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余霞 《襄樊学院学报》2012,33(10):67-70
晚唐五代,贾岛获得了诗人们极大地推崇和学习。除开时代与诗坛氛围外,贾岛一生遭际所引起的悲悯与共鸣是其重要原因。贾岛以一生的实践提升了诗歌对于诗人生命的价值意义,从而为晚唐五代诗人树立了精神偶像,另外,贾岛诗歌在技艺层面的典范意义,也是贾岛获得推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贾岛是中唐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在晚唐、五代、宋初有着广泛的影响,追风贾岛的诗人不仅人数众多,诗歌风格也一脉相承,其诗风中的清之风韵及其对后学诗人的影响对确立宋代诗歌的新的美学范式有较大意义,其诗歌的审美追求从清奇僻苦演绎至宋初晚唐体的平淡幽远,为后来宋诗发展成为以平淡自然为诗美极致的审美趣味奠定了基础。所以考察贾岛诗歌的清之风韵及其在晚唐、五代、宋初的回响对于我们研究唐代、宋代诗风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宋初晚唐体诗人大部分是隐逸之士,他们的诗歌虽然学习的是中唐诗人贾岛,但在贾岛奇僻清冷诗风的基础上又向平淡闲远发展,在平淡的艺术追求上实开宋诗的先河。而且,晚唐体隐逸诗人孤高傲世的绝世风神甚至成了宋代乃至后来人们心目中品质高洁的象征。因此研究晚唐体隐逸诗人的思想情怀对于我们认识晚唐体诗歌乃至宋代诗歌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中唐诗人贾岛对晚唐诗人群“咸通十哲”的创作发生深刻影响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他们相同的自卑人格,二是他们相同的诗歌思想———苦吟。  相似文献   

5.
研究贾岛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接受过程颇有意义.宋前三本有关贾岛的诗歌选本,即:张为《诗人主客图》、韦庄,《又玄集》与韦毂《才调集》,对研究贾岛的传播与接受有较大的价值.三种选本集中反映了不同时代的诗歌审美趋向以及对贾岛诗歌鉴赏的细微变化。  相似文献   

6.
晚唐两大诗人群落及其风貌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晚唐诗人大体可划为两个大的诗人群体:一是继承贾岛、姚合、张籍、孟郊的穷士诗人群,工于穷苦之言,诗歌风貌的特征是收敛、淡冷、着意;二是以李商隐、温庭筠、杜牧为代表,在心灵世界与绮艳题材的开拓上作出重大贡献的诗人群,诗歌风貌特征是悲怆、绮丽、委婉。晚唐诗人群落的分布,对于社会生活的覆盖不像盛中唐那样全面,使其时诗歌在弹奏时代主旋律及表现整体气象上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贾岛对晚唐诗坛影响巨大的现象出发,认为人格精神构建与诗歌审美视角的独特性是其诗倾晚唐的两大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晚唐诗人李洞约有三十首诗篇涉及蜀中.本文根据现存文献资料,试对诗人李洞的蜀中诗歌创作加以考辨,主要剖析了其在蜀中寄与侯圭、吴融、贾岛等人的诗篇.  相似文献   

9.
方回在《瀛奎律髓》中通过将贾岛与姚合、许浑诗歌的比较,评论贾岛诗歌具有"格高"、"瘦硬枯劲"的特点,并追溯了贾岛诗歌的创作渊源及其影响,认为贾岛诗宗杜甫,对江西诗派的主要诗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方回对贾岛诗歌持论甚高。  相似文献   

10.
晚唐五代诗僧的"吟癖"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唐五代诗坛上尊崇贾岛、姚合的“苦吟”诗人极多 ,除了一些文士举子之外 ,还有贯休、齐己、尚颜等一大批诗僧推波助澜。他们酷爱诗歌 ,嗜吟成癖 ,与士大夫相比 ,有过之而不及 ,这种现象颇令人费解。本文通过对这种现象的描述和解读 ,认为弘扬佛法、做诗即参禅、追名逐利以及佛教的依附性是晚唐五代诗僧“吟癖”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与宋词普通题材最大的不同是,题画词所经营的是经过艺术过滤的自然人文意象,更加突出了词人在社会生活中的感受、生存状态以及社会对个体精神、心灵的冲击和影响。宋代题画词有助于了解当时画家文人交往和某些失传画作的大致面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宋画题材体制变化情况。宋代题画词体式的传播,从金、元的响应、发展,到明朝的进一步繁荣,而至清朝的全盛。宋代题画词多有词序的特点,也为现当代中国题画词所承续。  相似文献   

12.
贾至诗风清丽典雅,其诗歌创作在对仗艺术的积极探索、押韵艺术的不同凡响、用典艺术的灵活多样、炼字艺术的生动传神等四个方面均有出色的艺术表现,在唐诗诸家之中,亦可谓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3.
在中晚唐时期,我国古代小说开始发端。古文运动提倡的“文章合为时而作”的现实主义精神逐渐影响到这一时期的小说创作,加之借古讽今的手法在小说中的应用,形成了饶有特色的中晚唐历史小说。在中晚唐历史小说和唐代咏史诗中,主人公的感慨通常是作者自己思想感情的流露,唐朝诗人对安史之乱的体会尤其深刻,这在中晚唐的历史小说中也有所反映,朝廷的腐败以及劳动人民所受到的创伤是小说和诗歌作者共同关注的焦点,因此使得中晚唐历史小说同咏史诗能够融为一体,并且有唐一代,诗词盛行,小说从中汲取营养也非常合乎时宜。  相似文献   

14.
贾樟柯是第六代导演的杰出代表,其电影以独特的叙述视角切入现实人生,以人文主义的精神关怀现代人的生活状态。他以写实的镜头记录商业经济浪潮中社会底层人生的生存状态,关注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透视当下人的生活困境。中国社会三十年来的社会价值取向的变化得以立体的展现。因此,从社会文化学的角度解析其作品叙述所包涵的人文精神,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其作品的文化意义及其促进人的自由的永恒理想。  相似文献   

15.
习家池大约于元中前期迁建于阎家冲山谷西端的白马泉源旁的今址,可能因迁建的习家池规模太小,工程质量太差,民族矛盾的影响而失去记载,至明代正德年间始有重修记载,经明代两修、清代三修才形成今天的格局和规模,其格局、内容等方面和汉宋时的习家池有很大的不同,规模更是不可同日而语。  相似文献   

16.
杜甫是伟大的诗人,他属于中国,更属于世界。杜甫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表现重大历史题材的现实主义诗篇,然而他也创作了一些闲适诗,其中有五首提及鹅。杜甫的咏鹅诗以诗人自身为吟咏对象的显现场所。这一现象启迪我们去追问杜甫咏鹅诗的本质,这些作品产生的原因,以及它们对真理的关系。海德格尔关于作品与真理关系的论述,为我们认识杜甫的咏鹅诗,提供了一个参照系。从杜甫的咏鹅诗出发,我们可以进而更好地把握杜甫民生诗篇的本质,因而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它们都是对生命本真状态的关注。杜甫的诗歌创作之所以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准,与他所生活的时代和生存的境况均有关系。作为唐朝国教之一的基督宗教对杜甫有着潜移作用,以至于他无须变更自己的话语体系就接纳了基督精神。杜甫长期面临的生存压力使得他的思维异常地敏感,以至于在基督精神的推动下他关注到了自身、周边生存物以及宇宙中的其他生命个体。杜甫诗歌这一基本品格使得杜诗具有恒久的认识价值与审美价值。杜诗的认识价值使人们认为它值得一读且百读不厌。  相似文献   

17.
在晚唐诗坛上,马戴的诗放射出奇光异彩,特别是他的五言律诗,不但数量多,而且艺术成就很高,为后人所欣赏。其边塞诗具有盛唐边塞诗的气魄,同时马戴诗歌又具有晚唐诗人所共有的感伤哀怨气质,即晚唐余韵,这形成了他的诗歌特有的风格基调。  相似文献   

18.
在北宋后期江西诗派统治诗坛的情况下,尚存在着以秦观、张耒为代表的宗唐诗风。秦观诗明丽富有情韵,张耒诗平易舒坦,均有唐人风韵。秦观、张耒的诗歌创作在一定程度上校正了江西诗派的不良风气,对宋诗的健康发展产生了影响。受其影响,南宋前期杨万里的“诚斋体”以及南宋后期永嘉四灵的诗作都带有明显的宗唐倾向,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南宋诗歌向唐诗的复归。  相似文献   

19.
上海图书馆藏《杜诗律》手抄本保存了俞砀批点杜诗的大量资料,从文学批评文献与批评理论角度剖析俞砀批点杜诗的文献价值与艺术特质。俞评杜律具有鲜明特色:专注于诗歌“作法”批评的价值取向、重视诗歌章法结构的艺术审视和强调知人论世的批点精神,凸显出清初杜诗学研究的球山一角。  相似文献   

20.
和谐是社会发展的最高境界,是时代强盛的最重要标志,盛唐所以成为中国历史上盛世之巅的最本质因素.即是高度和谐。盛唐文化的这种和谐的核心要素,是其它时代和其它文化所不能比拟的。比较李杜而言.王维诗歌似乎更能够体现盛唐盛世的社会本质。诗歌的最高境界是意境的成熟,是意境的生成,以此观王维的地位则是至高无上的。王维生当盛唐盛世,其诗以意境创造的“极致”,实现了对盛唐盛世的最本质、也最传神的艺术传载,创造出超以象外的艺术极境,孕育了中国艺术最纯正的和谐精神,成为和谐美的最生动标本.成为艺术再现盛唐盛世的诗歌经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