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并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到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02004年12月5日在京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05年经济工作的一大重点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教育是社会传承的重要手段,教育涉及到千家万户,所以要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构建和谐的教育,逐步消除教育的不和谐因素,使教育成为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和力量。然而目前我国的教育依然存在着许多不和谐的现象,影响了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2.
化雨 《宁夏教育》2006,(11):4-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共建共享。关键在党。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党建专家叶笃初:和谐社会建设需要集全社会之力,而党更是其中关键,即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这部分内容实际上提出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要加强党的领导及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两个方面的问题,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公报提出“要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化解社会矛盾,最终要落实在基层,因为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有相当大一部分是通过基层表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个论断揭示了社会和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关系,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奠定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对于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尤其是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志忠 《中国考试》2007,(2):28-29,47
一、背景材料 1.中国共产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和认识过程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在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时,提出了实现社会更加和谐的要求。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确定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并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2005年2月,提出了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目标。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确定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抓好的一项重大任务,并提出了工作要求和政策措施。2006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9大目标、6大原则和5方面重点部署,勾勒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走向图”。  相似文献   

5.
《中国德育》2005,(8):6-1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审、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任务。党的十六大报告在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时强调,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就是要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要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还强调要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备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话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相似文献   

6.
杜振庭  曹丽敏 《现代语文》2006,(11):102-10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经济、政治、化协调发展的社会。和谐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灵魂。加强社会主义化建设,促进化事业全面繁荣和化产业快速增长,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因此,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化,促进和谐化建设,构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化基础,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就成为现阶段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笔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和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论断,并把它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战略任务之一。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其先进性所决定的,党的先进性与和谐社会,无论从内在本质、理论基础还是从制度建设、价值追求都有着必然的内在的联系。认识党的先进性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不可替代作用,对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民主富强,实现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党内和谐对于促进整个社会和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党内和谐,就是民主集中制不断完善并得到切实贯彻,党内民主不断扩大并得到充分发挥,党员的各项权力和在工作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真正体现,党内政治生活的各项准则和要求、党的各项纪律得到落实,党的团结统一不断得到增强。从而在党内形成的一种平等公开、奋发向上、人尽其才、律令畅通、真诚团结、党心凝聚的整体氛围。  相似文献   

9.
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构想,这是共产党基于对党的执政规律深刻把握而提出的重要观点,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次重大创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其中,民主法治又可以说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要的特征,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对此问题我们不妨从如下几个方面来看。  相似文献   

10.
社区是一种地域性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它的产生符合社会和谐发展的趋势,对于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具有重要功能。新形势下我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对社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国社区建设还存在着政府职能不到位、社区运行机制不协调、社区非营利组织发育不健全等问题,影响了社区的和谐发展。我党要从提高自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这个高度推进社区建设,就要针对存在的问题,合理定位政府角色,明确社区工作重点,着力培育社区非营利组织,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区发展模式,为党和政府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奠定更加和谐而坚实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将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并列提出,从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表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战略任务和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2.
心理健康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首次完整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并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作为我党应该提高的五大执政能力和总体目标之一,这是我们党集55年执政经验教训得出的一个全新的结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执政问题的全新认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形成需要社会各个领域的努力,而人的个性和谐和精神和谐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前提和基础。本文从人的心理因素出发,就心理健康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作些分析。  相似文献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构建和谐社会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相似文献   

14.
首先.这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的新认识,反映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现阶段社会矛盾发展的特点,提出要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我们党认识到,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不仅要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而且要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并使它们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正式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概念。那么,什么是“和谐社会”呢?胡锦涛在省部级重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乌托邦,也不像共产主义那样,要在遥远的未来才能实现,它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以及党的十六大以来改革进一步深化基础上提出的具有现实可操作性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7.
大力推进高校和谐校园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和谐校园,是高校自身科学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要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部署和要求,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卓有成效地推进高校和谐校园建设.  相似文献   

18.
孙著文 《农村教育》2006,(11):13-15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这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教育作为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部门,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教育系统开展和谐校园建设势在必行,意义重大。基于此,2006年,我们在全县教育系统深入开展了和谐校园建设活动。  相似文献   

19.
心理和谐是社会和谐的核心内容,也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关注幸福指数、提升生活质量,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关注全民心理素质的提高,促进全体民众的心理和谐。一、提高全民心理素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也为提高全民心理素质开辟了广阔的天地,注入了新的活力,赋予了新的使命。(一)心理和谐是社会和谐的核心内容。从根本上讲,和谐社会是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自身全面和谐的社会。在这三对和谐关系中,人自身和谐是社会…  相似文献   

20.
《邢台学院学报》2015,(1):30-33
近些年来,由于种种原因,社会上出现了许多不和谐的现象,作为执政党,我们党围绕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了大量的工作和努力。要想实现社会和谐稳定,重中之重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推进社会公平,大力建设和改善民生,只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好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社会民生问题,协调好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就一定能推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