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掩护在进攻联防中运用的探讨,目的是为改进、发展进攻联防的打法提供参考。一、当前我国进攻联防打法的情况分析: 1.多年来在我国的兰球比赛中,基本上是以攻守联防作为对抗的主要内容,其他的攻防战术仅起辅助或变化运用。有很多情况是依靠联防防守制约对方,改变局面而取胜的,这个情况从1978年全国甲级兰球联赛广州赛区前10名决赛的统计材料中可以说明,整个比赛除了北京女兰,她们的人盯人防守和紧逼防守占总防守的81.4%。其他:男子队,联防防守占  相似文献   

2.
我们所制订的战术训练计划基本上是以区域联防为主,所以教练员既要教如何防守联防,又要教如何进攻区域联防。这就成为对我们的一种特殊要求。我们需要找出一个较为简单、可塑性较大的区域进攻方法,特别是因为目前的防守趋向愈来愈朝着区域联防和联防与人盯人混合防守发展。因此我们需要训练一种在对方防守变化时,运动员容易执行的进攻区域联防的战术,并且要使他们充满信心将所学到的东西在比赛中运用并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3.
当前篮球比赛日趋紧张,激烈,场上变化瞬息万千。防守技战术固然是体现防守实力的基础,然而为了更好的发挥防守战术的攻击作用,教练员和场上核心队员若能把握住比赛的脉搏,根据场上瞬间微小的变化,及时合理的变换防守战术,无疑会对防守的攻击性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赛实践证明,由于适时变換防守战术而转变战局,争得主动的战例不胜枚举。例如:从录相中看到一九八一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美国大学生队与苏联队的一场决赛,由于美国大学生队频繁突然性地运用全场防守,前场断截球竟达6次,并有3次直接得分。美国队防守战术变换适时,有力,给比赛的胜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又如:一九七八年北京国际篮球邀请賽,中国队与罗马尼亚的一场比赛,前半时罗队使用半场盯人战术,中国队突破穿插打的顺利,以43∶31领先,下半时罗队改用联防战术,中国队不能适  相似文献   

4.
交叉防守     
交叉防守这一术语听起来复杂,但实际并非如此。每个教练至少有人盯人和区域联防两套战术,也是我们实际运用的两种战术。交叉防守与其有所不同的是,把人盯人和联防扩大到全场,并在整个比赛中经常交替变换运用。理由是通过这种防守,必然会控制对方的进攻速度,使之对我们的防守始终找不到调整机会。因为调整进攻方式需要对方的教练做许多恰当的工作,才能指导队员辨明防守情况,做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在1983——1984年的篮球比赛季节中,教练员的注意力,如果说对比赛的某个方面有所强调的话,那就是如何进一步提高进攻能力,使进攻战术更加精益求精、卓有成效。每个教练员必须准备对付变化多端的区域防守战术。因为任何一种灵活多变的联防,都被机敏的教练员用来有效地击破目前最熟练的一打一个人进攻,并能使某些采用移动进攻法的球队陷于混乱。专家们普遍认为各种联防有如下优势:3-2联防能有效地盯死对方外围的优秀投篮手,同时更有利于发动快攻。2-3联防由于在内线保留几个高大队员,可以加强防守篮扳球的争夺。1-3-1联防除具有上述优点以外,还能  相似文献   

6.
采用录像法、观察法对第11届世界青年U-17足球锦标赛中国队的所有比赛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队主要采用防守反击的打法;比赛阵型以4-4-2为主;进攻以中路进攻为主,边中结合;防守采用前场反抢,后场密集的方式;在定位球战术和个人防守能力以及相互间的协防、保护方面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7.
最近几年我们遇到许多队都使用2—3区域联防及其变化(如半场紧逼或场角夹击),迫使我们提出了多套区域进攻战术。任何有效的区域进攻都应当利用传球和队员的跑动来打乱对方的防守,并使进攻队员插入到防守空档。我们提出的1—3—1区域进攻成攻地做到了这一点。不论你的队员身高如何,在和任何球队比赛时,这种进攻战术都可以很好地组织起内线和外围的进攻。  相似文献   

8.
踢球入门     
足球运动是一项对抗性的项目,它是由进攻和防守这对矛盾所组成。足球战术是指比赛双方为了充分发挥个人与集体的特长,进攻对方弱点,取得比赛胜利所采用的手段和方法。根据攻防的基本特点,足球战术可分为进攻战术、防守战术、比赛阵型三大部分。在进攻和防守战术中,又分别包括个人、集体与全队的攻防战术。在这里我们只选择其中的部分内容加以简要介绍。 一、集体的局部配合进攻战术 集体战术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队员在比赛中为了完成全队攻防任务而采用的局部协同作战的配合方法,它包括“二过一”、“三过二”战术配合和反切配合等进攻战术。  相似文献   

9.
世界著名球星克鲁伊夫说过一句名言:“荷兰人的战术是不间断地向对方球门施加压力,尽力不给对方喘息的机会”。只有百折不挠地连续不断攻击,才能攻破对方大门,取得比赛的胜利。在我们对足球比赛中的连续进攻进行分析时,引用了二次进攻这个概念。足球比赛中的二次进攻是指:在进攻结束阶段,攻击受挫,暂时失去对球的控制,在对方还未能组织起进攻之前,通过努力,重新获球而发动的连续进攻。这与篮球比赛中,投篮未中,抢下篮板球后重新组织的二次进攻类似。我们对1984年中国长城杯国际足球锦标赛的16场比赛(预赛阶段北京赛区6场  相似文献   

10.
第28 届奥运会中外男篮进攻速度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观察统计法观看第28届奥运会男篮的比赛,对中外男篮在进攻速度上进行分段比较。结果显示:中国队在进攻的速度方面和国外强队相比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距;中国队在掷端线球、推进过程中和攻击前的准备所消耗时间明显多于国外球队,中国队在进攻中出现过多的职能定位和分工,在战术运用上过分地注重整体性,缺乏机动性和灵活性,制约了中国队的进攻速度。  相似文献   

11.
发球是乒乓球的重要技术之一。在乒乓球比赛中唯有发球不受对方限制,可以按照自己的战术意图把球发到对方台面的任何位置上去,用以压制对方进攻,为自己进攻创造有利条件。记得在70年代第32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中国队同苏联队男子团体比赛中出现4比4的激烈场面,在关键性第九盘比赛中,许绍发的发球绝技大显神威,用发球控制对方进攻,为自己的进攻创造了机会,最终取得这场比赛胜利。笔者在对少儿乒乓球运动员进行全面基本技术训练中,把发球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每天保证20分钟发球时间,并规定了发球区域,根据个人的技术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12.
对第11届女排世界杯中国队与国外球队在日本的决赛阶段8场比赛中各队防反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中国队防反的攻击性以及成功率优于国外队,其一般攻跟对方基本持平,战术攻的次数和成功率则明显优于对方,前排各位置进攻中二号位的得分效果尤其显著,拦网差于国外队,防守失误比对方多。  相似文献   

13.
第16届世界男篮锦标赛中国队攻防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国队在16届男篮世锦赛上与六个对手的进攻和防守的各项技术统计数据,利用统计软件SPSS进行分析,客观反映出本次世锦赛上中国男篮的表现.结果表明:在进攻方面,进攻效率不高,总投篮次数与对手有较大差距,进攻篮板球、助攻方面与对手差距较大;在防守方面,基本形成以压迫性的防守带动进攻,用强悍的联防打消耗战的战术体系,但是体力和关键球的处理成为比赛失利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各级篮球队,在比赛中采用联防的比较普遍,究其原因:一是由于联防本身从战术组织上属于一种稳固的集体性防守,比较难于用简单的进攻击破。特别是缺乏准确的外围投篮时,更是一愁莫展。二是由于现代的联防在发展。它的性质不单纯是守区,而且还对位盯人。再加上形式日益增多,缺乏一种能攻破各种联防的原理和方法。所以在比赛时,很难在临场进行应变。  相似文献   

15.
第十六届世界男排锦标赛中国队一攻效果与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国男排及其对手的一攻入手,分析比较本次比赛中中国队与对手一攻的特点与效果,结果发现:中国队一攻以战术攻为主导,而对手则战术攻、强攻两种进攻方式较为均衡;中国队一攻扣球成功率较低,尤其强攻差距较大;中国队一攻战术攻博而不精,进攻形式较多,但成功率一般。  相似文献   

16.
世界杯足球赛亚大区决赛,中、新第二回合之战是在电视屏幕上看到的。结果是中国队以0:1负于新西兰队。对这场比赛总的印象是:拚抢凶猛,空中争雄,以快对快,各有千秋。从两个队的比赛情况上看,新队无论在作风、技术、战术运用上都略高一筹。但是,中国足球队在这一仗中,每个上场队员都是认真的、积极的、顽强的,尽到了他们的全力。中国队在防守过程中,前锋、前卫都能积极回防到位,拚命堵抢对方每一次进攻,在某种程度上,是限制了对方的长传冲吊,使其特  相似文献   

17.
运用多元分析方法对新一届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建队后所进行的全部17场国际比赛的技战术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中国队比赛结果的因素主要集中在比赛的控制力、防守力、进攻力、时空利用力4个方面,其中,控制力、进攻力对比赛结果贡献相对较小,而防守力及时空利用力贡献较大;控制过程中,中国队的攻击性不强,高空战使用过多;在防守及空间利用方面,中国队现已基本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技、战术风格,但防守缺乏足够的强度及压迫力,对比赛的控制及进攻两方面的不稳定是目前中国队急待解决的技战术关键.  相似文献   

18.
运用录像统计法、数据对比分析法对第30届伦敦奥运会中国队与国外球队6场比赛中各队快攻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中国队快攻的组成率、成功率跟对方差距不明显,失误率甚至比对方多.建议中国女排在保持全面、快速、多变的进攻打法的同时,努力提高攻手的个人突破能力和增加主、副攻队员跑动进攻的战术配合,以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加快速多变.  相似文献   

19.
对2006年世界女排锦标赛中国队九场比赛录像进行统计,获得一攻进攻的相关数据,分析中国队一次攻进攻特征与效果,并以巴西队为参考。结果显示:中国队快变战术组成率较高,但成功率却较第九届世界杯女排赛有所下降,一攻战术体系遭到破坏,一攻组成率和成功率均低于巴西队,一攻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20.
八十年代世界女排由于身体训练的现代化,身材的大型化,技术战术也日益朝着快速、多变、立体纵深的力向发展。近几年来,我国女排改变了身高的小个状态,弹跳的绝对高度也达到了国际最好水平。从1981年全国甲级联赛上海赛区的比赛看到:女排比赛的网上争端也日趋激烈,在空间领域充分运用攻防技术有了新发展,破坏对方的一传、抑制对方进攻的战术优势已成为取得胜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