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习近平健康治理思想服务"健康中国"发展战略,为推进21世纪中国健康治理、参与全球健康治理而提出。习近平健康治理思想是以人民为中心、以健康为根本、以共享为目标、以制度为保障的,具有显著时代价值的,彰显民生为本的治理理念,为实现健康中国提供科学指南,为参与全球治理提供重要指针,丰富了新时代我国健康治理思想内涵,推动新思想的实践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党和国家为达成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而提出的改革纲领,为新时代各领域的改革事业指明了发展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作为服务于国家巨系统的子系统,是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主阵地,也必须与时俱进,顺应时代转型,开展符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的配套改革,提升其有效性。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视域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必须坚守自身的价值取向、治理取向和实践取向,借鉴治理理念,运用治理方式,以"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为指导,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监控,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创新,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能。  相似文献   

3.
人民是党执政最大的底气,是党执政最深厚的根基.要正确理解和处理江山与人民的关系,就要把握人民是江山建设的主体力量、江山建设全心全意为人民及江山与人民辩证统一的科学内涵."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立足于人民这一根本政治立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为新时代密切保持党群关系提供理论指导,为新时代防范与化解重大风险提供智力支持,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思想遵循."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强调,要在实践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安全为基石的安全思想及为人民谋幸福的治理思想.  相似文献   

4.
面对改革发展的新起点及疫情冲击的新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突出了"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即执政一切为了人民、执政紧紧依靠人民、执政成效由人民评判,这是对中国特色"执政为民"理念在新时代下的继承和发展,与西方宪政观在理论基础、出发点落脚点、人的发展的实现方式等方面存在根本性差异。"人民至上"是新时代国家治理的基本依归,其要求把人民群众作为国家治理的价值主体、实践主体和评判主体。  相似文献   

5.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体现在教育领域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尊重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历史,尊重法治,借鉴国际经验。  相似文献   

6.
网络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由传统治理向现代治理转型的关键环节,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具体体现.网络社会治理以良法善治为宗旨,以人民主体为本质.本文透过"枫桥经验"适用及其所蕴含的人民性,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价值基准,奠定法治基础.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的社会治理思想是极具文化传承和历史底蕴的,寄托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对于人民幸福安康、社会稳定和谐、国家长治久安的情感追求。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多重解读和内涵。它不仅借鉴了以往国内外理论界的学术探讨,而且还被赋予了特定的政治内涵。习近平社会治理思想的提出,很好地回应了国内现实所需,不仅有利于加快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而且对于全社会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8.
《天津教育》2014,(3):1-1
前不久,201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讲话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建立科学规范的治理体系,形成高水平的治理能力.要围绕教育治理体系改革、教育治理能力提高,深化教育综合改革;通过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实现教育事业科学发展;通过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更好地促进教育公平、调整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关于社会建设思想强调,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社会民生,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显著增强,强化公平法治基础上的城乡社保体系建设,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范式。增进人民的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改善民生必须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坚持以人民利益为社会建设的价值取向,坚持以民为本作为社会建设的思想导向,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科学发展理念。要构建和完善公平可靠的社会保障体系,强化和完善法治基础上的社会保障体系,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安全网络的重要作用。创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理念,建设和谐社会与促进社会稳定,创新社会治理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0.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这一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得以确立下来,并开始在各个领域中得到充分贯彻,而思政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发展正是这一目标在教育领域中的贯彻体现。本文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特点,对思政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得到现代化发展策略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深厚的理论渊源。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回答了"为了谁"的价值追问,揭示了"依靠谁"的力量之源,明确了发展成果"由谁共享"的重大命题。要实现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应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昌盛。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治理"理念,给社会管理制度的改革带来了活力。结合社会治理,重新审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找到当下主要困境:未将社会治理内容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范畴、社会治理视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未得到相应调整、过分强调政治教育而忽视其他要素、内容泛化且结构庞杂。立足社会治理,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主要包括: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时代性、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社会化、将社会治理需要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优化的动力、针对多元治理主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应有不同侧重。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高校依法治校工作的根本遵循.文章分析了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涵及要素,探讨了高校治理法治化和高校治理现代化的逻辑关联,明确了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下的高校治理现代化路径.新时代,以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指导高校依法治校工作,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升高校治理现代化水平,必须要坚持党的领导,从高校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出发,紧紧抓住领导干部、制度体系、师生权益、法治教育四个要素,为新时代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对黑格尔国家理性的反思,体现了丰富的社会治理思想。他提出了"人民"的概念,并初步确立了人民是社会历史主体。他颠覆了君主主体的理念,强调人民主权,充分体现了社会治理的人本性、人民性、社会自主性。因此,深入挖掘《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的社会治理思想,对我国当前创新社会治理体系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列宁在领导无产阶级革命和政党建设的实践中,继承并创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廉政思想,结合俄国实际提出了反对官僚主义、改革机关管理体制、健全法制严惩腐败等思想。列宁的廉政思想凸显人民主体性的政治立场和政治理想,对推进中国国家治理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有着深刻的历史启示和现实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文中,恩格斯详细论述了其国家观的人民主体性思想,通过阐释人民在物质生产中推动国家历史发展,在阶级斗争中促进国家变革,在公共利益需求中影响社会发展,在追求自我解放中推进国家历史走向等思想,揭示了人民在国家产生与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同时,恩格斯从物质生产、政治统治、公共生活、人的解放等维度对资产阶级国家人民主体遮蔽现象进行了无情批判,勾勒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理想图景。恩格斯国家观的人民主体性思想彰显了人民在国家治理中的主体地位,为新时代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国家治理提供了原则遵循,为“人民至上”的经济道路、“执政为民”的政治理想、“美好生活”的社会图景提供了非常有益的思想启示。  相似文献   

17.
<正>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成就和经验表明,改革创新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动力源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因此,我们要围绕教育治理体系改革、教育治理能力提高,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要通过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实现教育事业科学发展;通过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更好地促进教  相似文献   

18.
矣勇 《云南教育》2010,(15):3-3
8月19日,省委高校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率队做客云南人民广播电台“金色热线”节目,就云南教育的改革发展情况、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和难点问题与听众现场交流。  相似文献   

19.
《邢台学院学报》2018,(1):34-36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民生社会建设,是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基本保障,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深入研究民生社会的历史演变、基本内涵、基本特质和基本要求,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20.
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理论依托和价值所在。在法治建设过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法律制度迈向创新与守正的基本底线。习近平法治思想体系是人民性和科学性有机统一、普遍性和特殊性有机结合的系统阐发。具体来看,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价值是人本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更是时代和人民选择的必然结果。习近平法治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新境界,为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以人民为中心既是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的本质属性,也是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的根本立场。在全面迈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道路必然彰显独特的制度价值和政治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