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带女儿去练琴的路上,遇到了梅,一个40来岁的女人,她的情况我知道一些,孩子得了很重的病。作为母亲,深知这种深入骨髓的痛。我小心翼翼地藏起心中的关切,怕自己的关切变成怜悯。她见到女儿,问多大了,我说满11。"哇,都这么高了,快赶上妈妈了。"眼前的梅,一脸的平和,看不到半点阴郁。"阿姨,你孩子多大了?"望着女儿一脸的好奇,我非常懊悔没有及时制止她。  相似文献   

2.
告诉孩子我不会,并不会破坏我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反而会给她以积极的影响,让孩子从小养成诚实、好学等良好的习惯和品质,这会让其受用一生. 记得女儿很小的时候,好奇心特别强,每天只要一睁开眼睛,她就不停地问这问那,比如: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小鸟为什么会飞翔?秋天为什么会落叶?人是从哪里来的?女儿提出的这些问题,我一般都能很快给出确切的答案,女儿总是十分高兴,并不停地夸妈妈真棒.虽然只是来自孩子的夸奖,但也让我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同时让年幼的女儿产生了一种崇拜的错觉,那就是在她心目中妈妈是无所不能、无所不会的.  相似文献   

3.
三岁的女儿雪雪爱玩水,父母便把一些玩具和大大小小的盆放在卫生间里让她玩,但雪雪常趁妈妈不注意时跑出来,把水倒在地板上或桌子上,还高兴地告诉妈妈:“那是洒水车洒的水。”后来,雪雪又有了新花样———把一大杯水倒在床上,然后“考”妈妈:“水怎么没了?”有一次,雪雪还将鱼缸里的水舀光了,把鱼抓到地板上,告诉妈妈:“我想跟小鱼做游戏。”对于雪雪的举动,父母有点无可奈何,他们想不通女儿的小脑瓜里何以会有这么多新鲜花样。生活中雪雪这样的孩子并不少见,他们很聪明,也很淘气,经常会干一些令大人啼笑皆非的事情来。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  相似文献   

4.
抓阳光     
十岁的女儿叛逆性强,自小在乡野长大,再加上她爸爸信奉明朗的放养政策,她是不怎么把我这个当老师的妈妈放在眼里的。她就像绘画本《逃家小兔》里的那只幼小的,却时常想逃出妈妈关爱笼罩的小兔子。小兔子变成鳟鱼,兔妈妈就变成渔人;小兔子变成小鸟,兔妈妈就变成鸟歇息的大树;小兔子变成花朵,兔妈妈就变成园丁。无论到哪里,兔妈妈都想抓住那只小兔子,因为小兔子是兔妈妈的小宝贝。许多时候,我们母女俩就做着这样的游戏,一个拼命躲,一个拼命追。一不小心就恼了。有时候,女儿就像一只对江河充满向往的船,而我不得不变成风,吹她到她想去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挫折阳光一位母亲在雨后的下午,带女儿去散心。忽然,女儿见到远处出现了一道彩虹,她惊喜地说:"妈妈,快看彩虹!,,""是的,妈妈看到了。彩虹美吗?"母亲问道。女儿说:"很美!""宝贝,你知道吗,彩虹其实就是阳光。"女儿好奇地问:"阳光?我们平时看到的阳光为什么没有这么美呢?"母亲借机开导:"因为雨后空气中留存的雨雾折射了阳光,从而产生七彩光芒;阳光的折射就像人生中的挫折和磨难,折射使阳光美丽,挫折和磨难也会使人生美丽。"女儿会意地说:"妈妈,我知道了,彩虹就是受了挫折的阳光!"母亲笑了:"宝贝,你说得很对!  相似文献   

6.
周五晚上,朋友约好一起吃饭,晓岚带着女儿来了。这个小姑娘在幼儿园上大班,一看就是性格外向、活泼好动的孩子。 刚开饭不久,小姑娘停下筷子,好像想起了什么,歪着脑袋问妈妈:"妈妈,‘颠嫌’是什么意思?"我们都被她问懵了,说实话我也不知道这个词怎样写,词典里查不到这个词,暂时用"颠嫌"吧。晓岚的脸一下子红了,她愤怒地说:"是谁说的?"孩子天真地说:"我老师说的,老师说我真‘颠嫌’。"  相似文献   

7.
前两天,女儿在纸上画了一个圈,问我这是什么,我说:"是个大大的零。""不对不对,是鸡妈妈生的蛋。"她一脸得意,立刻又指着圈问我是什么,我想也没想就说:"是鸡妈妈生的蛋。""呵呵,又不对,是小鱼吐的泡泡。"如此反复了几次,女儿乐此不疲。她熠熠闪光的瞳仁,精彩纷呈的想象,让我有些汗颜。在成人的眼中,孩子是无知的,正是这份"无知"、好奇与童真,让他们可以在想象的世界里畅游。  相似文献   

8.
正女儿今年五岁,乖巧又懂事,朋友经常问我是怎么教育孩子的。我的育儿经验是:把孩子当朋友。朋友原则一:尊重与平等我和女儿相处得很友好,我从不认为女儿无知,而是把她看成大人,凡事都用商量的口气与她沟通。女儿爱看动画片,如果不加约束她会一直看。这时我就和和气气对她说:"妈妈小时候就爱看电视,当时不懂,所以现在戴上厚厚的镜片,遮挡了妈妈漂亮的大眼睛,你说妈妈说得对吗?"听了  相似文献   

9.
为了迎接又一个母亲节的到来.本刊采访了四对妈妈和外婆,倾听了这些具有双重身份的母亲们在养育孩子过程中的心灵对话……孩子出生后,女儿变成了妈妈妈妈变成了外婆生命,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在升级……与身份同步升级的,还有那份爱当了妈妈后的女儿,对母亲有了更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李丹崖 《良师》2010,(5):27-27
“想我时,你就吃一粒糖,这样想念就是甜甜的。”一位妈妈对4岁的女儿说。 当时,妈妈躺在病床上,两颊微微泛着红光。爸爸把她抱到妈妈床边,妈妈抚摸着她的头发,对她说:“孩子,妈妈要到糖果山上采糖果,可能要过很久才能回来,你若是想我,就在嘴里含一粒糖果,这样妈妈就知道你想我了。”  相似文献   

11.
多问一句     
高嵩 《教育文汇》2014,(10):24-24
台湾女作家张晓风说过这样一段经历:一天晚上临睡前,女儿对她说:“我最喜欢的就是台风。”这话让张晓风很生气。要知道,每刮一次台风,有多少房屋会被吹塌!但孩子毕竟还小,她便尽力压住性子问:“为什么呢?”女儿答道:“因为有一次刮台风的时候,我拿着蜡烛在屋里走来走去,妈妈说我像个天使。”妈妈只是多问了一句,才发现女儿不是在瞎说,她的心原来是那么纯净!妈妈如果少问一句,不是错怪了孩子吗?  相似文献   

12.
<正>妈妈发现女儿放学回家之后有些不对劲:面无表情,神情恍惚;本来丰盛的晚餐,她扒拉几口后,就不吃了。妈妈关切地问孩子是否遇到不开心的事,可孩子就是沉默不语,甚至还“嘤嘤”地哭了起来。这让全家人都揪心不已。妈妈把女儿抱在怀里,等她情绪稍微缓和之后,才慢慢引导。孩子终于说出了真心话:“同学们在学校给我取绰号,而且总有一群人在教室对我指指点点,上厕所的时候还堵我的门……”女儿一边啜泣,一边说道。妈妈从女儿断断续续的话语中,  相似文献   

13.
有一位妈妈来信对我说,她七岁大的女儿最近总是发脾气,动不动就说不想长大。孩子不想长大,不仅仅是这一位妈妈的困惑。我想,导致这个结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家长平时跟孩子交流时多有不妥。你是否意识到,在你们的话语中,孩子当下的许多活动都变成了"长大"的任务:吃饭是为了长大,运动是为了长大……在这样的语境  相似文献   

14.
她是一位“与众不同”的母亲,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大”问题上显得颇具“另类”。在女儿三、四岁的时候,幼儿园其他孩子的年轻妈妈常常在一块儿交流育子经验:怎样哄孩子识字,如何逼孩子记英文字母,谁的儿子聪明,谁的女儿会做加减法……。每到此时,她总是过去抱起女儿说:“宝贝,跟老师和阿姨再见!”女儿很乖,甜甜地道过再见,就欢快地和妈妈回家啦。  相似文献   

15.
她被称为"全国最坚强警花",她被授予"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模"、"抗震救灾优秀纪检监察干部"称号。"你失去亲人,却把全部的爱献给灾区人民,你是人民警察的骄傲,我们都是你的亲人。"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孟建柱这样对她说。她是孝顺的女儿,她也是一个两岁孩子的妈妈。一想到突然逝去的亲人,她会禁不住泪如泉涌。她认为自己所做的没有什么特别,但她却成了许多人在那场灾难中最感动、最温暖的记忆之一。  相似文献   

16.
我们的社会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核心家庭。所谓核心家庭,是指年轻父母本身就是独生子女,他们作为养育者,却没有养育经验,所以让他们养育独生子女,就变成了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但若从他们小的时候就注意培养照看孩子的经验,情况就会好得多。 惠子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惠子是独生子女,在她小的时候,她的妈妈有意  相似文献   

17.
妈妈老是说:她有三个儿子。一看我纳闷,就对我解释说:我认真、懂事时是"大儿子";生气、跳脚时是"二儿子";可爱、天真时是"小儿子"。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妈妈变成了魔法师——随着我在三个儿子的角色变化,妈妈也会在一瞬间变出不同的脸。  相似文献   

18.
月亮的孩子     
秋天的一个晚上,我和女儿在床上睡觉,我们看见豆豆在窗外对着月亮说话。她可怜巴巴地喃喃自语,我不要做妈妈的孩子,我不想做她的孩子,我想做你的孩子,我想做小月亮———一个很小很小的小、月、亮。说话时,脸上挂着亮晶晶的泪珠。女儿说豆豆肯定又受到了她妈妈的喝斥了,她妈妈总是没有好脸色,也许因为豆豆是女娃,也许因为困顿的日子太糟心了,她常常把豆豆一顿暴打。豆豆受到委屈,就喜欢对着天上的月亮说话,我发现她与月亮或者花草鱼虫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我们只要一回到老家,她就要来和我们睡,她的理由就是这张床上可以看到月…  相似文献   

19.
hongtianshu@126.com问:我的女儿3岁4个月大,以往都要搂着妈妈的脖子才肯入睡,现在我们觉得应该让她慢慢养成独睡的习惯了,于是就从跟妈妈分被窝开始做起。起初的几天她是哭闹加上央求,不过妈妈狠下心坚持住了。一周后,她能接受妈妈合衣坐在一边讲故事并握着她的手让她入睡。不过,坚持了几天后,她又非要搂着妈妈的脖子不可,还振振有词地说自己是小宝宝,要和妈妈一起睡。请问,对于这种情况,怎么处理才妥当?
  答:有人说,孩子是天生的“外交家”,他们很会钻空子、与大人讲条件。此时,如果妈妈心软退一步,孩子就会进两步,而之前的努力就全部化为泡影了。所以,您一定要坚持住,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孩子就会养成独睡的习惯。  相似文献   

20.
有一天,我在游乐园散步,看到一位妈妈正在教女儿学骑自行车。可能孩子总是学不好,远远就听见妈妈在不断训斥孩子:“你怎么这么笨,给你说几遍了,要眼睛看着前方,你就是不听,你真是笨到家了。”我走近一看,那个孩子才六、七岁,她非常委屈地一遍遍练习,她妈妈还在不断地埋怨她。回想起小时候我十来岁才在爸爸的鼓励下慢慢学会骑自行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