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应克复  牟永利 《收藏》2011,(3):100-100
走进雨花石市场,你立即会被五彩缤纷、色泽艳丽、图像万千的雨花石子所吸引。雨花石以其变幻万端的色彩、千奇百怪的图像和晶莹温润的触感,令人爱不释手。但是,雨花石与其他观赏石或玉石的重要区别,在于它具有无所不包的图像;凡人类所面对的大千世界,从宏观场景刮微观个体,从四时景色到花鸟鱼虫,从日月之把到花卉动物,鄙可以侄林林总总的雨花石中寻觅到相应的图像。  相似文献   

2.
肖向东 《收藏》2011,(3):98-99
评估雨花石的优劣,除了评估其质、色、形、纹外,成景度和成象度也是收藏家们重点考虑的因素。成景度是指雨花石对风景的表现程度。成象度指的是雨花石上人物、动物和各种物件较之实物的相似程度。山水画是风景画的一种,雨花石真的能像画吗,真的能和画比美吗?  相似文献   

3.
傅岩 《收藏》2008,(8):43-43
雨花石被誉为“石中皇后”,华夏一绝。它聚奇、灵、美、巧、趣于一身,天地孕育,天然镌绘,巧思妙构。按质地,雨花石有粗细之分。玛瑙质、玲珑剔透的是细石。俗称活石。质地较粗糙、不透明的彩纹石为粗石,又称死石。就外观、质感而言,细石多为藏家珍爱,但从呈象与奇巧而论,粗石往往更具魅力,甚至出现精品、绝品。笔者的迎奥运雨花石就以粗石为多,这些巧石虽算不得精、绝之品,却生动地展现了中国雨花石文化的丰富内涵和雨花石独有的奇趣。  相似文献   

4.
东方红组石     
柏贵宝 《收藏》2011,(3):102-102
雨花石是南京人的骄傲,它以质、色、形、纹及象形意蕴之美在中国观赏石中独领风骚。对雨花石通常是单枚欣赏把玩,随着赏玩队伍不断扩大,赏玩的方法也层出不穷。近十几年来,雨花石爱好者根据雨花石的不同画断与内涵,把它们分门别类地组合起来观赏,这样既能充分挖掘出雨花石的深层底蕴,又能把人带人到更高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5.
柏贵宝 《收藏》2007,(12):144-145
广义上,南京地区出土的卵石都被称为雨花石。雨花石细分起来有10种之多:玛瑙质、蛋白质、玉髓质、水晶质、石英质、燧石、化石类、构造岩类、砾岩类、杂石等,前四种石质透明或半透明,通称为“细石”,当地人称“活石”,这也是古人所称雨花石;后六种,石质粗糙不透明,俗称粗石,当地人称为“死石”。雨花石中,最使人陶醉的是那诗情画意的风景石和温婉妖娆的花卉石,它们至纯至美,韵味独具。  相似文献   

6.
柏贵宝 《收藏》2010,(4):155-155
在六朝胜地、十代古都的南京蕴藏着迷人的雨花石,在她的画面中也时常出现一些虎的形象。近几年的雨花石展,展出过“虎啸生风”“山中之王”“白虎觅食”“猛虎下山”等虎形象石,但让我震撼的还是著名藏石家朱言荣先生收藏的一枚“威震四方”。此石画意深、灵性足、韵味浓。  相似文献   

7.
侯长林 《收藏》2007,(1):143-143
扬州所辖仪征市是雨花石的主产地之一,扬州雨花石文化源远流长,《尚书》“禹贡”篇中就有“扬州贡瑶琨”的记载,瑶琨即指雨花石,可见早在2000多年的春秋时期,扬州雨花石就忆作为贡品进入宫廷了。  相似文献   

8.
雨花石是我国藏石的珍品。如今,南京梅园新村当年周恩来办公室内,一直保存着大半瓷碗雨花石,其中就有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等从雨花台捡来的。郭沫若曾对此赞道:“雨花石的宁静、明朗、坚实、无我,似乎象征着主人的精神。”  相似文献   

9.
柏贵宝 《收藏》2007,(9):135-135
雨花石的审美价值是通过人们对雨花石的鉴赏而实现的。虽说雨花石鉴赏没有统一的标准,但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对雨花石的审美价值作出相对合理的评估,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相似文献   

10.
李世行 《收藏界》2013,(4):101-103
如今,人们总是把红红的雨花石同烈士的鲜血联系在一起,更赋予了雨花石圣洁的含义。南京梅园新村中共代表团纪念馆旁的当年周恩来办公室内,一直保存着大半瓷碗雨花石,其中就有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等从雨花台捡来的。据说,总理  相似文献   

11.
李奇 《收藏》2009,(5):136-137
说到“雨花石”,我们自然就想到南京雨花台。三国时代,该地因为盛产小巧玲珑、花纹奇丽的石子而被称为石子冈、玛瑙冈、聚宝山;东晋时,豫章太守梅颐屯兵于此,故又称为梅冈;南朝梁代,佛教盛行,相传有位德高望重的云光法师在此讲经说法,“感动上天,天花纷纷坠落”“天花落地,化作五彩石子。”这就是“雨花石”,而此冈亦即演变为“雨花台”。  相似文献   

12.
最爱是雨花     
王登科  杜聿鸿 《收藏》2011,(3):101-101
说来令人难以置信,我作为土生土长的北方人,一直痴迷于雨花石的收藏,这些年我几度南下探寻、拣选,已经收集到了数百枚精品雨花石。当然,这除了缘分和机遇,更缘于雨花石那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3.
应克复  牟永利 《收藏》2007,(1):140-141
雨花石的艺术鉴定和价值评估是一个新课题。相比于工艺,美术作品的价值评估,雨花石艺术品的鉴定有其特殊性,必须抓住雨花石艺术品所应有的美学五要素加以综合考察,即:质,色,形,纹,象五要素。  相似文献   

14.
我与雨花石     
傅义训 《收藏》2001,(4):80-81
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我与雨花石就结下了不解之缘。那时,我在部队当兵,每到南京必去雨花台赏购雨花石。在一排排盛满清水的小碗内,摆放着一枚枚晶莹剔透的雨花石。那迷人的色彩、奇巧的纹理和绝妙的图像真是令人陶醉。  相似文献   

15.
许峰  王家干 《收藏》2007,(1):142-143
“雨花石,藏深山,雨不打,花不开”一首童谣已经传唱了很多年。  相似文献   

16.
池澄 《收藏》2007,(6):154-155
中国是东方赏石文化的发祥地,而被誉为“天赐国宝”的南京雨花石在世界观赏石中具有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17.
年前,在泰国逗留近月。佛国美景赏心悦目,然集邮者在旅途中不忘所嗜。寻觅之间,便生点滴观感,录之以飨邮友。 如果在泰国,你买邮票只是作为“到此一游”的纪念,则无需刻意寻觅。在出售风光明信片的各大商场、街旁小店里,不少地方同时出售邮票,机场、车站、宾馆  相似文献   

18.
李世行 《收藏界》2011,(9):102-103
如果说,在花卉王国群芳谱中牡丹被誉为国色天香"花皇后",那么,在观赏石王国的石谱中,雨花石则堪称国色天姿"石皇后"。雨花石虽无香无味,却也有姿有色,而且红颜常驻,永不凋零,养于清泉,供于案几,令人心旷神怡,如坐蓬瀛。尤其是雨花石所特有的呈象是"千姿百态,无所不包"。如今,正值建国62周年华诞来临之际,  相似文献   

19.
柏贵宝 《收藏》2008,(10):130-131
石中山水撼心魄。在小小的雨花石中,几百万年前就被大自然的神工妙笔画就了一幅幅迷人壮观的山水画,记载下阴阳、晦冥、晴雨、寒暑、朝昏、昼夜等自然景观。以下介绍几枚山水和月亮画面的雨花石。  相似文献   

20.
柏贵宝 《收藏》2008,(6):135-135
悔、兰、竹、菊被历代文人雅士尊称为四君子,是中国绘画最常见的表现题材。有趣的是,在小小的雨花石中也时常能看到“悔、兰、竹、菊”“四君图”的靓丽身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