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军 《班主任》2013,(4):49-50
接手新班后,为尽快走进学生心灵,拉近彼此距离,我使出浑身解数,可学生依然与我貌合神离:每次征询班级建设意见,学生总是支支吾吾,闪烁其词;每次与学生单独交流,学生总是缄默不语,恍若凛然义士。我苦恼着:  相似文献   

2.
莫丽雅 《教师》2008,(9):4-4
我当班主任十多年,成功的经验是走近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每周的班团课,我是高效率的利用,在整整一周的时间内,通过三种渠道来备班团课。  相似文献   

3.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繁琐而复杂的工作,一个班几十名学生,是否能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工作的好坏。因此,关爱学生,用一颗平等的心与学生交往,尊重学生,讲求沟通的技巧和方法,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欣赏学生,真情互动。用真心换真情是班主任工作的精髓所在。  相似文献   

4.
《班主任》2013,(4):45-46
一天早晨,我正带着孩子们晨读,学生晶怯怯地在门外喊了一声“报告”后,面带泪痕地走进了教室。我只顾着带孩子们晨读,并未问其情况。晨读结束后,各组组长检查并汇报本组作业完成情况,结果晶是班上唯一没有完成作业的学生。想到升入六年级以来,她散漫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陆日欢 《师道》2005,(6):41-42
长期以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应试这根指挥棒的影响下走人了误区,不少“恨铁不成钢”的教师和“望子成龙”的父母心目中“好学生”“好孩子”的衡量标准就是学习成绩,只注重了智育,而忽视了良好道德素质的养成。而我们总是慨叹现在的学生如何难教的时候,我们从来没有反思过,我们是否真正的走进过他们的心灵。自居易说过:“感人心,莫先乎情。”  相似文献   

6.
关注学生的情感,对于英语教学具有真正的实践意义。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只有走进了学生的心灵.才能提高英语教学成效。  相似文献   

7.
著名的教育家魏书生曾经讲过:教师应具备进入学生心灵世界的本领。是的,育人要先育心。作为一名低年级班主任,我深切地体会到:班主任要用真情去付出,谱写“心”的对话,要用倾情去交流,创造“心”的教育。  相似文献   

8.
包光潜 《师道》2012,(11):14-15
严师出高徒,这是中国的古话。师不严,生不惧,往往难以上进。但是,老师太严,近乎刻薄,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伤害师生感情,导致教育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9.
张宝萍 《班主任》2007,(5):36-36
“祈盼作一只红烛,点燃学生们求知的火花;祈盼作一只红烛,照亮学生们的心灵之路”,这曾经是初为人师的我最朴实的人生追求。然而,当我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却不能照亮学生的心灵,当我满怀爱心却不能被学生理解、接纳时,我开始不断地审视自己,不断地思索,找寻着真正能够获取成功的教育途径。  相似文献   

10.
《班主任》2013,(4):43-45
作为一名和学生朝夕相处的班主任,我知道教育学生的前提是走进学生心灵,所以我经常找学生谈心,试图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但却常常感到,不少学生很难毫无保留地向老师敞开心扉,以致教育效果大打折扣。我究竟该如何做好学生工作,让他们对老师敞开心扉呢?(福建张小敏)  相似文献   

11.
当我们对学生的教导越来越不凑效,当我们与学生心灵的距离越来越遥远,当我们的学生似乎越教越不听话时,我们不禁陷入沉思:我们的学生怎么了?我们的教育怎么了?  相似文献   

12.
不时听到有班主任抱怨:现在的学生太调皮,真难管。真的是这样吗?不,绝不!关键是我们的教师没有掌握好的教育方法。我想,要教育好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要了解学生,就要掌握进入学生心灵世界的方法和本领。道理很简单,正如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所说:“学生心灵的门不像集市贸易的大门,对谁都那么  相似文献   

13.
刘小怀 《中国德育》2004,(5):49-49,62
有人这样介绍过做班主任的经验:在学生面前情感要收敛,态度要严肃,语言要强硬,举止要慎重,这样才能树立班主任的威信。记得我初做班主任时,便是参照上述经验,奉行“严”字当头,在学生面前总是摆出班主任的架子,发现问题便训斥一顿。经过一段时间,我的威信似乎有了,但总  相似文献   

14.
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是班主任搞好班级工作的一个重要条件,师生心灵沟通是教师打开学生心灵天窗的钥匙,是教育成功的秘诀之一。  相似文献   

15.
爱是教育的桥梁,爱是教育的钥匙,爱是教育成功的种子。班主任要将自己的爱恰到好处地自然流露出来,使自己的言行与学生及其生活的班集体组成一个心理感应场,这样才能去塑造一颗颗充满爱的心灵。本文就如何以爱去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胡文兴 《中国德育》2006,1(8):35-36
我的学生王强经常逃课到游戏厅玩耍,多次劝说无效。一次意外的机会,我发现他特别爱看科技方面的书。于是我灵机一动,希望通过经常借书给他看,把他从游戏厅拉回来。我在图书室借了十本书给他,他从中找了一本翻了起来,其中有一篇《人类的梦想成真了——美国人登上了月球》令他感叹得直拍桌子。两天以后,他还书的时候又借了两本。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发展日趋多元化的今天,学生更易受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由于学生正处于半独立半依赖、半成熟半幼稚的成长时期,有其特殊的心理矛盾,有成人难以理解的困惑与苦恼。他们的许多心理冲突,或被自我掩盖,或被成人忽视,以致不少学生感到孤立无助,只好隐抑在心灵深处,备受煎熬,甚至诱发各种心理障碍乃至心理疾病。作为教育工作者有责任挑起这付担子,着手去解决这些问题,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实际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丽明 《班主任》2013,(4):49-49
“王老师,不知从何时开始,我是那么喜欢您的微笑。真的,是您的微笑改变了我,谢谢您!”看着学生小飞写给我的毕业留言,眼前不由浮现出一幕幕往事。  相似文献   

19.
朱萍 《科学教育》2005,11(6):20-21
寄宿制学校在我国各地蓬勃发展,它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周一至周五每天与老师、与伙伴朝夕相处,让教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教育提供充足的时机。出生于二十世纪末的独生子女,在他们身上不良的习惯与良好习惯并存。他们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任性,害怕承担责任;喜欢依赖别人;处理应急事情束手无策等。面对现实,寄宿制小学如何主动去满足时代的发展需要,培养新时期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如何扬寄宿所长与时俱进,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挑战。我们教师要研究和解决好以下一些主要问题,如:这些远离父母的孩子独立自主学习与生活自理能力如何培养?不同个性、不同爱好的学生兴趣、特长应该如何发展?不同成长背景的学生如何主动适应集体生活、相互间愉快交往?相对封闭的学校如何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等等。  相似文献   

20.
小郑其人小郑是一个貌不出众但又引人注意的高中生,国字型的脸上是一双总是带着睡意的眼睛。1.一个网络游戏迷。小郑因沉迷于网络游戏而经常旷课逃学,平均每星期有一到二天不来校上课,尤其是星期一,几乎都不来学校;自控能力极差,一旦手头有钱就旷课进网吧,甚至发展到没钱时想方设法骗父母的钱。可见,他是一个地道的网络游戏迷。2.内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