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周巧 《青年记者》2013,(6):77-78
随着地市级媒体的壮大与手机报业务的发展,地市级手机报逐渐在全国各地出现并占据越来越大的市场。发挥地市级手机报的本土优势,在内容与盈利模式上进行本土化创新,是当前地市级手机报在激烈竞争中突围的必由之路。地市级手机报的优劣势目前,电信运营商及各类各级传统媒体纷纷推出了旗下的手机报,地市级手机报发展也尤为迅速,以四川省南充市为例,《南充手机报》在2009年10月正式编辑发行,截至2012年10月,  相似文献   

2.
手机报被称为继报刊、广播、电视、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是将纸质媒体的新闻内容,通过移动通信技术平台发送到用户的彩信手机上,用户通过手机阅读报纸内容的一种信息传播业务。自2004年第一份手机报问世以来,5年间发展速度迅猛,目前全国已有30多家报业集团和报社推出了手机报业务,手机报已达300余种。  相似文献   

3.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以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互联网应用技术为代表的现代化信息技术成为新世纪科学技术的主要领导者。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生活理念,也为社会各行各业的升级转型注入了新活力,培育了新动能,带来了新契机。以广播电视媒体行业的发展为例,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日趋成熟和不断推广使用,滋生了以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QQ空间等为代表的新型传播媒介。较之于传统的广播电视等信息传播媒介,新媒体内容丰富、形式多元,给用户提供了更多的可选性和个性化设计。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媒体技术,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宣传行业如何有效地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新的发展机遇,捍卫自身在信息传播中的"大哥大"地位,成为传媒行业关注的焦点。笔者认为,编辑工作是广播和电视工作的核心驱动力,也是广播电视工作的首要业务内容。在信息时代下,基于新媒体这一大背景,广播电视行业若想实现自身的优化升级,就务必以编辑工作的改革创新为抓手。本文将围绕"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辑业务创新探讨"这一话题,详细分析了"新媒体"的基本含义、新媒体技术特征分析、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广播电视编辑业务问题现状,以及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广播电视编辑业务创新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4.
随着手机媒体的兴起,手机报业务遍地开花.相对其他媒体,手机报的编辑工作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工作强度大,要在短时间内精编出大量稿件;二是稿件文字必须简短精悍.手机报的编辑过程也是对文字去粗留精的过程,需要归纳、组织和提炼.这个过程既不同于报纸媒体的按部就班,也不同于网络媒体的海量存储,在编辑技巧上有自己的独特之处.笔者结合齐鲁晚报手机报的编辑经验,认为在具体工作中可把握以下五点.  相似文献   

5.
田风群 《传媒》2009,(2):57-58
手机报作为手机出版的一种新形式,发展速度迅猛。自2004年7月《中国妇女报》手机报面世,在短短4年多的时间内,全国已有30多家报业集团和报社推出了手机报业务,手机报300余种。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3G时代的到来,同时由于2008年金融危机的蔓延,国内外报业成本压力逐渐加大,这让报业不得不考虑降低成本来应对当前形势。面对这一局势,数字报业,尤其是手机报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谁能在这一市场中拔得头筹,谁就能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和主控权。  相似文献   

6.
谁在阅读手机报——用户特征分析及市场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谁在阅读手机报?调研表明,忠诚度最高的用户恐怕是农民工。他们很多人集体住宿,获取信息的渠道不畅,但几乎人手一部手机,而手机报每月三元的收费也让他们负担得起。这和我们最初设想的目标用户——年轻、时尚、有钱、白领等关键词似乎格格不入,但这是实情。随着传统媒体手机报业务的勃兴,操作者对用户面貌特征的勾勒日渐清晰,而其市场对策也更加精准。一句话,手机报的发展步入了较为成熟的轨道。  相似文献   

7.
现代通信技术造就了手机报这一新型媒体。自2004年我国的第一份手机报《中国妇女报·彩信版》诞生以来,经过近9年的发展,手机报已走进大众生活,成为各界人士阅读新闻、获取资讯的新途经。因其不受时空限制的便捷传播,以及短小精悍、言简意赅的表现方式,手机报自诞生之日,就显示出了强大的市场需求。相对其他媒体,手机报的编辑工作强度大,编辑技巧独特。笔者结合编辑《昭通手机报》多年的经验,认为在具体工作中把握好以下五点,或许能让手机报编辑更加得心应手。  相似文献   

8.
现代通信技术造就了手机报这一新型媒体。自2004年我国的第一份手机报《中国妇女报·彩信版》诞生以来,经过近9年的发展,手机报已走进大众生活,成为各界人士阅读新闻、获取资讯的新途经。因其不受时空限制的便捷传播,以及短小精悍、言简意赅的表现方式,手机报自诞生之日,就显示出了强大的市场需求。相对其他媒体,手机报的编辑工作强度大,编辑技巧独特。笔者结合编辑《昭通手机报》多年的经验,认为在具  相似文献   

9.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各种媒介借助新的技术手段不断融合。电子产品的普及,纸质媒介要想不退出历史舞台,必然要借鉴新的"阅读"方式。手机报无疑是最好的选择。随着3G、4G时代的到来,手机报的推广与普及在技术方面的限制越来越弱化,但内容同质化,盈利模式单一且分配不均也带来了新的问题。而要想走出纸质媒介"日薄西山"的末路,发展手机报无疑是突围之路,手机报借助手机的多功能兼容性必将会给传统报业带来新的发展空间。而手机报只有创新内容,优化形式,创新盈利和营销模式,逐步建立手机报品牌优势,创造有利于行业发展的环境,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手机报具有巨大渠道优势,因此无论全国性媒体还是地方性媒体,一窝蜂加入阵营,发展得热火朝天的手机报成为运营商的重点业务。不过,随着信息技术的升级换代,其他媒体形式开始抢占市场,手机报遭遇极大冲击,内容和盈利都陷入了困境。手机报要开拓新路,必须从内容、互动、市场、政府支持几方面入手,做大做强,为自己深耕出一片发展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11.
随着报业与手机媒体的进一步发展,手机报的地方性逐渐加强,地方性手机报的发展成为一大趋势。如何甄选、编辑地方性手机报及其内容成为地方性手机报发展的瓶颈。在报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地方性手机报只有更加注意原创性、首发性和服务性,尽量亲民化、服务化、综合化,才能走出死穴并在竞争中壮大。  相似文献   

12.
目前,手机报还处于市场培育阶段,存在着技术瓶颈、内容众口难调以及用户广告商认知不够等几大制约因素。下面,笔者将从宏观视角分析制约手机报发展的因素。资费是不是拦路虎?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类媒体的竞争也日渐激烈,手机报作为业内一个重要分支,竞争也呈现出白热化的状态。为了适应当前竞争激烈的环境,手机报栏目开始品牌化经营,这也意味着手机报编辑工作已经由简单的排列组合型时代进入了复杂的创作型时代,这对手机报编辑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叶水茂 《新闻世界》2010,(12):133-134
借助于“第五媒体”手机而产生的手机报,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以即时发送、良性互动、物美价廉等传统媒体所不具有的个性,迅速打开了市场。本文以《安徽手机报》为例,论述了手机报发展的前提与基础。分析了制约手机报发展的诸多因素,如技术瓶颈、内容的同质化和盈利模式的缺乏等。同时,也对手机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3G牌照发放后,手机媒体的发展再一次成为传媒行业关注的焦点,也预示着媒介竞争已经从传统媒介之间的竞争转向多媒体竞争,尤其是过去传统意义上的报业之争也从纸质走向电子介质。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9年2月18日发布的《中国手机媒体研究报告》显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手机报的方式,超过67.5%的用户认为手机报使用比较方便,手机报的业务普及率已达39.6%。对于手机报的重要性判断中,有近67.6%的用户认为手机报是传统报纸的补充,而对于19.4%的用户而言,手机报已经与传统报纸同样重要。可以看出,手机报经过这几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显现出未来巨大的价值潜力,但是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手机报依然面临着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6.
何谓手机报? 手机报就是把报纸上的新闻内容,通过无线技术平台发送到手机上.通过手机阅读当天报纸内容的一种信息传播业务。手机报是一项资讯类业务,特指中国移动联手媒体,通过手机为广大用户提供各类新闻等资讯信息的服务。  相似文献   

17.
<正>3G牌照发放后,手机媒体的发展再一次成为传媒行业关注的焦点,也预示着媒介竞争已经从传统媒介之间的竞争转向多媒体竞争,尤其是过去传统意义上的报业之争也从纸质走向电子介质。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9年2月18日发布的《中国手机媒体研究报告》显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手机报的方式,超过67.5%的用户认为手机报使用比较方便,手机报的业务普及率已达39.6%。对于手机报的重要性判断中,有近67.6%的用户认为手机报是传统报纸的补充,而对于19.4%的用户而言,手机报已经与传统报纸同样重要。可以看出,手机报经过这几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显现出未来巨大的价值潜力,但是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手机报依然面临着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8.
2008年“两会”期间,手机报参与了两会报道,这一新兴的两会报道形式引起了强烈反响。 手机报是以手机作为载体,将纸质媒体的内容进行编辑、整合,由通信商用无线电通信技术以彩信(MMS)的方式发送到用户的手机里,或者用户通过WAP连接到网络直接浏览信息的传播模式,有人称之为“第五媒体”。  相似文献   

19.
华声在线(www.voc.com.cn)本周刚刚完成的一项行业调查表明,受惠于国家产业政策,大部分媒体人士和运营商代表看好中国数字出版业的发展前景,作为数字出版重要应用的手机报业务将随着技术应用普及和市场成熟而进入黄金发展期。  相似文献   

20.
作为报业数字出版的新形式,近年来,手机报业务迅猛发展.随着彩信技术成熟和手机用户普及,手机报已发展成为传统纸媒转型的主要途径.但手机报用户只限于大中城市,存在目标用户不清晰、服务功能差等问题.广阔的区县、农村地区还是一片空白.手机报内容如何满足不同受众需求成为手机报突破发展的瓶颈.鉴于此,舜网提出了手机报向区县发展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