感性活动变得纯粹升华而为审美体验,进而提升人生境界。即以"一个重心(境界),两个基本点(天人合一、审美活动)"的思维模式,重塑和建构中国美学新的历程。  相似文献   

6.
庄子物化论在本质上是指一种物我两忘、主客合一的精神境界。它以天人合一为其思想基础,以虚静为其心理条件,对中国美学和艺术产生了极为重大而又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气"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个独特范畴,认为人生的理想境界,就是通过"听之以气"的途径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样的"气",生成了中国文化的审美理想、审美范式及其美学的独特品质,对我们民族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究其  相似文献   

8.
王船山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集大成者,其博大精深的美学思想中蕴含着极具民族特色的和谐审美观。王船山和谐审美观的内涵包括:"和而不同"的审美标准、"中正平和"的审美理想、"情景合一"的审美路径。王船山和谐审美观是推动当代中国文艺美学建设、设计艺术创新和文化发展繁荣的重要历史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9.
“和谐”是一个独具中国文化内涵的美学范畴,对中国传统的文学艺术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古文化中的“和谐”观念起源于对音乐的认识,并逐渐把它作为一切社会、自然现象的终极属性,从而成为一个具有本体色彩的范畴。中国古典艺术自觉以和为美,很好地体现了中国艺术哲学的“和谐”追求。  相似文献   

10.
武术运动既是传统体育,又是一门传统美学艺术。武术的传统美学深受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本文以美学和体育美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从"对称均衡"、"对立统一"、"多元和谐"三个方面来说明武术的审美价值。这对于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地认识武术的审美价值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四个方面总结了印度美学的基本特征:印度美学与宗教有着紧密联系;印度美学既是现实的又是超验的、既是崇灵的又是崇肉的,具有灵肉对立统一的双重性;印度美学的目标指向终极的和谐;印度审美思维同原始思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这几个特征的综合作用决定了印度美学的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艺术形态。  相似文献   

12.
孔子与亚里士多德有着相同的审美理想:和。孔子主张"中和"之美,亚里士多德提倡"和谐统一"的美。从三方面对他们的美学思想进行跨文化的比较研究:艺术的宣泄功能,形式与内容的依存关系,美与善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3.
"妙造自然"是中国美学关于艺术与自然审美关系的一个传统命题。"妙造自然"说以"天人合一"、心物交融的独特视野看待艺术与自然的审美关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强调艺术内在的生动气韵与自然万物的内在生气的同一性,以及艺术家独立而超越的主观创造精神。"妙造自然"说蕴涵着丰富的美学意蕴,具有普遍的艺术创造原理的意义,堪称中国艺术理论的精髓。  相似文献   

14.
古罗马诗人兼文艺理论家贺拉斯的《诗艺》虽然创见不多,但也蕴涵着丰富的美学思想。和谐、真实、合式是其中最主要的最有价值的美学思想。当然,和谐、真实、合式在贺拉斯的美学思想中是统一的,和谐是核心,真实和合式是达到和谐的途径。从整体上看,贺拉斯的美学思想仍然体现着西方古代的“和谐”这一传统的美学观。  相似文献   

15.
“和”作为表现文艺思想的词语,在先秦时期形成发展过程分三个阶段:一作为古人的自然观和社会观,它体现了一种价值判断标准;二作为音乐术语,它是自然观和社会观的延伸,成为衡量音乐的标准;三,在先秦文学思想中,“和”作为一个术语虽未用于对文学现象进行批评,但对诗与文的审美要求起到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在他的早期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通过对异化劳动和私有制的批判,提出了和谐为美的人本主义美学思想。在他看来,和谐是一种最高类型的美,表现为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而最终实现人与自身的和谐,它是通过克服人与自然的异化,人与社会的异化最终克服人与自身的异化而实现了的完成了的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17.
孔子的和谐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子的社会和谐思想以“仁”为基础,包括人际和谐和人与社会的和谐两个方面;人与自然和谐包括爱护生命、热爱自然、敬畏自然。孔子的和谐思想对当今和谐社会构建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8.
The paper gives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color harmony aesthetic measure of Spencer which was emerged in the industry art age,and points out shortcomings of the early studies.It studies order factors which affect the color harmony aesthetic measure based on the psychophysical method ,and presents a continuous curve of the order factors.These are necessary for true color CAD,and are an essential research for automatic design leading to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相似文献   

19.
旅游景区建筑设计理念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筑是旅游景区建设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旅游相关的建筑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作为景区旅游资源的建筑,另一类是为游客提供服务的相关建筑。要使景区建筑物与旅游景区融为一体,则建筑设计需要相应的理论指导,即旅游景区建筑设计要注意对象性、合理性、和谐性和艺术性,使旅游景区建筑物更符合游客的审美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