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琳 《班主任》2006,(10):24-25
低年级小学生"告状"现象非常普遍.单纯地要求"不许告状"是不可取的.老师必须了解低年级学生"告状"背后真正的心理需求.通过心理学的学习和实际观察分析,我认为小学生"告状"行为投射了以下几种心理:求助心理、妒忌心理、报复心理、表现心理.  相似文献   

2.
正今年新接了一批四年级学生,开学初我就发现班级的特别:"告状"现象非常多。粗略统计,每天十多起,可谓络绎不绝。而且告状事件不分时间,不分场合。既耽误了上课时间,还牵扯了我不少精力,整个班级都很浮躁。对于如何扭转这种班风,我一直找不出更好的办  相似文献   

3.
别来告状     
“老师,小宇又打我了。”“不是的,老师,是小志先用脚踢的我!”学生又来告状了,当班主任以来,最令我头疼的就是学生来告状。双方都有各自的理,很多时候根本分不清谁是谁非,经常把我这个当老师的也搞糊涂了。为了避免“告状”整天围着我转,我在班里郑重地宣布:别来告状!“别来告状”虽然已作为一条班规,但学生却做不到,“告状”的事情还是经常发生。我也在思考:为什么学生遇到一点儿小事都要来找老师呢?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告状”看上去是一种表面现象,其实反映了学生的心理品质问题。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习惯于以“我”为中…  相似文献   

4.
陈玉敏 《班主任》2007,(12):23-23
这几天学校开展听课活动,学生们大部分时间都在上自习。每次一下课,总有一大群学生跑来向我告状——"我没说话,王洋非要记我名""大家都在写作业,只有王洋自己在班里乱转""王洋拿棍子敲我了"……闹得我头都大了。  相似文献   

5.
新学期的第一节课,学生们都很认真地听着语文课,可两周以后,学生们却逐渐地出现了课堂上走神、精神疲软等现象,一些调皮的学生,上课时甚至开始做起了小动作……我在苦苦思索,我的语文课到底怎么了?后来,我静下心来,认真地梳理了一番。我总结出,这其中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学生对语文课堂已经没有什么新鲜感,因此也就不感兴趣了。针对上述现象,我开始不断地反思着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语文兴趣?  相似文献   

6.
下午第一节课刚上课,学生们就纷纷来告状,说小鑫和同位因为打架被叫到了德育处。果然,不一会儿,两个学生脸红脖子粗地带着打架的余火回到了教室。学生们一下子静了下来,等着我来“发落“这两个犯了错误的同学。我站在讲台上,沉思片刻,对他们说:“犯了错误就要接受惩罚,你们愿意  相似文献   

7.
正小学阶段是人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基本素质形成的开始阶段,是人格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对孩子的成长发展至关重要.但在小学校园里,经常会出现学生来到办公室找班主任告状的事,让教师常常不胜其扰.这些"告状人"要么"振振有词",要么"满脸委屈",仔细梳理一下他们告状的内容,大多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谁在背后说我坏话了,做游戏时谁给我们捣乱了,谁打我、骂我了,谁把我的文具弄坏了  相似文献   

8.
张允禄 《山东教育》2009,(12):22-22
由于学校整合,我从初中部到了小学部,刚开始还真是不适应。感受最深的就是小学生好告状,针尖大的事也要报告老师。有一次,我正在讲课,忽然听到学生告状:“老师,xxx上课喝水!”“喝水怎么了?”我不解地问。“我们上课不准喝水!”这个小插曲耽误了两分钟。讲完了课,学生们正在聚精会神地做练习,报告之声又传来:“报告,老师小便!”我一惊:“老师小便?”随即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差点笑出声来。  相似文献   

9.
<正>记得刚被任命为班主任时,我内心非常激动,总想着大干一场,把我的班级打造成优秀班级。开始时班级井井有条。可好景不长,没到半个月,就有各种事情发生,学生吵架打架,不完成作业,上课不听讲等。开始时我对这些总是以爱动其心,以理服其人,以智导其行。可是他们一次次犯错,使我只要碰到这些突发事件,都难以控制情绪,只要学生来告状,我总是在全班面前进行教育。渐渐地,班里大小事都有学生来告状,好像都在等着我  相似文献   

10.
学生爱“告状”怎么办●武凤霞姜慧雁“告状”是存在于小学低年级学生中的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低年级班主任、辅导员平均每天都要处理十多起大大小小的告状事件,这就大大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使教师的身心承受了过重的负担,出现这一现象的症结何在呢?探究其心理,主要...  相似文献   

11.
小学阶段是人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基本素质形成的开始阶段,是人格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对孩子的成长发展至关重要.但在小学校园里,经常会出现学生来到办公室找班主任告状的事,让教师常常不胜其扰.这些“告状人”要么“振振有词”,要么“满脸委屈”,仔细梳理一下他们告状的内容,大多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谁在背后说我坏话了,做游戏时谁给我们捣乱了,谁打我、骂我了,谁把我的文具弄坏了……诸如此类.那么如何正确处理小学生告状的问题呢?对于这种频繁告状的行为,我们该怎么办呢?有什么对策呢?笔者认为,班主任要想从这些“琐事”中摆脱出来,就要在“言传”和“身教”两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2.
小班下学期的孩子开始学会"告状""报告老师",中班达到最高峰。如果引导合适,大班(尤其下学期)告状行为就会大大减少。面对"告状",教师作为权威形象出现,就像绘本《老鼠偷吃我的糖》中"先生"的角色,给告状者提供了一个  相似文献   

13.
家访,这个教师的优良传统,似乎渐渐地被人们遗忘了。可是我对它却情有独钟,而且每次家访,我还特意带上班里的小干部。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老师找我爸。”这是同学们编的顺口溜,它表达了同学们的一种心态:怕家访,怕老师告状。我家访从来不告状,因为那样似乎反映了老师的无能。相反,我的学生都希望我去家访。哪位同学进步了,改正了缺点,做了好事,帮助了别人等等,我会去家访,让他的父母了解孩子的变化,同我一起鼓励孩子树立信心,这样做的结果要比告状强得多。  我为什么要带上小干部一起去家访呢?这是让小干部们…  相似文献   

14.
刘珂 《班主任》2020,(3):12-13
作为小学三年级的班主任,我经常面对学生的告状。记得刚参加工作时,听到学生的告状,我觉得新鲜,好奇倾听,耐心解答。后来,随着职业倦怠的来袭,再听到学生的告状,我心里就莫名烦躁,常常快刀斩乱麻地处理。现在,听到告状,我愿意琢磨琢磨。不到十岁的小孩子,想法单纯却又有着自己的小心思,这就需要老师有颗敏感的心,愿意俯下身段去体会,“跟孩子一般见识”,用爱心、慧心给予回应。  相似文献   

15.
宝贝爱告状     
丁丁 《父母必读》2013,(1):115-115
“妈妈,他打我。”“妈妈,蕊蕊抢走了我的小铲子。”最近,你的小宝贝是不是一整天都在不停地向你告状? 宝贝告状的现象不只出现在家里,在和幼JL园老师的交流中,你会得知其实宝宝一天都在不停地告状。  相似文献   

16.
我最怕别人来告状,希望班上的学生都能听话、好学上进。但是,我知道这是妄想。 星期天的下午,学生们刚返校,告状的人就跟着来了。是个中年男子,他自称是开经销店的。我的学生晓齐是他的邻居。下午三点左右,店老板出去办事,回来时发现晓齐撬开了他家的店门,正在屋里拿东西。外面的孩子给晓齐报了信,他逃脱了。店老板说,晓齐撬他家的店门,已不是一次两次了,所以他非常恼火,就找到学校老师这儿来了。我也十分生气,安排学生在校园里找了一圈,没人。问其他同学,都说没看见。  相似文献   

17.
我儿子是班里最淘气的孩子,按理说只有别人告他的状,没有他告人家状的可能,其实不然。在低年级的时候,只要发现别人有违纪行为,儿子总是很兴奋地到老师那去“告状”,因为他要让老师知道,还有比他表现更差的学生。此时“告状”对他来说,不仅是一种积极表现的好机会,而且还能获得良好的自我感觉。到了中年级,儿子开始意识到“告状”不好,他不再主动地告别人的状,而是看到哪个同学告了自己的状,出于报复心理去反“告状”。到了小学高年级,儿子说班里除了极少数女生爱“告状”以外,已经没人“告状”了。看来,“告状”有年龄差异…  相似文献   

18.
近几天,有几个学生频频到办公室告状。“老班,我不和李某同位了,他没有单元自测题,捞到我的就在上面做。”“快嘴”赵娜向我告状。  相似文献   

19.
张奎 《山东教育》2008,(6):16-16
下午第一节课刚上课,学生们就纷纷来告状,说小鑫和同位因为打架被叫到了德育处。果然,不一会儿,两个学生脸红脖子粗地带着打架的余火回到了教室。学生们一下子静了下来,等着我来“发落”这两个犯了错误的同学。我站在讲台上,沉思片刻,对他们说:“犯了错误就要接受惩罚,你们愿意接受惩罚吗?”显然,他们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低着头怯生生地说:“愿意。”  相似文献   

20.
"老师,浩男给我起外号,他叫我‘梅花鹿’!"我刚走进教室,学生晓璐就义愤填膺地向我告状。我心底暗暗发笑,"梅花鹿",多么可爱的名字啊!这些日子常有学生向我告状,都是关于被别的同学起外号的事情,尽管我屡次制止,但是告状声仍然此起彼伏。其实同学之间起外号,并无恶意,可是应该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