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抗日战争期间,日本积极掠夺伪蒙疆地区龙烟铁矿和大同煤矿的矿产资源。日本在“蒙疆”地区进行了广泛的矿业调查活动,满铁、“蒙疆联合委员会”等日本经济特务机构都参与了这种调查。日本把“蒙疆”地区龙烟铁矿的铁和大同煤矿的煤大量运往日本。此外,日本还残酷虐待“蒙疆”的中国矿工,造成中国矿工大批死亡。总之,日本帝国主义大规模开采“蒙疆”矿藏,以支持其侵略战争。  相似文献   

2.
日本民族是一个极端矛盾的民族,他们的缩小意识体现在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同时又常以“经济大国”“大和民族”自居,具有在“小”中求“大”的扩大意识。基于此,从语言角度,从日语授受动词、敬语体系及接头词“大”入手,分析日本民族的扩大意识,使人们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日本民族和日本社会,客观理解日本文化和日本人民族性格。  相似文献   

3.
课本第 113~ 114页 :“东汉光武帝时 ,日本倭奴国王遣使来汉 ,光武帝赠给一枚‘汉委奴国王’金印。”其注曰 :“委 ,即倭。”( 1)“倭”是中国古代对日本的称呼 ,“倭奴国”是“倭”的奴国 ,奴国在今日本的博多附近。( 2 )“委”和“倭”是古今异体通假字。在那时“委”在用作指代日本时和现在的“倭”在读音及词意上是一样的。后来 ,用“倭”代替“委”指代日本 ,“倭”和“委”才有了区别。所以 ,东汉光武帝赠给倭奴国王的金印是“汉委奴国王”而不是“汉倭奴国王”。释“汉委奴国王”$河南省平顶山市十六中学@张宏伟…  相似文献   

4.
日本汉学具有独特一面。这主要体现在它的双重性上,即日本汉学具有“自我”和“他者”的双重性质。这种“自我”和“他者”的悖论相互交错,贯穿日本汉学的历史。到了20世纪后半叶,日本汉学终于完成了从“自我”到“他者”的质的转变。认识日本汉学的这种独特性并阐明这一转变过程及内在原因,对于我们了解日本汉学和认清日本人的中国观有着很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1984年3月,日本前总理中曾根在第101届国会向议员们宣告,日本“教育改革的时机已经成熟”,面向21世纪,日本将“下定决心,全面改革教育”。1984年8月,日本前文部大臣森喜朗在中国,向中国的教育界通报,日本的这次第三次教育改革关系到日本全体人民,“左右了日本的未来”。那么,决定日本教育改革势在  相似文献   

6.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以“切腹”自杀为“美”却是我们难以理解的。日本是世界上自杀率最高的国家,而这种自杀方式在日本几乎得到了全民族的支持。“切腹”思想在日本源远流长。樱花的美,武士道等导致了日本人死的美学观。而近现代以后日本的社会发展以及武力侵略也与“切腹”所体现的“忠”的精神不无联系。  相似文献   

7.
日本占据台湾50年,为推行其统治之策,日本在台湾社会特意扶植了一批“亲日台人”,其中,辜显荣最具代表性。他不仅在日本侵台当初,就充当日本侵台军队的“带路人”,而且在其后的生涯中,始终积极为台湾总督府“治理”台湾出谋划策。辜显荣为日本可谓“竭尽全力”,他通过与中国上层政治人物的一系列面谈及信函联系等方式,竭力诱惑这些人物“臣服日本”,永远充当日本的附属国。从辜显荣的部分信函可以看出,辜显荣确实为日本军国主义吞并中国大陆“呕心沥血”,凸现出中日近代关系史上一段极为特殊的博弈过程。  相似文献   

8.
“間”这个词在日本语中出现的频率极高,日本人的“間”意识表现在日本人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間”意识是由日本独特的自然环境这一客观因素,与日本人的“耻感文化”这一主观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  相似文献   

9.
在日本江户时代,朱子学派、古学派、阳明学派、国学派的思想家先后从“日本皇统”“日本文化”等层面论证了日本对于中国的优越性,形成了独具特性的“日本优越论”。考察东亚史,这一优越论的形成,既有元日战争、明清鼎革之事的影响,又与江户学者对中国思想的认同、接受、质疑和批判密切相关。然而,随着“日本优越论”的深入发展,国学派学者以“日本文化为中心”的优越论取向,却把“日本优越论”引向了对外扩张之路,凸显出这一思想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日本是有条件投降而不是“无条件投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人们在论及日本投降问题时,多习惯称为“日本无条件投降”。这一提法不够准确。历史的真实是日本是有条件投降,而不是无条件投降。提“日本投降”或“日本败降”等更符合史实。 日本帝国主义统治集团对波茨坦公告并不是一开始就心诚意愿接  相似文献   

11.
90年代以来,日本在教育改革中提出要“在宽松的环境中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作为日本“21世纪基础教育发展的方向”。一、“生存能力”的培养日本之所以将培养中小学生的“生存能力”作为基础教育的发展方向是有其社会和历史背景的。现行日本的教育制度是战后模仿美  相似文献   

12.
在日本上学的第一天,老师对我的教导是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要像有的人,上学没有几天就只打工不上学,最终只有“黑”在日本。第二天,我就知道有很多人(不光是中国人)“黑”在日本,“黑”在日本的惟一好处就是可以挣到很多的钱。  相似文献   

13.
涩泽荣一是既有思想理论、又有社会实践的日本著名企业家,被誉为“日本资本主义之父”。涩泽荣一自小熟读“四书五经”,参与商业经营,成年后曾赴欧洲,亲眼目睹了资本主义文明并深受影响。东西合璧的阅历使涩泽荣一为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作出了三大贡献:将西方的“股份制”引入日本,在日本确立了现代企业形式“株式会社”;提出了打破“士尊商牟”观念的“武士道即实业道”理论;提出了使“义”和“利”有机统一的“论语算盘论”。  相似文献   

14.
一、教学目的 :1 学会阅读日本图 ,熟悉日本的位置和领土组成。2 了解日本轮廓、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3 理解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二、教学重点 :日本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三、教学难点 :日本经济发达的原因。四、教具准备 :1 图片投影片 :“日本图”、“富士山”、“六大板块示意图”、“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源示意图”、“日本主要工业原料从国外进口所占的百分比”、“日本空白图”。2 表格投影片 :“东京与北京气温降水量比较表”、“部分国家人均耕地面积比较表”、“部分国家森林覆盖率比较表”、“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国…  相似文献   

15.
青年鲁迅在日本度过8年,形成对日本深刻的观察和冷静的思考.在新文化运动中,鲁迅以“窃火”者的姿态,介绍日本进步文艺,号召国人向日本人学习.从1920年代后期起,鲁迅逐步接受唯物史观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随后又鉴于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加剧,其“日本视域”明显转换,他不仅旗帜鲜明地对日本“支那通”及“转向”文人提出批评,而且对日本的武力入侵表示坚决反对,借鉴日本和反抗日本两种取向明显此消彼长.  相似文献   

16.
日本的小学、初中(日本称初中为“中学校”)实施“生活单元”教育,始于1947年。可以说,采用“生活单元”教育方式和开始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是日本战后第一次教育改革的主要标志,因此这一阶段在日本教育史上又被称为“生活单元”阶段。 日本开始实施“生活单元”教育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军最高司令部控制着日本的政治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生活单元”这种起源于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方式便  相似文献   

17.
“大东合邦”、“亚细亚一体”、“大亚细亚主义”是近代日本侵华理论的一种重要形态,它与武力犯华论相反相成,形成了日本侵略中国的软硬两种理论形态,其实质都是并吞中国。其中,樽井藤吉的“大东合邦论”主张以日本为盟主在东亚建立“大东国”,其用心就是要中国成为日本的附属国。而小寺谦吉的长达1200多页的《大亚细亚主义论》则集大亚细亚理论之大成,其核心是要中国放弃主权,任由日本来“改造”中国,最终是日本独霸中国和亚洲。“大亚细亚主义”实际上等于“大日本主义”。  相似文献   

18.
一、日本重视“改善”与美国重视“创新”的原因 传统上,美国的企业较重视“创新”,日本的企业较重视“改善”。这与美日两国的历史、文化、制度、及思维方式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为什么“改善”能在日本大行其道呢? 首先让我们从组织上看:在日本企业中,管理人员中级别较高的,对“改善”负有领导的责任,他们经常深入一线,组织、督促“改善”工作;级别  相似文献   

19.
在中日战争的诸多历史问题上,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具有重要意义,日本高层在战后将“九一八”事变和退出国际联盟视为战前日本外交最失败的举措之一。早在1951年4月10日,时任首相吉田茂亲自主持战前日本外交失误的回顾,形成《日本外交的错误》调查书,将日本的外交失误划分为八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满洲事变、退出国际联盟”。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国联派遣调查团进行调查,日本又因国联调查团报告书而退出国联,国联调查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20.
日本"大学评价"的组织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的“大学评价”即我国通常所说的“高等教育评估”。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教育评价开始传入日本。直到二次大战后,日本才真正建立了“大学评价”制度。近些年来,日本“大学评价”理念不断更新,方式方法也愈来愈多。其中亦有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