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较全面地论述了赴法勤工俭学时期的赵世炎的所作所为,对赵世炎在建党方面的历史功绩给予了较中肯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赵世炎在"五四"运动前后是一位工读主义的崇拜者,在法国工厂劳动过程中,在领导反对中法实业借款运动和占领里昂中法大学运动过程中,完成了由工读主义向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转变.转变到马克思主义立场的赵世炎在法国同无政府主义等错误思潮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的尊严.  相似文献   

3.
赵世炎是我党建党时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他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是在留学期间,在革命实践的活动中逐淅形成并日趋成熟的,经历了萌芽、形成扣发展,逐步成熟的三个阶段。他短暂的一生不仅努力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而且积极投身到革命中,并在革命实践中形成了一套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赵世炎为我党早期思想政治工作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赵世炎对二十世纪之初的中国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及流行一时的工读主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体现了他对当时中国教育的强烈关注.  相似文献   

5.
赵世炎同志是我党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他为中国工人阶级的解放事业奋斗终生.  相似文献   

6.
郭方准 《留学生》2013,(11):27-27
我们有幸见证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一个人的一生就这么一次,所以我们非常珍惜。我听了习总书记的话很受鼓舞。重庆从孙中山辛亥革命开始,就出了一个周榕大将军,对辛亥革命思想和武装起了很大作用。我们的小平同志,当时在重庆出去时才16岁,还有朱德、赵世炎,  相似文献   

7.
名校造就名师名师支撑名校(本刊讯)北京师范大学附中是我国最早的3所国立中学之一。建校95年来,先后为国家培养了以赵世炎、钱学森、张岱年、于光远、李德伦、于是之等为代表的栋梁之才,成为历史悠久,中外驰名的一所名校。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历来保持着一支教学思想...  相似文献   

8.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简称北京师大附中),始建于1901 年,是我国成立最早的一所国立中学。北京师大附中以历史悠久、名师荟萃、人才辈出享誉海内外。一百多年来,师大附中为国家培养了成千上万的优秀人才,校友中有三十多位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和六位新中国的教育部正副部长,中共早期领导人赵世炎、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都是师大附中毕业生的杰出代表。毛泽东主席曾为  相似文献   

9.
赵世炎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宣传家。他在党成立初期就对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关系、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领导权、党的建设、武装斗争、统一战线、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作了比较充分的阐述。特别是在党的组织建设上,他响亮提出了“一切工作归支部”的口号。为党制定革命总路线提供了一定的方法论和理论基础,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10.
人生贵在奋斗。赵世炎可谓奋斗的楷模,时代的风范。同时,他还极为关注青年教育和社会改造,对如何奋斗展开系列论述,形成内容独特、内蕴丰富的奋斗观,对我们牢固树立“三观”(人生现、世界观、价值观),解决“为什么人”的问题,至今仍有超越时空的恒常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出现了诸多风云人物,赵世炎无疑就是佼佼者之一。他作为一个进步的爱国青年,矢志于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事业,面对苦难深重的社会现实,继承爱国主义的优秀传统,在其师友的引导、帮助下,积极进行思想改造,心路屡变,思想飞跃。在走过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工读主义之后,最终牢固确立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积极投身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最后“留取丹心照汗青”。  相似文献   

12.
从1926年"三二○"中山舰事件到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事变;从1941年1月皖南事变到1946年6月26日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蒋介石每每突然间向中国共产党人举起屠刀。仅1927年4月到1928年上半年,死难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工农群众和其他革命人士,就达337000人;至1932年以前,达100万人以上。罗亦农、赵世炎、陈延年、李启汉、萧楚女、邓培、向警予、熊雄、彭湃、张太雷、  相似文献   

13.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革命处于紧急关头,4月中旬,在上海的周恩来、陈延年、赵世炎、罗亦农、李立三等,由周恩来起草,联名给党中央一封意见书,建议中央促成武汉政府迅速出师讨伐蒋介石.当时武汉政府的战略决策是先经中共中央讨论后,再拿到国共两党联席会议上讨论决定的.共产国际代表、苏联党和政府派到中国国民政府的顾问鲍罗廷,既参加中共中央会议又出席联席会议,是决策的关键性  相似文献   

14.
"五四"时期,由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和吴玉章同志等倡导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曾受到当时国内广大青年的热烈响应.从1919年到1920年底,在我国最早一批共产主义者赵世炎、周恩来、蔡和森等同志的率领下,全国约有一千六百多名青年学生,先后赴法勤工俭学,开创了我国留学生运动史上的新篇章.他们到达法国后,借助于勤工俭学这一形式,学习了马克思主义,考察了西欧工人运动的状况,从事革命斗争活动,其中不少人后来成为中国革命事业最杰出的领导骨干.1919年到1920年间,大批勤工俭学生到达法国  相似文献   

15.
<正>我的初中时光是在北京师大附中度过的。师大附中是一所有着优秀传统的老校,它培养了赵世炎等一批革命家,也培养了钱学森等一批科学家。我认为师大附中的办学思想,最突出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使每个学生一是有明确的人生方向;二是敢于实践,不夸夸其谈。毕业几十年后,我参加过很多次校友聚会,发现师大附中学生的思想作风、言谈举止,甚至穿着都有几分相似——朴素的蓝制服和布鞋。师大附中的民主风气十分浓厚,每个学生都可  相似文献   

16.
《神州学人》2001,(7):9-11
五四运动前后国内掀起了一股出国勤工俭学运动高潮,这场运动不但改变了中国人的教育观念,使教育向大众化普及,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为中国的科技、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更重要的是它孕育出周恩来、朱德、邓小平、蔡和森、向警予、徐特立、蔡畅、赵世炎、王若飞、刘伯坚、陈毅、聂荣臻、李富春、何长工、李立三等一批共产主义分子和杰出的政治家,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政治走向。旅欧勤工俭学运动源于蔡元培、李石曾、吴玉章等人的积极倡导,自1917年他们成立了北京华法教育会后,各…  相似文献   

17.
五四运动已过去八十一个春秋,然而五四精神仍然激励着我们,弘扬五四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仍是时代的主旋律。而作为新化运动的摇篮和五四运动的发源地——北京大学,在这一时期何以培养出毛泽东(旁听生)、张国焘、刘仁静、许德珩、邓中夏、张申府、张闻天、赵世炎、恽代英、田汉、顾颉刚等这么一大批走在时代前列的精英?因此探索这一时期北大的办学特色,对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创建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仍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 80周年全面把握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邸乘光 郑小英 (1.5 )……………………………………………………论教育与“三个代表”的关系王文轸 (1.11)…………………………………………………………………………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谢 明 (2 .5 )………………………………………………………………做中国先进文化的忠实代表———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会之一 刘朝阳 (2 .10 )……………………………………………………………由工读主义走向马克思主义———赵世炎在留法勤工俭学活动中 刘会贵 (2 …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现代革命史和中共党史上,思想厚重、识见非凡、意志刚强、干出一番轰轰烈烈事业,却慷慨就义、英年早逝的先烈,有一长串英名.李大钊、恽代英、赵世炎、蔡和森、向警予、瞿秋白、彭湃、萧楚女、罗登贤等等,知名的不少于几百人.其中就有一位在党内称为"小列宁"、29岁在龙华刑场偏不下跪、站着被乱刀砍死的著名共产党员、中央政治局委员陈延年,还有他的弟弟、当时的中央委员、后他一年又被屠杀于龙华的陈乔年.他们是陈独秀的儿子.这两位先烈的名字是决不应该被遗忘的.  相似文献   

20.
一九二七年二月中旬,北伐军攻克杭州、嘉兴,军阀孙传芳在上海的统治摇摇欲坠。一九二七年三月上旬,上海工人阶级在周恩来、罗亦农、赵世炎、汪寿华等同志领导下积极准备第三次武装起义。上海总工会召集了由三百名代表参加的全市工人代表会议,通过政治经济总要求二十二条。三月十二日,党召开了上海市民代表大会,来自二百余团体的三百余名代表中,工人代表占二分之一以上。会上公开提出了武装暴动响应北伐军,“一切政权归市民大会”的总口号。会议一致通过并颁布了上海市施政纲领,产生了革命临时政府,推选罗亦农,汪寿华等三十一人为临时执行委员。两天后,临时政府执行委员会会议又确定汪寿华等五人为常务委员,决定积极筹备产生市民政府。三月二十一日北伐军前锋到达上海近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