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她是一个天真、聪慧,充满灵性的阳光女孩,却出生在一个特殊的家庭里。父母双双残疾并没有让她意志消沉,相反,她通过自己的一次次努力与命运抗争。她是学校少先队大队长,又是田径比赛中的佼佼者。她曾经获得过区"自强自立好少年"称号,又主编了校报《小太阳报》。2007年3月27日,她获得北京奥组委和中央电视台的邀请,以"奥运之星"的身份参加了"北京奥运倒计时500天"大型纪念活动。她,就是辽宁省沈阳市太阳小学六(1)班的肇启君。  相似文献   

2.
对祥林嫂悲剧命运的研究,大都以揭露封建礼教为主旨.最终归结为对“神权、族权、人权、夫权”的彻底批判。本文试图以人物命运的发展——即祥林嫂三次命运的转折:1、第一次到鲁镇。她满怀希望从婆家逃出;2、改嫁给贺老六。从坚决不从到顺从命运的安排。这是她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3、第二次回到鲁镇。在死了丈夫、失去儿子的双重打击下,怀着一线生机重回鲁四老爷家.最后走向死亡为主线.从悲剧的两个构成因素——人物性格和环境入手,除了分析家庭的、社会的环境因素以外,还从三次命运转折中,祥林嫂的前后外貌、举止来分析人物的性格和精神世界。其中她在作品中仅有的几次笑,最能代表她命运的起伏变化。只有全身心地感受人物的生活、个性、背景,拓展探索祥林嫂悲剧命运的视野。才能感知、了解把握人物的命运,以更好地理解作品。  相似文献   

3.
曹禺在剧作<雷雨>中成功地塑造了蘩漪的形象.从蘩漪的身上我们看到她在生命本能促使下开始了对幸福的追求,但受社会环境、生存环境、家庭出身等诸多条件的制约,她失去了自我,在意识的觉醒与忘我的追求中走向了毁灭的道路,在爱与恨都燃尽后、完成了她的悲剧命运.蘩漪的悲剧命运也正蕴含了作家对"人的命运"的思考,即对人的存在,人类的命运及生命意义的追问与探索.  相似文献   

4.
《安娜·卡列尼娜》这部小说成功的塑造了安娜这一典型的个性形象。她是上流社会妇女的一面镜子。她热情、勇敢、聪明、好动,意志坚强、积极上进。然而她所处的社会却虚伪、卑劣、残酷。她的生活是别人为她设定好的;她的婚姻是僵死的婚姻;她追求自由、追求爱情、追求自己理想的生活,这与这个社会的虛伪、卑劣、残酷和对妇女的压制不相容。她在一次次的斗争,一次次的挣扎,又在斗争中一次次地失去,一次次地绝望,她得不到任何的援助,鸡蛋终究碰不过石头,她无力改变自己的一切。她宁要自由,也不要做奴隶;要死也不过那种无望的生活,最终选择了卧轨。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安娜的命运悲剧不仅是社会造成的,同时也是她的性格因素造成的,是那个社会和她的性格因素共同造就了她的悲剧性的命运。  相似文献   

5.
弯路     
人生之路如山路,充满了曲折、艰辛与痛楚。弯路是成长的路,是充满磨砺的路,是通向光明的路,因此,弯路非走不可。以微笑面对弯路。海伦.凯勒摔倒在这条路上,如果就此沉沦,她就永远只能承受痛苦。但她微笑着爬了起来,用自己的双手推动命运之轮,在这条弯路上留下了她不懈奋斗的轨迹。终于,阳光拨开那重重迷雾,在她人生的弯路上投下无限光明。以坚强的信念面对弯路。爱迪生在这条路上摔倒了千百次,但他明白自己决不能被失败打倒。于是,他一次次探索着通向科学宫殿之路,秉持着"我能行"的信念,在无数次跌倒后,终于成  相似文献   

6.
英国作家艾丽丝·默多克在其小说<独角兽>的创作中融入了大量的神话元素,她是用原型说话的艺术家.她在其文本中构建出"失乐园"、"替罪羊"、"死亡--再生"、"情爱复仇"、"出埃及"、"启示录"等众多神话原型,把我们个人的命运转变为全人类的命运,从而牵动了读者的集体无意识,引起了读者的共鸣,使小说具有了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7.
《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的一部悲剧性巨著。作品塑造了一个被侮辱、被损害,又不甘于命运摆布,在邪恶的社会底层挣扎、反抗的乡村妇女形象。在她短暂的生命历程中她死过三次,然后又重生,但终究摆脱不了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8.
"身残志坚"的盲眼小猫荷马,在十二年中,与主人格温共同经历了六次搬迁、几任男友、9·11事件,以及与歹徒的殊死搏斗……荷马不仅激励格温走出失恋阴影、找到真爱,在险境中挽救了她的生命,并最终改变了她的命运。格温才意识到荷马教给了她人生最重要的一课:爱,不是用眼睛看得到的。《我被爸爸绑架了》则从另一个角度反省了被物质绑架了的亲子关系。它提醒我们,在今  相似文献   

9.
言久 《中学生读写》2008,(10):86-102
<正>永远是这样,每个人都走错了,于是命运总是与正确的道路擦肩而过。人生大多如此,开始错过,后来悔恨。人总是会死去的。若拉第一次遭遇死亡是在七岁那年,奶奶躺在那里,所有人都在哭泣,若拉躲在角落里,一声不吭。"一个女娃,长大了也是别人家的。"奶奶活着的时候总这么说。若拉不懂,但她知道,奶奶不喜欢她,于是,她也不喜欢奶奶。她总是把家里弄得乱糟糟的,而后逃之夭夭。"你这个讨债鬼。"奶奶总在她身后大声地咒骂。  相似文献   

10.
2020年度感动中国颁奖礼有一位特殊的"妈妈",她用三十多年的坚守震撼了全国。她的名字叫张桂梅。人如其名,她用生命教书育人,用自我牺牲改变了一代代大山人的命运。"自然击你以风雪,你报之以歌唱;命运置你于危崖,你馈人间以芬芳。"这是组委会给她的颁奖词。  相似文献   

11.
集"三千宠爱在一身"的杨贵妃获得唐玄宗宠爱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美貌,善歌舞;二是添补了唐玄宗感情的空白;三是她的不喜权术。玄宗对杨贵妃的专宠直接改变了她个人的命运,进而也使得一个王朝的命运发生了转折。  相似文献   

12.
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命名体现了作者别具一格的创作才华,也是文本的文眼所在。好的人物姓名能够暗示人物性格、预示人物命运、折射出作品的深刻寓意,甚至能够推动文本情节发展,具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长恨歌》主人公"王琦瑶"的名字就暗示了她一生的命运经历。"琦瑶"谐音:"祈谣、琦瑶、弃谣、凄谣",恰与文本创作的艺术构思与思想倾向相呼应。王琦瑶的一生是与"流言"(谣言)相伴的一生,她于流言中从一个普通的弄堂女儿蜕变为上海小姐、政要外室……她的命运也在流言中跌宕起伏,暗含祈谣—琦瑶—弃谣—凄谣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3.
20岁以下的人,能够较全面地了解张海迪的应该说并不多。20年前,她是“时代的先锋,青年的楷模”,当时,医生断言,她活不过27岁。今年,她已经47岁了,现代医学延续了她的生命,并且,凭借一次次手术,她为自己的生命铸就了新的光泽。20年前,张海迪扼紧命运咽喉的时候,还是一名备受媒体关注的“当代中国保尔”,20年过去了,她依然在不懈地叩响命运的门。  相似文献   

14.
王琦瑶是著名女作家王安忆的长篇小说《长恨歌》中的女主人公。她是一位典型的上海女性形象,不仅有着独特的个性特点,更是体现了上海文化的基本精神。她虚荣,追求华丽与高贵,一辈子沉醉于当初的繁华而不能自拔,一次次的打击也不曾唤醒,但是她也善良,也坚韧。她是一半糊涂,一半清醒,自相矛盾,自己苦自己。她的悲剧命运实际上是历史变迁之中上海文化精神的命运写照。  相似文献   

15.
师恩     
<正>由于职业的关系,我常接触一些命运坎坷(kǎn kě)的人。一次,我采访一位老奶奶,她不幸的人生经历让人同情。但她对我说:"金导演,尽管我一生困苦,但感觉还是非常幸福的,因为我有一位恩师。"在她很小的时候,母亲因家暴而离家出走,父亲带她南下济州岛打工。年少的她一边读中学,一边在父  相似文献   

16.
<正>萧红小传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笔名萧红、悄吟等。萧红乃一代才女,非凡的文学才华让人惊叹,与庐隐、石评梅和张爱玲一起被誉为"民国四大才女"。她生逢战乱,一生饱经颠沛流离之苦,却以柔弱多病的身躯面对整个世俗,在民族的灾难中,经历了反叛、觉醒和抗争,一次次与命运搏击。  相似文献   

17.
李迪是幸福的,借用她自己的话说:"幸福得像花儿一样。"李迪确实是幸福的。命运似乎青睐于她,让她在2007年赢得了这么多耀眼的荣誉:应出版集团的邀请完成了五本书,  相似文献   

18.
<正>《祝福》是典型的运用了反衬的写作手法的小说。当所有人都开开心心地说着新年"祝福"时,却无人关心祥林嫂的死去。在这样的氛围下,祥林嫂的死,显得尤为孤独。短工随口通报祥林嫂死了,笼统地丢下一句"穷死的",然而她可能是在新年的寒冬里冻死的,也可能是饿死的。再仔细想,整个鲁镇人对她嘲笑、讽刺、嫌弃,把她的命运和她的人格捆绑在一起进行道德审判,又分明是这些人把祥林嫂推向了悲剧的命运。  相似文献   

19.
<正>如法国哲学家萨特所说,凝视无处不在。《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女主人公安娜最终的悲剧命运来源即是她无法摆脱的"囚牢"——社会群体、卡列宁和渥伦斯基对她的凝视。在这两种凝视之下,安娜的个体本性处处受到压制,即使在新思潮的激荡下,鼓起了勇气进行反抗,但反抗始终不彻底,最终安娜成为了凝视下的受害者,走向了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20.
她是华语歌坛耀眼的天后巨星,但命运却给了她一个"吻过的天使";她经历过旦夕间的命运逆转,从一个华丽的舞者瞬间变成轮椅上的伤者;她经历过历史罕见的重大灾难,从建国以来最大的地震灾害中劫后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