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超男 《成才之路》2014,(36):63-63
一、什么是秩序感秩序感是指对物体摆放的空间或生活起居习惯的时间顺序的适应性。幼儿时期秩序感的培养对其以后的成长发展起着一定的作用。所以,我们要牢牢把握幼儿时期这个年龄段,了解幼儿秩序感养成的重要性,培养幼儿的秩序感。  相似文献   

2.
侯可慧 《山东教育》2005,(30):60-60
蒙台梭利指出,孩子在2~4岁时期,是培养秩序感的关键时期。处于这一时期的孩子常常表现出仪式化的兴趣,总要把东西放在正确的位置上,或总是要在这个位置上找到这个东西。这种敏感性表现在很多方面。  相似文献   

3.
张晓燕 《山东教育》2013,(Z3):47-48
"秩序敏感期"是指幼儿学习训练秩序行为比较容易,秩序感发展比较迅速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幼儿对事物的秩序有强烈的需求,并逐步获得和发展起对物体摆放的空间或生活起居习惯的时间顺序的适应性,即秩序感。如果错过了这一时期,学习训练秩序行为便比较困难,秩序感的发展就比较缓慢。蒙台梭利认为:"秩序是生命的一种需要,当他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真正的快乐。""在儿童生命中的某  相似文献   

4.
儿童天生就具有秩序感.良好的秩序感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父母的言传身教和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秩序感.  相似文献   

5.
儿童具有外在秩序和内在秩序两重秩序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对孩子的有些行为疑惑不解,而且也无从知晓原因在哪?但是,这样的行为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使我们有着很强的挫败感,假如我们没有真正了解产生这些行为的原因的话,我们采取的措施可能是收效甚微甚至会使得事情变得越来越糟。但是,只要我们了解到这一时期的孩子具有一种和成人不同的秩序感时,我们就会很轻松地处理这些事情。  相似文献   

6.
讲秩序、讲规则是自然界的根本法则,也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原则。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道德教育的基础秩序教育。学校德育教育力图培养的是适应未来社会政治、经济发展需要的、具有良好素质品德的社会公民,那么让学生感受秩序、理解秩序、讲究秩序、运用秩序,接受秩序教育是非常之重要的。一、秩序的教育价值秩序是通过时空形式所表现出的事物或要素间和谐统一的运动状态,具体表现形态有均衡、对称、比例、节奏等。秩序是维持事物、人、社会正常运转的纽带,每个人,乃至每个事物都有秩序感。人的秩序感是人的生命对秩…  相似文献   

7.
蒙特梭利教学法是由意大利著名儿童教育家玛丽亚·蒙特梭利创立的。它的目的是帮助孩子自然地成长。与传统的教育方法不同的是:蒙特梭利教学强调双手工作、自我教育,着重于孩子秩序感、专心度、独立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何杭梅 《辽宁教育》2008,(11):34-34
一、教给孩子看图的顺序和方法 观察要有顺序,不能东说一句,西说一句,这样说出来的话就显得凌乱;看图要有顺序,或由上到下,或从左到右,或从大到小,或从中间到两边。我在教学看图作文《秋天里》一课时,就要求学生观察时要按照从近到远的顺序进行观察。有的孩子写道:“秋天到了。有个农民叔叔在果园里收葡萄,  相似文献   

9.
从教师的疑问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一聪明、帅气,学习了很多"知识",但一一的"人际交往"和"自然探索""创造想象"存在不足。家长或老师总希望自己的孩子/学生文武双全,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但事实上,每一个孩子都是有优势势能的,一一就是一个优势势能突出的孩子,从案例中。  相似文献   

10.
杨新丽 《家长》2023,(4):13-14
<正>有一些孩子称自己有“无兴趣症”,顾名思义,就是每天浑浑噩噩,对学习、生活甚至一切都提不起兴趣。其实,这并不全是因为孩子懒惰、没有学习的自觉性,而是因为孩子缺乏生活的目标感。那么,如何让孩子拥有目标感,并为之不懈奋斗呢?建议家长最好从孩子小的时候开始,为孩子做好职业规划,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自己的使命,自觉地向着职业目标前行,为未来走向社会打好基础。有的家长可能会觉得,孩子的年龄小,还在上小学或初中,现在就急着给孩子做职业规划为之尚早。其实,孩子对职业的认识,从幼儿时期就开始了。比如,  相似文献   

11.
班规检查员     
玩纽扣可以发展孩子的观察、认知、分类能力。还可以培养孩子秩序感和美感。1.“印”纽扣。纽扣的图案和形状千姿百态。孩子在玩橡皮泥时可以用纽扣来做模具。将橡皮泥捏成一个“饼”,然后将各种形状的纽扣印在上面。于是,装有“草莓”、“葡萄”等各种水果的精美“水果拼盘”就出现了。2.“穿”纽扣。用细线把各种颜色的纽扣穿成一长串项链;或在分类基础上,按颜色、大小、形状、图案、扣眼数目或不同材质,将相同的纽扣穿在一起。  相似文献   

12.
一、秩序感及其发生机制秩序,是通过时空形式所体现出的事物或要素间和谐统一的运动状态。所谓秩序感就是人对秩序的感受和追求,一方面表现为由和谐、有序所带来的一种愉悦、兴奋和舒服,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当人处于混乱、无序时所产生的焦虑、恐惧、急切改变的情绪体验。那么这样的情感反应从何而来呢?秩序感的心理发生机制究竟是什么呢?我们知道人的生命体是一个有规律运动,充满秩序的统一体,这种节律性和秩序性的形成是生物长期演化的结果。进化理论揭示了人的进化是从单细胞向多细胞不断分化、整合,从无序逐渐到有序的发展过程。学…  相似文献   

13.
秩序是一种需要,也是影响一个人终身的一种习惯和品质。每位儿童对外界秩序都有一个敏感期,小班是幼儿秩序感形成的敏感期,而小班又是孩子刚刚从不同的家庭进入学校接受教育的转折期,他们或许有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因此,对刚入园的幼儿进行秩序感的培养是顺利开展活动的有效保证,良好的秩序有利于幼儿日常生活的学习和交往,可以提高幼儿的生活质量,并为幼儿的一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也是班主任工作不可忽视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14.
著名教育专家范佩芬博士日前传授科学育儿知识时指出,0-3岁是秩序感形成的关键时期,相对稳定的环境有助于培养孩子有序思维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研究李贺诗歌的诡奇特色,从章法结构形态方面着力的还不多。考察李贺现存的二百四十多首诗,表现得最为“虚荒诞幻”的诗作,其章法结构也明显与众不同,是突破了常规结构顺序的超时空开放型.其多变的超时空开放特点,表现为下列四种基本形态。(一)以心灵感受为线索的暗接隐合形态中国古代诗歌的结构秩序,总是以时间顺序、空间方位或事态发展的过程及因果逻辑为线索,进行有步骤、有次序的意象更递与转换,表层结构上,往往呈现出某种可感的“思路”,从而构成一个有起、承、转、合的封闭式境界。这种境界,酷似现实,欣赏者只要依自身…  相似文献   

16.
教育仪式是维护教育秩序的礼治中的重要一环,教育秩序的运作包含有个性在有意无意之间化为群性和群性在框架上或细节上修正个性两个过程。教育仪式促成了师生的社会化,也客观导致了师生的异化。教育仪式的目的就是要再造出某种秩序感,幻象类的秩序感不能再造我们希翼中的教育秩序。要避免幻想类的秩序感出现,我们呼吁教育仪式价值之复归:在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展人的个性。  相似文献   

17.
《父母必读》2012,(11):44-44
医生的分析和建议 对孩子情况的分析 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和添加辅食时的顺序关系不大。结合孩子的表现,如吃得少、偏瘦,考虑还是脾胃失调的问题。孩子消瘦,有很多原因,严重的就是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足,包括因为各种原因摄入不足,或消化吸收系统的问题,也有可能是因生长迅速或疾病而导致需要量增加。根据你孩子的情况分析,应该和摄入量少有关,同时孩子的消化吸收功能可能也较差,就是说,虽然有些摄入,但吸收较少,所以比较消瘦。  相似文献   

18.
《顽皮娃娃》2008,(17):I0008-I0009
近期,我们编辑部成员走访了瑞海英才双语幼儿园,和该园园长就前述问题进行了探讨:幼儿园如何处理“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培养规则意识”之间的关系、如何尊重和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等。瑞海英才双语幼儿园非常重视对老师的培养,重视家园沟通,也很尊重孩子个性,让孩子循序渐进地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良好的秩序感。  相似文献   

19.
杨福兵 《云南教育》2022,(Z1):74-76
<正>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是多民族文化之乡,全县虽然只有16万余人口,却有23种少数民族在这里和谐共处、繁衍生息,其中,拉祜族、佤族、布朗族是“直过民族”。实施义务教育法前,这些直过民族的孩子在学校受教育的机会并不多,能够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就更少了。义务教育法的贯彻落实,让这些“直过民族”的孩子一一走入校园,但是由于家庭观念落后和生活环境因素,一部分孩子仍然不能适应学校生活,常常出现不遵守校纪校规、不讲究卫生、不热爱学习、不会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等问题,给班级管理乃至学校秩序造成困扰。  相似文献   

20.
爱轻拍孩子的肩,临睡前给孩子一个吻;与孩子道别时跟他挥挥手;孩子回家时给他一个问候,这些都是在向孩子表达“我爱你”。当他疲倦或萎靡不振时,抱一抱他,给他一些爱抚,利用照料孩子睡觉、吃饭和玩耍的时间来增强你与孩子的亲密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