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巴述丽 《家长》2013,(8):14-16
“慢养”可以让父母找到相信孩子的力量,可以让孩子发现最好的自己。这样的结果,哪个父母不想看到呢?想起《圣经》里的一句话:“世间万物皆有定时——播种有时,成长有时,花开有时,凋零有时。”是的,养孩子也是如此,成长是缓慢的,是顺应自然的事情。所以,父母要不时提醒自己:“对待孩子,慢一点儿,慢慢来。”  相似文献   

2.
最近因为教育孩子与老人产生分歧,以致闹出矛盾。分歧是对待孩子的不良习惯或行为看法不同做法不同,可矛盾不在此,那在于什么呢?在于老人常常要不厌其烦地说服教育甚至批评,有时长达两小时,弄得人非常烦。其实老人说的很多还是有道理的,对我教育孩子还是有帮助的,刚开始还听得进去,可后来越听越烦,为什么呢?不仅我有这样的烦恼,著名作家马克吐温也有类似的经历。  相似文献   

3.
张欣 《宁夏教育》2013,(5):73-74
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常听到和看到的是家长对孩子的斥责、威胁或哄骗、利诱多于鼓励和赞赏,即便是鼓励有时也表现出“瞎鼓励”,为鼓励而鼓励,缺乏度的把握和科学的方法,以致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刘学成 《教育文汇》2012,(10):29-29
那年,我刚师范毕业,被分配到一所乡村小学。学校让我担任三年级一个班的班主任。这个班四十二个孩子都很可爱。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班级成为学校文明班级。因此,平日里我对学生要求十分严格。  相似文献   

5.
我这个生长在大别山脚的孩子打小就从人们的嘴里听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再说下去,就是苏杭的女子貌若天仙。可后来我从开着车在外跑的司机(当然是男人)嘴里知道,说是其实真正漂亮的女子还数扬州,并说你从他那城市的街上走,看到的女子一个比一个漂亮。  相似文献   

6.
我永远不会忘记十三岁那年的落水经历。一个炎热夏日,我和其他孩子在水里嬉戏。后来我模仿大孩子的姿势,站在高处,纵身一跃跳进水里。可是当身体进入水里时,我突然发现自己不能浮出水面,而且越沉越深。  相似文献   

7.
老师:您好! 我有个问题老公,至少在教育孩子上很有问题.他总是爱说孩子:谁谁的孩子考了多少,谁谁的孩子考了第一,你看你,让我怎么说,说我丫头考倒数?你也给我考个前几名!他每天回到家只要孩子在看电视,也不问作业做完了没有,也不管看了多长时间,只会冲孩子喊:就知道看电视,你都学会了?去看会儿书!孩子没办法,只能气冲冲地回到自己的房间. 我八岁的女儿也确实有点笨,成绩一直不太好.以前由于工作原因,我不能照顾她,现在工作单位离家近了,想多关心她,却不知该从哪里入手了.孩子现在上二年级,最近老师跟我反映她总是撒谎,可能是自尊心强,也可能是怕我吓唬她,考试的卷子从来不让我看,老师要求家长签字,她就说我不在家.我为这件事儿很头疼,也很困惑,不知道该怎么办,请老师指点迷津. 莉莉的妈妈  相似文献   

8.
曾经看到一篇文章中说“孩子说话就是在练口才!”惊讶之余恍然大悟,是呀,小学生都是孩子,孩子都爱说话。有时.面对满教室叽叽喳喳的“小鸟们”,头疼啊,无奈啊,还得厉声制止,怎么改变呢?如果巧妙地利用这一特征,是否能将此变成一种“资源”呢?之后.在教学中,我常进行实践,发现很有效。  相似文献   

9.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在当今这个多元化的社会,面对异彩纷呈、个性明显的孩子,在教育实践中我深深感受到:是要正式告别那种传统的、  相似文献   

10.
美丽 《人生十六七》2011,(10):50-51
儿子刚一出生,我就瞪大眼睛,妄图发现他有什么特殊才艺,以便于因材施教,重点培养。可惜一直未遂,心下不免失落。后来,我终于发现他一条“熠熠闪光”、异于常人的特殊才能:爱钱。虽说这个优点不像别家孩子成绩优异、体格矫健、文武双全那么令人得意,但是,智商情商财商,好歹都是“商”嘛。  相似文献   

11.
一个家长在电话中谈到:我的孩子10岁了,上小学四年级,是个男孩子。有一天,孩子从学校回来说:他不小心碰了同学一下,那个同学就用砖头砸他。平常碰到这样的问题,我都亲自去找那个孩子,与那个孩子谈谈,大多数情况下是起作用的。但有时对方的家长知道了也会找我抗议,认为孩子有问题应该去找家长,不应该训斥孩子。有时我也试着让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孩子说“他再打我,我就打他!”实际上,孩子很多时候对问题听之任之,不会解决问题,而是逃避问题。我应该如何对待这个问题呢?这个家长提的问题很普遍。从孩子走出家庭,走进群体…  相似文献   

12.
一、案例 五年级上学期,我们班转来一个小男孩。初次见面,他便给我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个子不高,瘦瘦的脸庞上架着一副金丝眼镜,给人感觉很斯文。当时我想:这一定是个各方面优秀的孩子。  相似文献   

13.
我们知道,进入一年级是孩子受教育生涯的开端。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从幼儿园的小朋友到学校的小学生。孩子的心理、情感、生活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个时候,我们每一位父母要伸出您的大手,拉小手、帮小手,积极地引导、认真地保护,使孩子尽快适应学校的生活,帮孩子迈好成功的第一步。要想帮助孩子。先要了解孩子。  相似文献   

14.
警惕"老实"的孩子肖峰向小时候就是一个性格很内向的孩子,他对社交有一种恐惧感,胆子特别小,做什么亨都非常拘束,生怕别人嘲笑他。他不愿生活在社会现实中,总爱将自己置于一个幻想的世界。他还常常杞人忧天,认为世界上这事不公平,那事不合理,有时还无缘无故地流...  相似文献   

15.
物权似乎与孩子无关,它是成人世界中的一个名词,简单地说,就是对自己东西占有、保护、处置的权利。其实,从18个月开始,大多数宝宝就逐渐产生了自我意识,与此同时,他们的物权意识也逐渐萌芽。然而,很多家长恰恰在这个阶段忽视了对孩子物权意识的培养,孩子的一些问题行为恰恰与物权意识不清晰有关。  相似文献   

16.
蒯威 《江西教育》2010,(9):45-45
每年教师节.总要收到一张又一张的贺卡、明信片。如果从中看到有一两张是很久以前教过的学生寄来的.我心中总会涌起一阵暖流。我想,这就是一种幸福吧。有时.我忍不住还要在办公室里美滋滋地将卡片上的内容读上一番.  相似文献   

17.
咨询台     
王巧云 《早期教育》2009,(10):25-25
作为老师,经常听到家长抱怨.现在的孩子自私,任性.难教育,甚至有时侯管不住自己的孩子;作为老师,同时也作为母亲的我,也经常思考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一名幼儿教师,也是一个5岁孩子的母亲。幼儿园的孩子对我这个老师所说的话可谓“言听计从”,有时甚至觉得老师的话便是真理。可我的儿子却不是这样对待我,若我说“东”,他硬说“西”,有时真是“固执”。而儿子这样的“固执”常常给我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带来很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教育文汇》2013,(1):27-27
我更愿意将“中国式接孩子”描述为“接孩子症候群”,因为由近而远,从人情、世态到教育、交通、治安,我们可以为它描出一系列症结图谱。独生子女时代,一个孩子之安危,关乎三代人之幸福,不容有失,必须“圈养”,严加看管。这岂能与过去“粗放式育儿”同日而语?楼群居住,有的邻居一辈子都不认识,别说相互照看孩子了;  相似文献   

20.
周礼 《家庭教育》2011,(7):46-46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女儿有什么心事已不再向我敞开心扉,即便我主动问起,她也只是简短地一问一答,就像应付了事一样。更让我困惑的是,女儿不仅不再亲近我,有时甚至还用防备的目光看着我。是孩子长大了,还是我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呢?我是孩子的父亲,也是这个世界上最爱她的人,孩子渐渐长大,慢慢懂事了,怎么反而不愿与我这个做父亲的像以前那样亲近了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