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命题的结构     
逻辑学将命题分析为主词、谓词两部分的"两分法"抹煞了系词和其他动词的地位与作用,模糊了命题内部的结构和关系.分析命题的正确方法是"三分法",无论简单命题还是复合命题都应当分析为三个部分. "三分法"不仅突出了命题每个部分的地位与作用,理清了命题内部的结构和关系,而且还可以为命题的三个部分作进一步的限制和区分,从而大大提高了逻辑的表达功能.  相似文献   

2.
当前年级组管理中存在着三对"矛盾",年级组长与年级主管的"矛盾",年级组与各处室的"矛盾",教研组与年级组的"矛盾"。扁平化管理模式破除了组织自上而下层级过多的冗余问题,减少了管理层次,增加了管理的幅度,使组织既灵活敏捷,又富有柔性。基于扁平化管理理论的分析,可以从三个方面解决当前年级组管理问题,一是提升年级组地位,赋予年级组相应的权力;二是制定激励性评价方案,对年级组进行优化管理;三是实行分权减层,年级主任负责制。  相似文献   

3.
庞朴先生在其<一分为三论>里,庞征博引,条分屡析地论证了三分法的哲学基础,但他并没有结合历史背景和经济原因,来分析三分法的演变过程.本文拟在这方面有所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4.
从顾城的诗歌写作中,可以发现一种"生成的诗学",这既体现在其诗歌想象力范式的三重嬗变上,又体现在每种想象力范式内在的生成性上.从早期的童话想象,到"朦胧诗"时期的历史想象,再到中后期的语言本体想象,这一演变过程具体而丰富地实践了个体生存面对历史现实境遇的可能性方式.作为诗歌生成的内在动力,想象力彰显的不仅是一种修辞上的...  相似文献   

5.
“一分为二”形象地说明了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这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贡献之一。近年来不断有学者提出,事物不仅“一分为二”而且还可以“一分为三”,提出用“三分法”取代“二分法”。其实这两个概念具有不同层次和意义,不能随意替代。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现代文体学的发展过程中,散文的文体定位一直处于模糊状态,散文的尴尬地位与中西文学观念的冲突有关。审视中国传统文体学的发展,可见:中国古代的文体分类都是在诗歌与古文(即散文)两大文体上做文章。西方的文体"三分法"(小说、戏剧和诗歌)传入中国后,中国文体学接受了"三分法",但将散文与其他三种文体并论,出现了东西合璧的"四分法"。在反思西方"文学性"内涵的基础上,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情文俱胜"的角度,确认了中国散文的文体定位,即散文是以第一人称书写的非虚构的散体的抒情美文。  相似文献   

7.
巴黎释意派理论认为口译分为三个阶段,即源语言输入、脱离语言外壳、目标语输出。"脱壳"是语言释意的"中间地带",即口译过程的核心环节。以具体的口译实践为例可以分析"脱壳"理论对口译实践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人们的思想越来越复杂化,工作中的问题和矛盾也越来越多样化。因此,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不仅不能削弱,而且必须加强。实践证明,正确的政治理论、科学的思想体系和有声有色的思想政治工作构成的企业"软实力",是做好经济工作、创新发展和其他一切工作的基础,是制服"思想复杂化"和"矛盾多样化"的克星。思想政治工作者,应按照"四个重在"的实践要领,坚持"三具两基一抓手"的工作方  相似文献   

9.
<正>"一分为三"的哲学思想是人类历史上最深刻的思想之一。自从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提出了"正体、反题、合题",把"一分为三"的思想推向了最高峰,此后所做的工作似仅限于实践的运用。我国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把线索分成三个部分:"我与自己";"我与他人";"我与社会"。粤教版思想品德课本基本上把每一单元分成三课,每一课又分成三个部分。近年来,我开始研究"一分为三"的理论,结合"学为中心、先学后教"的思想,在思想品德课堂上予以运用。这是25年以来政  相似文献   

10.
“一分为三“学术争鸣二十年回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分为三”学术争鸣自1979年始到今已20年,它分为三个阶段。争论主要集中在三个问题上:1.“一分为三”是否背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矛盾是否可以“一分为三”?3.中介是否可以成为独立的一方特别是矛盾中的一方?其前景展望是:命题终将在哲学上得到确立;充分认识“一分为三”的地位还只能是少数人;立体思维方法必然会在实践中广泛地运用,在各门学科中逐步地运用。  相似文献   

11.
事物可以“一分为二”、“一分为三”、“一分为多”,矛盾也可以“一分为二”、“一分为三”、“一分为多”。它们同属于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核心不是“一分为二”,而是“一分为三”。哲学上的最高概括不是“一分为二”,而是具体情况(事物、矛盾、问题)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2.
物理学———无论是力学、声学 ,还是光学、热学 ,或是电学、原子核物理 ;无论是物质的结构 ,还是物质的运动状态 ,或是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确切地证明了事物是一分为三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了矛盾和事物的显著区别,通篇主要围绕一些论见和对矛盾性质、特点的理解,论述了矛盾不能一分为三,矛盾双方不能一方取代一方,同一性也非相对的、暂存的,“一分为二”不能作为认识与分析事物的方法,矛盾着的事物双方(如物质与意识)不能说是一对矛盾,否定了“矛盾即事物”等观点,辨明了对矛盾问题的若干误解,并提出了自己的有关见解。  相似文献   

14.
与西方的“一分为二”不同,儒家思想体现的是一种中国传统的“一分为三”的思维方式,对“道”与“器”之间的“象”的申明并重视,赋予儒家思想以诗性气质,这一气质的鲜明反映为儒家对诗的重视。本文通过分析“一分为三”的思维方式与儒家对诗教的重视,试图建立“象”与儒家思想的诗性气质及重诗之间的合理联系,并阐明这一点对于儒家文艺思想中审美标准与解读原则的确立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主要介绍了分块矩阵的初等变换与广义初等矩阵(又称分块初等矩阵)的关系,从而获得一些新的解题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中正"是中国哲学史上的精华之一,儒家学说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可长期以来人们误把精华当糟粕,根本不敢讲"中正"。现在,要还"中正"本来面貌,做到取中求正、适中正确、正当中行。"中正"观点是正确的,必须恢复它的名誉、肯定它的地位,但也不能把它绝对化,因为取中求正并非处处都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7.
杨献珍当年讲“合二而一”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阐明矛盾的同一性;“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是有机联系在一起而密不可分的,然而它们的倾向和侧重点有所不同;“合二而一”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种尝试,而且与当今和谐社会建设所需要的思维非常一致,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更好解决目前的高等师范院校数学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提出了“分层递进教学”的改革实验,从问题的提出、理论依据、基本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效果等方面,分析了这种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的政治哲学思想十分丰富。关于政治主体的哲学思想,毛泽东认为人民群众是政治发展过程的主体;政治表现为人民内部的关系;阶级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是政治发展的直接动力;政治发展的规律要求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  相似文献   

20.
中介是存在于事物外部的、相对于两事物或一事物内部对立着的两个方面的“第三者” ,它只是在事物发生转变时才参与到事物内部 ,因而事物并不总是“一分为三”的。相对于事物之“一分之二”的观念划分和“一分为多”的实体划分 ,“一分为三”只具数字比附的形式而不具有深刻的辩证法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