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围棋吧成为中国网络围棋对弈平台新势力,诸多门派在这里立足,百花争妍,清香满园。其中,中国联通棋友会组织严谨,发展迅速,颇显气度。不久前,中国联通棋友会在围棋吧举行了第一届中国联通“制茶世家杯“网络围棋赛,获  相似文献   

2.
置身于网络之间,时常会有意料之外的种种收获,总有一些人或者事让我们感动,让我们自省。我在网上有一位弟弟,他在围棋对弈网站的名字叫“兰天白云飘”,本名郝丞,是河北张家口人。这位好弟弟身有残疾,但是他酷爱围棋,在家人的鼓励和协助下,他顽强地追逐着自己的黑白梦想。我和郝丞相识倒不是通过网络,一年前,我接  相似文献   

3.
境界     
如果网络围棋对弈不曾问世,小可将遗憾地远离围棋。小可不算什么围棋高手,目前的水平也就是联众5d,清风9d。小可日复一日地成长,越加地无法邀请棋手家中对弈,外出作战又不合情理,再说一盘、两盘又何以解瘾。  相似文献   

4.
漫谈网棋     
尽管包括我在内的大多数人依旧认为网络围棋无法代替现实中对弈的乐趣,但不可否认,网络围棋也带给了我们很多便捷,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5.
    
《围棋天地》2008,(21):86-86
“形”是围棋艺术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是棋子所发挥效率的外在表现。 我初学围棋时,启蒙老师就不住地念叨,要注意当前“形”的要点在哪里! 可以说,围棋“形”的好坏直接凸显了对弈双方形势的优劣,围棋的“形”就像军队的作战平台一样,是取得对弈胜利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6.
围棋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国粹。 Internet推动了围棋在全世界的传播和发展,它打破 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全世界的围棋迷都可以不分昼夜地享受围棋的乐趣。网上对奔已成为网络时代棋迷手谈的 乐园。下面介绍一下Internet上的对弈场所。 国外对弈站点 国际互联网围棋 服务器(IGS,Internet Go Server的简称), http://igs.joyjoy·net, IP地址 210. 134. 78. 91,端口 6969或 7777。 IGS1992 年诞生于美国新墨西 哥州立大学,1995年移至韩…  相似文献   

7.
围棋棋谱作为对弈活动的记录具有成为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的属性.围棋活动更多的属于艺术创作而非单纯的体育竞赛,棋谱能够通过记载对弈过程表达对局者的思想和感情,双方对局者在对弈过程中的独创性也可以借助棋谱得到充分的体现.围棋棋谱在权利保护方面要注意对作品的新闻报道和汇编整理,而在权利限制方面对于依照棋谱下棋的行为可以作为侵权例外加以排除.在棋谱的管理上可以采用著作权集体管理的方式提高管理效益,也可以对根据棋谱作品形成的数据库给予著作权保护,从而为充分开发棋谱著作权的经济价值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8.
名山大川留传奇 围棋在过去更多地是被当作一种修身养性的消遣,而非今天争强斗胜的工具。选择幽静的环境,抛开尘世的喧嚣,静心对弈成为文人雅士娱乐活动的首选。他们行踪所到,留下各种棋坛佳话,于是,与围棋相关的名胜古迹、名山大川也数不胜数。  相似文献   

9.
幸福的邂逅     
互联网围棋诞生至今,虽然只有区区二十几年时间,但是对围棋生态,乃至于围棋本身的影响却是极为巨大的。今日围棋技术的巨大进步,数量空前庞大的高手群的崛起,其背后都有着互联网的巨大功劳。与此同时,千千万万业余爱好者的围棋世界也因此发生了不容忽视的改变.对于许多人而言,上网对弈,以及由网上对弈为中心而发生的新的江湖故事,已经成为了他们围棋生活的主要内容……自本期开始,前职业棋手孟繁雄将以二十年巨变亲历者的身份和我们一同回到过去,沿着你我都曾经熟悉的道路.重拾曾经熟悉的回忆。  相似文献   

10.
或许是出于偏爱,不少职业棋手都认为,围棋和互联网绝对是一个完美的结合。5月22日,由8位国手创建的“清风围棋世界”和韩国NEOSTONE网站合作,推出世界上最大的围棋对弈站点,可谓算是对这一结论很好的应征。  相似文献   

11.
10月是金色的,秋天从来都是收获的季节。围棋吧跟随着季节的节奏,在这个秋天,正式进入公测。运营团队带着兴奋却又忐忑的心情,将辛苦多目的成果——“围棋吧“这个功能齐备的网络对弈、教学及娱乐平台,全方位地呈现在各位“棋友“面前,等待着您的垂青与厚爱。  相似文献   

12.
2010年12月18日,山西省太原市电力大厦偌大的会议厅里鸦雀无声,这里进行的是2010年山西省网络围棋甲级联赛。14支队伍的84名选手在前12轮网上对弈之后,在最后一轮终于面对面交手了。两个小时的激战结束,名次水落石出,太原市青年宫队、胡晓苓围棋教室队、山西大学商务学院队分获冠、亚、季军。  相似文献   

13.
乔婷 《围棋天地》2010,(2):116-116
在网上开战,却以当面对弈闭幕。首届金厦杯山西省业余围棋联赛,开创了一个成人业余围棋比赛的新形式。12月20目,联赛最后一轮结束。  相似文献   

14.
《围棋天地》2013,(6):86-87
网络对弈,不仅对业余棋手,就是对职业棋手也早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了。不仅不陌生,网络对弈已经成为职业棋手训练磨刀的场所和业余棋手手谈交流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5.
试论围棋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围棋是一种复杂的竞技运动,也是一种高级的思维活动。它广阔、丰富、深遽的内涵,构成了独特的文化形态,可以称之为围棋文化。围棋文化以围棋技艺学为基干,以方法学为灵魂。在对弈心理、棋坛道德、文学表现等许多方面,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思想遗产。研究、弘扬围棋文化,有助于提高我国围棋水平。  相似文献   

16.
连线传真     
《围棋天地》2008,(1):96-97
云南:11月17日,昆明市第6届云南红围棋周比赛在市体育馆拉开帷幕。本赛事由昆明市体育局主办,昆明市体育中心、昆明市围棋协会、云南红棋牌俱乐部承办。这一比赛为我省业余围棋爱好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促进着云南省业余围棋的发展。共有150人报名参加了本次比赛,报名者中以青少年居多,选手根据自己的段位被安排在5个组别中进行对弈。  相似文献   

17.
曹毅 《围棋天地》2010,(5):20-21
送走最后一个学生,刚刚还棋声与童音交织的“九段围棋教室”忽然一片寂然,温润如玉的黑白云子在简洁的橙黄色侧楸枰上错落有致,无言地对峙,仿佛是对弈还在进行中……我看着手中《围棋天地》封面上秀行先生在棋盘前沉思的遗照,一时怅然。  相似文献   

18.
刘良政 《围棋天地》2013,(24):106-108
中国围棋史上,不乏文人习弈。各朝均可列举出知弈、习弈、好弈的文人:曹植、王粲、王勃、杜甫、皮日休、欧阳修、黄庭坚、李东阳、王世贞、钱谦益、李渔等等。他们或吟咏对弈,或著述棋谱,或评论围棋。文人与围棋结缘,是传统文化中的一个独特现象。  相似文献   

19.
颜鹏程 《围棋天地》2014,(23):21-21
我是一位体育爱好者,更是一位围棋爱好者。多年以来,我有一个习惯,喜欢在报纸、杂志或者网络上摘一些重要比赛的信息或数据。只不过有时由于工作影响,这些信息或数据是断断续续的。  相似文献   

20.
换个玩法     
职业棋手当然要钻研专业,而业余棋手更讲究对弈中的乐趣。于是棋友聚会,几盘对局大过棋痣后,各种各样的围棋新玩法便应运而生,很多既属于围棋的范畴,却又有别于传统围棋规则,我们暂且称之为趣味围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