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5 毫秒
1.
介绍了赞皇县耕地资源的现状,分析了耕地持续利用的制约因素,就促进赞皇县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耕地利用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广东粮食安全现状进行分析与预测,计算出保障广东粮食安全的耕地资源数量的底线:2005年耕地面积和人均耕地分别为212.22万hm^2和0.0262hm^2,2010年耕地面积和人均耕地为201.45万hm^2和0.0237hm^2。针对目前广东粮食安全与耕地资源的现状,提出了实现广东粮食安全与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基于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耕地保护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耕地保护反映的是国家的长远利益,其执行主体的缺位和土地信息不准是城市土地利用中耕地保护不足的主要原因。明确耕地保护的执行主体和进行土地详查是在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中实施耕地保护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我国农业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诸如:乡镇企业布局不合理、农村住房消费热引起的多占耕地、盲目建设开发区、耕地整体素质下降、土地资源退化和破坏严重等及其成因基础上,针对我国农业土地资源持续利用提出了一些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福建省耕地的可持续利用水平,运用改进耕地生态足迹模型,基于“国家公顷”的标准对产量因子进行本地化修正,测算出福建省2006—2021年耕地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在此基础上,引入耕地可持续利用指数,并对福建省耕地可持续利用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福建省2006—2021年耕地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耕地可持续利用指数均呈现出一定幅度的起伏波动态势,除个别年份外,耕地可持续利用水平总体上处于弱不可持续利用状态;提出三个举措以提升福建省耕地的可持续利用水平:一是强化耕地保护责任,落实耕地占补平衡;二是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持续改善耕地生态环境;三是强化农业科技创新,提升耕地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6.
城乡交错带耕地时空动态研究--以安阳市郊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安阳市郊区为例,分析了城乡交错带耕地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原因,并对耕地的持续合理利用提出尝试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与土地可持续管理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严重不足,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国家在新时期重要的土地政策,它直接影响土地资源可持续管理的工作进程,建立良好的保障体系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与土地资源可持续管理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中国甘肃省中连川小流域为例,在现有条件下建立一个保障粮食安全的人均耕地资源模型,即人均剩余耕地资源面积为零的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时间模型。在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时间模型的基础上,模拟耕地资源利用政策、人口管理政策变化和农业科技政策强化,以及土地生产力提高等的政策调整,探讨政策变化对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时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绵阳市耕地的基本特点和耕地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从耕地产出特别是粮食生产和需求相平衡角度提出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指出了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扬州市耕地资源的特点和动态变化,指出扬州市耕地资源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农业建设,非农建设和农业结构调整占用耕地,提出了扬州市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耕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耕地资源及其利用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有着特殊的使命.从中国目前的耕地利用现状来看,还存在许多"不可持续"的问题.为缓解紧张的"人地"矛盾,保护好利用好现有的耕地,是保证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2.
深化我国现行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已势在必行。我们应当通过改革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设立具有物权性质的农地使用制度、长嗣继承制,并把国家征用制改为征购制。  相似文献   

13.
当前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基本法律问题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支持和保护依法自愿、有偿地进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流转是我国目前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基本途径,其实质在于完善新一轮土地承包经营责任制。结合泉州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改革实践,提出了承包经营责任制是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基础的观点,并讨论了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改革的基本理论问题,澄清了一系列模糊认识。  相似文献   

14.
农地产权制度创新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我国现行农地产权制度残缺,土地保护不力、利用效率不高、农民权益得不到保障等问题已严重制约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顺应农业可持续发展要求,明晰和界定农地产权边界,稳定产权权能,保障产权权益,完善农业自我积累和生态保护机制,是保护土地资源、促进土地永续利用的有效激励。  相似文献   

15.
根据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和对村庄整理、农地整理、城市土地储备等途径的探索,平原地区土地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必须采取以下对策:完善土地管理法制;推动土地整理投资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实现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管机制规范化;鼓励和扶持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16.
农地使用权流转的若干法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地使用权流转是不动产物权制度的重要问题 ,许多国家对此都作出明确的法律规定。我国现已具备了建立农地使用权流转法律机制的可行性 ,但无基本法予以规范。应坚持国家干预原则、合法原则、登记原则、有偿原则 ,建立和完善与农地使用权流转有关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7.
农地制度的创新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解放以来我国农地制度的变革经历了三个阶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地制度创新在各地产生了多种具体形式,每种形式各有其优势与不足;根据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我国农地制度创新的主要思路是从法律上界定农地产权,促进土地使用权的流转,依法严格保护农民的土地产权。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农地的农业用途被随便更改,耕地在不断缩小,而大量开发“小产权房”更是使我国的一些优质耕地直接改变成建设用地。农地农业用途被随便更改,主要是农地产权主体“模糊”以及权利的滥用和法律监管不严等原因。为此应明确主体,明晰产权,进行充分的权利监管和法律宣传,让农民的素质得到提高,才能真正保护有限的农业用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