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近几年来,随着民生问题越来越突出,对民生新闻的报道和重视度也越来越高,"民生"话题成为了政府和人民关注的重点。如何高质量地做好"民生新闻",使民生新闻体现其新闻报道的价值是每一个新闻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下文就结合本人对民生新闻报道的一些经验,谈谈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2.
当民生新闻成为新闻从业者滔滔之语时,当民生新闻成为一种时兴样式时,当民生新闻与社会新闻乃至工作新闻越来越近时,3月26日,大众日报"大众摄影"专栏刊出该报记者孙京涛的摄影报道<俺村修路>.看后,我感觉民生新闻的纯朴样式扑面而来.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民生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随之而来的是,媒体的民生新闻越来越受到媒体自身和广大受众的重视,无论是广播电视还是报纸等平面媒体,都纷纷开办各种各样的民生新闻专版(专栏),回应受众的期待。新闻实践表明,民生新闻的着力点就应当在"三贴近"原则的指导下,为受众提供细致入微、实实在在的服务。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于新闻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近些年来"民生新闻"映入人们的眼帘并迅速兴起,仿佛一夜之间,这一词汇成为了最为热门的新闻术语之一,许多媒体争先恐后地使用,着实掀起了一股热潮。民生新闻也承载着关怀人文和揭示社会现象的重要责任,它关系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民生问题的解决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是究竟何为"民生新闻",其如何发展,也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对于民生新闻现象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5.
薛蕾 《传媒观察》2012,(2):60-61
受众需要什么样的民生新闻,在民生话题热度居高的当下,依旧是很多媒体人在关注和思考的问题。从《人民日报》、《解放日报》、《南方日报》等全国和省级大报,到《无锡日报》等各地方党报,都出现了做"大民生"新闻的趋势,各级党报越来越重视新闻的民生视角,传统的时政新闻和经济新闻等主流新闻板块都在花大力气发掘自身题材中的  相似文献   

6.
民生新闻是近年来新闻界十分热门的话题,成为各媒体新闻竞争的"杀手锏".然而,由于各报共同致力于此,在新闻资源的共享度越来越高的今天,民生新闻也越来越多地表现出同质化.如何在同质化的情况下保持民生新闻报道的竞争力,是党报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7.
"广告植入",指把产品及服务等具有代表性的品牌视觉、听觉符号融入电影、电视剧或舞台中,以达到营销目的。近年来随着民生新闻越来越火爆,更多的广告商开始把目光投向民生新闻,电视民生新闻广告植入发展不断扩大。本文主要从民生新闻广告植入形式和特点两个方面对民生新闻广告植入进行简要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8.
提升电视民生新闻品质四大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各家电视台都把打造民生新闻栏目看成提高新闻报道影响力和收视份额的一条重要途径.但随之而来的是观众和业界对电视民生新闻同质低俗的批评也越来越强烈.电视民生新闻亟待转型与提升,已经成为业界共识. 栏目形态从单一化到多样化 创新栏目形态是根除民生新闻同构同质"沉痼"的一个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电视民生新闻,很接地气,由于其独特的亲民视角和内质,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因此,其在各地可谓异军突起遍地开花,但,电视民生新闻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一、民生新闻同质化现象严重民生新闻以其本土化、平民化、低视角的特质吸引了很多观众。由于其独特的"吸附力",促其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大获"双赢"。由于成功者在先,于是,跟风者、拷贝者、模板者,便紧随其后蜂拥而至一哄而上。随着越来越多的电视台开办民生新闻栏目,节目风  相似文献   

10.
当下我国电视民生新闻娱乐化、低俗化倾向严重,越来越多地闪现"黄色新闻"。本文通过对当前电视民生新闻这种黄色化倾向进行解析,从而为行业未来发展提出一些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李健 《青年记者》2015,(8):29-30
《左传·宣公十二年》云:"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是"民生"一词出现的最早记录。《辞海》则将"民生"解释为"人民的生计","民生"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思想,散发着浓浓的人文关怀。近年来,随着都市类报纸和各类民生新闻栏目的崛起,民生新闻以其平民视角和较强的可读性,越来越受到读者青睐。然而一直以来,党报给人以政策性强、面孔严肃的印象,民生新闻似乎成为党报的"短板",不能不说这是一种误解或曲解。其实,党报是党和人民  相似文献   

12.
电视民生新闻以<南京零距离>的开播为标志,逐渐趋向成熟.但是在发展过程中,民生新闻越来越被狭隘地定义和理解,出现诸多问题,导致收视率逐渐下降.正如蔡尚伟教授所言:"电视媒体过分追求收视率,加之民生新闻自身存在的局限,使得民生新闻走向‘后民生时代'".①目前理论界对此并没有进行阐释,笔者认为,所谓的"后民生时代",是指民生新闻在继承原本价值理念的基础上,突破前期节目的浅薄性和表象性,引入公共新闻理念和深度报道,注重社会责任和主流价值观的新闻形态.  相似文献   

13.
2012年,新疆把民生建设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在民生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党报作为联系党和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也必须紧密切合当前热点,将民生新闻作为重点报道内容,深入基层,倾听民声,反映民意,担当弘扬主旋律、舆论监督、热点引导的社会责任。民生新闻的民生主题那么,如何让民生新闻成为主流新闻的一部分,真正走进百姓生活,充分体现民生的视野、民生的态度、民生的情怀,是我们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结合中宣部对于当前新闻战线"走转改"的现实要.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民生问题越来越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作为电视媒体,如何做好民生新闻,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社会公信力带热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一文从民生新闻为何突然"变热",本色新闻是民生新闻的立身之本,强化监督是民生新闻的实力风向标三个方面,分析了民生新闻变热的成因,阐释了做本色新闻、走平民路线、客观公正报道新闻事实的重要性。提出了强化监督敢于同腐败现象、官僚主义作斗争,是衡量一个媒体公信力的试金石。  相似文献   

15.
民生新闻在庞大的新闻家族中,只有短短十多年的发展历史。但是,时至今日,很多民生新闻栏目在当地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尤其是新时期党和政府提出构建和谐社会以来,民生新闻以其独特的优势,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舆论监督作用。"物价"、"拆迁"、"房价"、"食品安全"、"生产事故"等,可以说是近两年在媒体上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而这些词  相似文献   

16.
姚娟 《新闻知识》2013,(2):23-24
"后民生新闻时代"、"公共新闻"、"大民生新闻"三个概念,是与电视民生新闻相关的三个关键词。"后民生新闻时代"似乎在宣告电视民生新闻的终结,"公共新闻"、"大民生新闻"则指出了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之路。无论电视民生新闻的前景如何,其民本取向的精神内核不能丢失。  相似文献   

17.
刘杰 《新闻爱好者》2011,(13):46-47
近年来,随着"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提出,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各界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民生问题,因而民生新闻逐渐成为报纸上的一大亮点。目前,民生新闻不仅没有降温,而且成了新闻媒体提高  相似文献   

18.
牟国志 《当代传播》2007,(3):118-119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媒体对民生新闻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有的开通了民生热线,有的定期推出"民生在线"等专题、专栏,还有的辟出专版来做民生新闻.但是在关注民生问题的同时,如何把握好新闻报道的"深浅",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度",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民生新闻的报道量日趋加大,社会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总结民生新闻报道,可以发现很多的共同点: 立足"重要、好看、有用" 民生新闻关注的是民生、民情和民意.社会大众对于官方有关国计民生的各项方针政策是非常关心的,但他们更喜欢通过媒体的解读,来了解与自身相关的信息.  相似文献   

20.
薛蕾 《新闻通讯》2012,(2):60-61
受众需要什么样的民生新闻,在民生话题热度居高的当下.依旧是很多媒体人在关注和思考的问题。从《人民日报》、《解放日报》、《南方日报》等全国和省级大报,到《无锡日报》等各地方党报,都出现了做“大民生”新闻的趋势,各级党报越来越重视新闻的民生视角,传统的时政新闻和经济新闻等主流新闻板块都在花大力气发掘自身题材中的民生元素,呈现出越来越鲜明的民生化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原来的民生新闻板块面临着两种选择,一种是淹没在诸多新闻板块民生化的大潮中。逐渐失去特色,越来越边缘化;另一种就是坚持自身的报道方向,打造属于自己的主流影响力。近年来,无锡日报坚持了后一种选择,在“大民生”的新闻趋势中,坚持塑造民生新闻独特的表达体系.反映不同于其他新闻板块的民生诉求,以民生新闻特有的竞争力打造主流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