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天,很多人将“快乐”作为幼教的主题,给孩子快乐童年成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追求。“快乐成长”、“快乐学习”、“愉快教育”成为这个时代的特色。然而,让人生快乐并不简单。快乐不是成长与发展的全部快乐是一种情感体验,也是一种情感状态。但这种状态的长久稳定存在,必须建立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基础之上。一种乐观的、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是我们最终需要获得的快乐证书。  相似文献   

2.
一亩心田     
在幼教事业探寻的路上,因为心里的那份感动和责任,我们如同虔诚的信徒。幼教不仅是引导孩子,带领他们前行,也应该是一种回归,回到教育的本然状态。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方法不断地完善,很多家长和老师们却都在感叹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培养了,这是为什么呢?对于这个问题我和老师们常常聊起,发现过去的孩子可以在本真的自然环境中轻松地玩耍和成长,孩子间的互动关系也比较丰富。而现在的孩子更喜欢看动画和玩电子游戏,久而久之他们很容易陷入一种不愿主动与人交往的怪圈,家长和老师都很苦恼。此外,成人的主导因素也是重要原因,如重成绩轻综合发展等观点,让体谅他人、与人分享、付出和关爱等幼儿社会性的发展被忽视。韩愈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社会进步了,文化选择多元了,不应该成为情感流失和缺位的理由,我们的教育需要知识教育,更需要感性教育!  相似文献   

3.
幼儿也有“自我实现”的欲望和动机,只不过幼儿“自我实现”的欲望和动机不像成人那样强烈和明显罢了。“自我实现”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起着强大的推动作用,家长和幼儿园教师要善于利用幼儿的这一心理特点去教育和引导孩子。首先,要运用孩子“自我实现”的欲望强化孩子对理想的追求。“自我实现”表现为个人潜能的实现。它反映出人的努力的一种程度。一般来说,幼儿从3岁开始已产生了一种求长进的动机。如孩子“为什么”问得  相似文献   

4.
意大利瑞吉欧的幼教经验告诉我们,孩子有一百种语言。怎样理解“孩子有一百种语言”呢?这对我们的幼教工作有何启示?一直是我们在教研中不断思索的问题。结合“游戏教学一体化”课题的研究,我对“孩子有一百种语言”有了粗浅的认识。首先,它传递给我们一种信息:由于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及家庭环境、周围人对其的态度等因素的影响,孩子是有个体差异的,这是教育工作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外形、性格完全相同的两个孩子,即使是双生子也不例外。比如我班有一对双胞胎,姐姐性格沉稳,左利手,不爱…  相似文献   

5.
孩子的裤子嫌小了,妈妈几天前就说要带他到街上去买一条新裤子。可是,今天带孩子上街,转悠了半天,难以找到一条合适的裤子,无意中发现有一件上衣倒是挺合适的,虽然价格贵了点,可孩子“呆”得很,非要那件不好的裤子不可。在生活中,这样的事件是很多的,孩子要块糖,给他香蕉、苹果也不行,要个萝卜,给他雪梨都不依。“呆”孩子的拧劲那里来的?一般来说,孩子对目标的追求是与需要密切相关的。一旦产生某种需要,就有追求的愿望与行为。当妈妈许诺之后,孩子对“新裤子”有了追求心理,而且“新裤子”对孩子自身的“价值”,也会随着追求的强度而逐  相似文献   

6.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爱,需要得到爱。孩子如此,成人如此;学生如此,教师也如此……平时,强调更多的是教师要运用灵活的教育方法、有效的教育手段、有利的教育契机,去“爱”学生,而教师从学生那里得到的"爱"——尊敬、理解、感激,却常常被忽视。教师是教育者,更是人,也需要得到爱,这样工作起来才会心情舒畅、乐此不疲、富有创造性,从而达到爱的双赢。  相似文献   

7.
教育是一项为孩子“打底”的工程,天然地需要一种虔诚的情怀、开放的心态、高度的责任感和追求完美的精神。只有从这样的原点出发,我们才可能对当前存在的教育问题有一种敏感,有一种切肤之痛,并获得一种批判的勇气,也才可能进行一场真诚的、真正的自我反思。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社会各界越来越注重孩子的早期教育,严谨正规的幼儿园教育与形式多样的家庭教育相互配合,教室里、马路上、餐桌旁、床头前……教师们、家长们都在“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形成了一道颇具特色的幼教风景线。现代教育的功利目标已渗透到幼儿教育,本应在美丽的蓝天下翱翔的孩童,过早地带上了面具,苦苦地蹒跚于激烈的竞争之中,一大批“早熟的果实”成了当前幼教工作者所炫耀的资本。单纯追求智力发展或某些特长的教育严重干扰了幼教事业。长此以往,揠苗助长而结出的有悖于自然之道的苦果将会让人难以下咽。我们与其等到明天去痛定…  相似文献   

9.
关于爱之论述,冰心说:“有了爱就有了一切.”理论与现实表明:爱心讲求付出,也会自然收成.在幼儿教育中,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父教母”,幼教人员应当启动自己的一颗爱心去热情从事希望与阳光同在的幼教事业,这既是历史赋予的责任与义务,也是一种光荣与快乐的和谐.事实就是这样,当教师用爱去教化孩子的时候,当教师笑看朵朵鲜花灿烂绽放的时候,当教师看到爱被孩子们薪火传承的时候,当教师回眸用爱为孩子们铺就成长阶梯的时候,就有一种无以言表的成功与快乐,就会感觉到自己的美妙人生在无限地延续着.  相似文献   

10.
常听师范刚毕业的学生说 :对幼教我是热爱的 ,但当老师太清贫 ,特别在乡村幼儿园当“孩子王” ,条件差 ,心里想爱 ,现实里却不敢爱。如此看来 ,热爱幼教事业是需要勇气的。做一件事需要勇气来选择 ,有思想斗争和利益的取舍。我地一位自费幼师生杨玲 ,面对地处深山、一人一园的艰苦环境 ,主动地说 :“我去。”一个完全可以渲染得慷慨悲壮的情节 ,她却做得那么平静。去当“孩子王” ,开办一所幼儿园 ,房子、黑板、桌子都要自己去跑、去买 ,你可以用苦和累、怨与恨来衬托轰轰烈烈的事 ,她却做得那么平静与从容。别人要用勇气来选择的事情 ,在她…  相似文献   

11.
赏识教育法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体系和方法体系。它建立在“孩子人人都是可造之才”这一现代教育理论和“爱的需要是人的第一需要”这一现代心理学理论的基础上,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观、发展观的基本原理,坚持教育学的激励原则构建的一种教育模式。赏识教育法认为,孩子都是可造之才,这是孩子的发展共性。现代教育论认为,没有不适宜于教育的孩子,只有不适合孩子的教育。赏识教育法认为,孩子都是可造之才,但造化的进程、方式应是各具个性。赏识教育法认为“爱的需要是人的第一需要”,孩子只有当他被人爱的需要得到充分满足后才有可能去产生…  相似文献   

12.
《教育科学论坛》2004,(3):78-78
教育是一项为孩子“打底”的工程,天然地需要一种虔诚的情怀、开放的心态、高度的责任感和追求完美的精神。只有从这样的原点出发,我们才可能对当前存在的教育问题有一种敏感,有一种切肤之痛,并获得一种批判的勇气,也才可能进行一场真诚的、真正的自我反思。  相似文献   

13.
每一位家长都希望给自己的孩子世上最好的教育,希望让他(或她)成人或成才。但教育孩子不可能像雕刻石像那样,有预定“轨道”。因为孩子是有思想意识的人,我们只要抓住平时的点点滴滴对孩子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即使孩子不能“成龙成凤”,也能走出属于自己的一片灿烂天地。教育孩子,“批评”是一种不容忽视的手段,但本人认为家长们在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时存在以下误区:  相似文献   

14.
正如瑞吉欧教育系统的创始人马拉古兹所言:“孩子是由一百组成的。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只手,一百个念头,一百种思考问题的方式、游戏的方式以及说话的方式,还有一百种聆听的方式、惊讶的方式和爱慕的方式;他们以一百种欢乐去歌唱和去理解,他们有一百个世界去探索、去发现,有一百种世界去发明,有一百个世界去梦想……”然而,成人往往习惯于以自己的方式去看待孩子,习惯于将自己所谓的合乎逻辑的想法强加于孩子,他们从孩子的一百个世界中硬是取走了九十九个,催促孩子去认识已经发现的世界,逼迫孩子按照成人的标准行事。当今,瑞吉欧教育系统之所以引起人们的关注,是因为该系统为孩子的成长创造了优良的学习环境。在成人充  相似文献   

15.
幼教改革从哪里着手?这是当前广大幼教工作者普遍关心的问题。教育改革的目的是提高教育效益。教育的对象是人,我们切不可用尝试错误的方法来摸索其效果,把儿童当牺牲品,而是要有充分的理论根据。探索的每一步首先要在理论上站得住脚,然后通过实践测定其效果,这样就能使改革的实效性得到一定的保证。教育改革首先要转变教育观点:从只考虑老师“怎样教”转到先研究孩子“怎样学”,再考虑“教什么、怎么教”。对同样一件事,立足点不同,看到的东西就会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比如:上一节课,老师写出教案,做好教具,上课时孩子  相似文献   

16.
王家臣 《考试周刊》2012,(75):39-39
背诵,曾是我国旧时私学的主要学习方式。因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许多人对背诵颇有微词,但在现实教学中明显可以感到背诵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能发展学生的记忆力,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力、思维力,更可以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因此,让背诵回归语文课堂很有必要。然而,让“人”始终在场,是背诵的理想追求。一、蹲下来。用孩子的眼光去看课文教师要蹲下来和孩子保持一样的高度,以孩子的眼光看问题、看世界,这样才能真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才更会有心地主动地创造更充裕的时间和空间去了解、剖析、关爱孩子.为孩子提供最适合的教育。教师心中必须有学生,这样学生的愿望、学生的需要、学生的发展才会在教师的心中。如果总是以成人的目光看孩子.那么孩子的一些新颖、奇特的想法就会被否定,就会扼杀孩子的天性和创造性。教师对学生更多的应该是平视。只有真正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看世界。才能够理解孩子真实的想法。如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东方之珠”》是一篇要求背诵的课文,如何落实背诵任务呢?如下是背诵教学的片断,从中可以举一反三。  相似文献   

17.
在幼儿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这样的孩子,他们总是不愿与别的小朋友交往,心情忧郁、性格内向,在一些具有竞争性的活动中也表现得畏畏缩缩。在班上,这些孩子很少被人注意,在家里对成人过度依赖,事事需要成人去安排。这些孩子的行为是退缩性行为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8.
傅淑红 《广西教育》2009,(22):40-40
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有这样一句话:“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即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教师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充盈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9.
刘向正 《陕西教育》2011,(1):147-147
我们幼儿园的教育对象是孩子。他们像刚出土的小苗苗,需要教师用春雨般的爱去滋润,春阳般的爱去普照。这样才能和幼儿沟通,他们才会信任你。高尔基也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说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因此,我认为爱是和幼儿沟通的法宝。  相似文献   

20.
有两组幼儿画树,第一组画得非常整齐,第二组画得比较凌乱,有些在成人看来根本就不像一棵树。第一组作品是孩子在教师示范下,一步一步画的。它强调“以教师为中心,幼儿跟着老师走”。注重教育的即时效应,追求教育的直接结果,我们称之为“独白式”教学。独白式教学忽视了孩子的差异,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人性”。“艺术活动是一种情感和创造性的活动。”如果我们只是让孩子机械模仿,只是让孩子在教师的控制下毫无创意地重现,那么,我们只会扼杀孩子的艺术创造力,最终使孩子对艺术活动失去兴趣。因此,独白式教学的效果是短时的,是违背艺术创作规律的。越来越多的家长告诉我们,孩子在家中几乎不唱幼儿园里学的歌,不喜欢美术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